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期论文
教育作为传载和创造文化的方式,其庚续性、绵延性,是任何一种文化行为所无法比拟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学期论文,供大家参考。
化学学期论文范文一:药学研究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实践
【摘要】创新精神培养和研究方法掌握是研究型教学的目标,以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临界胶束浓度(CMC)为研究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研究型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研究’的特点,转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型’教学为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为主的‘研究型’教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思维和能力[1]。药学学科的人才培养对于上述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转变的需求不言而喻。以SDS临界胶束浓度测定实验为例,探讨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2],为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积极性探索。
1药学专业研究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建立的必要性
物理化学实验是药学专业课程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其学习特点和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的倚重比较强,着重于逻辑思维习惯的考察和对高等数学工具的运用[3]。目前实验课教学模式是对理论知识的实践验证,教学方法和实验过程基本固定。学生依照实验教材,按部就班地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实验过程不主动,实验效果差强人意。(2)限于教学时数和时间安排,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不能与理论课程同步,造成理论和实验脱节,学生不能很好的对实验内容进行思考,也不能利用实验内容来理解理论知识。(3)相对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基础实验课程和药物化学、药理学等专业实验课程,药学专业的学生对于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有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度不同。(4)现有的实验教材和实验内容涉及药物的实验比重偏低,没有解决基础和专业的有机结合,学生对于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兴趣不高。(5)在实验课程教学中,如何诱导学生克服畏惧心理,对实验产生兴趣,能够主动思考,并进一步产生设计实验与探索研究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4]。
2药学专业研究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活动模式的建立
2.1实验前期准备
以SDS临界胶束浓度测定实验为模型,实验课程开始前1~2周布置实验内容及要求,引导学生通过文献检索方法了解表面活性剂的CMC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测定CMC的常用方法及比较。可以获取大量相关的应用信息,提高对于实验的兴趣和期待。教师可以启发式教学,例如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如何透过皮肤到达患部,如何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将实验内容与药物剂型有机结合;例如为什么在萃取操作中会有乳化现象及如何避免,将实验内容与有机化学的实验操作技能相结合。
2.2实验模型建立
常用的CMC测定方法有表面张力法、光散射法、电导率法等。本模型中以电导率法进行实验[5],测定不同温度、不同溶剂的一系列浓度的电导率值。通过绘制电导率与浓度关系和摩尔电导率与浓度1/2关系曲线,从曲线拐点找出不同温度和溶剂下的SDS的临界胶束浓度值。根据热力学公式计算胶束形成过程中标准焓变()、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标准熵变()等热力学函数。学生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对温度、溶剂、浓度等变量在SDS形成胶束过程中的影响和结果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实验兴趣,激励发散思维,使学生产生进一步设计探索研究的冲动。
3药学专业研究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体会与思考
实验选择SDS为测定体系,考察不同变量对于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对实验数据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处理,旨在能够以此为契机,促使物理化学实验内容不断更新,使实验教学模式向研究型发展[6-7]。研究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有以下改进:
(1)实验准备阶段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训练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学会面对新问题提出设想、学会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设想、学会根据实验现象推演结论、学会根据结论提出新问题;真正兼有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实验过程中鼓励多思考、多提问,不再追求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对实验原理、步骤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3)实验结果分析阶段,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使用表面张力法、光度法等其他方法测定实验指标[8-9],为开展物理化学探索性实验奠定基础。临界胶束浓度测定实验在药学专业开设能够使物理化学理论与药物制剂专业实际紧密结合,有很好的应用性[10]。学海无涯,教学相长,只有不断的在教学活动中摸索和实践,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丽娟.研究型教学在古代文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以《古代小说史专题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25(5):140-143.
[2]胡斌,易鸣,唐辉明,等.研究型教学方法在岩体力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1):286.
[3]张海容,任光明,陈金娥,等.物理化学研究性教学与创新实践[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7(2):4-7.
[4]张福捐,黄振旭.大学化学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J].许昌学院学报,2010(2):152-154.
[5]王岩,王晶,卢方正,等.十二烷基硫酸钠临界胶束浓度测定实验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2,15(3):70-72.
[6]陈晓明,王亚琴,宣寒.电导法测定解离平衡常数及临界胶束浓度的实验改进[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7(4):83-85.
