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读后感3篇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1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作品描写傲慢的单身青年达西与偏见的二小姐伊丽莎白、富裕的单身贵族`彬格莱与贤淑的大小姐吉英之间的感情纠葛。
其实这本书,在初一时已经接触过了,但当时对于剧情的繁杂很没有耐心,看了几章就没有了兴致,便一直搁在一旁,直至今日才重新拾起。不过再看开头几章时还是觉得很无趣,到后来明白才这里是在为以后的情景埋伏笔。一眨眼,三十几章已经过去了,人物的性格也很明显地被作者刻画出来了。这本书中似乎只有两种人:聪明的和愚蠢的,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骗子韦翰也许除外。他利用了自己巧妙的奉承能力以及一付”讨人喜欢”的仪表,迷住了伊丽莎白,不停地为自己洗刷冤情,中伤达西。可笑他的话里充满破绽,而聪明过人的伊丽莎白虽能与彬格来小姐辩驳,与咖苔琳夫人顶撞,却还是被韦翰牵着鼻子走。说实话,我并不认为伊丽莎白被骗说明他是一个”愚人”。人,总是先入为主,达西先生傲慢、无礼的样子早已进入伊丽莎白的头脑,还怎么对他产生好感?对于旁人的点评又怎能轻易的置若罔闻?对达西产生偏见是很正常的。我说的旁人自然就是指相貌堂堂的韦翰了。不可否认,韦翰长着一张英俊的脸,表面上也装得非常”绅士”。虽有”人不可貌相”、”知人知面不知心”之说可就连我这个活在二十一世纪,以旁观者的身份看这个故事,仍然对韦翰产生好感,又岂能怨伊丽莎白这一个生活在过去时代的姑娘?
合上这本书,仔细地品味一番,方才发现,整部小说,之所以吸引人,完全是因为它轻松幽默的格调。伊丽莎白的嘲笑讽刺,正将那些自视绅士、淑女的贵族的本来面目暴露无疑。而伊丽莎白的父亲班纳特先生竟然以嘲笑太太、女儿为家庭快乐,幸哉?不幸哉?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2
透过薄薄的窗纱,享受着冬日暖阳,手里拿着英国著名作家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在翻阅。一行行异国风情跃然纸上。小天地可以反映出大问题。从她大量的描写“乡间村庄里的三、四户人家”入手来看,可以毫不牵强地说,这篇文章就是描写婚姻的。
“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在这里关键的字是两个:有“财产”和有“需要”。文章就是以班纳特一家为典型来检验这条举世公认的真理的。里面所说的婚姻,显然不涉及感情,纯粹是个经济问题、生存问题。对于那些待嫁的女孩子,彬格莱只是个抽象存在,她们远远看见他“身穿蓝上衣,骑着一匹黑马”就足够了。关键是有“财产”,人们常常笼统地认为奥斯丁专门描写爱情与婚姻,其实她首先和主要是写婚姻问题,不是作为爱情结果的婚姻,而是作为经济需要的婚姻。
在当时的英国社会,没有财产而受过教育的妇女,除了婚姻,简直就没有别的出路。作者始终把婚姻问题放在各种社会和经济关系中去考察,使整个故事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
由此我联想到中国式爱情故事,有那么多惊天地动鬼神的传说:白娘子与许仙的断桥之恋,即使水漫金山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七仙女董永的鹊桥相会,天宫的王权富贵又置在了何处?梁山伯祝英台的生死缘,宁化彩蝶双双飞的梦幻。丞相女王宝钏十八年寒窑的苦守,薛仁贵又有哪一点门第高贵值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几度出现在名家琼瑶的笔下。一个个哪怕是烈火焚烧,纵然是冰雪覆盖,也都痴心不改勇往直前。有哪一个提出看看对方的“财产”,又有哪一方说出“需要”这个词,都是情愫自然而成,飘飘然都好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多么至真至纯的爱啊!总是令人那么向往!
一阵微风拂过脸颊,我又回转到奥斯丁的文章中来,毕竟是两个国度,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小故事大天地,别小看“乡间村庄里的三四户人家”的家务事,英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和经济关系尽在其中。
奥斯丁这部闪耀着喜剧光彩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决定婚姻关系乃至人的一切关系的物质可谓揭露的深刻,以嘲讽的口味渗透在其间,不是文字游戏,而是紧紧围绕对人们现实关系的揭露。
中外书籍演绎的故事迥异,使我心情激荡,思绪万千。阅读中体会了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字里行间的游走感受到了现实的无奈与冷酷。美好的爱情只不过化作了亘古不变的神话,脱离现实的婚姻是没有根基的等待,在相思渡口的守候恐怕要成为永久的等待。
感受着冬日暖阳带来的丝丝情怀,推开窗户遥望田野,好像听到奥斯丁在对自己说,恋爱与婚姻不仅是个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考虑婚姻大事不能只顾自己,还要对亲友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3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傲慢与偏见》的内容,那就是:由于两种情绪——傲慢与偏见,而凑合了4起有趣的婚姻。如果要用一句话来阐述《傲慢与偏见》隐含的内容,那就是:从爱情与婚姻看社会。开篇的第一句话便点出了小说的主线——婚姻。而且在那时,仿佛越早结婚,家里人就越有面子。而个人的出身、家人的素质,也会对晚辈的婚姻带来极大影响。
全本小说描绘了许多性格各异的人,可谓是社会一个的缩影。有脾气古怪、专横而不懂得人情事理的妈妈,有高傲、理智的达西先生,有温文尔雅的宾利先生和大姐简……而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威克姆先生。
也许你会觉得奇怪,为什么那个虚假的人,会让我觉得记忆犹新?也许正是因为他的虚假吧。他拥有英俊的外表,可内心却不堪入目。在所有的人面前,他戴这一张厚厚的面具——优雅的举止、讨人喜欢的谈吐,这几乎蒙蔽了所有人。你可以认为这是他的一种能耐,但换一个角度来想想,会怎么样呢?
当威克姆在小镇上到处散播谣言,达西先生没有走出来澄清事实;一直被他欺骗的女主角伊丽莎白是怎样知道他真实的一面的?是达西先生那封充满怨气的解释信;当威克姆欠了一屁股的赌债,又和伊丽莎白的妹妹莉底亚私奔时,是达西先生为他还的债,逼迫他与莉底亚结婚。但他对莉底亚的家人却只字不提。现在你明白了吗?为什么威克姆可以蒙蔽别人如此嚣张?对,因为达西先生的大度。因为他的大度,引来的许许多多的误会,以至于他差点就要失去一份真挚的爱情。
在社会中,像威克姆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多。有些是被生活所迫,有些则是为了一些个人的利益。不论怎样,大家总是戴着面具做人。社会是需要宽容,可是过于的宽容只会让那些人更加嚣张、无理。面对别人的过错,我们需要宽容、理解。可面对别人无理的行为,既不要"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仗”,也不可"默默无闻”,我们需要的是适当的反抗和解释,正所谓不平则鸣。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3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