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湿地日感想3篇
2月2号是世界湿地日,世界湿地日是湿地国际联盟组织(wiun)于1996年3月确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世界湿地日感想。仅供参考。
世界湿地日感想一、杭锦湿地 大漠奇迹
湖面碧波荡漾,水边芦苇丛生,大雁在天空,天鹅在水中……这是江南水乡一景?不是,这是杭锦淖尔自然保护区,大漠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坐落于杭锦旗境内的杭锦淖尔自然保护区,是内蒙古西部湿地鸟类迁徙的重要集散地,是进行湿地鸟类生态学研究和湿地生态系统演变规律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保护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北部黄河南岸,是由于黄河河道变化和凌汛留下的沼泽和零星湖泊而形成的,湿地基本保持着原生态演替,有着朴实的自然美。
杭锦旗湿地资源非常丰富,是鄂尔多斯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据鄂尔多斯湿地名录统计,杭锦旗湿地有两大类,5个类型,面积100公顷以上的42处,湿地总面积约为66673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37.2%,居第一位,占全旗国土总面积的3.53%,具有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在众多的湿地中,杭锦旗湿地以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滩涂湿地、水库、池塘等湿地类型为主。其中天然湿地面积为62473公顷,占全旗湿地面积的93.7%,人工湿地面积4200公顷,占全旗湿地总面积6.3%。在天然湿地中,河流类ⅱ湿地10133公顷,泛洪平原类ⅱ湿地16100公顷,永久性淡水湖类ⅲ湿地240公顷,草本沼泽类ⅳ湿地2100公顷,内陆盐沼类ⅳ湿地33900公顷。按行政区域统计,杭锦旗湿地大部分处于巴拉贡镇、呼和木独镇、吉日嘎拉图镇和独贵塔拉镇,只有少部处于锡尼镇和伊和乌素苏木。
杭锦旗湿地蕴藏着丰富的物种资源,仅维管束植物261种,脊椎动物233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30种),未被记录的低等生物更是巨大。脊椎动物尤以鸟类较多,价值较大,每到汛期迁徙的鸟类密布于保护区的沼泽地和湖面上,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杭锦旗“十年九旱”的气候,导致蒸发量增大,湿地补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湿地逐渐萎缩,生态功能逐渐退化。湿地周边沙化,污染物的排放等都对这一地区造成了影响,严重的危害了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迁徙。周边草原的过度放牧造成该区域内沙化面积加快,也给栖息在荒漠化草原中的野生动物带来了威胁。近年来,杭锦旗旗委、政府十分重视湿地保护与建设工作,将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提高到重要的战略地位,并积极探索湿地保护与建设的途径,以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000年将黄河沿岸滩涂湿地以及黄河中上游库布其沙漠北缘草原地带专门划定一定区域设立了杭锦淖尔旗县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重点保护,2003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经鄂尔多斯市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了杭锦旗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专门负责全旗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建设、组织、协调等管理工作,同时管理局也成立了相应的内设管理机构,并提出了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措施。2006—2008年经过杭锦旗三年的积极争取,2008年杭锦淖尔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家湿地保护建设项目,2009年列入了第四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共争取国家资金172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383万元,地方配套346万元)。通过2009到2011年三年的建设,完成了管理站、瞭望塔、管理局综合办公楼及配套用房、生态定位监测点用房、湿地鸟类监测站用房、宣教点、野生动物救护点、管护点、远程监控系统、围栏、区碑、界标桩、标牌和宣传标牌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全面配备了防火、巡护、监测等仪器和办公设备。
保护湿地环境就是保护湿地生命。通过杭锦旗生态建设工程和湿地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湿地环境,湿地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的趋势得到遏制和扭转,植被覆盖率和多样性增加,大片植物群落发挥了“生物空调”的作用,水质日渐清澈,湿地水体自身净化功能已经显现。从建立管护点、生态定位监测站和鸟笼鸟舍入手,改善了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遗鸥、大白天鹅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驻足停留,成千上万只候鸟流连忘返。24小时远程监控遏制了保护区内私捕滥垦、违法狩措、盗伐、放牧等行为,杭锦湿地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布局,杭锦旗湿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杭锦旗将进一步建立湿地保护利用长效机制,以保护自然资源为前提,以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再创杭锦旗湿地美好未来。
世界湿地日感想二
在全市人民欢度新春佳节之际,我们高兴地迎来了“世界湿地日(2月2日)”。在地球上,湿地与海洋、森林一起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提供了生命所需的氧气,人称“地球之肺”;而湿地不仅为人类、动物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降解有机物污染、吸收重金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称“地球之肾”。1971年2月2日,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全球湿地的《湿地公约》在伊朗拉姆萨尔签署。1997年起,人们把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2014年湿地公约组织将今年的主题确定为:“湿地与农业”,宣传口号是“湿地与农业:共同成长的伙伴”,目的是突出“湿地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一主旨,着重强调湿地与农业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湿地对农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提起湿地,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可能会是贺岁片《非诚勿扰》带火的“西溪湿地”。而事实上,湿地就在我们身边:公园里的人工湖面,城市周边的河湖水库,乃至农村的水稻田,都是湿地的一种。