[7]陈方博,方云,吴丽娜.十二烷基硫酸钠浓溶液的胶束行为与其溶液体相行为间的相关性[J].应用化学,2008,25(4):401-404.
[8]陈红梅.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SDS表面活性剂胶束聚集数[J].广东化工,2009,36(8):219-220.
[9]钟金杭,郭拥军,柳建新,等.稳态荧光猝灭法确定胶束聚合合成条件[J].应用化工,2012,41(3):405-408.
[10]崔亚男,葛建君,李凌冰.紫杉醇混合胶束的制备及增强口服生物利用度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0(11):107-112.
化学学期论文范文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摘要:对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创建了绿色、安全的实验教学环境;优化整合了实验教学内容,选择更加贴近生活的实验项目;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开设系列合成实验和微型化实验,使实验试剂和实验产物多向共享.通过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实训技能,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实验实训教学是举足轻重的实践性环节.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制药技术类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专业实践课程,在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笔者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发现,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下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不少问题[1].为更好地实现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对制药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对于职业教育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1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有机实验污染较重,学生兴趣不大
有机化学实验室中的有机溶剂种类繁多,很多物质易挥发、味道难闻且毒性大,三废问题严重[2].很多学生认为有机化学实验有毒有害,于是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对实验不感兴趣.因此,在上有机化学实验课时,容易出现学生离岗、难于管理的情况.
1.2教学模式陈旧,学生依赖性强
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学生需提前预习实验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讲解并清楚写出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过分依赖教材和讲义,边看讲义、边做实验[3G4],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全由教师解答,学生仅仅是被动参与.这种教学模式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思考,难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少数学生到学期末甚至都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做实验,也没有从有机化学实验中学到知识和技能.
1.3内容陈旧,验证性实验吸引力不强
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大多数实验是在以往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经典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操作、化合物物理常数测定、官能团鉴别、简单物质制备等,实验中制备的化合物单一,因而主要配合理论教学中某些官能团转换实验和验证性实验[5],实用性不强且远离生活,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验证性实验过多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1.4实验产品无去处
在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的选取多是配合理论教学的需要,大多数实验产物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目前,实验产物制备后的用途基本限于对化合物基本物性参数的测试(如熔点测定),而实验产物本身基本无后续的应用,只能作为废弃物处理或者存放在实验室[6].如此,不但浪费试剂,而且易造成环境污染,学生也常质疑合成制备实验的意义,对实验成果没有认同感.
1.5实验排课方式使学时受限,影响教学效果
我校实行实验课程单独开设,但是开课时间相对固定,一般安排每周1次,每次实验课3~4学时,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项目.而实际上,课程内容中涉及到的部分实验操作,如柱层析及结晶、重结晶等实验耗时较长,一般在一次实验课的时间内难以完成.因此,在实验教学实践中,很多实验因时间限制并不能完整地做完,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7].
2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2.1深入分析学情,创造绿色安全的实验环境
有机化学实验用到的有机溶剂种类较多,挥发的有机溶剂会产生刺激性气味,有些还有毒性,让人感到不适,这是不争的事实.产生这些气体的原因主要为:(1)较多的试剂长期存放于实验场室内,挥发试剂又不能及时排出,使污染加重;(2)试剂使用量过大,整个实验室环境变差.对此,我们采用以下办法解决:(1)将实验试剂(特别是挥发性溶剂)放在库房,需要时按需领取,实验室内不能有过多的试剂留存;(2)在满足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刺激性、毒性相对较小的试剂完成实验项目,既完成了教学实验,也减少了污染;(3)将实验微型化[8G9],大大减少实验试剂的用量和污染,而且微型化实验对实验操作要求更高,更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一举两得.通过这些措施,减少了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消极情绪,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2改变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角,而学生是配角.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作用更多的应该是点拨、指导,而不是条分缕析地满堂灌[10G11].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更是如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充分预习,在课堂上随时提问考核;在实际操作课上,教师在关键知识与操作中给予点拨,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疑惑、困难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鼓励学生与教师讨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质量.
