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
摘要本文以赵鼎新的《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产生》为视角,结合该书的相关思想就我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作了简要的论述和探讨,以期能为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全新的思路。
关键词儒法国家 戊戌变法 资本主义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质疑。那个曾经为资本主义国家带来荣誉与无限物质财富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捉襟见肘。但是没有人否定资本主义曾经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利益,以及在工业革命推动下飞速发展的社会生活各方面。如此的资本主义,为什么没有走进中国,甚至在历史上包括戊戌变法在内的多次试图使中国走向资本主义的变革运动,最终都没有把中国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是巧合,还是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
赵教授通过薄薄的一本书,纵观我国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介绍影响我国几千年帝制政体,并使得帝制国家得以延续的儒法思想的形成过程。重点通过东周战争时期的历史介绍,来推断儒法国家的产生渊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中国为什么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按照作者的思路本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是因为一些缘故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下面我们通过对原文的解读来分析,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
一、战争驱动社会发展
该书在引论中提出中心论点“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制度导致了诸侯国之间频繁而输赢不定的局部性战争,正是在这类特殊类型的战争中所形成的竞争和冲突,促进了效率导向型的工具理性文化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领域的扩展,进而为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各领域的演变提供了根本动力。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所具有的特殊的结构性条件,这一推动社会演进的战争力量最终却为国家所驯服。进而,在秦朝统一中国后的八十年中,或者说,在西汉时期,中国逐步转型为一个以儒士为主导的科层制帝国,而武官和商贾阶层被推至社会权力格局的边缘。”在春秋战国时期,传统的经济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很弱,战争是推动国家追求效率的唯一重要动力,因为没有哪个国家能经受住一而再再而三的战败,为了赢得战争,一个国家不得不扩充军队,改良武器和军事后勤能力,增加社会财富。
战争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并非所有的类型的战争都会促使一个国家寻求变化,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某个国家在战争中被一次性彻底毁灭,这个国家就不会从战争中吸取教训以调整自身。换句话说,国家之间的战争越是频繁且不具有摧毁性,那么战争就越能有效地激发参战国家寻求变化以便在军事竞争中取胜。我国封建制度下,国家众多,战争频繁,各国军事能力相对微弱.所以战争极大的推动中国社会的变迁。
但是处于同样战争背景下的欧洲,也经历了频繁而激励的战争,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没有像欧洲一样走向了资本主义道路呢。
在这里我们不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即书中作者提到的,战争的推动化进程将会以何种方式固定下来,取决于社会中其他各种机构性与文化性条件的相互影响,战争和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动态的,而不是单向的和静态的。因此,由战争驱动的效率导向型发展在欧洲最终导致了工业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和代议制政府的形成.而相似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却以秦帝国的大一统和国家力量的一元独大而告终。
正是作者所说的社会中其他各种机构性与文化性条件的相互影响就决定了中国最终没有走向资本主义。
下面我们分两个历史时期来解释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在我国形成的原因。
浅析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