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与成功的事例3个

发布时间:2016-12-09 15:18

成功源于拼搏,拼搏铸就辉煌。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拼搏与成功的事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拼搏与成功的事例1:

记得在一次技术培训会后的聚餐席间,一位听课的业界朋友在推杯换盏之际,讲了一句深深印记我心的话;他说“人生就好比一枚硬币的正反两个面,如果只掷一次,落地后不是正面就是反面,正反各占50%,但多掷几次,结果肯定不会再是各占50%”。这句话的含义是:人生中机遇与挫折同在,要勇于拼搏,不要被一时的困难、失意或挫折所吓倒,如果因此而产生停止不前、畏缩畏尾等因殪废食之举,我们的人生就注定失败或与成功失之交臂。因为只去一搏,50%的成功机遇与50%失败挫折是同在的,只要我们不断地拼搏、不断地总结失败教训、归纳成功的技巧后,并自我不断地营造成功的机会,我想成功的花儿就会如历经狂风暴雨洗礼后的彩虹,光彩四射般地向我们招手。

是啊,爱迪生失败一万次才发明灯泡;肯德基创始人桑德斯上校65岁高龄拿着他的炸鸡秘方推广时,历经了无数嘲讽,1009次拒绝,整整2年才得到了第一声“同意”;好莱坞影视巨星史太龙成功之前为拍电影1500多次,甚至还干过厕所清洁工------,类似的例子很多,在此我不想一一列举。纵多名人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他们的成功在于掌握了一个天字号秘诀“能力法则”(PersonalPower),意思是指“不懈地拿出行动”。

同样,在工作中亦是如此。兽药业在GMP之后,新一轮的高层次竞争加剧,尤其在终端制胜为王的营销理念下,兽药业的终端市场争夺战已愈演愈烈,终端销售工作也越发困难。比如,我在拜访终端养殖场时,就常遇到无数拒绝、回避、慢怠,每每在感到郁闷、压抑和失败挫折将要放弃时,我都以“不经风雨,安见彩虹”之心态鼓励我继续进行下去,或许我再坚持下我就会他们接受,或许下一次我能打动他/她,或许随后的一个拜访对象已在等待我的造访等“幸运”在我脑海闪现,于是,这些“幸运”之念就成了继续攻克终端养殖用户的动力。因为往往只要再坚持一步就胜利了,哈维麦凯曾说过,当你用锤子敲打一个石头,一百下之后,第101下的时候,石头裂了,你很难讲这是一锤定音,因为没有前100下的积累,你不可能最后一锤敲开。

记住,坚持到底是成功的必须途径,只有历经风雨,方可见绚丽的彩虹!

拼搏与成功的事例2:

为了实现对父亲的承诺,李嘉诚觉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头地,学习是惟一的武器,他开始自学。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虽然艰辛,但李嘉诚觉得十分充实,“年轻时我表面谦虚,但内心很骄傲。因为你看见身边的人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却日渐提高。”

1940年秋,李嘉诚一家从潮州逃难至香港,栖居在舅舅的钟表行中。李家原本没有商业传统,到香港前,父亲是一位小学校长,爷爷是清朝最后一届秀才,两位伯父在民国初年就取得了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博士学位。李家可算的书香门第,在当地受人敬重。

但这些在当时的香港没有半点价值,甚至为生存带来了压力,一家人卑微如蝼蚁。13岁的李嘉诚不得不失学,寄人篱下当学徒。白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夜晚则必须搬开家具与其他伙计挨着入睡。

拼搏与成功的事例3个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攻占香港,李嘉诚的母亲只好带着弟妹重回老家,留下他们父子二人。更大的不幸是,贫困抑郁的父亲竟染上肺结核,大半年后去世。在父亲过世前一天,并没有向他交代事情,反而问他有什么话说。“我安慰父亲,告诉他‘我们一定都会过得很好’。”14岁的李嘉诚独自面对父亲的死亡,“彷佛一瞬间被迫长大”。历经家道中落、少年失学、父亲过世、孤独的流落异乡,迫使李嘉诚在很短的时间内压缩成长。

为了实现对父亲的承诺,李嘉诚觉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头地,学习是惟一的武器,他开始自学。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虽然艰辛,但李嘉诚觉得十分充实,“年轻时我表面谦虚,但内心很骄傲。因为你看见身边的人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却日渐提高。”

