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历史《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检测试题
在大家复习历史的时候,往往要做好哪些试题的复习准备呢?让我们来看看这套试题卷能不能帮助到你!以下是由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初三上册历史《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检测试题,欢迎阅读!
北师大版初三上册历史《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检测试题
选择题
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汽车的是( )
A.卡尔·本茨 B.爱迪生
C.富兰克林 D.亨利·福特
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制成于( )
A.1874年 B.1885年
C.1876年 D.1891年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A.最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B.通过相互联合保持了长久的和平
C.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D.社会的基本矛盾发生了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科技成果对人类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下列科技成果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
②卡尔·本茨设计的内燃机
③亨利·福特改进的汽车
④莱特兄弟研制成功的飞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③④①②
下列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哪些发明成就,促进了石油的开采和提炼( )
①卡尔·本茨设计的内燃机
②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
③亨利·福特改进的汽车
④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1910年,一位富有的英国冒险家想从英国到法国去,你认为最快的交通方式是( )
A.坐汽船 B.坐汽车
C.乘飞机 D.过海底隧道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了人们的交往,当时人们可以享用的交通工具有( )
①飞机
②电子计算机
③有线电话
④汽车
⑤火车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④⑤
下列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爱迪生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
B.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发明者是亨利·福特
C.美国被称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
D.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架飞机是莱特兄弟发明的
下列当今社会生活中的活动,与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的创造发明无关的是( )
A.用电脑办公 B.在电灯下学习
C.乘公共汽车上班 D.坐飞机旅游
人类创造的第一架由机械提供动力的飞行器是( )
A.飞行者4号 B.飞行者3号
C.飞行者2号 D.飞行者l号
被称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的是( )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研制成功第一台新式煤气内燃机的是( )
A.英国工程师 B.德国工程师
C.美国工程师 D.法国工程师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科技创新有了更大的提高。
请回答:
①在能源方面,两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现是什么?有何意义?
②在交通运输方面,两次工业革命各有什么重大发明?有何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热机和电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两大动力技术体系。这两种新型动力机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造成巨大的社会生产力,给人类文明带来深刻影响。所有这一切,都是l8世纪的蒸汽动力革命所望尘莫及的。
请回答:
①材料中的“热机”具体是指什么?“蒸汽动力革命”又是指什么?
②试概括“这两种新型动力机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造成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一句所体现出的深刻道理。
③材料对两次工业革命做了怎样的比较?
④你认为这一说法正确吗?试举例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博览会,恩格斯说:“不列颠的贸易达到了神话般的规模;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显得比任何时期都更加巩固;新的冶铁厂和新的纺织厂大批出现,到处都是建立的工业部门。”
材料二: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材料三: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材料四: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越来越少的企业的过程非常迅速。现代工业的调查能提供说明这一过程最完备的最确切的材料。例如……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的四分之三以上的汽车和电力。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二、三、四指出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件大事。
②指出两件大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发明成果。
③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社会关系的变化。
④根据材料三分析资产阶级在当时能够统治世界的原因。
初三上册历史《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检测试题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