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朱日和军演视频
“跨越2016-朱日和B”演习现场采访报道,报道内容透露了一系列今年“朱日和”系列军演信息。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2016年的朱日和军演视频,希望你喜欢。
2016年的朱日和军演视频
2016年的朱日和军演资料
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5月31日)报道了陆军14集团军某旅在跨区演习中充分利用自行研发软件,解决战术通信网组网难题的事迹。据报道,该部队在某跨区系列演习中成为所有参演部队中唯一一家通信全程畅通的单位。
观察者网军事评论员认为,报道中提到的可能就是参加“跨越2015-朱日和H”演习的14军某旅。这场演习中央电视台7套节目曾制作专题片予以报道,是对抗过程较为精彩的“朱日和”系列对抗演习之一,尤其考虑到该旅是一支山地步兵旅,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能与模拟外军重型装甲旅的“蓝军”打的有声有色更是令人钦佩。据报道,装备有59D坦克和86A步战的该红军旅一度突破蓝军前沿防线,但这实际上是蓝军旅的策略,在红军突破阵地后随即实施反突击,歼灭了好不容易突破前沿的红军部队。不过,演习开始阶段,红军电子对抗营被蓝军一支十几人的小分队夜袭而丧失战斗力,还是给了红军极大的心理震撼。此次报道指出该旅能够在朱日和的“复杂电子环境”下全程保持通讯畅通,可能部分解释了为何蓝军在对抗中采用了不常用的战术的原因。
另据今年3月的《解放军报》文章报道,经过朱日和演习的“实战检验”后,14集团军该旅的信息化建设正从确保畅通走向更高层次,开始进行联合作战训练,充分发挥作战系统作用。这也从侧面表明,朱日和系列演习对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以下是今日《解放军报》关于14集团军某旅战士刘一乐研制战术组网自适应软件的报道:
“啥,新装备有漏洞?你可真敢说!”看着眼前这个稚嫩的列兵,连长眼睛瞪得像铜铃。他们说的新装备,是上级配发不久的某新型通信指挥车。眼看不到3个月就要进行跨区演习,旅里还指望新装备能快速形成战斗力。这个节骨眼上突然有人提出质疑,换作谁都不乐意。
虽然连长一脸诧异和怒气,但刘一乐毫无怯意,他倒豆子般讲出自己的想法。原来,那次训练一台该型通信指挥车突然断电,细心的刘一乐发现,其他车辆受其影响纷纷从通信网络断开。紧急关头,现场指挥员立即用电台联系上每一台车,并给各车规定新的联络文件后才完成重新组网。
“训练时这一问题还好解决,如果上了战场怎么办?各通信指挥车可能距离几公里、数十公里,甚至更远,况且战场电磁环境复杂,各类无线电通信设备随时有被干扰、压制的可能。在车内通信设备无法联通的前提下,该如何完成重新组网……”听了刘一乐有理有据的分析,连长不住地点头。
“可以开发一款针对性软件,软件的名字就叫‘飞鹰’!”刘一乐紧接着和盘托出解决方案。通信保障向来事关战局成败,连长片刻不敢耽搁,立即向旅里报告。很快,收到回复:为刘一乐创造一切条件,马上启动“飞鹰”计划。
“演习之期日益临近,旅里把如此重任交给自己,可绝不能搞砸了。”其实,刘一乐等这一天很久了。当初新兵刚下连时,连队干部考虑他曾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原本想让他管管连队网络,干些写写画画的事,可他并不领情,“我携笔从戎的目标就是为了能发挥专业特长,争当能打胜仗的信息化尖兵。”
如今,机会终于来了。刘一乐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按时将软件开发出来。此后,他除了参加正常的训练、教育之外,其他时间几乎都“泡”在网络室。一天深夜,指导员查岗时发现网络室的灯还亮着,走进去发现刘一乐正盯着电脑发呆。原来他在编程过程中遇到了难题:如何找到一个接口让软件能接收到装备的通联信息。
还有两周部队就要进行演习前的适应性训练,如果不能在此前写出软件的测试用版本,“飞鹰”就很可能变成一个永远完不成的“烂尾工程”。
看着垂头丧气的刘一乐,指导员安慰他不要太急于求成,复杂的不行就想简单的,也许换个思路能有意外收获。刘一乐茅塞顿开。随后几天,他用最简单也是看起来最笨的办法,将系统自带的近百种调用命令试了个遍,终于找到与战术互联网装备交换信息的接口。
驻训出发前夜,刘一乐敲完最后一行代码,刻好光盘将其打进背囊。野外驻训中,他见缝插针地在各车上运行软件,虽然时不时会找到一些设计漏洞,但都被逐一解决。经过两个多月奋战,这个近万行代码的软件终于完成第一个可以投入实战条件下使用的版本——“飞鹰”联络规划软件研发成功了。