几千年来,扬州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一直是我国农业开发的重点地区。湿地农业资源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水产品等许多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我国60%以上的粮食、经济作物、畜产品,以及80%以上的淡水鱼和蚕茧,是由湿地农业生态系统生产的。同时,湿地为农业生产提供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项生态服务功能。
扬州是江苏省湿地资源较为丰富的地级市之一。全市湿地面积14.19万公顷,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1.3%。特别是境内的高邮湖是扬州市最大的自然湿地,也是江苏省第三大、全国六大淡水湖,总面积7.6万公顷,其中扬州境内有4.25万公顷以上。另外,全市还有水稻田及荷藕、慈菇、荸荠、水芹等水生经济作物地等人工湿地26.2万公顷以上,占国土面积的39.1%。
全市对湿地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一直较为重视,是江苏省内最早成立湿地保护管理机构的地区之一。扬州市利用辖区内湿地资源丰富的特点,在市内大规模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通过多种举措推进区域湿地恢复和生态建设,建成沿路、滨河、环城三大“绿色长廊”,营造了“四排绿荫、四季有景、四时开花”的景观。2006-2008年间,我市开展了境内高宝邵伯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恢复工作,建成了管护工作体系、完成了确标定界、配备了巡护船只和码头、建设了监测瞭望台塔;并通过营造护堤林、恢复自然植被、放养生物、清除淤泥等方式有效恢复了区内的自然生态系统,取得了良好的建设和恢复效果。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种类型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11处,其中国家湿地公园1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单位1处,省级湿地公园5处,涉及湖泊、水库、河流等湿地类型。
近十几年来,由于扬州市人口的增长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湿地认识上的偏差,长期以来忽视或者淡化了湿地保护工作,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致使湿地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湿地生态趋于恶化。我市里下河地区近4万公顷的沼泽湿地,自20世纪70年代起,因围垦种植、挖塘养鱼、开发造林,目前已开发殆尽,以芦苇为代表的沼泽湿地植物几乎绝迹。全市利用湖泊水体进行围网养殖面积达1.4万公顷,占全市湖泊总面积(4.88万公顷)的28.7%。全市沿江滩涂原有4000公顷以上,因建船厂、码头及无序开垦养殖,滩涂面积缩小,目前不到1000公顷。
加强湿地保护,加大执法力度刻不容缓。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的决策部署,以申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契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恢复。特别是要进一步落实湿地保护目标责任,采取有力措施,探索建立湿地资源有偿使用、湿地生态补偿制度,继续实施湿地保护恢复重大工程,广泛开展湿地保护的宣传,激发广大群众尊重自然、热爱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热情。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人类共有的湿地,关爱共同成长的伙伴,让湿地与农业和谐发展。
世界湿地日感想三
数以千计的红嘴鸥在昆明城内翩翩起舞,色彩斑斓的野鸭、黑颈鹤在拉萨市里悠然自得,优雅高贵的白天鹅成双成对地出现在荣成市郊……每年冬季,这些美丽的“天外来客”总是不约而至,市民们或驻足远观,或走近喂食,与可爱的鸟儿共享自然。上述城市为何如此幸运?
原因其实很简单:这几个城市至今还保留着原有的湿地。昆明市的翠湖,布达拉宫后面的高原草泽,荣成市边上的浅水湖,提供了鸟儿们所需要的食物,成为它们理想的越冬场所。
湿地的独特价值远远不止于此。然而,直到20世纪中叶,人类才真正认识到保护湿地的重要性。包括沼泽、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等在内的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水生环境和陆生环境的双重特性,使湿地成为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它是富饶的物种基因库,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同时,湿地还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因此,人们将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并确定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
我国是亚洲湿地类型最齐全、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为世界上居加、美、俄之后的第四个湿地大国。由于经济落后、认识滞后等诸多原因,我国的湿地在上个世纪遭受了巨大的破坏,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围湖造田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泊面积锐减,该地区调洪、蓄洪能力大大降低,导致洪灾危害加剧;肆意排放污水使滇池、巢湖、太湖和海河、辽河等河湖的污染积重难返,这些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后,保护力度后来居上。目前我国约有40%的天然湿地被纳入管护范围,许多濒临干涸的湿地重新焕发生机,退田还湖使洞庭湖、鄱阳湖的面积开始由小变大……
但是,庞大的人口数量、快速的经济增长和有限的水土资源,使湿地保护还面临着严峻的长期挑战。认识不足,湿地保护机构不健全,法规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管理力度薄弱,侵占、破坏湿地的事件还时有发生。
沼泽滩涂原无用,而今始知“肾”珍贵。在我们日益关注自己的肾脏、想方设法“补肾”的时候,莫忘了保护“地球之肾”!
世界湿地日感想3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