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声唱法技巧发声位置
你知道假声有哪些唱法及发声的位置吗?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假声唱法的技巧及发声位置,仅供参考
假声唱法的方法
倒抽一口气”的动作
就是歌者在唱到换声的音时(发元音的同时),做一个倒抽一口气的动作,好像“吓一跳”的生理状态,让喉头稍向下,向后退让,以使口咽腔充分打开,同时将中声区歌唱时向上齿龈背后发送的气息,随着音高逐渐向上挪动,嘴也随着逐渐张开,此时声音感觉更向上,向更远的前方发送。这时声音就自然地进入了换声区。
母音转换手法
就是在唱到换声区的时候提前让声音掩盖一点,声音暗一点,出气量小一点,小舌头抬起一点。
在碰到换声点时,有一点必须强调指出,就是你感到声音唱上去困难时,甚至声音感到要出现破音时,千万不要变化发声器官的形态,不要乱动,乱使劲,一定要坚持迎着声音唱下去就可以了。
其实换声点的总是就是一个“混声”的问题,就是真假声结合的问题。掩盖一些的声音就是有了假声的成分,但又不能全假,必须与真声混合在一起,声音的衔接才不会有痕迹,声音才不会虚和空。
所以学会换声点的过渡也就学会了假声的唱法,而假声位置对唱歌、解决声音的统一是大有好处的。
所谓“假声”是指演唱时通过有意识的控制而只使部分声带发生振动所发出来的声音,这种声音比由整个声带都振动的“真声”要高要弱,而且音色有一种晶亮透明的感觉。
假声发声位置
“假声位置”的“假声”不是指假声音响,“位置”也不是常见的声乐书籍中所提的声音位置的高、低、前、后,而是在深呼吸支持下的一种欲发假声时的状态,也就是用欲发假声时的意念,去引起胸、咽、口、鼻等腔体的反应。“真声唱”也不是用自然的真声,而是在欲发假声的状态下所发出的真声色彩感。也就是说在强有力的深呼吸支持下,声门挡气并获得咽管内共鸣后的声音效果,它是混合共振集中的“芯儿”,是一种有效的挡气动作和能力使声带振动后获得的金属般色彩的混合共振音响。“假声位置真声唱法”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整体歌唱,使气息、声带和共鸣腔体高度协调,是对人体自身原有发声器官进行重新调整和改造所使用的一种训练方法。
二、我们先来探索一下“假声位置”与假声音响之间的区别。
前面说过“假声位置”是在深呼吸支持下的一种欲发假声时的状态,这个状态酷似在陌生人面前不好意思张大嘴打哈欠而偷偷向下吞咽哈欠,尚未咽下时的“内开”状态。此时各腔体的状态是:
(1)鼻腔因欲咽哈欠的感觉,仿佛鼻子上端(眉心处)向软硬腭交接处拉紧、靠拢而引起的软腭提起,鼻腔打开。
(2)下巴(下颌关节)因欲咽哈欠像掉下来似的松开。
(3)软腭因欲咽哈欠而绷紧提起。
(4)喉头因欲咽哈欠而稳定地落下。
(5)咽壁因欲咽哈欠而加强张力,向后扩展,向下绷紧。
(6)胸腔因欲咽哈欠而自然挺起。
(7)腰腹因欲咽哈欠呈前后左右对抗扩张状。
以上七点就是欲咽哈欠时呼吸和共鸣腔体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我们所提到的“假声位置”的具体感受。一旦找到“假声位置”,演唱起来声音宽广,上下统一,能够产生高亢、粗犷的音响效果。
假声音响是一种纯假声的音响效果,这种假声虽然能唱上高音,但音色黯淡,声音挤、虚、喉肌紧,喉位高,不适合人们的听觉审美。
而这种纯假声的歌唱(也包括纯真声(大本声)或真、假两截声音)恰恰在低年级学生身上较为明显。这种情况造成了音域没有得到理想的扩展,声音听起来明显挤卡、苍白、虚黯,没有穿透力,给声乐教学带来了极大障碍。因此,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改变原始的真声和假声,使得真假声较好地结合在一起。这不仅要以科学的方法唱出真假声,还必须把真假声融为一体,即假中有真,真中有假。然而要做好真假声的比例自然转换,就必须把声带的振动形态和共鸣腔体调节好,这种调节又离不开良好的气息运用。发声原理告诉我们,真声发声主要靠甲杓肌组的作用,声带做整体振动,而假声主要靠环甲肌组的作用,声带做边缘振动,然而学生是无法直接支配它们的作用的。如果没有整体歌唱意识,没有强有力的气息支撑,没有声带、共鸣的高度协调就不能控制这些肌肉,就无法使真假声统一获得良好的声音共鸣。“假声位置真声唱法”恰好在这方面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它将学生所看不见的构成歌唱乐器的内部构造如呼吸器官的肺、膈肌、呼吸运动、发音器官的喉、声带的变化及各共鸣腔体的调节等在发声训练中抽象的、难以捉摸的要求具体而形象化,使学生演唱时通过对某些感觉、意念的体验,比较容易地做到对自身发声器官的控制,从而达到发声训练的要求。
三、在声乐教学实践中,笔者鉴于某些学生的特殊性,采用了“假声位置真声唱法”的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手段,其中主要有“咽哈欠”“低八度感觉”“扒鼻子”“气、声反向运动”等。下面论述一下这些教学手段的科学性和作用。
(一) 咽哈欠
偷咽哈欠是在陌生人面前不好意思张大嘴打哈欠,而偷偷向下吞咽哈欠尚未咽下时的状态。这个状态与假声位置的歌唱状态极为相似,通过咽哈欠的感觉,体会自身和共鸣腔体的调节,它是形成“假声位置”歌唱状态的有效方法。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自然发声与歌唱的发声虽然都是使用人体同一发声器官,但两者的状态已有不同。歌唱发声是在自然发声基础上的夸张和美化,因此,需要发声器官、呼吸肌肉和咽、口腔可变腔体做出相应的调节,也就是做出有所准备的动作。它包括抬起下肋骨、下降横膈膜、抬起上口盖、放下喉头等,这些都是快速的,需要在一刹那之间同时完成。偷咽哈欠之前下意识的深呼吸恰恰是一种快速的、强化的吸气动作,可在一瞬间将呼吸器官、共鸣器官积极扩张。利用这一感觉可在发声之前获得一种积极的、内在的、自然的吸力,引起胸、喉、咽、口、鼻腔中一系列的改变,形成一种整体的、在深呼吸支持下的“内开”状态,这个状态就是歌唱发声之前应有的准备状态。学生有了这个感觉后要反复练习、体会,在此状态下先做无声的歌唱训练,巩固后再发声。此状态在发声时的保持,可有利于喉腔的打开,声带的自由调节和共鸣腔体的充分利用。
偷咽哈欠是形成和固定“假声位置”的主要手段。
假声唱法技巧发声位置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