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母爱的感人的文章

发布时间:2016-12-06 17:04

母爱就像一座大山,蕴藏着万物,哺育我们成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写母爱的感人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写母爱的感人的文章:留住母亲的大爱

每年5月第二个星期天就是母亲节,每逢这个时节我的心都是满满的,鼻子酸酸的,回想经历的困难,走过的坎坷,曾经的磨砺,最后一一以坚强的毅力一路走过,这里面最让我受用和感谢的是母亲带给我的那些东西。

和酒厂许多员工一样,我是在农业连队出生长大的孩子。小时候我们家孩子比较多,在那个粮食紧张的年代,作为家长的母亲总是特别有办法,记得我刚懂事的时候,母亲就带着我们大一点的孩子到河对岸收割完的庄稼地里去捡粮食和油菜,看到人多粮少时,她又骑着自行车领着我们到更远的铁木里克去捡,每天来回要跑30-40公里的路,往往是早晨5-6点出发,等捡好粮食赶到家时,天已经黑尽了,有时为了抓紧时间捡更多的粮食干脆就在地里休息一宿。每年的那段时间母亲总是把我们抓的特别紧,管的也特别严,不给我们一点偷懒的机会,每天都是捡不完的粮食。所以在那个粮食紧缺的岁月里,我们一家7口从来没有因缺粮犯过愁,同时还能接济比我们条件差的乡里乡亲。母亲又是干农活的行家里手,在吃大锅饭的年代,当班长的她总是既好强又有爱心,干什么活都要赶在前面,又喜欢帮助有困难的人,因此在我很小的时候总记得母亲年年得奖状戴红花,以至于在母亲退休多年后,当我遇到和她一起工作过的老阿姨们时,还在不停的赞叹说,你妈妈太能干了,是个能人好人呀。那一刻,我特别为母亲感到骄傲,因为经历几十年的岁月,依然能得到大家尊重的确不易。但是当我节假日回父母家看到满头白发,身体大不如前的母亲时,想起她为全家吃了那么多苦,鼻子总是酸酸的。

母亲心灵手巧,什么东西一经她的手立刻变的与众不同。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母亲总能把许多家庭小孩难以下咽的粗粮变着花样几天不重样的做给我们吃,加上自己腌制的各式小菜,让我们从没有感到生活有多苦。长大后,物质丰富了,见的也多了,可是再也没有遇到比我母亲当年腌制好吃的咸菜了。小时候,不管手头再紧,母亲总是想办法要在过年时候给我们每个小孩做一套新衣服或改制的衣服,让我们每个小孩都带着美好梦想和希望进入新的一年。和许多家庭一样,我们也是大孩子穿旧的衣服后面弟妹接着穿,母亲的针线活做的好,我们穿着母亲改制的或是缝补的旧衣服依然能让同龄的小伙伴羡慕。

母亲是个很要强的人,从来不认为女人比男人差,只要她认为能干的活从不依赖别人。小时候家里的炉灶及火墙都是她自己打,母亲很聪明什么东西只要她看一眼就能把它琢磨出来,我记得刚开始母亲打的也不好,不是不利就是倒烟,不行她就推倒重来,直到打好为止。在我眼里好像没有母亲不能干的,记得我刚上团子校那阵,母亲就准备自己盖棚棚,说是棚棚那也是二间20多平米的土块房子,于是母亲就带着我们拉石头铺地基,早晨6点起床倒土块,等白天她干完一天的农活,我们上完课回来,再去码土块,直到把土块打够。后来母亲带着我们一点一点把房子升起,只是到上顶时才找了几个人帮忙。母亲还亲自给我们理发,自己扎扫帚,编框子、抬把等解决了家里许多实际困难。

母亲很有爱心,记得小时候一个从四川到新疆没找到亲人的女人在连队里转,被母亲碰到带回家,像亲人一样相待住了好长一段时间。母亲也很爱我们,但从不溺爱,她有自己爱孩子的方式即从小就教育我们如何学会生存,如何更好的成长。母亲从小就要求我们学习做饭、洗衣服、干家务等力所能及的事,那时候父母工作都很忙,我们几个小孩就在家里做饭,大孩子炒菜闷饭,小孩子架柴烧火。一次年龄很小的妹妹一人在炉前照看炉膛的柴火,结果火掉下来把妹妹的腿烧了好大块疤,母亲回来后把我们几个哥哥姐姐痛打了一顿,但是做饭的锻炼一直没有间断。年龄稍大,母亲就带我们下地干活,渐渐地我们什么样的农活都干的有摸有样,那时候我就想如果我要在农业单位工作,我也能像母亲一样干活走在别人前面,当个先进什么的。在酒厂工作后,每逢农忙和礼拜天我都要回去帮父母干农活,就连初进我家的新媳妇,我也让她入乡随俗带她到地里学干农活,农活仿佛已成我的第二职业,我们帮父母干农活直到他们全部退休。受母亲的影响我在后来的工作中好像就再没有感到过干活有多苦,问题有多难的了。

