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战略布局“四个方面”的形成过程

发布时间:2016-11-14 09: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改革发展、治国治党、内政外交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主持召开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并形成决定,对如何面向世界、面对未来治国理政,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及时作出科学的响亮回答,形成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新的战略布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新的遵循和科学指南、行动纲领。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内容和含义。

战略指导全局,战略决定全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从战略层面和协调高度运筹帷幄、统筹推进。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正确认识和深刻领会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大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个重要的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第一次对此作出明确阐述。所谓协调就是目标和行动上的协调,战略和举措上的协调。协调推进,就是通过深入实施战略举措,最终实现战略目标。这是道路自信的思想体现和道路自觉的战略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必由之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成为中华民族创造辉煌的必由之路,始终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始终成为中华民族为人类作出新的贡献的必由之路。”

2、新战略布局“四个方面”的形成过程。

发展一贯是硬道理,第一要务。邓小平同志早在八十年代就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党的十六大上,第一次鲜明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过十年实践,十八大上第一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把它作为到建党100周年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在此基础上,建国100周年时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以此作为第二个百年目标。上任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首次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随后将第一个百年目标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第一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十八大上,并且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提,将两者统一起来的提法揭示出全面深化改革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极端重要意义。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出京视察,就来到深圳等地,提出改革进入攻坚期、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只有进行时、改革没有完成时等重大现实判断,指明了全面改革、深化改革、推进改革的战略方向和重大任务。这是继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后20年党中央对必须全面地深入地改革的形势和任务的又一次科学判断。改革是成功经验、必由之路,改革是关键抉择、重要法宝。在过去七次三中全会基础上,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就全面深化改革提出讨论、作出决定,以改革总目标的高度、六大领域改革和国防军队改革的宽度、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度为主要标志,向改革要动力,向市场要活力,宣告改革再出发、改革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三中全会决定成立的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已经召开13次会议,研究了近70个改革议题和具体改革方案。顶层设计在实践中推进。

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后,习近平总书记随即在宪法颁布30周年纪念大会发表讲话,强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重申了宪法法律在治国理政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社会既要靠良知,更要靠法治实现公平正义。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定位。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中央第一次以全会方式专题研究全面依法治国的若干重大问题,并作出决定。经历由治到乱,又由乱到治,我党愈来愈认识法治对中国的伟大意义和法治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价值。随后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确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要举措实施规划(2015-2020年)》,提出了今后六年我国法治领域建设与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党的建设关乎政治方向、思想动力、组织基础、作风状态和制度保障,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伟大工程。对党内出现的大到腐败、小到作风问题,非治不行,非严不可,必须全面严治。2012年12月初,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揭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严治党的序幕。与此同时,苍蝇老虎一起打,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呈现新常态。以后中央分两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第二批路教活动结束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第一次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思想建党、制度治党,从严从实治理、提升党执政活力的思路愈加清晰明确,人民群众对党中央增强了决心、增添了信心。

战略布局的“四个方面”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逐渐发展并形成的,是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重大的现实判断和理论成果。战略布局的四个方面不断推进,不断完善,既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也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关切。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过程。

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第一次把这两个全面并提,确定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可见全面深化改革是不断推动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法宝、动力保障、路径选择。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指出全会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次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中央全会第一次专题研究部署法治,并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决定。两次全会,两个重大问题,两个中央全会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贯彻四中全会精神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充分认识改革与法治的内在逻辑关系,并把两者喻为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破与立双向互动、协同联动推进治理新格局形成。四中全会一结束,习近平总书记便到福建视察,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2014年12月14日在江苏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第一次把“全面从严治党”与前三个全面并列,提到战略新高度。

4、“四个全面”辩证关系和逻辑联系。

从“四个全面”的历史与现实视角分析其内在辩证关系和逻辑联系,“四个全面”的四个方面都是独立的整体,“四个全面”结合、联系统一在一起,又是有机协调、内在逻辑关系紧密的完整思想体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涵深刻、逻辑严密,是一个辩证统一、科学完善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实现实践创新和理论飞跃。“四个全面”立足治理,要求全面,注重深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论断、新成果、新发展。“四个全面”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实与长远相结合,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是应对新挑战、解决新矛盾的战略考量和有效应对。给未来以正确方向,给未来以持续动力,给未来以永恒定力。“四个全面”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纲领,同时也表明了实现人类美好愿景中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的鲜明态度。“四个全面”是引领中华民族全面进步的战略思想,是引领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的战略部署。在全面建成小康目标引领下,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治理模式下治国与治党相结合;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基础和保证,实现改革与法治相结合。通过改革、法治,通过治国、治党,向体制要活力,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认识问题必须全面,解决问题才能协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充分体现了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穿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治国理政战略思想与党中央战略部署的统一,是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改革总目标下改革与法治的统一,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与执政党自身建设的统一,是宪法和党章总领下治国与治党的统一,是伟大梦想与伟大革命、伟大工程、伟大斗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统一。

5、“四个全面”的主题词和核心要义。

“全面”是“四个全面”一致、兼有的主题词,体现了齐头并进、平衡向前的思想。发展、治理、深化、依法,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核心要义,体现了目标与路径的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是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是治理,改革要求深化,治国必须依法。所以,在全面的统一、共同要求下发展、治理、深化、依法共同构成了“四个全面”的核心内容。这是全面的认识论,贯穿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6、大布局的历史渊源及认识过程。