2.3构建实验内容新体系
实验内容的选择是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由于职业教育的学制短,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承担了较多的技能培训任务,在实验内容的选取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专业技能的锻炼等.我们将实验教学内容分成了几大板块,主要是:(1)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识(包括玻璃工操作以及化合物物性参数测定,例如熔点、沸点测定);(2)化合物化学性质及鉴定实验;(3)化合物合成制备;(4)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制备.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基本实验操作、性质实验以及合成实验多是分别开设,特别对基本操作和性质实验,学生多感到枯燥无趣.对此,我们对实验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1)将基本操作实验、性质验证实验和鉴别实验融合到合成实验中,不再单独开设基本操作实验、性质验证实验及鉴别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2)选择更加贴近生活的实验项目,如菠菜中叶绿素的提取分离、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分离、肥皂的制备、黄连中黄连素的制备、阿司匹林的制备、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的制备等,展示了有机化学实验与日常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密切联系[1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认同所学知识的价值.(3)开设系列化实验[13],即多步反应实验,使前一次实验的产物用作后一次实验的原料.例如,我校开设了局部麻醉药苯佐卡因的制备实验,从对硝基甲苯开始,逐步转化为对硝基苯甲酸、对硝基苯甲酸乙酯、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组成系列合成实验.这样编排后,每一次实验的产率、纯度都会影响下一次实验是否能正常进行,学生就必须认真对待、精心操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4)对比式教学.在实验的编排中,我们还引入对比实验,例如苯佐卡因的合成,分别以对硝基甲苯和对甲苯胺两种不同原料作为起始原料进行制备,学生在完成2个实验项目后,可以通过物料用量、反应条件、收率等进行成本核算,比较工艺路线差异,拓展了学习深度.
2.4实验试剂和产品多向共享
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为实验产品寻找到用途.对于系列实验,每一步实验的产品都是下一步实验的原料,而对于最终制备的产品,可用于其他课程教学中.例如制备所得的苯佐卡因、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可用于药物分析等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而甲基橙则可用于分析化学滴定实验教学中.又例如制备出的肥皂可用于实验室器皿的洗涤,不但减少了试剂的浪费、降低了实验教学成本,还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学生自己的实验成果能够得到实际应用,也激发了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2.5引入实验新技术,合理调整教学安排
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难免有耗时较长的实验.在单次实验学时不充裕时,我们探索将有机化学实验微量化,使某些化学反应的反应时间缩短.例如进行乙酰氨基酚和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由于采用了微量化实验,大大节约了时间.在实验课上,学生如果实验失败或者要考察反应条件,可以重复进行实验,而不像常量实验那样在一次实验失败后没有时间补做.通过这种微量化实验,既节约了时间和试剂,又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技能.而对于基本操作实验,例如色谱分析实验,通过减少试剂、色谱填料的用量和层析柱大小并适当调整,尽量完整地呈现整个操作过程,实践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尽管如此,有些实验课的学时仍需适当增加.
3结语
实验实训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和特色所在,在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笔者通过对有机化学实验多方面教学改革的探索,在化学制药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增加,职业教育中的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亦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叶红,王蕾.高职高专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09(6):30G31.
[2]赵岩,邬旭然,王进军,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教改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5):96G98.
[3]胡昱,陈义旺,孙晓霞.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0(33):69G72.
[4]苏玉,马东升,于颖慧.有机化学实验启发式教学探析[J].黑龙江教育,2014(9):6G7.
[5]吴绍艳,李琴,章焰,等.化工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当代化工,2012,41(12):1330G1332.
[6]施玲,郭晓稚,葛健锋,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与管理的新实践[J].化学教育,2014(4):37G39.
[7]董艳萍,田喜强,乔秀丽,等.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合成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广东化工,2012,39(7):230.
[8]郭乃妮.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微量化、绿色化研究[J].皮革与化工,2013,30(1)33G35.
[9]田旭,林沛和.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小量、半微量与常量实验教学[J].实验室科学,2007,10(2):46G47.
[10]柏铭,马庆林,孟凡君.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改进[J].化学教育,2015(14):42G44.
[11]蒋卫华,李忠玉.PBL教学法在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化学教育,2015(4):26G29.
[12]谭倩,龚成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8(3):165G167.
[13]王春华,赵美泽,陈厚,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1):117G119.
化学学期论文相关文章:
1.有关大学化学论文范文
2.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3.关于化学教学的论文
4.关于化学教学论文
5.化学毕业论文范文
6.化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化学学期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