母亲一生勤奋,自己能干的事从不指望别人,定下来的事,从不拖拉,是个雷厉风行,讲究效率的人,她这样做也这样要求我们。母亲要求每个孩子都要学会做家务,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包括我们男孩子,一次弟弟换下的衣服泡了二天没来得及洗,母亲忍不住了把盆里的衣服倒到门外,逼的弟弟赶紧捡回把衣服洗了。母亲是个爱卫生,讲体面的人,什么时候都要求我们收拾利索再出门,她自己也是经常把两间土房子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干净净,到现在我媳妇还说当年母亲收拾的房间比现在的楼房还干净,我们兄弟姐妹也因此学会了做各种家务,母亲就是这样培养了我们日常的良好习惯。后来我在乌市上学时,同学们看到我自己洗衣服自己缝被子都特别的惊奇。我们兄弟姐妹以后陆续离开父母走向社会,没有一点障碍,都能很快适应社会独立生活,这要感谢母亲对我们的培养和历练。

母亲没有上过学,吃了一辈子没有文化的亏,所以她常说再苦再累,一定要让子女把学上好。弟弟在上到团中学以后,由于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弟弟就开始不好好学习了,喜欢和待业青年打牌玩,母亲知道后,十分生气,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之后只要见弟弟出去玩就跟在后面,看到他在别人家打牌,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牌桌掀了,并把弟弟连同玩牌的人一起痛骂一顿,接连几次搞得再没人敢和弟弟打牌了。尽管如此,弟弟在勉强上了二年学后,还是无心上学呆在家里。母亲很伤心但仍不甘心,于是逼着弟弟去学技术学手艺,她说人不管走到哪里都要靠本事吃饭,不然会活的很窝囊。最后弟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学开车,母亲全力支持,又掏钱,又送礼帮他找人拜师学艺,后来弟弟果然把车开的很好,开车成为了他的终身职业。妹妹也是在第一年高考失利后再不好意思复读了,母亲知道后很伤心含着眼泪说她这辈子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她发誓不能让儿女再走她的老路,在学校开学的那几天,母亲每天都把妹妹往学校撵,最后妹妹还是扭不过母亲只好去复读了,后来考上大学的妹妹无不感慨的说,如果当时不是母亲的坚持她后来的生活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真不敢想。母亲是个特别渴望学习的人,只是当时她处的时代和家庭没有给她提供这个机会,上世纪九十年代,辛苦了一辈子的母亲终于退休闲了下来,没事干的母亲要干什么?连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她要学习。那时我女儿在上幼儿园的学前班,在学一些简单的字,于是母亲就拜小孙女为师,开始了自己的学习生涯。我们兄弟姐妹多,于是孙子孙女一个接一个的教她,到现在历时快20年了母亲仍然坚持在学习,真是学无止境,精神可嘉。现在母亲已经能看简单的报纸和书,只是碰到不认识的字,仍然要让你告诉她怎么读、什么意思。

我父母的感情很好,父亲是49年以前的老革命,母亲小他许多岁,父亲年龄大、脾气怪、身体不太好在家里爱摆老资格,母亲在外要强,但在家里什么都顺着父亲,特别是父亲年龄大了,许多活她宁肯自己和孩子们干也不让父亲干。其实父亲也很心疼母亲,只是母亲太要强了,所以当父亲看到像老黄牛一样劳作的母亲,父亲往往是气的把母亲捡回的粮食或母亲手中的活扔到地上还要踩两脚,小时候我特别不理解父亲的行为,长大后我才知道这是一种爱之切的表达吧,那时候他们的这样争吵不断,直到退休后才平息下来。现在母亲仍然敬父亲如上宾依然是做好饭等着去打牌的父亲回来再吃,吃药也是母亲要拿到父亲手上,否则他会忘掉或者不吃,好像那是别人的事一样。父亲年近90岁身体依然不错,朋友同事来看他都很羡慕,夸我母亲照顾的好。母亲一生最大的成绩,我觉得一是养育和培养了我们五个子女;二是照顾出了一个长寿的父亲。

