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搭配中色彩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7-06-15 21:25

光线作用下,色彩缤纷的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色彩作为一种抢占鳌头的审美形式,渗透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服装以其使用的广泛和便利,势必成为色彩活动的最佳载体,而色彩活动有其遵循的原则和规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服装搭配中色彩的运用文章内容。

服装搭配中色彩的运用

服装搭配中色彩的运用

一、色彩的分类

在色彩的大类中,根据色相与纯度的有无可以将其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无彩色包括黑、白以及存在黑白之间不同明度变化的灰色。有彩色包括红、橙、黄、绿、青、蓝、紫以及以上颜色不同比例混合而呈现的其他色彩。依据心理错觉对色彩的物理性进行分类,颜色的物质性印象,大致可分为冷与暖两个色系。波长较长的红、橙、黄色光,给人暖和感,因而称为暖色系。相反,波长短的紫、蓝、绿色光,给人寒冷的感觉,此类为冷色系。当然由于色相、纯度、明度的不同,也会产生相反的感觉。

二、色彩的自我言语

色彩的自我言语是人们赋予的,不同波长色彩的光信息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通过视觉神经传入大脑后,经过思维,与以往的记忆及经验产生联想,从而形成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应,人为地给色彩披上感情的轻纱,久而久之形成定律变成为色彩的自我语言。

(一)有彩色的自我言语

我国传统服饰色彩,所蕴含的文化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由于五行观念产生,以黄色为尊,《说文解字》云:“黄,地之色也”。土地是万物生长的必须条件。土居中央,黄色成为中央之色,其神为黄帝,而黄帝又是传说中的华夏族祖先。这种文化观念被统治阶级利用,因而黄色被历代帝王推崇和垄断,被称为“帝王颜色”。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就意味着做了皇帝;红色在我国古代也代表着权威,古代皇帝批奏折都用朱红色的笔来指示,称为朱批,此外禁止使用朱红色作批示。所以,红色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一直沿用,死刑犯之所以用红色写名字,代表是至高无上的权力剥夺了他的生命,不可挽回。在后现代风潮盛行的今天,色彩在服装上的运用已经挣脱这种严格等级的桎梏。红色、黄色成为设计师惯用色彩,红色是生命、活力、健康、热情、朝气、欢乐的象征,红色代表着吉祥、喜气、热烈、奔放、激情、斗志和革命。由于红色在可见光谱中光波最长,所以最为醒目,给人视觉上一种迫近感和扩张感,容易引发兴奋、激动、紧张的情绪。温暖的“黄色”是一种太阳和创造的色彩,它负载有欢乐、富有、光荣和大调调式的音乐的情感意义,鲜明、亮丽,使人愉快。蓝色则属于短波长,蓝色是永恒的象征,纯净的蓝色表现出一种美丽、冷静、理智、安详与广阔,具有沉稳的特性,理智、准确的意象。中国人有特殊的蓝色情结,具有民族特色的青花瓷、蓝印花布对外都带有显著的中国印记。红、黄、蓝为色彩的三元色,其他任何颜色都可以通过这三种颜色的不同比例混合调制出来。黄蓝组合呈现绿色,绿色是自然界中常见的颜色,象征生命力,活力,象征和谐、真实、自然、和平。黄红组合呈现橙色,是欢快活泼的光辉色彩,是最温暖的色。在自然界中,橙柚、玉米、鲜花、果实、霞光、灯彩,都有丰富的橙色,因其具有明亮、华丽、健康、兴奋、温暖、欢乐、辉煌、以及容易动人的色感,设计师常运用为装饰色。红蓝混合则呈现紫色,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紫色是尊贵的颜色,如北京故宫又称为“紫禁城”,亦有所谓“紫气东来”之说。紫色传达高贵神秘的气质,魅力、自傲,让人印象深刻,同时也是让人产生忧郁的色彩。

(二)无彩色的自我言语

无彩色中的白色使人联想到冰雪、白云,给人以光明、质朴、纯真、整洁、雅致、凉爽、卫生的感觉,象征着和平、神圣。《管子·幼官》:“九和时节,君服白色。”在古代中国,文人志士就常以素衣寄寓自己的清高,张秀峰的《东欧游踪·四季在伏契克公园》:“在欧洲,人的心中,白色总是象征着友谊与爱情的纯洁无瑕”,西方婚礼仪式中,白色的新娘婚纱正是爱情纯洁无瑕的象征。物体吸收光谱内的所有可见光,不反射任何颜色的光,人眼的感觉就是黑色的。黑色既可以给人神秘、冷酷、黑暗、寂寞、恐怖、暗藏力量的感觉,又可以表现庄重和高雅。灰色调和了白色的张扬与黑色的冷静,不同明度的灰色呈现不同的视觉体验,明度较高的灰色接近白色,给人清净、平和、雅致的感觉,明度较低则越接近黑色的气质。

色彩在服装搭配中的运用

有彩色以红黄蓝三原色为基础,分别于圆周120°位置,相邻两色的调和呈现橙、绿、紫色,形成色环分布于相邻的三原色之间,以此类推形成24色布满整个圆面,称为24色环。在色环上固定某一颜色,顺时或逆时形成30°角,角内的色彩称为同类色,色相环上间隔30°~60 °角,相差2~3个色彩的色相称为类似色,顺时或逆时形成120°~170°的任意三种颜色成为对比色,形成180°的任意两种颜色为互补色。根据此方法的分类可以将服装色彩搭配的方法总结为:服装色彩统一法和服装色彩对比法。

