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励志故事邓亚萍,关于邓亚萍的名人励志故事

发布时间:2017-03-06 16:42

成功不是偶然,成功需要付出,而邓亚萍的成功是很不容易的,那么关于邓亚萍的名人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励志故事邓亚萍,关于邓亚萍的名人励志故事

关于邓亚萍的名人励志故事:“乒乓皇后”邓亚萍

昔日的“乒乓皇后”,如今却成为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总经理。邓亚萍从一名运动员变身为文化女性,并开始了她的新闻事业。面对一个个成功,邓亚萍道出了心中的感悟:实力决定位置,位置决定话语权;任何事情从现在做起都不晚;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团队。9月9日下午,2011全球网商大会女性论坛在美丽的城市杭州举行。邓亚萍作为开场演讲嘉宾一上场便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她与众多网商一起分享成功的感悟。坚守理想脚踏实地就会成功

“中国有句话,"女性能顶半边天",而半数网商都是女性。”邓亚萍说,她感到非常惊讶和振奋。她说,是国家和社会给女性创造了好的机会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邓亚萍说,她最欣赏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世界上本来没有路,但人走多了以后就有了这条路。”她从事互联网这个行业才一年的时间,但她已深刻感受到互联网这个行业的艰难。但是,她不会放弃,她相信,只要坚守自己的理想和梦想,脚踏实地去努力,她相信总有一天会成功的,她要尽情享受这个行业带给她的激情和快乐。

“体育,它崇尚的是规则、实力,它崇拜的是英雄,所以从这点来讲,互联网行业与体育非常相似。”她说,互联网行业也需要脚踏实地、诚信待人,这样生意才会越来越好。她提到“人民搜索”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时说,它的意义就在于以用户为导向,为用户提供真实、可靠的搜索引擎服务。

当今很多从事互联网工作的人都会这样说,但是当触及到商业利益、社会责任、道德底线的时候,是否还能够坚守这一原则,特别是当互联网从业人员触及到用户信息的安全以及真实性的时候,更需要坚守以用户为导向的原则去设计自己的产品。今年6月,人民搜索正式启用新域名(jike.com),并更名为 “即刻搜索”。她表示,“即刻搜索”将秉承这一铁律、原则,为用户提供真实可靠的搜索服务。实力决定位置 位置决定话语权

无论是在家庭还是社会上,许多女性都处于被动地位。邓亚萍却告诫女性朋友,“实力决定位置,位置决定话语权”。她说这个对于女性尤其重要。女性要想在社会和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就要有自己的一份事业。

“任何事情从现在做起都不晚”,她说,如果无论你刚刚入道,遇到了一些坎坷、困难,没有关系,从头再来,一切从现在开始都不晚。或许你从事的行业已很成功,希望继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她告诉女性朋友们,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团队,相信这个时代所赋予的使命,相信这个时代能给女人创造奇迹的机会。只要有这样的勇气,就一定会成功的。

许多人都渴望成功,希望收获价值,但是成功之路是非常艰辛的,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挫折和困难。邓亚萍说,其实每个人都会面对挑战和问题,甚至每天只要推开办公室的门,就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既然问题是躲也躲不掉的,那不如换一种方式,当问题来了,主动地解决它。

所以,我们不要怕面对问题、面对挑战,因为我们这一生都是要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只有跨过它,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习惯,就会从容应对这些问题,所以心态非常重要。

关于邓亚萍的名人励志故事:邓亚萍的理想

童年的邓亚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他被关到了体校的门外。倔强的邓亚萍没有气馁,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那时邓亚萍只有七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她从不叫苦,不喊累!

据教练张燮林统计,邓亚萍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 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皇天不负有心人,身高虽为150厘米的邓亚萍,先后获得了150余枚国内外乒乓球比赛奖章!

从小的理想就是站在世界最高的领奖台。邓亚萍做到了,她用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好比大海,只有拥有理想的人才能把握好航船的方向,达到幸福的彼岸;人生犹如攀岩,只有拥有理想的人才能登上顶峰;人生恰似旅行,只有拥有理想的人才能达到心中的乐土。人生道路上充满了许多困难,没有崇高的理想坚强的意志就不可能克服这些困难。理想决定了你的高度,想要更高就要怀着崇高的理想。

关于邓亚萍的名人励志故事:三年内完成“三级跳”

在众多转型从政的女运动员中,邓亚萍无疑是最成功者之一。邓亚萍的“当官”跟她的很多前辈不同,她并不仅仅是担任体育行政管理领域的职务,早在两年半前就她已经进入了国家机关,担任的职位是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副厅局级干部)。

一年后,邓亚萍又正式调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网站总裁,短短三年内,邓亚萍完成了“三级跳”。

13年前,24岁的邓亚萍带着4枚奥运金牌退役,此后她用了整整11年时间分别在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先后获英语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

同时,在求学期间,在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鼓励和帮助下,邓亚萍在悉尼奥运会后正式进入了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那是她“仕途”的真正起点,后来她又两度成为北京申奥大使、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任职、担任北京奥组委官员……

