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钓鱼法技巧 台湾钓鱼法有哪些技巧

发布时间:2017-03-01 13:53

钓鱼现在是比较受人们欢迎的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人们喜欢钓鱼是因为钓鱼可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是无穷的。各位钓鱼爱好者们知道台湾钓鱼法吗,知道这种钓鱼法的技巧吗?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台湾钓鱼法技巧 台湾钓鱼法有哪些技巧

台湾钓鱼法的技巧

台钓如何判断钩上仍还有饵

以调6钓2为例,当我们发现浮漂上升5~6目,基本上就是鱼饵不复存在。有人将钓竿向后轻拉,压水使浮标在水面上为2目,浮标若重新升上6目,说明饵料已不在,如果不再上升,说明饵料尚在,应继续等待鱼讯,伺机扬竿。而依我的经验,则宁可在浮标上升到5目左右时及早提竿,重新上饵。有时为持续引鱼,就是尚在2目,钩上肯定双饵都在,也不过长时间等待鱼讯,而以高频率提竿换食,“敦”出窝子,持续引鱼。

台钓钓不到鱼应在哪些因素上找症结

在当日的气温、水质以及钓位都正常的情况下,钓不上鱼应考虑这样几个方面:浮标调钓是否有过灵或过钝现象,鱼饵是否对路,饵性是否选配合适,鱼钩、主线、子线是否配比合理,引鱼是否正确充分,抛竿落点是否准确,扬竿知识是否正确。

台钓子线的长短有何优缺点

子线长,摆幅就大,灵敏度就搞,鱼就饵时可减少受阻,上钩率会高。子线下沉速度较为缓慢,可以充分引鱼,容易被鱼抢食,也会提高上钩率。同时同样规格的长子线与短子线,前者的拉里值相对会高一些,但是子线也不能太长,原因是容易打扣缠绕,一般情况下最长对折后不要超过25厘米。而短一点的子线,在鱼大开口时,着钩较快,稳定性也相对好一些。

台钓时鱼不开口原因有哪些

一是水温太低或太高,二是水质不良,比如水质浑浊,水中悬浮的不溶性细颗粒附着于鱼腮,其吸氧能力锐减,形同缺氧,鱼群便会浮头,自然不爱咬钩。三是氮气过度饱和、池底发酵导致氨气过多或二氧化碳过剩,这些可溶性气体都会导致氧气不足,鱼浮头不摄食。四是鱼受到意外惊吓或捕捞,也不会摄食。

台钓竞技钓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素

台钓竞技钓比赛中可以让鱼放心咬钩的细线小钩配长短适中调性完美的碳素竿。在装备相同的情况下,鱼饵的配方和饵性要十分考究。除标准池外,由于光照的角度、风向以及喂鱼的习惯方位各不相同,钓位也会影响到成绩,一般池子的两边出鱼都不错。一支不吸水、不漏水、重心准确、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漂漆醒目、漂性符合鱼情的好浮漂对比赛影响也很重要。

从浮漂的动静中推测鱼儿咬钩情况

不论哪种鱼,当不同程度地接触到饵钩时,从浮漂的不同动静上都能反映出来,垂钓者可以从这些动静中了解到是哪种鱼咬钩、鱼的个头有多大、以及鱼儿只是碰撞钓饵作探测、还是已经咬进口中,或是已经吞咽进嘴里等情况。

在垂钓中,对于鱼儿咬钩的各种表现和动作,有一些常用的习惯术语。

鱼漂慢慢从水中升起时,称之为“托漂”。托漂一般是鲫鱼上钩的反映(也有人称托漂为“送漂”)。在托漂时,应进一步观察漂的动静:如托漂的速度较快,咬钩的鱼很可能是鲢鱼;如托漂的速度很慢,则咬钩的可能是草鱼;而鲫鱼和鲤鱼如果咬钩,则托漂的动作会显示得不快不慢。

钓鱼老手把鱼漂拖入水中的现象称为“黑漂”,或者叫做“吃漂”。出现黑漂的现象,很可能是有比较大的鱼或比较凶猛的鱼咬钩,若黑漂入水的速度很快,咬钩的鱼很可能是肉食性鱼类中很凶猛的鱼种,如黑鱼或鲶鱼等;若是鲤鱼咬钩,鱼漂进水的速度就要慢得多。

有时,在钓钩放入窝点之后,浮漂不断地出现不规则的上下抖动,这种现象,钓鱼届称之为“闹漂”。这时被称为“打搅的”或“小混子”在捣乱,即一些令人讨厌的小虾、小泥鳅在抢吃钓钩上的饵食,他们的小嘴吞不下钩,却能把钩上的钓饵很快吃得精光,使垂钓者不得不频繁补饵,叫人十分恼火。遇到这样的情况,只得换个钓点。

还有一种很可能会遇到的情况是,鱼漂出现极为缓慢的下落,过一会儿又慢慢地上升。再过一会,又出现鱼漂被移动了位置,移动3-5厘米之多,这种现象被称为“移漂”。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可能是河虾用大爪取走钓饵造成的。

