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时事政治解析

发布时间:2017-05-27 02:45

时事政治是当前国内外发生的引人注目的且具有重大意义的时政热点,在高三政治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时事政治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三时事政治解析(一)

【背景材料】

2016年10月17日17日7时30分,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相继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进入了第二步第二阶段,即空间实验室阶段。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分别是: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并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独家授权并监制的“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纪念”等三类航天题材系列贵金属收藏品,限量销售。该系列贵金属藏品是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2.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近年来,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有利于增强相关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太空育种、高级材料制造运用于人们生活,将会使人们的消费品更加丰富多彩。太空技术运用于生活将会引发出新的消费现象,促进与太空相关的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4.财政的作用。近年来,国家通过财政有效调节资源配置,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国不断加大在航天领域的财政投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实践证明,神州十一号的成功发射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巨大支持。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世界发展的新趋势看,科学技术日益加速地转化为生产力,有力地推动着世界经济结构的变革和社会发展的进程。迄今为止,空间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引起了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6.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国航天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进行自主创新,神州十一号的成功发射就是自主创新的结果。神州十一号的成功发射成功有利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7.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是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的体现。

8.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由于太空事业的头等战略和军事意义,中国的太空事业就是在美国和其它太空国家的技术封锁中发展起来的,在充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国内各行业在本领域进行了充分的合作,从而使航天事业成为全国大协作的结晶。

9.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日益雄厚的综合国力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为飞天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能够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发挥更有力的作用。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抓好重大工程,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不断创造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新的辉煌,促进国防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这体现了我国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

2.政府职能。载人航天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它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整个科技水平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职能的发挥,离不开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政府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等职能。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载人航天创造的奇迹,源自党中央高瞻远瞩的科学决策,源自党中央对载人航天事业的深情关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后第一时间发来贺电,表达了党中央对航天事业的高度重视。

4.党“三个代表”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共产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5.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新成就,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神州十一号的发射成功,航天员进驻天宫,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6.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更是飞速发展,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整体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新成就,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力量,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7.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无垠的太空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中国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完全出于和平目的,是对人类科学与世界和平事业的贡献。

8.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和平利用太空资源,使之造福于人民,是人类的共同目标。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的顺利推进,为促进人类的科技事业进步,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贡献。

9.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发展载人工程实施以来,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透明开放的原则,我国积极与世界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展载人航天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世界航天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这体现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神舟十一号号的成功发射和中国一系列太空研究计划的进一步实施,有利于为中国经济催生众多新兴产业,同时充分显示我国和平利用太空的能力和决心,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综合国力的稳步增长,推进了科技实力的不断跃升,把中国载人航天的一幅幅蓝图变成了现实,而中国航天的每一次梦圆,又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3.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神舟十一号的成功发射,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充分展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提高了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4.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氛围。近年来,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然而在航天文化宣传及科普方面却发展得十分缓慢,公众航天知识和素养缺失。因此,应举办航天文化的宣传和科普活动,营造一定的文化环境,激起全民的高度关注。

5.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2016年是中国航天60周年,具有重大的纪念意义。为此,国家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建设。《航天徽宝》的项目正顺应了历史的发展,选用稀有玉料,再现玉雕绝学,既把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完美的诠释,又深刻的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

6.培育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事业催生伟大的精神。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神舟十一号的成功发射所体现的载人航天精神是新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航天领域的科学和文化事业,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四、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分析

1.意识的作用。广大航天工作者以勇攀高峰的昂扬斗志、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沉着冷静的良好心态、顾全大局的协作精神,胜利实现了“准确进入轨道、精准操控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安全健康返回”的目标,为自主建设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奠定了基础。

2.坚持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神舟十一号的成功发射,是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我国科技工作者把神舟十一号按照地面指挥意图准确升入太空并进入预定轨道。这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表现。

3.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从发射地球卫星到载人航天、从载人航天到太空漫步,体现了人们的认识能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同时,一系列有关太空的正确认识指导我们正确开展实践,促成了神舟十一号的成功发射。

4.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无论是载人航天工程,还是探月工程,都是高度复杂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树立全局的观念,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飞天的是神舟,助推神舟的是整个神州的力量。无论科研人员还是保障人员,无论火箭、飞船的研制者,还是发射场、着陆场的建设者,情系载人航天事业的千军万马,把齿轮啮合般的协作精神加注到了托举神舟的火箭之中。

