电大老年人心理健康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05 18:38

国外许多研究都表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其身体健康密切相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电大老年人心理健康分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电大老年人心理健康分析论文篇一

《贫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贫困老年人由于处于不利的生活环境中,其心理健康状况十分堪忧。基于实证调查数据,利用OrderedProbit模型对贫困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贫困老年人较非贫困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更差;城市贫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农村贫困老年人;年龄对数、健康状况、家庭收入、与主要赡养人的关系等因素对贫困老年人心理健康具有显著影响;对城乡贫困老年人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既有相同的影响因素,也有不同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贫困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健康老龄化”是21世纪老年保健的重点内容,指的是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大多数老年人都能保持较好的身心健康,拥有较好的身体、心理、智力、社会和经济的功能与状态。国外许多研究都表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其身体健康密切相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然而,我国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并不容乐观。据全国老龄办2007年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城市老年人还是农村老年人,真正健康的老年人并不多,大部分是健康状况一般或处于亚健康状态。中科院心理研究所2008年对我国城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取样调查结果也显示,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态呈现很好、良好的态势的人群达到85.6%,超过1.3亿人,按照调查结果推算,我国老年人口心理健康状态较差的仍有2200万人左右,占受调查人数的11.4%;很差的近500万人,占受调查人数的3%。且此次受调查对象已经排除了智力迟滞和已确诊患有精神疾病的老年个体。

贫困老年人作为老年群体中更为弱势的特殊群体,在生活中面临着更多的难题和不良环境,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哪些因素影响了贫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

二、文献综述

对于老年人是否更容易遭受心理问题,学者们的研究并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国外学者Giordana等从老年人与其他群体心理健康的比较得出,虽然老年人更容易遭受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多种原因,如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下降、社会关系减弱等,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老年人在所有心理健康方面都比其他群体差;王娟通过自编老年心理健康问卷对北京城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城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保持尚好。然而,包江波等的研究则表明,老年人因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咨询和治疗的就诊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实证研究也表明,中国自杀率最高的人群是老年人,自杀已在我国老年人死亡原因中排第十位,而在自杀死亡的老年人中,95%的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吴振云等的研究结果则表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群体差异,除75岁以上老年组心理健康状况的某些方面较差外,总的年龄差异不明显;性别差异显著,男性好于女性;心理健康状况有随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改善的趋势;从事脑力职业者好于体力职业者。

至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学者们主要将其划分为三个层面:在个人层面,姚远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人格特征更趋于内向,性情更趋于平和;情绪稳定性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要显著好于情绪不稳定性的老年人;胡宏伟等的研究表明,身体健康状况越好的老年人,其越不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心理症状的表现越不明显;吕晓标、李金平等的研究表明,老年人进行运动锻炼更有益于老年人维持和促进心理健康;在家庭层面,栾文敬研究发现,不同户籍、家庭关系的老年群体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贺寨平认为,不仅老年人本人的经济收入对老年人的身心状况有较大影响,其网络成员的经济收入对老年人的身心状况也有影响;谢桂华的研究表明,得到更多的、更经常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老年人,其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其他老年人群。有研究表明,有同住子女的父母可以得到子女更频繁的关心和照顾;子女居住得离父母越近,则越经常给予父母日常照料和情感慰藉;宋璐等的研究表明,提供孙子女照料会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高国武等的研究则指出,与老年人心理健康比较密切的家庭因素有家庭关系、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参加活动等,而子女的人数、居住方式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系不大;在社会层面,Wilkinson认为,除了绝对或相对收入以外,一个社会(地区)的收入差距本身也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影响;李实等的研究显示,随着养老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越来越好。

老年贫困主要源于老年人经济自立能力不足和外部经济支持不足。对于贫困老年人而言,经济上的自立能力,或者说经济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其心理、精神上的自立性。拮据的物质生活、不太和睦的家庭关系、昂贵的医药费、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家务劳动繁重等,都对贫困老年人的心理产生了各种不良影响。

三、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研究所用数据来自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关于我国城乡老人生活及养老服务需求状况的调查,问卷内容涵盖老年人的基本信息、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家庭及社会支持、健康状况、社会参与及养老需求。共发放问卷2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2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18%。

在被访的2028名老年人口中,共有贫困老年人466人,占总体老年人的22.98%。其中,农村贫困老年人为241人,占贫困老年人的51.72%,城市贫困老年人为225人,占贫困老年人的48.28%。

(二)研究设计

1老年人的界定。文章中的老年人是指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人口。

2贫困的界定。文章以户籍为基础,设定了两种不同的贫困标准。在农村,主要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完成的《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提出的贫困标准,即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低于2300元/年。在城市,主要采用2011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报告基于《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测算出中国目前城市合理的贫困线在人均收入7500-8500元之间,根据研究需要,本文将城市贫困标准界定为人均收入低于8500元/年。

