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的新模式有哪些
导语: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振兴。世界各国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种类繁多,,但不同的课程模式取长补短,逐渐走向融合。
幼儿教育的新模式有哪些
一、 我国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教育目标偏离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是关注人身体和心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然而在社会压力剧增的今天,幼儿园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托儿所,迫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许多家长只是把幼儿园当成替他们照顾孩子的场所,殊不知父母乃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幼儿教育行为背离了教育规律,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对幼儿的教育过程。在孩子应该用心灵去体验世界和他人,应该快快乐乐游戏的时候,童趣与童真都被功利化的教育无情地剥夺了。
(二)幼儿教育模式单一
当前许多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依然是课堂集体活动居多,以教师的传授为主,只不过传授的方法比小学多一些直观性和灵活性而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知识拥有者自居,要求幼儿按照其输出的知识重复练习和记忆,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贯穿着教师的权威,幼儿处于被控制的地位。过早的制度化学校教育使得原本对外界充满好奇、脑中充满幻想的儿童变成了墨守成规的乖乖孩,天真活泼的儿童变成了没有活力的“小大人”。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当前许多幼儿教育总是以成人的标准来判断。蒙台梭瑞针对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曾经说过:“儿童就像生活在凄苦的牢里的一个灵魂。他们希望见到光明,渴望在阳光下诞生,缓慢而又结实地茁壮成长。然而在现实中,却始终有一个力大无比的巨人站在边上,等待着猛扑过去,把他们压垮。”
二、幼儿教育课程模式探讨
(一)蒙台梭瑞教学法
蒙氏教育是国际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瑞博士倾注了毕生精力创造的教育理论与方法。
在蒙氏教育中,为幼儿园创设的环境不仅温馨、美观,而且给幼儿家的感觉,一切以幼儿为中心,使幼儿如同在家里一样,可以自由选择活动时间、地点、材料,真正成为家的小主人。一般是年龄跨越3岁的三个年龄组幼儿生活在一个班级里。
从培养幼儿社会性方面来看,混龄班起着突出的作用,它可以利用其中大年龄幼儿的优势,以大带小,鼓励年龄大的幼儿主动帮助年龄小的幼儿,并且充当活动的领导者,为其他幼儿做出榜样;同时,年龄小的幼儿可以主动向年龄大的幼儿学习,从年龄大的幼儿的工作示范中获得灵感。
蒙氏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最有特色的就是教具的设计,每一样教具都包含着各自的操作规则,只有严格遵循规则正确操作,教具才能发挥其教育功能。首先,学习材料本身有一定的操作规则,如果幼儿在操作中动作不符合要求就会出现错误,有了错误就要求幼儿设法解决,这就促进了幼儿对环境的内部适应力。
其次,在自由操作学习材料的过程中,也要求幼儿对环境的外部适应。如果经常维护环境的整洁和秩序,每样东西都有其固定的位置,活动中就必须小心使用,操作完收拾整齐放回原处,这样别的幼儿才可以使用。如果所需要的东西不在其位置上,就说明别人正在操作,自己要耐心等待。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蒙氏教育所获得的这种规则意识,可以提高幼儿专注做事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操作教具的过程中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以增强他们的规则意识。
(二)自然成熟模式
自然成熟模式是由美国学者纳斯和霍捷斯提出的一种在世界上颇具影响的幼儿教育课程模式,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国际幼儿教育运动中占据重要地位。
幼儿教育课程的自然成熟模式是一种由幼儿发起活动、教师回答活动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教师对幼儿提出的要求和愿望作出回答,鼓励孩子积极主动地进行自由游戏。这一模式是对法国教育家卢梭教育思想的一大延伸。
卢梭认为:“儿童教育不能在今天预支明天的需要,必须把儿童当作儿童看待,尊重儿童特有的观察、思考和感觉的特殊性。”“发现儿童”是卢梭在教育思想史上的最大功绩,卢梭的课程论核心就在于创造性地发展儿童内部的“自然性”。
因此,幼儿教育要尊重儿童生活环境的生态化,尊重每个儿童的个性发展和生存价值,保护儿童固有的天性。一般来说,个体心理机能越不成熟,行为的游戏性越鲜明,生活中游戏的比例也越大。早在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中明确规定:缔约国确认儿童有权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确认儿童不仅有发展权、受教育权,而且有享受游戏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游戏是儿童的生活”,“游戏是儿童的权利”。
(三)行为环境模式
行为环境模式是由美国学者贝雷特和英格曼提出的一种在世界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中颇具影响的课程开发模式。
行为环境模式是一种由教师发起活动、幼儿回答活动的教育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教师首先在课堂上进行直接的传授和正确的示范,然后要求幼儿模仿并反复练习,从而达到让幼儿掌握知识的目的。
(四)桑博士量化型全息音乐环境教育模式
3~6岁是幼儿对音乐认知的最佳年龄,中国音乐学院附属艺术幼儿园园长桑海波博士提出了桑博士量化型全息音乐环境教育模式。这一模式首先要求在幼儿园内实行全息化的音乐教育环境,同时,以专业系统科学的音乐教育为手段因材施教,产生音乐环境与幼儿之间的能动效应,从而使幼儿与音乐达到最佳的和谐状态,培养幼儿五个动感(听动感、视动感、触动感、嗅动感、味动感)系统的整体协调,引导幼儿既能远离懵懂的混沌状态,又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达到身心健康。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任何一种课程模式都以一定理论为依据。进入21世纪后,由于倡导人的全面与和谐发展。为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让幼儿在操作实践活动中学习,既强调幼儿的自然成熟性发展,同时也重视在实践中认知能力培养和锻炼,一些家长让幼儿参加专门的艺术类学校,发现和培养幼儿的艺术天赋和才能,进行因材施教。事实上,教育的目的也是万流归宗,各种教育模式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各有其长。而在当前的幼儿教育改革中,理想的教育模式应该是各种模式相互融合、取长补短,而课程设置的专业化和合综化也必然成为当下幼儿教育课程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幼儿教育的新模式有哪些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