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灾难中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精神
《左传·昭公四年》中描述到“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恩格斯也曾指出“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俗话说多难兴邦,也许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根本无法逃避,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英勇地正视那些淋漓的鲜血,在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大旗下,90年来党领导我们经受住了一次次严酷灾难的考验,激荡出了中国人民坚韧不屈、机智果敢、众志成城的精神气节,推动着中国在挫折中奋进,在逆流中远航。
一、先进生产力饱受灾难时,挺身而出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洪流中诠释着中国精神中的坚韧不屈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内核。毛泽东也曾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一)中国先进生产力遭受的压迫是世界所罕见的
19世纪中叶,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大量商品输出与资源掠夺的自由竞争阶段,外国资本家为达到掠夺目的,向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仅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割据中国领土、控制通商口岸、设立租界,而且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等等特权,借此在华大量倾销商品掠夺财富原料,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化程度日渐加深。
在这样一个半封建半殖民的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是世界所罕见的。尤其是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中国工人阶级,更是遭到了帝国、封建、买办官僚资本主义的多重剥削,过着工作时间长、报酬低廉、没有劳动保险、毫无政治权利,甚至基本的生存权利都得不到保障的“骡马”生活,这种压迫的多重性与残酷性,更是世界所罕有的。
(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
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更加高涨,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主义爱国知识分子,开始在旧中国压迫最深、革命性最彻底的工人阶级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组织工作,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条件日趋成熟。
1921年7月,上海、北京、长沙、广州等地的共产主义小组推选了13名代表,在上海召开了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一个新兴的、以共产主义为目标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最革命的阶级有了自己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迎来了一道曙光。
(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洪流中领导工人阶级诠释着坚韧不屈的中国精神
新生的中国共产党,一成立便挺身而出,投身于工人运动的浪潮中,始终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工人,尽管敌人异常强大,镇压手段异常残暴,但通过党的组织领导,各地工人运动迅猛发展。从1921年香港海员大罢工到1923年“二七”大罢工这13个月时间,党组织领导建立了100多个工会,发动了100多次罢工,充分展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锻炼了工人队伍,加强了我党与工人的密切联系,赢得了人民的信赖。在大革命时期,面对国民政府的反革命屠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搽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通过对斗争正反两个方面的总结,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清晰地认识到:要战胜穷凶极恶的强敌,必须建立一个广泛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必须拥有自己的革命武装,以武装的革命来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必须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提出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路线方针。随后,党领导工人阶级先后发动了南昌、秋收、广州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根据地,结合中国实际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理论。在根据地深入开展土地革命,使根据地所在的农村面貌得到了根本性的变化,使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都翻身做了主,生产积极性大幅提高,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工人阶级提供了强大后援,确保了革命成果,使革命的星星之火以迅猛之势燎原。
二、先进文化承受灾难时,义不容辞的中国共产党在反抗文化侵略中谱写出中国精神中的机智果敢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是人类发展的缩影、历史的沉积,是精粹的民族精神生活的传承。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璀璨文明的国度,文化积淀深厚。1840年起,随着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伴随着军事与经济侵略的是影响更为深远的文化侵略。他们在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下,堂而皇之的开办教会、学堂宣扬“归化”思想,大肆创办报刊为其殖民行为制造合理舆论,在精神上麻痹中国民众,使其驯服地放弃民族气节,接受西方殖民奴役。同时,列强肆无忌惮地抢夺诸如甲骨文、敦煌藏经此类传承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历史瑰宝。
(一)伴随着殖民入侵,中国先进文化受尽摧残
以日本侵华期间为例。
文化舆论方面。为淡化中国人排日抗日意识、美化侵略恶行,日本以“大东亚共荣圈”为幌子,“七七事变”后日军在中国19省创办报刊或扶持亲日报刊,如《顺天时报》、《东亚新报》等,最多时达九百种。4扶植建立了“华北电影股份公司”、“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等,极力营造日军“正义之师”的氛围。对沦陷区实行文化专制,严格新闻、电影、出版物的审查、管控文化界名流,对一切有损于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的内容进行禁止与破坏。
文教方面。日军侵华期间大肆掠夺中国典籍,毁坏文教学术单位,在沦陷区实行“铲除狭隘之排外思想”“亲仁善邻”的奴化教育,删减篡改有关民族国家意识的内容,强行在沦陷区推行日语修习,其目的在于使中国民众亲日、媚日、崇日、降日。同时,采取逮捕暗杀等手段迫害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与进步人士,打击抗日爱国势力。
文物古迹方面。卢沟桥事变后,随着日军的大举进攻,北京、南京两座古都相继遭到日军的狂轰滥炸,许多历史瑰宝、名胜古迹破坏严重,随着战事的推进,日军还拆毁名胜古迹改作军用,著名的承德避暑山庄就曾沦为日军第8师团的军营。同时,日军每侵占一处,当地的文物珍宝就被洗劫一空,故宫博物院损失的古玩字画玉器以及地图档案更是不计其数,此间著名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也因日军的抢夺而遗失。据中国民国政府编制的《中国战时文物损失数量及估价总目》统计,中国战时被掳掠毁坏的文物有3607074件又1870箱5,由于当时统计条件的限制,笔者认为真实数目远不止如此。
(二)党领导人民群众将中国精神中的机智果敢写进反抗文化侵略的斗争史册
