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物背后的成长故事 成功人士的成长故事
每一个天才曾经都是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日后都可能是一个天才。你知道那些赫赫有名的天才人物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吗?他们是否有着与我们不一样的童年?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成功人物背后的成长故事,欢迎大家前来观看!
成功人物背后的成长故事篇1:科莫罗夫斯基
1967年3月,波兰华沙第一中学初中一年级某班,体育老师波尔正在为大家布置今年的体育任务。由于年底要进行铅球项目的统考,因此,他要求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上报铅球的完成距离。
下课时,同学们上交了一份目标单。大家所报的目标十分保守,有的甚至比基准分还要低出许多。波尔一边看着,一边皱着眉头,觉得大家的体质和心理明显存在问题。
但接下来,他看到了一份意外的目标单,上面赫然写着目标距离:11米。
要知道,男子铅球的达标距离是8米,所以大家报的目标都尽量靠近8米的距离。但这个孩子所报的目标值却是如此之高,这不得不令波尔感到吃惊。这一定是个调皮的孩子,因为这是个世界冠军才敢报出的目标距离。
他看到了孩子的名字:科莫罗夫斯基。
他示意他留下来,他有话要与他讲。
他看着科莫罗夫斯基的脸。他十分瘦弱,带着这个年龄段孩子少有的成熟与深沉。在交谈中,波尔了解到,他家境一般,父亲与母亲离异,是个典型的缺少关爱的孩子。他可能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这个目标值虽然不是基准测试值,但需要备档,会影响到孩子的年底成绩。目标值报得过高,就意味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他不想让孩子承受太大的压力。
老师将想法告诉了孩子,劝慰他应该从实际出发,但孩子却意外地说道:“目标值如果定得太低,我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我想我可以接近目标值的。”
接下来的几堂体育课,这个孩子依然坚持着自己的观点,他给出的其他项目测试值依然比其他同学要高出许多。波尔想起孩子说过的话后,选择了鼓励而不是阻挠。
孩子在体育课时加倍努力,他目光炯炯,仿佛有用不完的智慧与力量。
但他的成绩实在太糟了,身体瘦弱,有些正确的姿势还没有掌握好。
这个叫科莫罗夫斯基的孩子,没有因困难而浅尝辄止,而是利用休息时间来到操场上练习。波尔有好几次看到他将铅球一次次掷向目标值,虽然与目标值仍然有太大的距离。
年底考试时,这个孩子破天荒地将铅球掷出了9.5米的距离。这个成绩,在所有初中一年级学生中是最好的。
波尔兴奋地告诉了大家这个孩子成功的秘诀:将目标定得更远大些,让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而不是停滞不前。目标定得越远,成功的概率就会越大。
这个叫科莫罗夫斯基的孩子,从小就将目标瞄准了总统的宝座,他在小时候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将总统这个位子变成有爱有感情的角色。
上帝垂青于目标远大的人,心有多大,上帝赐予你的权利就有多大。
一向以温和著称的科莫罗夫斯基于2010年7月5日成功当选为波兰新一届总统。
瞄准月亮的弓箭手,总比瞄准树木的人射得高。
成功人物背后的成长故事篇2:列宁
1887年春的一天,一个神情严肃的年轻人走到伏尔加河边。他一语不发,凝视着湍急的河水,似乎在思索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他猛然举起拳头,重重地击在旁边的小树上,缓慢而又坚定地说道:
“不,我们不走这样的路,应当走的不是这种道路!”说完,年轻人庄严地向哺育他的伏尔加河深深地鞠了一躬,抬头向远方眺望,两眼露出炙热而又充满希望的光芒。这位年轻人,就是刚刚17岁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他刚刚接到亲爱的哥哥萨沙被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绞死的消息,心中异常的悲痛,才走出住在辛比尔斯克的家中,来到宽阔的伏尔加河畔。
萨沙是参与谋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而死的。在当时,俄国人民不堪专制、腐朽的沙皇统治,纷纷起来斗争。萨沙同一些正直的知识分子,组织了一个“民意党”。他们斗争热情很高,但始终找不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因而就把国家落后、人民痛苦,归结到沙皇个人头上。1881年3月,“民意党”组成了一个刺杀小组,在街上用炸弹炸死了亚历山大二世。但没有过多久,亚历山大三世又上台了,仍然沿袭老沙皇政治制度,人民还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些单纯的知识青年,又一次组织一些骨干分子,其中就有萨沙。他们同仇敌忾,又一次行刺沙皇,可这一次沙皇早有准备,刺杀未成反被敌人抓住,萨沙表现得非常英勇,为了保存革命实力,自己一人承担下来,结果,对他们恨之入骨的沙皇。便下令绞死萨沙。
消息传来之后,乌里扬诺夫全家非常悲痛,尤其是这位年轻的弟弟,听到自己尊敬的哥哥被沙皇杀害,心中充满复仇的火焰,但他是一个稳重而又勤于思考的青年,几天来,他一直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怎么才能解救人民的苦难,改变祖国现状?