服装色彩统一法,包括同类色统一法和类似色统一法。同类色的色相相同,而明度不同,以某一色相为主,但又包含少量其他色彩,以这样的方式构成的配色称为同类色配色。同类色的搭配由于色相的区分度较低,具备整体搭配色调协调的优点,但容易给人留下呆板的印象。应用此类方法搭配时可以在服装的款式和面料上做文章,坚持“扬长避短”原则,选择适合的款式,面料的挑选上可以选用强对比的材质,比如,柔软丝质的连衣裙搭配硬朗的皮质外套,飘逸面料与皮质的结合使整体搭配层次感分明的同时掩盖了色彩的单调。类似色的色相有区别但是仍可以概括为统一色系,如红色和橙色、橙色和黄色、黄色和绿色、绿色和蓝色、蓝色和紫色、紫色和红色等。采用类似色彩配色的服装色调柔和、雅致。 此类色彩的搭配比较简单,任意的两种色彩不分比例大小均可以协调搭配,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

服装色彩对比法,包括对比色对比法和互补色对比法。对比色为色环中相差7~11个色彩的一组色相。这种色彩关系的色相对比较强,服装色调鲜明、强烈,拥有饱和、华丽、活跃的特点,容易让人产生兴奋、激动的情绪。由于对比色相较强,极易让人产生过分刺目、不协调感,所以在服装配色中要注意控制面积、位置,把握色彩的明度和纯度,比如,面积相当的上下装成对比色,可以通过降低任何一方色彩的明度和纯度达到消弱强烈的对比冲突,或者在对比色中适当加入无彩色,以减缓对比色的强度。互补色对比是色相对比中最强的一种对比,色彩对比最鲜明。从三原色的角度来看,补色一般来说只有三对:红与绿、黄与紫、篮与橙。互补色搭配的效果强烈、醒目、丰富、饱满,令人兴奋。此类色彩常用于运动服饰和舞台装的设计当中,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吸引眼球。在日常服饰选色中要慎用,在确定一件军绿色外套为主色调时,明度和纯度经过调整的红色只能以小面积出现,在对比的同时达到点缀的效果。对比色搭配的难度较大,但是经过合理分配与处理,比同类色搭配更加出彩,在熟练掌握色彩规律的基础上加以练习就能够玩转自如。

根据服装色块面积大小、色彩多少以及明度高低的不同,服饰的配色应坚持色彩衬托法则,色彩衬托法则包括:色彩面积衬托法、单色多色衬托法以及深色浅色衬托法。

色彩面积衬托法是指在服装色彩搭配中,当外衣和内搭衣组合时,外衣的色彩面积较大,可见度高,其色彩为主色;内衣露出的色彩面积较小,为辅助色,内衣色彩起到衬托外衣色彩的作用。此外,在色彩衬托法中还可以从另一角度确定色彩的主从关系。因为在某种情况下,从整体色彩关系看主色彩面积不一定是最大的,其中某些高纯度颜色虽然只占小面积,但在大面积低纯度色彩的烘托下却十分醒目,起到了关键作用,成为主导色。例如在大面积的深灰色外套中露出小面积的蓝色衬衣,虽然蓝色面积不大,但其纯度和明度在整体色调中却起到引导视线的主导作用。此类色彩搭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适合所有人,达到服装色调协调的同时又不失亮点。

单色与多色衬托法是指内衣多色、外衣单色,或外衣多色、内衣单色;上装多色、下装单色或下装多色、上装单色相互衬托。例如外衣色彩选择多色为主色调时,内衣辅助色应为单色与之搭配,假定从内到外全是花色,整体服装色彩关系不易形成色调,给人杂乱无章之感;此类搭配适合所有人穿着,但要注意体型胖的人选择小碎花印花图案,可以达到视觉收缩作用,体型瘦的人可以选择大印花图案,可以达到视觉放大的作用。

深色与浅色衬托法可以是内衣浅色、外衣深色或外衣浅色、内衣深色;上装浅色、下装深色或下装浅色、上装深色。当内衣是浅色或者亮色时,可以给人活泼、俏丽的感觉,外套用相对较深的颜色,既可以减缓过于炫目的色彩感受,也可以起到修饰身形的效果。

想要达到整体协调的搭配效果,还需要坚持:服装色彩呼应法则和服装色彩点缀法则。

服装色彩呼应法是指在服装主色确定之后,选用一个或数个与之相同或相似的色彩反复在服饰或某一部位中出现。整体色彩组合彼中有此,此中有彼,相互作用,与主色调相呼应。如果上装选择多种色相为主色调之后,与之搭配的下装应该是单一色相,可有意识地选择用多色相上装中的某种颜色与之呼应。这种服装色彩搭配的时候可以采用内衣和外衣的呼应、上装与下装的呼应、服装与鞋子的呼应等。

服装色彩点缀法。在整体服装色彩搭配中,通过色彩明与暗、暖与冷、鲜与浊、面积大与小的对比,在明亮色调中点缀暗色、暖色中点缀冷色、鲜艳色调中点缀浊色、大面积色彩中点缀小面积色彩,虽然点缀色在整个服装中仅占小面积,但恰当使用可以弥补配色的不足,起到“提神”、“强调”的作用,为沉闷、单调的服装增添生气。

此外,要想达到整体穿着的协调,处理好上下装,里外服饰搭配的同时,应做好鞋、帽、手套、围巾、包袋、腰带、首饰、发饰等配件的色彩搭配,坚持配饰呼应、点缀法则。当确定好主色调时局部的小面积的配饰色彩可以选择同色系有明度纯度差异的颜色与大面积的服装色彩形成呼应的同时又具备对比关系。有时由于服装款式(如职业套装、单色连衣裙、大衣等)制约,服装色彩必需选择单一色相时,配饰的点缀法、呼应法则更能成为服装出彩的手段。

服装搭配中色彩的运用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