办大事、成大事要有大战略、大布局。看待问题,要有战略眼光;解决问题,要有战略部署。历史一再证明,正确战略指导是决定性因素。我党历史上关于布局的论断先后有过三次。

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布局。走在复兴路上,十八大又明确提出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并与总依据、总任务形成有机整体。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战略和布局必须承上启下,必须在关于战略布局认识上逐步深化和不断拓展。当代中国接续奋斗中,一代代中共领导人都要及时回答时代提出的战略课题。正因为此,十八大以来我党坚持道路自信,坚持理论自信,坚持制度自信,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走老路、不走邪路,沿着既定方向不断前进。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要求,首先从顶层设计层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逐渐形成并确定了“四个全面”科学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是战略布局上的新发展,是战略布局认识上的新成果。

7、“四个全面”新布局的长远性战略意义。

思想决定行动,目标决定战略。鸦片战争以来,知耻而后勇的中华民族在屈辱落后、坎坷曲折中走上漫长的复兴之路。历经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坚信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终于登上历史舞台,毛泽东同志带领各族人民建立起新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探索。面向世界,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融入世界,才能更好地创造未来。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并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又就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分别作出响亮回答。3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也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回望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诞生以来在中国实现了两次飞跃,实践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两大发展成果。理论发展永无止境,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实践创新永无止境。进入2010年代,崛起的中国既引起了世界的瞩目,也毫无例外地引起了一些国家的担忧。习近平总书记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通过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并通过主持起草十八大报告,主持召开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形成党内决定,发展、丰富、完善、深化治国理政思想,极大地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式,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想一帆风顺推进我们的事业是不可能的。”面向世界并融入世界,而不重演大国政治悲剧。中国究竟要走向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怎样走向崭新的未来?首先必须先做好自己的事,先做好国内的事,先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事,苦练内功,夯实基础。“四个全面”昭示的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正确方向、实现路径、有效保障。这个伟大复兴必然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相统一的复兴,是最高共识度、最大公约数的中国梦。历史经验值得借鉴,历史教训必须汲取。从大国走向强国,能不能将中国命运与人类命运融为一体,切实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能不能正确处理好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有效应对“塔西陀陷阱”,能不能继续用好发展机遇期,最终跨越“拉美陷阱”,关系到能不能真正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麻烦和矛盾、挑战前所未有,不可盲目,不能轻视。这些时代课题、当然也包括前进道路上的现实难题摆在接棒的新的执政集体面前。

问题导向既是科学的思维导向,也是正确的工作导向,更是长远的战略导向。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的正确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论,高瞻远瞩、居安思危,总结中共经验,针对中国问题,直面矛盾,迎接挑战,创造执政活力,凝聚民族精神,上任伊始,悄然拉开小康、改革、法治、治党的科学筹划和系统安排,呈现出均衡发展、协同推进的良好态势。他就改革发展稳定和内政外交国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主持召开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在战略目标基础上提出了三个战略举措,逐步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构架。特别是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国梦,周密谋划实现路径和关键举措,在坚持中国道路上凝聚中国精神,在动员中国力量中实现中国梦想。目标方向明确,战略指向科学,价值取向清晰,措施导向务实,及时回答了中华民族走向什么样的未来、怎样走向未来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大课题,成为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亿万中国人民的思想指南和行动遵循。这就必须以“两个一百年”为目标,扎扎实实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一步”;这就必须在中国道路上坚定不移地前进,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就是必须团结动员中华民族,增加目标引领的凝聚力和共识度。

8、“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国情与时代特征新的飞跃,是实践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成果。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分析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经济社会走势,以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雄心韬略,直面问题的政治勇气和智慧,站在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历史高度,谋篇布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愿景,先后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形成了“四个全面”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战略布局。这一伟大战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烈 的使命担当,坚定的理想信念,鲜明的创新精神,现代的法治理念,真挚的为民情怀,严格的治党要求。

“四个全面”科学揭示新的历史起点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是从坚持中国国情出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如何继续前进,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答案,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基础上的崭新发展,是开放包容、不断进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最重要的科学成果,是在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顶层设计和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安排。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大叙事,展现了我党纵横捭阖、理据相宜的时代风采和治政魄力,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发展理论、实现理论创新的政治智慧和巨大勇气。

9、“四个全面”是复兴路上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指引和行动遵循。

行动的基础是思想和认识,关键是贯彻和落实。马克思曾经说过,不光是思想要趋向于现实,而且现实也要趋向思想。“四个全面”系统完整,战略意义巨大,长远价值重大,必须做到顶层设计与统筹安排相结合,协调推进与全面落实相结合,在全面进步、不断进步中实现中华民族由盛到衰、再由衰到盛的伟大复兴。

改革进入攻坚期,开放进入新阶段,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要在认真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深入学习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基础上,深刻领会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现实意义,深刻领会“四个全面”的战略地位、现实针对性、逻辑关系和整体要求,深刻领会“四个全面”在思想统一和贯彻落实中的重要性紧迫性。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进一步增强贯彻“四个全面”的自觉,坚定地做践行“四个全面”的模范。“四个全面”中国梦,复兴路上东方红。江苏作为“四个全面”的最先提出地,应当也必将成为“四个全面”最早学习地、最佳贯彻地。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在不断增强学习自觉的基础上,顶天际、接地气,不断增强贯彻自觉和落实自觉,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要求,进一步扎实做好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各项工作,用行动谱写中国梦的崭新篇章。

10、结语

落后就要挨打,匮乏就要挨饿,无序就要挨骂。面对复杂国际,面向广阔未来,既要有直面问题和困难的勇气和胆略,更要有解决问题、乘胜前进的战略和良策。时代需要我们回答,人民需要我们回答。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按照实现两个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与现实要求,立足长治久安,坚持创新发展,提出了引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走向什么样的未来、怎样走向未来昭然若揭,方向明确、路径清晰,既有活力和动力,又有定力和合力。“四个全面”中国梦,高歌猛进复兴路。只要我们深刻认识,认真贯彻,就一定能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伟大胜利,就一定能对世界、对人类作出更大更新的贡献。

试论新战略布局“四个方面”的形成过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