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革命的黑板报图文内容
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 这说的不就是革命时期的革命烈士吗!那么你知道有关革命的黑板报该怎么做吗?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一些关于革命的黑板报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革命的黑板报图片1
关于革命的黑板报图片2
关于革命的黑板报图片3
关于革命的黑板报相关资料1:革命烈士故事
谢荣策,1931年11月13日,诞生在辽中县茨榆坨镇茨榆坨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小时候因生活所迫,9岁就给地主放猪、放牛,受尽了地主老财的百般虐待。在他幼年的心灵里,就埋下了对地主老财仇恨的种子。因此,谢荣策少年时期就参加革命活动,担任茨榆坨村儿童团长。
谢荣策的童年是在苦水里度过的。社会的黑暗,生活的艰难,使荣策幼小心灵上萌发了反抗压迫的信念和力量。
1947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战场开始战略性反攻。尤其是东北各线进军更是神速,打得国民党部队丢盔卸甲,溃不成军。村里地主老财纷纷逃往沈阳。乡亲们如久旱盼甘露一样的心情,盼望着共产、解放军的到来。12月18日,解放军主力部队开进了茨榆坨村,谢荣策在小伙伴们的推选下当上了村儿童团长。
1948年春天,驻辽中一带的我人民解放军,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战略部署,陆续开往前线。龟缩在沈阳城里的国民党军队,妄图打通沈辽要道,命令一个骑兵团,乘机对辽中东部四方台、茨榆坨一带进行骚扰。在这严峻时刻,刚满16岁的谢荣策经过斗争的锻炼,更加成熟起来。他不顾疲劳,日夜坚守战斗岗位,同敌人进行英勇斗争。
一天,谢荣策和武装队长肖洪义正在农会屋里擦枪,突然听到远处传来阵阵枪声。不一会儿,有人向农会报告说,从沈阳城窜出来的那股骑兵已经到了四方台,正沿着公路向茨榆坨村扑来。荣策和肖洪义不顾个人安危,掩护农会干部、土改积极分子和儿童团员安全撤出农会后,俩人才分头走出。与荣策同时离开农会大院的还有他的叔伯哥哥谢荣环,哥俩直奔谢家坟走去。当走到村西一座小土岗时,被国民党骑兵发现,敌人追上后,枪口对准他们凶狠地叫嚷:“你们是不是儿童团?快说!不说实话就崩了你们!”荣策不谎不忙地说:“我们是学生。”一个国民党骑兵不耐烦地说:“学生?管他妈干什么的,带走。”于是,荣策和荣环被敌人捆绑着拴在马缰上,带到村子里。
地主宋四环,听说国民党军队进村的消息后,穿上长袍,得意洋洋地走出了家门。当他看见荣策被匪军捆绑着时,幸灾乐祸地走了过去,提高嗓门对院子里的匪兵说:“唉呀?这不是我们茨榆坨村大名鼎鼎的儿童团长谢荣策吗?”宋四环的一句话,惊动了那些正在院子里、屋子里抢东西的匪兵,一个个象恶狼似的向荣策扑来。一个敌军官疯狂地叫嚷:“把这小子带进来,给我打!”几个匪兵把荣策推进屋,抽一阵皮鞭。荣策怒不可遏,咬牙切齿地大骂敌人。当天下午,这伙骑兵押着荣策回到团部驻地四方台村。
国民党骑兵团长尚其悦以为荣策年纪小,只要稍用严刑就可以从荣策口中得到我军情报,酷刑一招接一招,“你们的部队上哪去了?你们那帮穷人头子都跑到哪去了?”敌副官恶狠狠地追问。荣策瞪着愤怒的眼睛:“不知道!不知道!”敌人咆哮着:“来人,夹他手指头!”敌人用竹筷子狠狠地夹住荣策的十指,荣策用尽全力反抗着。一会儿工夫,荣策的脸变得苍白,但他还是咬紧牙关,宁死不屈。敌副官一遍又一遍吼叫:“谢荣策,你到底是说还是不说?”“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接着又是一阵皮鞭落在荣策身上。残暴的国民党骑兵团长见荣策不怯硬,便耍起软招。当天晚上,狡诈的副官假惺惺地装出一副笑脸,拍着荣策的肩膀说:“受苦了吧?小小的年纪应该放聪明点,干嘛要跟共产党跑呢?”荣策理直气壮地大声说:“是共产党救了我,我就要永远跟着共产党,死也不向你们投降。”
3月12日早晨,敌副官假惺惺地要请荣策吃饭,被荣策严词拒绝了。但敌人没有死心,晚上,他们把荣策带到团部,荣策虽遍体鳞伤、疼痛难忍,但他仍坚强地挺着腰板走。一进屋,那个副官假献殷勤,对荣策说:“请坐!请坐!”荣策理也不理,怒目环视四周。国民党骑兵团长尚其悦来到荣策面前,哈哈大笑说,“好啊,你这个小孩长得确实不错啊,这样吧,我看你年纪小,又聪明能干,以后就给我当个勤务兵吧。”荣策满腔怒火,他猛地闯到尚其悦跟前说:“呸!我是共产党儿童团长,死也不给国民党干事。你这个团长当不多久了!等我们大部队回来抓到你,我还要审讯你呢!”尚其悦的脸刷地变了,凶相毕露地尖叫着:“好厉害的小兔崽子!你不想活了吗?”荣策正言厉色地回答:“为什么不想活?是你们不让我活!”尚其悦气急败坏,歇斯底里地对士兵下令道:“把这个穷人头拉出去,枪毙!”
