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7-06-15 10:08

我们学习语文的生活中,对于试题的练习是我们的重要学习方式,我们应该认真地对待每一份语文试题!下面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练习试题,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练习试题

第一部分(共27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曹刿(ɡuì) 昳(yì)丽 未孚(fú) 旗靡(mǐ)

B.窥(kuī)镜 期(qī)年 孰(shú)视 纳谏(jiàn)

C.崩殂(cú) 裨(bì)补 畎(quǎn)亩 拂(bì)士

D.臧否(pǐ) 咨诹(zōu) 箕(jī)畚(běn) 阙(quē)漏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齐师伐我 (2)小惠未徧

(3)忠之属也 (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3.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

(1)①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②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

(2)①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3)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3分)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3)故患有所不辟也( )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6)入则无法家拂士( )

5.名著阅读。(3分)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的① 所作。《左传》善于记录战争,其中《曹刿论战》记录的就是齐鲁两国在鲁国的② 发生的一次战争。《左传》还善于记录人物语言。这一点在《曹刿论战》中表现为对③ 过程的描写。

6.综合性学习。(8分,每小题4分)

经典著作是我国的国粹,也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为了更好地继承这笔财富,利民中学九年级(3)班的同学特地举办了一次“知人论世读经典”的交流活动。

(1)在交流活动中大家对“什么是经典,经典的标准是什么”这两个问题讨论得很热烈。有的说经典就是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有的说经典就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这时主持人问你对经典的看法,你会说:

(2)在交流会上,同学们还对我国的经典著作进行了一番有价值的解读。请你仿照他们的解读,对下面孟子的名言进行解读。

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

7.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3分)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左牵黄,右擎苍。( 《江城子 密州出猎》)

(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张养浩《 》)

第二部分(共33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8.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直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具体情景,“卷”显示秋风的强劲狂暴;“三重”突出被卷去的茅草之多,受害程度之严重。

B.“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群童抱茅入竹去,诗人感到十分愤怒,痛斥他们为盗贼,“忍”与“欺”相呼应,写出诗人既痛苦又愤懑的心情。

C.“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诗人从风雨飘摇的茅屋联想到国破家亡的时局,忧国忧民,早已不能熟睡。“长夜”语带双关,表现了诗人盼天亮,盼过安定日子的迫切心情。

D.“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诗人推己及人,心怀天下寒士,从中可见诗人火热的激情和美好的理想。

9.诗中有“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这里的“丧乱”是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我们还学过哪首诗歌也是反映这个事件的?(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1分)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第②段对曹刿语言、行动的描写,表现了曹刿( )(2分)

A.忠君报国的思想 B.勇于牺牲的决心

C.急切取胜的心理 D.卓越的指挥才能

11.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庄公在见曹刿之前对迎战齐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B.曹刿主动参战,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C.鲁国取胜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D.鲁庄公听取了曹刿的建议,并与他一起指挥战斗。

12.选文详写战前、战后论战,略写战争过程,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突出战争前准备的重要性。

B.强调战争取胜的原因。

C.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

D.强调战争过程很短。

13.强大的齐国将攻打弱小的鲁国,下面诗句可表现鲁国当时岌岌可危形势的一项是( )(3分)

A.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三)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⑤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

——节选自《梁惠王上》

【注】①梃(tǐnɡ):棍棒。②政:施行恶政。③庖(páo):厨房。④饿莩(piǎo):饿死的人。⑤率:带领。⑥恶(wū):表示反问的语气。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____________

(2)杀人以梃与刃 以:____________

1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予观夫巴陵胜状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所欲有甚于生者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兽相食,且人恶之

D.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奉劝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2分)

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