李嘉诚的机会终于来临。1945年,二战结束后的某天,他所在工厂的老板亟需发信,但是书记员请假,李嘉诚因好学被推荐帮忙。出色的表现使得老板对他另眼相待,将其从杂役小工调至做货仓管理员,继而成为了业绩很棒的推销员,再升到经理,19岁更成为总经理。李嘉诚也从中学到了更多的关于货品的进出、价格、以及货品管理,推销等技巧。

因为业务关系,李嘉诚一直订阅英文塑料专业杂志,顺便提高英语,这也让他能时刻把握该行业的可能商机。随着二战后经济复苏,塑料制品的市场需求很旺盛,李嘉诚认为机不可失,决定自行创业。1950年,他利用自己的积蓄连同舅父的借款共5万港元,开设了长江塑料厂。

1957年,李嘉诚从行业杂志中得到启迪,赴意大利考察,回港后转产塑胶花。得益于当时的消费环境,业务迅速发展,由于产品能不断创新,李嘉诚继而成为了香港乃至全球的塑料花大王。如今这已成为李嘉诚财富故事中的经典情节。之后,李嘉诚又瞅准地产业机会,从而开始了成为“超人”的脱胎换骨般的升级。

拼搏与成功的事例3: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控制人的物质欲望有利于磨练自己的意志。当企业家如果光会享乐,早上围着车子转,中午围着盘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企业家就不成为企业家,是败家。

鲁冠球:被逼上梁山的小铁匠

鲁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萧山市宁围乡,父亲在上海一家医药工厂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亲在贫苦的乡村,日子过得很艰难。15岁辍学后,经人帮忙,鲁冠球被介绍到萧山县铁业社当了个打铁的小学徒。

2007年,在接受一家美国媒体的采访时,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这样解释自己当时的创业动机,“如果你出生在教室里,那么你以后就可以在那里读书,如果你过去是一个农民,那么就一直会是农民,而我不想一直当农民,我要想一切办法跳跃龙门。”

鲁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萧山市宁围乡,父亲在上海一家医药工厂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亲在贫苦的乡村,日子过得很艰难。15岁辍学后,经人帮忙,鲁冠球被介绍到萧山县铁业社当了个打铁的小学徒。

但三年后,由于精简人员,他被辞退回农村。不服输的鲁冠球决定创业,“没想过要当企业家,我办企业是逼上梁山。”当时他看到乡亲们磨米面不方便,而自己对设备很感兴趣,便筹钱购买设备,开办了一个没敢挂牌子的米面加工厂。后来因为禁止私人经营,加工厂又被迫关闭,为了偿还债务,鲁冠球不得不将三间老房子变卖。

虽然受到打击,鲁冠球并未放弃。由于“停产闹革命”,当时人们连铁锹、镰刀都买不到,自行车也没有地方修。在经过15次申请之后,鲁冠球开办了一个铁匠铺,很快生意红火起来。到了1969年,由于政府要求每个城镇都要有农机修理厂,富有经验且有些名气的鲁冠球被公社邀请去接管已经破败的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其间除了管理农机修配厂,只要能赚钱、做得了的营生,鲁冠球都做了尝试。

之后10年间,靠作坊式生产出的犁刀、铁耙、万向节、失蜡铸钢等五花八门的产品,鲁冠球艰难地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1978年春,鲁冠球的工厂门口已挂上了宁围农机厂、宁围轴承厂、宁围链条厂等多块牌子,员工也达到了300多人。由于看到中国汽车市场开始起步,鲁冠球调整公司战略,集中力量生产专业化汽车万向节。当年秋天,他将工厂改名为萧山万向节厂(即今天万向集团的前身)。

在1980年的全国汽车零部件订货会上,虽被拒绝入场,但鲁冠球并不放弃,在会场外摆起了地摊。在闻听会场内正陷入价格拉锯,他便张贴广告,以低于场内20%的价格,销售自己的高质量产品,很快厂家便涌出场外交易。万向此役获得了210万元的定单,鲁冠球成为最默默无闻的大赢家,打出了名气。

拼搏与成功的事例3个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