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梦的思修论文4000字
“中国梦”现在成了中国大地热议的话题。敢以国家来“做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强大,一个民族的自信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中国梦的思修论文4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中国梦的思修论文4000字篇一
《关于“中国梦”的几点思考》
[摘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中国梦”,顿时引起了举国上下、海内外的热议。深刻认识“中国梦”,我们要理解其内涵,而且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来认识我们在追梦圆梦的进程中所遇到的种种挑战,并坚持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根本路径,相信我们只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关键词]中国梦;内涵;挑战;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3 — 0012 — 03
“中国梦”现在成了中国大地热议的话题。敢以国家来“做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强大,一个民族的自信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梦绝不是海市蜃楼、虚无缥缈、抽象空洞的乌托邦,而是深深地根植于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之中,根植于生机勃勃的社会实践之中,根植于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之中。”①那么,我们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明确其内涵,清醒地把握在追梦进程中面临的挑战,以及找到科学可行的路径来圆梦,这对“中国梦”从蓝图到现实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中国梦”的内涵
2012年11月2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做出了重要的阐述。他郑重地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还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通过国家领导人对“中国梦”的阐述,笔者认为“中国梦”蕴含了以下几点要义:
首先,“中国梦”在历史根源上,是连接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纽带。不深知中国的历史,就不可能透彻地理解“中国梦”的内涵。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创造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长期处在世界的领先水平,但是自从近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进入了百年的屈辱史。割地、赔款、签条约,国家主权屡遭破坏,人民生命任人蹂躏,“国破家亡”,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先进的仁人志士开始了救亡图存的道路探索,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成了当时许多中国人的梦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梦实现了,随即开启了“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梦,经过建国60多年的艰苦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不懈拼搏,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与日剧增,“中国声音”在世界舞台上愈发响亮。在党的十八大,我们确定了“两个百年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加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回应了未来中国发展奋斗的目标和方向,也体现了我们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其次,“中国梦”在价值导向上,是促进每个人全面发展,实现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归宿和落脚点就是实现人民幸福,这蕴含了中国共产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蕴含了共产主义“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的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②。“中国梦”也回应了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呼唤,顺应了人民的种种期待。“好梦”与“噩梦”的分水岭和评判上,主要看“梦”的价值导向上,是否为了人民。这也决定了“梦”是否有生命力和感召力。“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必将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必将凝聚亿万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追、共筑、共圆“中国梦”
再次,“中国梦”在内容构成上,是国家层面、民族层面和个人层面的梦想的集合体。“中国梦”不是高不可攀,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有丰富的内容。第一,“中国梦”在国家层面上就是实现“国家富强”。为了实现其目标,我们分为具体领域的目标即“梦想”,比如说,“航天梦”“强军梦”“航母梦”等等。第二,“中国梦”在民族层面上就是实现“民族振兴”。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处在世界民族之前列,在民族素质,民族竞争力和民族世界贡献率上有极大的提高。据《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有300项,其中175项是中国人的发明。那么,在未来的时期里,中华民族为世界的发展要做更大更多的贡献。第三,“中国梦”在个人层面上就是实现“人民幸福”。在通往“人民幸福”的大道上,人民充满了许多具体梦想。比如说,“教育梦”“就业梦”“住房梦”“环境优美梦”“社会保障梦”等等“民生梦”。“中国梦”实现的进程中,也就是“民生梦”逐个实现的过程中,这样人民幸福才有坚实的基础。总之,“中国梦”的“国家、民族、个人”这三个层面的内容的综合体,它们之间不是相互冲突的,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说明了个人梦想的实现离不开国家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否则个人梦想的实现就没有外在的坚强保障和前提条件,懂得中国近现代史的人就会深深明知这个道理的正确性。若没有个人层面的梦想的逐渐实现,最终使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没有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的。
二、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面临的挑战
任何远大的理想的实现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会“长风破浪会有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道路不会笔直而平坦,而要敢于啃硬骨头,需要趟过深水区、踏过地雷阵。这就要求我们不是掩盖矛盾,回避问题,而是清醒地把握和应对前进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这样我们才不会被所取得成绩冲昏头脑,不会对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漠视无睹。
其一,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十八大报告强调,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习近平在十八届一中全会记者见面会上说:“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当前,部分党员干部贪污腐败,作风问题等,导致群众对此十分反感、深恶痛绝。党群干群关系在部分地方上十分紧张,党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一些党员干部的做法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违背,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邓小平曾告诫:“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①这句话应该让我们警醒起来,不下大力气整党,不从严治党,会亡党亡国的,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其二,中国面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目前的确存在需求动力减弱、经济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发展速度放缓和社会矛盾凸显等实际问题、面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危险。即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可能出现经济停滞。有学者列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十个方面的特征,包括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乏、金融体系脆弱等。”②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中国梦的进程必定大大地受到阻碍。