6.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2003年神舟五号开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之旅,到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多天太空飞行;从神舟七号航天员在太空留下中国人第一行脚印,到今天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中国航天人把一系列超越梦想的跨越,标记在了浩浩太空上。

7.要重视量的积累。中国航天60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一个甲子。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已经建成了配套完整的航天工业体系。从成果和产品的技术水平来说,我们已经进入到航天大国的行列,到2025年的时候,能够实现航天强国目标。

8.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我们的工作与国家和民众的期盼,也有一定的距离。要全面完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后续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9.要善于抓重点。航天作为国民经济的重点领域,应该显著带动国家经济增长。现在航天领域的投入主要是国家行为。未来,要加大航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力度,使每一个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触到航天,感受到航天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10.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从无人到载人,从一人到多人,从太空行走到交会对接,中国航天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没有“不可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已经完成第二步,只要我们科学谋划,埋头苦干,就一定能达到既定的第三步目标。

11.辩证的否定、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树立创新意识,不断进行创新。我国航天工程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航天人敢于攻坚、勇于创新。

1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重要导向作用。载人航天精神作为正确的价值观,对我国航空航天工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愿与各国一起,共同推动世界载人航天技术发展,为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13.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中国航天人不记个人名利得失,以国家需要为第一需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上万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了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的科研攻关,他们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埋头苦干,在奉献中实现了人生价值。

高三时事政治解析(二)

【背景材料】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全会总结了我们党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为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有必要制定一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

【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会指出,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2.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全会指出,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3.推动收入分配公平。全会指出,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

4.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会指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5.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缺陷,要通过宏观调控克服这些缺陷。全会指出,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6.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8.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全会提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从严治党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是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所要求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从严治党,集中整治党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从严治党,要求党的领导干部不管多么位高权重,违法犯罪都要受到法律制裁。中央坚决查处了薄熙来、刘志军、许宗衡等一批重大违纪违法案件,表明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建立监督和制约机制。全会明确提出,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权力过分集中、权力随意滥用,就容易产生特权和腐败。因此,必须将权力牢牢关进制度的笼子,完善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

4.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之一。从严治党必须坚持发扬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关系。

5.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全会提出,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必须发扬民主、善于集中、敢于担责,这进一步明确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的工作铁律,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以任何理由违反。

6.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30年多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

7.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我们党要带领人民群众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必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8.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严治党要加强监督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也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这样。才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

9.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从严治党,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10.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关系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要从执政和监督上下功夫,牢牢把握“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让作风建设之路越走越畅。这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1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没有搞特殊化的权利,要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准则,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这符合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

12.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从严治党必须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党的基本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都需要通过依法执政来体现,并以依法执政为保障来加以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13.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对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和党内监督制度不健全、覆盖不到位、责任不明晰、执行不力等问题,要让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大熔炉“热”起来,使监督的制度优势充分释放出来。这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2.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严治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3.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4.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全会指出,制定一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修订党内监督条例,是完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解决党内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需要。这两个文件是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制度利器。

5.要树立全局观念。全会提出,全党同志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坚决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不折不扣抓好制度执行。

6.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党员领导干部是我们全面从严治党里面的关键少数,我们一把手主要负责的同志,又是我们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只要我们把这些关键少数给抓住了,我们就自然能发挥上行下效,示范效应,来让我们整个政党更加先进,更加优秀。

7.准备走曲折的道路。近4年从严治党的实践试出了人心向背,增强了党的纯洁性、战斗力,为开创治国理政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任务依然艰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依然任重道远。

8.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全会一致认为,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握时代大势,回应实践要求。

9.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10.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从严治党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着力解决重点领域的腐败问题,严肃查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这体现了我们党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11.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全会提出,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偏离和动摇。

12.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13.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从严治党要注意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人手,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14.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5.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从严治党,要求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有利于广大共产党员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6.实现人生价值。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犬国向人才强国迈进。

高三时事政治解析(三)

【背景材料】

2016年11月18日,为期3天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落下帷幕。围绕“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进行坦诚交流。大会围绕互联网经济、互联网创新、互联网文化、互联网治理、互联网国际合作等前沿热点共举办了16场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秘书处高级别专家咨询委员会发布《乌镇报告》,凝聚各方共识,成为大会标志性成果。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徐麟在闭幕式致辞中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创新是互联网的基因,互联网日益成为驱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推进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互联网是无国界、无边界的,世界各国在网络空间休戚与共、命运攸关,维护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无疑,打造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的创新风口,中国有很多经验可以一起分享,也有很多难题需要共同探讨。