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讲,退役后的选择有很多种,有从商的,有从政的,有进演艺圈的……然而,邓亚萍选择退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打乒乓球打了19年,相当长的时间,已经获得了18个世界冠军、实现了大满贯;第二个原因是为了在退役后适应社会,很想去读书。从退役选择读书来看,邓亚萍的选择还是性格决定的,“竞技体育的残酷告诉了我,人生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去拼”,她没有选择容易的事情来做,而是选择了对自己来讲最有挑战性的事情来做,实践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她是一个笑到最后的人,人常讲的两句话“性格决定命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她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临近退役时,我便开始设计自己将来的路,有人认为运动员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而我就是要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的新起点也就开始了。”3年前在出任北京奥组委官员时邓亚萍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回忆说,“1996年底,我被萨老提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

我明白,这既是国际奥委会的重用和信任,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奥委会的办公语言是英语和法语。然而,这时我的英语基础几乎是零,法语也是一窍不通。面对如此重要的工作岗位和自己外语水平的反差,我心里急得火上房。”

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邓亚萍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身份初进清华时,她的英文几乎是一张白纸,既没有英文的底子,更别说有口语交流的能力。“怀着兴奋而又忐忑的心情迈进清华大学。老师想看看我的水平——你写出26个英文字母看看。我费了一阵心思总算写了出来,看着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就这个样子了。但请老师放心,我一定努力!”

“上课时老师的讲述对我而言无异于天书,我只能尽力一字不漏地听着、记着,回到宿舍,再一点点翻字典,一点点硬啃硬记。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一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12点。”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邓亚萍几乎完全取消了与朋友的聚会及无关紧要的社会活动,就连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也大大减少。

为了提高自己的听力和会话能力,她除了定时光顾语音室,还买来多功能复读机。由于总是一边听磁带,一边跟着读。同学们总是跟她开玩笑:“亚萍,你成天读个不停,当心嘴唇磨出茧子呀!”“但我相信:没有超人的付出,就不会有超人的成绩。这也是我多年闯荡赛场的切身体验。”

学习是紧张的,每天的课程都排得满满的。除学习之外,邓亚萍每周还要三次往返几十里路到国家队训练基地进行训练,疲劳程度可想而知。“每天清晨起床时,我都会发现枕头上有许多头发,梳头的时候也会有不少头发脱落下来。对此我并不太在意,倒是教练和队友见到我十分惊讶:‘小邓,你怎么了?’我说:‘没什么,可能是学习的用脑和打球的用脑不一样吧。’”

为了更快地掌握英语,几位英语老师建议邓亚萍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经清华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批准,1998年初刚在清华读了几个月的邓亚萍作为交换生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突击英语。

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最初的几个月,邓亚萍一直都在艰难地适应剑桥的学习环境。和普通学生一样,邓亚萍买了辆自行车,准备每天骑车往返学校。但第一天房东领她走了一遍,第二天自己却找不到路了。问路也无法与人交流,这种窘迫让邓亚萍永生难忘。

为了赶功课,邓亚萍起早贪黑,每天只睡几小时。中午吃的是家里带去的三明治,晚饭经常吃的就是方便面加青菜、西红柿和鸡蛋。几乎每天都要学习到午夜才能睡觉。虽然基础比其他同学差,她总是不甘心,想超过别人。这种好胜的心理后来才慢慢开始转变:“毕竟基础不同,从运动员到学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学习上升也要有个过程。”回到清华,邓亚萍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国球的历史及发展》。从开题报告,到第一次提交论文,以至论文的最终修订,邓亚萍不仅每一项都达到标准,而且步步提前,赶在时间表前完成。“我终于戴上了学士帽,在毕业典礼上,我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

2001年9月,邓亚萍从清华走进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原本更喜欢剑桥,那里风景可人,令我心醉。可我还是投奔了诺丁汉大学,因为诺丁汉大学有全英国最棒的外语系。”多年后回忆当年清苦的求学生活,邓亚萍说:“打球的时候,两眼视力都是1.5,上学以后下降得很快,现在有一只眼已经0.6了。学习和打球相比完全是两码事,睡眠不足,上课总是犯困,眼睛睁不开,越坐越困,恨不得用根棍儿把眼皮撑起来。可对面坐着的是老师,你又不可能睡觉,更不可能溜号。刚开始时这种感觉特别明显,后来慢慢适应了这种生活,知道该怎样安排好作息,找到了一些规律。”

在诺丁汉大学上课的过程中,邓亚萍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抢着发言。老师开玩笑地说,从她学习的劲头可以看得出她是一个世界冠军。当再次拜会萨马兰奇先生时,邓亚萍的硕士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给了萨翁一个惊喜。2002年12月22日,她如愿获得硕士学位。萨马兰奇先生称赞她“拥有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名人励志故事邓亚萍,关于邓亚萍的名人励志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