很快,旅里为所有通信指挥车都装上了“飞鹰”。在跨区对抗演习中,面对蓝军的强电磁干扰,“飞鹰”多次显威;他们旅也成为所有参演部队中唯一一家通信全程畅通的单位。硝烟散尽,走下战车,刘一乐一脸灿烂,笑容中透着自信。
2016年的朱日和军演概述
“跨越”系列演习每场都有新设计,每年都有大进步。
为了让对抗更贴近实战,今年的演习增加了难度强度、夜训课目,从远程投送、战场机动、组织战斗、战斗实施等7个步骤,不分昼夜,连贯实施。“弱什么就练什么,偏什么就纠什么。”刚刚从硝烟战火中走来的“蓝军”旅政委周勋感慨,过去部队容易偏训漏训的一些课目,比如勤务保障、战场救治、油弹补给等,很容易在演习中“跳”过去。在这次演习中,一点都不敢马虎。这些课目过去是“保障练”,这次是实打实地“练保障”。
无形空间是未来信息化战争制胜的关键,武器装备越先进,无形空间的对抗越重要。如果漠视电磁、频谱等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对抗,必打败仗。此次演习,首场参战的某装甲旅就因为忽视无形空间的对抗,导致重要情报信息被蓝军截获,造成损失。“打一仗进一步。”随后参战的某摩步旅吸取教训,加强了电磁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避免了战火未开、败局已定的尴尬。
敌情不断,困难重重。这次演练随机导调达到75%以上,对指挥员定下决心、处置情况都带来了很大难度。“红军”旅长魏德明感慨道:“避险就安练不出过硬的部队,情况越复杂,实战氛围越浓,对我们的锻炼越大。”
山雨欲来风满楼。7月30日下午,陆军朱日和训练基地突然狂风大作,瞬间暴雨如注,“跨越-2016·朱日和B”实兵对抗演习即将打响,红蓝双方剑拔驽张。有“攻坚豹子军”美称的陆军第26集团军某摩托化步兵旅与被誉为“草原狼”的“中国第一蓝军”对攻在即。
7月24日18时30分,“红军”比规定时间提前6个小时到达基地。在摩托化机动途中,导调组一刻没有闲着,“红军”全程有“敌情”,一路“战斗”到指定位置。
“我们多年没有进行过如此复杂条件下的远距离战场机动。”满身灰土的“红军”坦克营营长张中华说,他率领坦克营刚刚完成近260公里的战场机动。
当记者问及这次演习和以往的演习有何不同时,张营长感慨道:“强度大,比我之前想象的难得多。”由于路面复杂艰险,有些山地坡度角超过30度,达到坦克爬坡极限。一辆坦克爬坡时发生险情,滑下陡坡,坦克发动机面临报废危险,技术精湛的驾驶员紧急处置,成功避免了坦克严重故障。在与“蓝军”真刀真枪对决之前,“红军”部队首先战胜了“自我”。
“蓝军”被称为战斗力的“磨刀石”。一块好的磨刀石对质地有着严格要求,导演组要求“蓝军”在战术思想、编制装备、具体战法打法上,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
“我们的目标是‘像、实、强、顺’四个字, ‘像’就是要演得像,‘实’就是要作风严实,‘强’就是给‘红军’提供一个强硬对手,‘顺’就是要安全顺利,至于说演习中打赢打输是次要的。”“蓝军”旅长满广志如是说。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但今年参演的红蓝部队都面临要自主组织侦察,主动获取情报的挑战。上级支援的技术侦察、航天侦察、电子侦察等都调动起来了,就看双方指挥员会不会申请使用。
这一仗如何打,“蓝军”旅长满广志信心满满,他想抓住摩步旅火力和对地形不熟悉的弱点打开突破口,打乱对手节奏,掌握主动。
不过,满广志也不敢大意,他不想重复“跨越-2016·朱日和A”阵亡经历。当时,开战仅5小时左右,由于遭遇红方炮兵火力覆盖,满广志头盔开始冒烟,这代表着他已“光荣”了。一号指挥员没有了,参谋长临危受命,各作战单元、作战要素有条不紊展开部署,密切协同,迅速对“红军”形成反攻之势。
作为“攻坚豹子军”,“红军”同样不肯示弱。“红军”某连焦连长介绍称,此次红蓝对抗,“红军”有三倍于“蓝军”的兵力优势,但机械化程度与“蓝军”差距明显。他们将灵活运用战术,将“红军”的劣势转化为优势,击溃“蓝军”。(人民网原报道节选引用完)
观察者网军事评论员表示,从报道中,我们可以发现,此前军迷和媒体对于“朱日和”演习存在很多误解。
例如,在演习中,“红军”部队在装备落后的前提下,有着3倍的数量优势,几乎是一个旅打蓝军一个加强营——实际上“蓝军”的纸面优势并不大,其胜利并非完全依靠先进装备。
此外,前一阶段“击毙满广志”的“真相”也首次公开报道,据传,这次蓝军旅长意外被“击毙”的经过颇有点像当年八路军炮兵打死日本“名将之花”阿部规秀。
目前,朱日和B阶段演习的3天对抗阶段应该已经结束,过几天我们将可以从官方媒体看到“沂蒙旅”在朱日和和“蓝军”对抗的结果如何。
2016年的朱日和军演视频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