面对敌人的无耻行径与日益严重的文化灾难,毛泽东指出: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政策分为物质和精神的两方面...在精神上,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在太阳旗下,每个中国人只能当顺民,做牛马,不许有一丝一毫的中国气。”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所谓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人民大众的反地方封建的文化;在今日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文化。”借此,中国共产党开始自觉领导中华儿女,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进行了硝烟弥漫的斗争。
在根据地。为支持和团结广大爱国知识分子,在党的倡导下,大批进步的爱国知识分子涌向根据地,先后成立了边区文联、中国文艺协会等组织,出版了《大众文艺》、《特区文艺》等等文艺刊物。
在国统区。中国共产党创办刊物,结合抗战实际需要宣扬马克思主义。此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许多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新闻机构、出版社、文艺社团相继成立,创作出了大量优秀作品,如张大千的《猛虎扑日图》、郭沫诺的《屈原》等,对弘扬中国先进文化抵制日本文化侵略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沦陷区。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爱国知识分子,克服了重重险阻,对敌人鼓吹的“东亚新秩序”、“共存共荣”等企图削弱中国人民民族与国家意识的奴化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披露,极力弘扬民族精神与爱国思想,增强了沦陷区人民的民族自信。此外,针对奴化教育,中国共产党以各种方式秘密建立了抗日隐蔽小学、开办识字班、宣讲班,以漫画、戏曲等诸多形式对广大群众进行反奴化与政治教育。此外,中国共产党以报刊、传单、广播、壁画多种形式,对在华日军进行宣传,粉碎日本法西斯在日军中的欺骗宣传,唤起日军思乡之情,鼓动日军官兵对立,在思想上瓦解其战斗意志,某种程度上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中国军队。
三、人民根本利益遭受灾难时,奋不顾身的中国共产党成为救灾的中流砥柱,彰显出大爱汇聚众志成城的中国精神
“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八千多万党员,以自己切实的行动,印证着党章上的铮铮誓言。
2008年5月12日,山河颤烁大地痉挛,在四川汶川境内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顷刻间山峦崩塌道路阻隔、房屋倒毁桥梁坍塌,数万人不幸遇难,百万群众无家可归。正如《中国共产党党章》铭刻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人民就是一切、灾情就是命令,使得这个时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根本宗旨的政党,再一次挺身而出奋不顾身!
灾情牵动着党中央的心。震后半小时,胡锦涛总书记作出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安全,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百折不挠,共同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随后中央便成立了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指挥部,震后两小时温总理就带队抵达灾区一线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指挥救灾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以及与灾区人民同生死共命运的决心带到了灾区。随后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也分赴灾区,部署督促救灾工作慰问受灾群众,使得整个灾区倍受鼓舞,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都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一线希望,百倍努力”士气高傲的投入到救灾工作中。
灾情牵动着子弟兵的心。灾情就是冲锋号,十多万子弟兵以最快的速度整装集结,带着党与人民的重托以海陆空各种方式开赴灾区,成为与灾难搏斗中最有力的拳头。这是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没有机械设备他们便靠人力,没有工具他们就靠双手,誓与灾区人民共存亡。那空降部队15名党员组成的敢死队,在没有地形资料、没有地面引导、没有后援的情况下,从海拔四千多米的高空一跃而下,飘向杳无音讯的茂县,给茂县受灾群众带去了生机。看那子弟兵撤离青川县木鱼镇时前来送别的群众,热泪盈眶站满了道路两旁,送别的群众中有的是官兵们用双手从废墟中营救出来的,有的是官兵们安顿帮扶的,还有的是受伤经部队医疗队治疗痊愈的,短短的一小段路,撤离的车队走走停停竟用了三个多小时。在受灾群众眼中,这支党领导的英雄的人民军队已经成为这块土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灾情牵动着全党八千万党员的心。2008年5月18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做好部分党员交纳“特殊党费”用于支援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广大党员积极响应大爱汇聚,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2010年5月12日召开的抗震救灾“特殊党费”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截止2008年7月,广大共产党员共交纳97.3亿元“特殊党费”支援灾区重建。与此同时,在这场惨烈的灾难中,广大党员以高度的使命感自觉地冲锋在前,发挥了抗震救灾主心骨的作用,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堡垒。他们坚守在一线参与营救被掩埋群众、参与灾民安置、参与物资运送、参与医疗救助…整个灾区四处都是党员与党员先锋队的身影,他们以自己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向世人展示出共产党员不是一种身份,它是一种奋不顾身,更是一种不屈不挠舍身为公的豪迈!
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精神的杰出代表者、传承者,是中国繁荣富强的脊梁
有一种豪迈,纵然物换星移,依然于人民心间流光溢彩;有一种气魄,纵然沧海桑田,依然于时代的浪尖百折不挠。90年的光辉历程,多少大灾大难磨砺出了中国共产党同中国精神内在统一的坚韧不屈、机智果敢、众志成城的品性,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谋福祉,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和用好政权,以自身切实的行动兑现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重承诺。
纵观世界,任何一个伟大的国家,都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涤淘出属于自己统一的、不屈的价值认同与精神诉求,它是这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向心力的集中表达,也是这个国家得以维系、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五千年的文明承接,不断地吸收沉淀、凝聚升华,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坚韧不屈、机智果敢、众志成城的中国精神。而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儿女的集中表现,在90年光辉历程中自觉地从国家民族大义出发,将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与党的先进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集民族性、时代性、广泛性于一身的中国精神相融合,形成了“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9带领我们在灾难的磨砺中始终拥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与中国精神的坚强信念,开拓进取、勇往直前。
浅谈灾难中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精神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