其三,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中国在大步向前发展的同时产生的问题一点也不比不发展产生的问题少。随着社会转型各种矛盾凸显,如“人民群众权利意识增强,政治参与热情与体制机制不能满足的矛盾;改善民生迫切性增加与片面追求GDP的矛盾;资源日渐匮乏和旧的发展方式之间的矛盾”;“由劳动工资、征地补偿、拆迁安置、企业改制、生态环境、司法不公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加剧,群体性事件和矛盾上升。”③各种矛盾需要去破解,中国梦是在不断化解矛盾的进程中实现的。
其四,中国面临复杂多变的严峻的国际形势及民族地区稳定问题。世界经济已由金融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调整期,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必然严重阻碍我国发展,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外交挑战。如领土争端问题及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围堵”,某些国家妄图打断我国现代化进程等。“三股势力”在民族地区大搞暴力恐怖活动和分裂国家的行为,这严重影响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总之,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都不容乐观。
三、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
“中国梦”的路径选择问题,决定着我们能否圆梦的核心问题。选择一条正确的科学的符合我国国情的路径,能使我们早日实现“中国梦”,否则我们有可能误入歧途,距离“中国梦”越走越远,乃至出现“黄粱一梦”的悲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恰逢其时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第一,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道路”这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实践证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取得了让世界惊叹和瞩目的成绩。我们因此可以自信的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毋庸置疑,实现“中国梦”必须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有些人可能认为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能更快地实现“中国梦”,这种想法是多么的天真和幼稚,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走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带给中国人民的只能是灾难。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侯惠勤教授认为,“用西方政治制度塑造中国人的未来之梦,在今天已是暗流涌动,然而,背后隐含着的是历史的颠倒和是非的混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保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追逐和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高度的道路自觉、理论自觉和制度自觉。我们坚信,中国道路一定会引领中国梦的实现。”①
第二,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其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精神纽带。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信心和力量的源泉,是促使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是民族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生活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由56个民族构成的中华民族靠什么来维系民族大团结呢?要靠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增强各族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心,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革命战争年代,爱国人士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在今天的和平建设年代,我们同样需要爱国主义精神,把祖国的前途命运与自己的前途命运紧紧的联系起来,要对祖国有忧患意识。今天我们在追逐“中国梦”的过程中,有许多挑战和困难,我们要靠爱国主义精神使56个民族的心贴在一起,把13亿人民团结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其二,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破解不断凸显的社会矛盾等。解决中国的种种问题,“法宝”之一就是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们拉开了改革的大幕,改革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接下来关键是全国上下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地切实贯彻好会议精神,使改革“不打折扣”,使改革决议落地,使改革不断地释放民生红利和改革红利。
第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凝聚中国力量要做好这几点:一是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最近,党的反腐力度不断地加大,反腐由下层逐渐向高层延伸,“老虎”“苍蝇”一起打,这体现了党的反腐的决心和毅力。现在,我们全党上下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已收尾,开始进入了第二阶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接下来,我们要注意不能使其“虎头蛇尾”不能使其“反弹”。此外,还要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基层民主,大力进行制度建设,把“权力”关在笼子里,来建设一个“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用党的先进性来提高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不断巩固中国“主心骨”的地位。二是创建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有梦想,还要有机会,那么,智慧和力量才有施展的舞台。当前社会,人们强烈地呼唤“公平正义”,即机会公平、权利公平和规则公平。习近平总书记说出了人民心中的期盼“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是一切力量充分涌现的前提条件,因此,凝聚中国力量必须创建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三是分好“蛋糕”,发展成果人民共享。“中国梦”的魅力是让人民得到看的见摸得着的利益,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仍需要继续进行分配体制改革。这样,人们对追逐梦想越来越有奔头,那么,全国各族人民在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现幸福美好生活之梦。四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梦想的实现,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靠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和把握当前遇到的挑战,还有我国“三个没有变”的国情。还需每个中国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攻坚克难,实现梦想。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省份以及全国都脚踏实地和艰苦奋斗,那么汇聚的力量将是无法估量的。
最后,笔者认为“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路径。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具体路径,也就是许多学者谈到的,“走群众路线实现中国梦”“新型城镇化发展助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托起中国梦”“和谐劳动关系助圆中国梦”“大力发展教育推进中国梦”“公平支撑中国梦”“团结全世界的华人华侨推进实现中国梦”等等。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路径确保我们的方向正确,现在关键是找到各个领域通向“中国梦”的具体路径。只要我们不懈怠、不折腾、不动摇、艰苦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李抒望.对“中国梦”的几点解析〔J〕.社科纵横.2013,(04).
〔2〕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6.
〔3〕肖立军.实现中国梦要敢于应对各种挑战〔J〕.光明日报理论版,2013-08-04.
〔4〕宋林飞.中国转型社会的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5〕侯惠勤,辛向阳.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J〕.红旗文稿,2013,(12).
〔6〕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8.
关于中国梦的思修论文4000字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