弗拉基米尔来到伏尔加河旁边,面对流淌河水,终于想通了这个问题,要想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只有去发动千百万工农群众,用暴力推翻腐朽的沙皇统治。让劳动人民自己当家做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他心中顿时豁然开朗,哥哥被害的悲伤心情也好了许多。他暗暗在心中念道:亲爱的哥哥,你的鲜血没有白流,它使我擦亮了眼睛,更是懂得了做人的神圣使命。
想到这,弗拉基米尔转身离开了伏尔加,迈着矫健的步伐,从此踏上了革命的征程。
就在这一年秋天,弗拉基米尔全家迁往喀山,他随即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他发奋研究各种社会学说,并参加了青年学生小组和学生的反抗斗争。他斗争坚决,且对当前的政治问题非常了解,经常向同学们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鼓动大家向沙皇政府作坚决的斗争,因此在同学中威望很高,大家亲切地称他列宁(发表文章时所使用的笔名)。
这年冬天,列宁因组织同学参加一个集会,被反对政府逮捕。在解往监狱的途中,一个警官看着走在最前面的列宁说道:
“年轻的小伙子,你为什么要造反呢?”警察似乎难以理解,接着便以教训的口吻说:“要知道,在你的面前是一堵墙!”“那只不过是一堵朽墙,只要一推就会倒掉。”年轻的列宁毫不犹豫,勇敢而坚定的答道。
这位警官一听,心中吓了一跳,但马上对这个年轻人由衷的产生敬佩之情。
在监狱中,列宁与他的战友们不屈不挠地同敌人展开了斗争。有一次,一位同学与列宁相互交谈时问道:“你出狱后想作些什么?”列宁回答:“在我面前只有一条路,就是进行革命斗争!”
1887年12月19日,列宁被当局放逐到离喀山40多公里的柯库什基诸村。在村中,他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利用这段时间,他博览群书。潜心自修。一年后,列宁又回到喀山,秘密参加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认真研读马克思的着作,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1889年,列宁迁到萨马拉来住。他刻苦学习,用两年的时间,自学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1891年,他以校外生的资格,参加了彼得堡大学法律系的国家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被授予最优等的毕业文凭,并成为注册的助理律师。
然而,列宁对律师职业并无兴趣,他关注的是推翻沙皇政府,使人民获得解放。因而,他刻苦学习德文、法文和英文,认真钻研马克思、恩格斯的着作。与此同时,在萨马拉组织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
但萨马拉远离无产阶级运动中心,他渴望到无产阶级聚集的地区去。终于1893年8月底,23岁的列宁来到了俄国的政治中心彼得堡。
一到这里,列宁便秘密地同马克思主义小组取得联系。他多次发表演讲,经常到工人居住区去,给工人讲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彼得堡很多独立的共产主义小组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名叫“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秘密织织,表现出他的非凡的组织才能。出于对马克思主义者的尊敬,他成为公认的领导者。
“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组成,使俄国第一次完成了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也为我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但组织越大,目标就越明显,不久,列宁便因密探盯梢而被捕。
在监狱中,列宁一面进行斗争,一面又勤奋学习,写作,就在一间2米宽、3米长的单人牢房里,他写出了着名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书的大部分书稿。
除此之外,列宁还在狱中写了大量的传单和小册子,以指导外面的工人运动。为了把这些文字顺利地传出去,他想了一个巧妙的方法,把字用牛奶写在要归还的书的空白处,干了以后一点也看不出来,然后乘家人来探望时把书带出去,用火一烘,字迹就出来啦!
为了不让看守发现,他便用面包做成“墨水瓶”,里面灌上牛奶,偷偷地用它来写东西。有一次,列宁正沉浸在写作之中,不小心看守已开门走了进来,他急中生智,一口把小“墨水瓶”吃了下去。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我今天吃了六个‘墨水瓶’”,就这样,列宁在狱中机智勇敢地坚持同敌人斗争。
列宁在监狱中被关押一年零两个月后,于1897年5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东部的舒申斯克村。这是一个荒僻的村庄,距离铁路有600多公里,全村连一份报纸也没有。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列宁依然充满着乐观精神,忘我地进行工作。在这三年的流放生活中,列宁完成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部着作。此外,列宁还写了30多篇文章,翻译了2本书。期间,列宁还一直考虑着党的建设问题。这首先要办份报纸,才能把工人阶级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此,他勾勒了一个较为成熟的计划。
流放期满后,列宁到了国外,1900年12月,这份名叫《火星报》的报纸,终于在法国莱比锡出版了。列宁写了大量文章,来论述党的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这些报纸通过各渠道运回俄国,在工人手中秘密流传。列宁的名字,也随之传遍到整个俄国。
经过长期的筹备工作,俄国社会民工党代表大会,终于在比利时王国的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了。经投票选举出党中央机关,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获得了多数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诞生了。从此,他开始领导人民走向胜利的明天!
成功人物背后的成长故事篇3:霍金
霍金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全身瘫痪却依然热爱科学研究,为人类的科学几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很多人都为之感动,却很少人知道,他小时候并不是很出众,甚至有人认为他是个傻子。
在霍金12岁时,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
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成功人物背后的成长故事 成功人士的成长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