台钓鱼饵的使用特点

1.诱饵、钓饵不分

传统钓法使用的饵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先向水中垂钓处投放诱饵。通常用“打窝器”或用手抛。投放的是粗糙型饵料(以颗粒形状为主、粉状物质为次)。其作用是通过饵料的气味、颜色将鱼儿吸引到垂钓处。然后再在钩上挂食饵,供鱼儿吞食。台钓中则把这两个步骤合二为一,既是钓饵又是诱饵。

这种饵料既起到诱鱼的作用,也是钓鱼的、供鱼儿吞食的饵料。台钓中的鱼饵多为粉状。揉成小团后挂上鱼钩,亦可挂上蚯蚓、蛆等昆虫。粉团的软硬亦有不同,在刚开始垂钓时应和制偏软的,这样溶水快,可充当诱饵吸引附近鱼群前来。垂钓一段时间后,应选用稍硬的粉团,这样保持持久,利于鱼儿吞钩。根据水的深浅、鱼咬钩的快慢等因素加以考虑,一般要求入水沉底后1分钟之内溶化为好。

诱鱼的办法是先用较大的饵料捏在铅皮座上,抛至钓点后,向内拉回30-50厘米,再扬竿,如此连续四五次。再将比钓饵稍大一点的饵料挂在两只钩上,连续抛十次左右,使饵逐一垂地,这样窝子便已形成。再将双钩挂上饵料,抛向窝中,双钩上的饵料往往其中一个钩的饵脱落,起诱鱼的作用,而另一只钩上的饵起到钓鱼的作用,浮漂稍有动作立即提竿,反复几次使鱼变得急躁,且鱼儿越聚越多,便可正式垂钓。

台钓使用的鱼饵最好在商店购买,因为台钓对鱼饵要求高,需专门配备,对于不同的鱼种,需各自具备香、腥甚至甜味。而拉饵或搓饵时用的粉状鱼饵,在钓点使用时需垂钓者自己揉捏,可捏成球形、圆锥形、圆柱形等。不论制成何种形状,需要符合这样一些原则。

(1)鱼饵的大小要合适,需与浮、坠等浮力合理配比;大小一般体积可似黄豆大小或稍大一点。也有人上下两个钩用饵大小不一,或下钩饵小、上钩饵大,或下钩饵大、上钩饵小,各有千秋。但必须注意,不论采用何种装饵方法,都必须在调整浮漂时即确定,以便调整好调目与钓目,使垂钓时正确反映鱼钩在水下的状况与鱼咬钩的情况。

(2)软硬要合适,水与饵的比例约为1:1,揉搓成小团后在空气中放置4-6分钟吸收空气后再使用。

(3)钩尖应在鱼饵正中,钩底应与饵持平。

(4)不能使用和制太久的粉团。尤其夏天粉团在空气中发酵很快,应当场炮制及使用。

2.饵料使用的技术要求较高

台钓法的饵料是以粉状为主,颗粒状为次,这是由使用方法所决定的。挂到钩上的饵料必须是团状,有一定黏性。但黏性要适度,太黏了,饵料人水不能化开,鱼儿触及不到鱼钩。台钓法要求饵料人水在1-2分钟之内雾化。没黏性,颗粒状的成分多了,可能就

除了鱼饵的黏稠、松散度要求适当外,钓饵使用时团粒的大小也必须得当。台钓中钩、线入水后,铅坠是悬着的,浮漂在水面以上露出的是“四目”,钩上挂饵后,浮漂下沉一些,水面以上露出“二目”,也就是说,两个钩上的两团鱼饵的重量应使浮漂下沉“二目”。鱼饵团大了,浮漂会沉入水中,显不出“二目”;鱼饵团小了,水面上的浮漂可能是“三目”“四目”。因此说,揉捏鱼饵团粒的大小,是个“技术活”。熟练者,能在3秒钟捏一个大小适度的饵团,靠的是“熟能生巧。

台钓对饵的大小控制有两种方法可供选用:①每粒饵在水中的重量等于漂尖下沉一目产生的浮力,任一钩无饵,漂尖都会上浮。②每粒的重量都超过整个漂尖入水产生的浮力,这种情况由于饵大。上大鱼的机会多,但施钓时双钩均触水底,双钩均无饵时漂尖才上浮。

钓鱼好处

一、提高反应能力。钓鱼的关键就在于观察鱼漂和及时提竿。初学钓鱼的朋友,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得心应手,这可以锻炼人的反应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脑细胞的灵活性。

二、保护和恢复视力。眼科医生经常会说:常看远方,常看绿色,视力就不易减退。一般读书看报的时候,多数情况下是在40厘米左右的近距离用眼,再加上看电视对目力的损害,还有人需要经常对着电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视力很容易下降。而钓鱼主要就是看几米或者几十米之处绿水中的浮漂,经常钓鱼,既看远处,又看绿水,能对视力具有保护和恢复作用。

看过台湾钓鱼法技巧的人会看:

1.钓鱼的十个秘诀

2.江河垂钓选择钓点的技巧

3.钓鱼技巧全攻略

4.10条钓鱼的诀窍

5.江河钓鱼技巧:划鱼技巧

台湾钓鱼法技巧 台湾钓鱼法有哪些技巧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