(2)在家庭特征方面:首先,家庭总收入显著正向影响贫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即贫困老年人的家庭总收入越高,其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好。家庭总收入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一般而言,如果老年人的家庭总收入越低,那么当面临困难时,其抗风险能力会越低,承受的压力会越大,那么对其心理健康势必会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是否向子女倾诉心事对贫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具有较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是否向子女倾诉心事对非贫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具有负向影响且结果并不显著。一般而言,人在老年以后,对物质方面的需求减少,而对精神层面特别是子女的精神慰藉有更高的需求,尤其是贫困老年人,当他们有心事时,特别希望能与子女诉说,从子女那儿得到开解和慰藉,这一倾诉渠道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具有很好地促进作用。再次,与主要赡养人的关系对贫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贫困老年人与主要赡养人的关系越好,其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好,并且这一影响非常显著。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和国情所致,家庭养老仍是我国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因此与赡养人关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老年人所处的家庭环境是否和谐,是否能从子女那里得到经济支持、精神慰藉和心理支持等。如果贫困老年人与主要赡养人的关系良好,子女孝顺,家庭和睦,则其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好;反之,如果贫困老年人与主要赡养人的关系不好,家庭矛盾重重,将会给老年人的情绪带来极大的波动,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最后,生活由子女照料为主对贫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方式以子女照料为主的话,其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差。这与一般经验相悖,有待进一步检验。

(3)在社会经济特征方面:首先,社会保障对贫困老年人具有正向影响,但结果并不显著。贫困老年人生活窘迫,如果他们参加社会保障,则国家的低保、五保等政策会给予他们很大的经济支持,使他们的生活有最基本的保障,大大减轻其经济和心理负担,对其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一结果并不显著,有待进一步检验。其次,帮助者的社会经济地位对贫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即帮助者的社会经济地位越高,贫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好,反之则越差。当贫困老年人遇到困难时,如果他们身边有能够提供帮助的人,并且其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则他们能起到的支持作用就越大,满足贫困老年人需求的可能性就越大,对贫困老年人焦虑、恐惧心理也有很大的缓和作用,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2贫困老年人心理健康分城乡回归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二元体制的形成,公共资源、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等也呈现地域之间的不公平,进而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并且从上面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不同地域的贫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存在差异。下面将城乡对贫困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具体回归结果见表5。

在个人特征方面,性别对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不同。对农村贫困老年人来讲,女性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男性,并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对城市贫困老年人来讲,男性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性,并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年龄对农村贫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显著正向作用的,与总体结果保持一致;年龄对城市贫困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正向作用,但回归结果不显著。身体健康状况无论是对农村贫困老年人还是城市贫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与总体回归结果保持一致。

在家庭特征方面,家庭总收入、与赡养人的关系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和城市贫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总体回归结果一致。是否向子女倾诉心事对农村贫困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作用好于城市贫困老年人,并且回归结果是稳健的。

在社会特征方面,从贫困老年人的参保情况来看,社会保障对贫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不具有显著性,且结果不稳健。从户籍来讲,参加社会保障对城市贫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正向的,但对农村贫困老年人是负向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制度的保障水平较低,参保人员自身健康状况较差,沉重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其心理健康。帮助者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村贫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与总体回归结果一致;虽然帮助者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城市贫困老年人具有正向作用,但回归结果不稳健。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总体来说,贫困老年人较非贫困老年人而言,其心理健康水平较差。(2)户籍对贫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影响,即城市贫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农村贫困老年人。(3)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总收入、与主要赡养人的关系对贫困老年人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贫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越好、家庭总收入相对越高、与主要赡养人的关系越好,其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好,并且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别。(4)年龄、向子女倾诉心事、帮助者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村贫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是对城市贫困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不显著。

(二)政策建议

从政策层面可以做如下努力:(1)完善针对贫困老年人的社会救助体系。贫困老年人面临着更不利的环境,家庭经济压力会给老年人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此外,家庭经济条件也会影响老年人自身的家庭健康状况、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因此,完善对贫困老年人的社会救助体系不仅可以使老年人享受富足的老年生活,并且对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也具有重要意义。(2)加强贫困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体系网络。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具有重要作用。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分为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老年人正式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于政府,而非正式支持网络则包括除政府之外的家庭成员、社区、亲戚朋友等,贫困老年人除了需要来自政府的正式支持外,还需要增强其非正式支持网络,尤其是来自家庭成员和社区的支持。(3)建立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障体系。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系,导致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存在巨大的差异。城市贫困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更为完善,且保障标准更高,这种不公平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因此,我国需要尽快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障体系。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电大老年人心理健康分析论文

电大老年人心理健康分析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