【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企业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履行好社会责任,做有担当、负责任的企业公民,为社会的长远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应该成为企业积极践行的目标之一。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回馈社会、造福人类,是互联网企业存在的价值和应有的担当。

2.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各地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国家之间的合作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而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让这种合作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密,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

3.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必须坚持同舟共济、互信互利的理念。各国应该推进互联网领域开放合作,丰富开放内涵,提高开放水平。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向世界,要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

4.各国之间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互联网为各国搭建了更多沟通合作平台,创造了更多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共赢新亮点,推动彼此在网络空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让更多国家和人民搭乘信息时代的快车、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互联网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6.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创新是互联网的基因,互联网日益成为驱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推进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维护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7.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本届治理论坛以描绘全球互联网发展与创新带来巨大成就的全景图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发展趋势,落脚于通过合作创新优化公共政策,实现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互联网体现了科技的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2.维护国家主权。《联合国宪章》确立的主权平等原则是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覆盖国与国交往各个领域,其原则和精神也应该适用于网络空间。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和网络管理模式,尊重网络主权。

3.构建公正合理的网络新秩序。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应该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由大家商量着办,发挥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民间机构、公民个人等各个主体作用,不搞单边主义。要构建公正合理的网络新秩序,促进公平正义。

4.当今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网络空间,不应成为各国角力的战场,更不能成为违法犯罪的温床。各国应该共同努力,防范和反对利用网络空间进行的恐怖、赌博等犯罪活动。维护网络安全是各国共同的责任,符合当今时代主题。

5.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国家间的不同利益则是国家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根源。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搭建全球互联网共享共治平台,共同推动互联网健康发展,符合各国共同利益。

6.中国作为世界负责任的大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站在为全人类、为全世界考虑问题的平台上,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中国在世界互联网发展和技术上正在崛起,为世界的未来和人类创新技术去着想,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网络大国的使命和担当。

三、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交流与传播。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互联网架设国际交流桥梁,有利于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

2.文化创新。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定下行压力。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开拓发展新境界。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活动的空间,面对世界经济复杂的形势和风险挑战,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有利于促进各国共同繁荣。

3.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中国正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这有利于发挥互联网传播平台优势,让各国人民了解中华优秀文化,让中国人民了解各国优秀文化,共同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人们精神世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4.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要尊重各个国家的发展差异,尊重不同的利益诉求,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对待目前网络空间的种种问题。在世界各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互利合作的基础上,努力消除网络空间的各种隐患,让全世界人民共享网络社会当中人类文明的新成果。

5.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有利于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意识的能动作用。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有利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2.发展的观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互联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很多领域的创新发展起到很强的带动作用。互联网发展给各行各业发展带来历史发展机遇。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中国是互联网大国。过去的二十年我们一直是在商业模式的创新,用户体验的创新和各种微创新之间一步一步地前行,取得了非常大地成果。但是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时候,大家关注的焦点越来越聚焦于原创性技术的创新。

4.联系的观点。目前,我国正在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这必将进一步刺激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5.整体决定部分,要树立全局意识。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把住了全球互联网治理的脉搏。唯有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才能既满足各国分享互联网发展成果的要求,又激发出各国为净化网络空间、保障网络安全群策群力的积极性。

6.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多边参与、多方参与将成为互联网治理常态,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民间机构、科研院校、公民个人等各个主体积极作为,共同推动“共享、共治”的务实合作进一步深化,为实现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实质性贡献。

7.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我们既要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也要依法构建良好的网络秩序,这有利于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

8.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习近平主席在大会开幕式的视频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互联网的作用,他指出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的新机遇、新挑战。

9.抓主要矛盾。当前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方兴未艾,需要我们仅仅抓住新技术革命、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从消费互联网扩展到产业互联网,促进实体产业的互联网转型,做大做强数字经济,这是带动全球经济增长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0.树立创新意识。要充分发挥企业利用互联网转变发展方式的积极性,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进行创业探索。作为企业要更好服务社会,服务人民。要用好互联网带来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高三时事政治解析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