3月13日早晨,荣策见到了荣环哥说:“我不回去了,你回去告诉我妈妈,不要难过,革命是胜利的。”
1948年3月13日,天空突变,乌云压顶,北风怒吼,古老的四方台大庙前变得杀气腾腾。人们立刻意识到刽子手要行凶了。敌人押着荣策和肖洪义,谢荣策和肖洪义昂起头,神色自若,步履坚定地登上广场中的一个小土台上。尚其悦骑着马来到荣策面前说:“怎么样,谢团长,你不怕死吗?”荣策慷慨激昂地说:“怕死就不参加儿童团!我们的军队一定会打回来,共产党一定会给我报仇!”敌人无计可施,凶残地下了毒手,罪恶的子弹打响了,年仅16岁的谢荣策和肖洪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1949年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辽中县委员会追认谢荣策为革命烈士,将他的遗体安葬在茨榆坨烈士陵园,并为谢荣策立了纪念碑,碑上刻着:“谢荣策小烈士千古!”
1984年3月,中共沈阳市委决定,进一步修建谢荣策烈士陵园。10月13日,谢荣策烈士像塑成,在塑像基座正面大理石上,原中共沈阳市委第一书记李涛同志题写的“少年英雄谢荣策”七个大字,寄托着人们对烈士的怀念和哀思!
关于革命的黑板报相关资料2:革命先烈事迹
朱德人生最大的遗憾:没能侍奉老母
朱德的母亲钟氏有着中国劳动妇女贤淑、忍耐、宽厚、善良、勤劳的美德。她体格强壮,整天不停地料理家务、纺纱、织布。朱德在对美国作家史沫特莱谈起他的母亲时说:“她比一般妇女要高大一些,强壮一些,裤子和短褂上左一块右一块都是补丁。两只手上伏显着粗粗的血管,由于操劳过度,面色已是黝黑,蓬蓬的头发在后颈上挽成一个发髻,两只大大的褐色眼睛充满了贤慧,充满了忧愁。”“听说,我临出生的时候,母亲正在烧饭,还没等饭烧好,我就呱呱落地了。母亲生了我就立即起身,接着做饭。”
母亲的时间都花在繁重的家务上,没有更多的精力抚育孩子。幼年的朱德自小离开母亲的怀抱,在泥土里滚爬。但母亲在无言中给了他伟大而平凡的人格力量,使朱德一生受用不尽。
朱德离家参加革命后,一直没有机会回到家乡去看望母亲。朱德深深地爱恋着自己的母亲,关注着故乡的一切。抗日战争爆发后的一年,四川闹灾荒,当他从来延安投奔革命的老乡那里得知情况后,非常挂念年迈的老母。在抗日战线的山西洪洞县,悄悄地写信向在四川泸州的好友戴与龄求助。朱德在信中写道:
与龄老弟:抗战数月颇有兴趣。日寇虽占领我们许多地方,但是我们又去恢复了许多名城,一直深入到敌人后方北平区域去,日夜不停的与日寇打仗,都天天得到大大小小的胜利……昨,邓辉林、许明扬、刘万方随四十一军来晋……述及我家中近况,颇为寒落,亦破产时代之常事,我亦不能再顾及他们。唯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想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贰百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收。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你作捐助吧!望你做到,复我。此候近安 朱德
11月29日于晋洪洞战地
戴与龄接信后,才知名震全国的八路军总司令竟如此两袖清风,连资助老母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位老同学感动不已,当即筹足200元,送到朱德的家里。
这封信现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保存。满纸质朴的语言,体现了革命者大公无私的坦荡胸怀,也深蕴着朱德对自己母亲博大深沉的情意。
钟氏在晚年知道自己的儿子担任了八路军总司令,但她仍不辍劳作,自食其力。她唯一之所求就是在余生之年能见上儿子一面,可因为当时正处于抗战时期,朱德身负重任,未能如愿。1944年2月15日,86岁高龄的母亲离世而去。
朱德母亲逝世的消息传到延安。蔡畅在延安纪念“三·八”妇女节大会上说,朱德母亲的模范行为是妇女界的光辉榜样,号召全体妇女学习她劳动终生和勤俭持家的精神。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1000多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中共中央的挽联上写着:“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兴”。毛泽东写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刘少奇、周恩来等人同挽:“教人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毕生为劳动永保好家风”。中共中央党校的挽联为:“唯有劳动人民母性,能育劳动人民领袖”。朱德对母亲怀有很深的感情。“得到我的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回忆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可是在她的身上却体现着所有劳动人民具备的美德。“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关于革命的黑板报相关文章:
1.革命传统黑板报图片
2.革命传统教育黑板报内容
3.弘扬革命传统黑板报
4.发扬革命传统黑板报
5.革命传统教育黑板报
6.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教育黑板报
7.缅怀先烈黑板报有关内容
关于革命的黑板报图文内容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