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贷款换石油与合作新模式
【摘要】 金融危机的国际大环境背景下,中国先后与俄罗斯、巴西等国家签订了贷款换石油协议。本文结合国际经济政治环境,指出贷款换石油模式产生的动因,分析该模式对我国的石油供需安全、外汇储备等各方面的战略意义,结合协议条款和贷款国经济局势以及石油生产贸易现状归纳该模式存在的利率、油源等风险。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贷款 石油 模式
我国先后与俄罗斯、委内瑞拉、安哥拉、哈萨克斯坦和巴西五国签订了总额为450亿美元的“贷款换石油”协议。按照这些协议,在未来十五到二十年间,中国将通过向相关国家的石油企业提供贷款,换取每年3000万吨左右的原油供应。“贷款换石油”对贷款双方而言,可谓各取所需。“贷款换石油”是一个中国式的国际石油贸易模式创新。与从国际石油市场上直接购买“贸易油”和直接投资海外从而获取“份额油”不同,贷款换石油所选择的谈判对象既不是财大气粗的中东石油生产国,也不是地缘政治风险极高的国家,而主要是与中国一样的新兴国家,其内外部环境相对稳定,同时对国外资本又有较高需求。如果“贷款换石油”协议进展顺利,“贷款换石油”无疑还将有助于增进中国与众多产油大国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
1. 贷款换石油模式产生动因分析
贷款换石油模式的产生背景是始于2007的国际金融危机,国际石油价格从147美元急剧下跌至40多美元,国际石油市场出现了量价齐跌的局面,依赖石油作为国家振兴主导产业的众多产油国出现了国民收入下降,企业特别是能源企业运营资金短缺,石油生产国缺少现金来进行经济拯救计划,而金融危机造成了国际融资成本骤然上升,世界重要石油生产国通过发行国际债券填补财政空缺的希望难以实现。
1.1石油生产国财政资金匮乏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俄罗斯、巴西等石油出口国的经济与油价的涨跌密切相关,急切需要依靠石油出口换取经济发展资金。尤其是俄罗斯,俄罗斯2009年财政预算的重要参考指标是国际石油价格为75美元。当国际油价为每桶60美元时,财政收入便开始出现赤字;当低于50美元时,赤字将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油价暴跌对俄罗斯外汇储备影响惨重,自2008年8月以来,受金融危机和国际局势的影响,俄罗斯遭遇资金外撤潮。2009年俄罗斯需要偿还的外债总额高达1771亿美元,今后三年需要偿还的外债远远高于现有外汇储备总额。近年俄罗斯油气企业对外扩张迅猛,需大量借用西方银行短期贷款。金融危机油价下跌的环境下,企业收益大幅减少。在此情况下,石油公司不仅无力偿还外债,而且无力筹措2009年的生产投资,陷入走投无路的困境。受到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是俄方主动促成贷款换石油的重要原因。
1.2石油出口国多元化出口
近年来,在全球能源版图呈现俄罗斯与欧美抗衡的局面:欧美筹建纳布科管道,俄罗斯便筹划南溪管道;西方热议跨里海天然气管道项目,俄罗斯就提出沿里海管道方案。而俄罗斯通过拉拢中国,以石油为诱饵加强与中国的联系,以期获得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上的支持,这样有利于增加俄罗斯在与美国、欧洲全面博弈中的筹码。目前,俄罗斯正在制定2030年的能源战略。俄罗斯与欧洲在油气供给问题上相互依赖,这既是欧洲的软肋,也是俄罗斯的软肋。如果开辟了东方市场,俄罗斯对欧洲市场的依赖可以大大减轻。如果远东油气管道已经开通,俄罗斯人应对西方压力的姿态可能更为强硬。而中国的大市场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同样巴西、哈萨克斯坦和委内瑞拉等新兴国家迫切希望通过增加对中国的石油出口,避免过度依赖欧美国家的局面,实现国际石油市场的多元均衡博弈,取得国家最大化的政治、经济收益。
2. 贷款换石油模式的意义
2.1保障石油通道安全,实现进口路线的多元化
中国石油进口长期依赖中东到亚太地区的海上石油生命线,因此,中国迫切需要解决近距离陆上石油运输的问题。通过与俄罗斯、巴西、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石油贷款实现未来长期供应可以有效降低对该路线的依赖。可以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尽可能避开战略上脆弱的海运航路运输,保障我国石油通道安全,实现进口路线多元化,作为石油消费大国,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对于我国的能源安全至关重要。特别是贷款换石油建设的远东管道中国支线是中国第二条陆上石油运输管道,年输油达1000万吨,加上通过贷款换石油推动的中哈管道份额油数量,这对中国的能源安全,无疑具有重大意义。2006年开始运行的中哈原油管道实际运输能力为每年2000万吨,而目前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权益油只有每年1300万吨,剩下的700万吨只能靠贸易方式获得。中哈通过贷款换石油有可能实现未来2000万吨的运输能力全部来自权益油。
2.2推进合作石油建设,加快我国相关项目进度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签署从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到中国边境的管道设计、建设和运营协议,中俄原油管道协议的签署建立在去年中石油和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签署的俄罗斯远东原油管道中国支线原则协议的基础上。根据原则协议,双方将在俄罗斯远东原油管道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共同建设和运营从俄罗斯远东城市斯科沃罗季诺经中国边境城市漠河到中国大庆的中俄原油管道。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也分别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签署了提供贷款的协议。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同时表示,从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到中国边境的管道将于2009年开始建设,2010年投入运营。管线的建设将与俄罗斯远东原油管道一期建设同步进行。
结论
贷款换石油模式对中国能源供应安全具有较高的重要性,成为国家缓解日益增长的石油供需压力的有效途径。客观来看,购买贸易油、海外直接投资开采或并购、“贷款换石油”三条途径既有各自优点,也存在各自一定的局限性。中国作为国际能源市场的后进人者,面对早已被瓜分殆尽的份额油市场,原油进口不得不主要依赖贸易油。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原油需求急剧增加,直接买油不可避免地会对国际油价产生影响。这也使得某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将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暴涨主要归因于中国需求的增长。相较而言,“贷款换石油”既可以保证中国稳定获取原油,不对国际市场带来重大冲击;又可以降低“走出去”过程中的政治风险,获得稳定的能源供应。同时,还能起到外汇储备投资多元化的功能。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于中国来说,通过贷款换石油,把部分美元资产转换成油气等资源性资产,比坐等美元贬值要强得多。此种方式对于解决外汇储备的多元化、抵御金融风险来说,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贷款换石油”对于中国能源供应多元化具有积极意义,有待于长期合作的推进和实现。
浅析贷款换石油与合作新模式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