在十三连提起我们家,连里的人都夸我的父母,说你看人家老李两口子都没文化却培养了一个个大学生,子女一个比一个有出息,听到这些我父母都非常自豪和满足,算是上天对他们褒奖吧。而每当这时我都特别感慨,其实我知道我们家今天的一切都是来之不易,这中间包含母亲多少希望、心血与汗水;哪一件不是母亲心怀梦想、努力耕耘、全力以赴、拼命追求的结果。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人生最难忘的一段时光时,我的回答肯定是在儿时;如果有人问我对我这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是谁?我的回答肯定是我的母亲。母亲,培养了我的进取心和责任感。母亲从小就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那就是干工作就要走在大家的前面,什么事情要么不干,要干就要把它干好,不能让人看不起。母亲,培养了我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母亲所处时代条件差,困难多,她一辈子都在与难题斗争,与命运抗争。在那个艰难岁月里,母亲从没被困难压倒向命运屈服过,而是积极面对,从不抱怨,坚定信念去战胜困难,从而赢得周围的人尊重和赞誉。母亲,培养了我坚忍不拔、百折不饶的人生态度。人在大自然或命运面前有时是弱小的,因此许多人在面对难题时选择了放弃,而母亲每每这时都会选择抗争,面对再大的困难,哪怕有一丝希望,她都会全力以赴,去做百分之百的努力,绝不放弃更不抛弃。我弟弟妹妹有今天离不开母亲与命运的抗争,以及她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母亲,培养了我尊重知识,勤于思考,重视学习的思想。母亲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她作为一个社会底层妇女,在农业单位大家都在想多生孩子好干活的时候,她却认定“知识能改变命运,学习能成大事。”让孩子们拼命读书,努力成才,然后把孩子一个一个往外送。所以读书学习成了她为子女们做的最重要的选择,也是她一生津津乐道始终不弃的工作,读书学习使我们子女从农村走向了城市,也成为我们家与十三连许多家庭最大的区别。母亲,培养了我的大爱情怀。母亲爱亲人,爱家庭,爱他人。我一直在想身处艰苦环境,面对无数的困难,是什么支撑着母亲从容面对,我想是大爱,心怀爱心是她强大力量的源泉。母亲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成全了自己,最终成为战胜困难赢得命运抗争的胜利者。

我时常回想我的一些经历,无论遇到困难,走过的坎坷,曾经的磨砺,还是最后取得的成绩,一路走来靠的都是母亲给我的勇气、智慧和力量。母亲给了我生命,抚育我成长,把我们培养成为对企业和社会有用的人。她是我的亲人,我的启蒙老师,更是给我“宏运”和美好生活的生命中的贵人。母亲从小就给我们灌输说:“人只要肯吃苦,爱学习走到那里都不怕。”我们家不是富贵家庭,母亲没有传我们万贯家产;我们家也不是书香门第,母亲也没给我们高贵的基因遗传;母亲只是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但是她却给我们比财富贵重,比名气更有用东西---那就是良好的人性品德和朴素的处事道理,让我们兄弟姐妹因此走过曲折收获幸福。母亲是我们人生非常好的榜样,继承和发扬母亲的优秀品德和传统,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做一个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人,做一个不辜负母亲寄托的人,让母亲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永远发扬光大。愿我们的母亲永远健康、长寿;愿母亲带给我们的宝贵品德和精神财富永远与我们同在。

细想一个人无论他(她)身处多么艰苦环境和无数的困难,能支撑他(她)从容面对的就是大爱,爱心是强大力量的源泉。往往许多事就是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成全了自己,最终赢得命运成为胜利者。

写母爱的感人的文章:一个母亲最后的力量

赵巧云许多时候已经开始犯迷糊。蒲扇刚刚还拿在手上,可出去收了趟晒在院里的被子,就记不起搁哪儿了。自己10个孩子的名字,她甚至也记不全。她已经87岁,渐渐“迷了,老了”,到了人生中最后的一段时光。

但有个念头在她心里却一直很清晰—她想念儿子。

6月,她收到周口监狱的一封来信。邻居对着不识字、耳朵又背的老太太,足足喊了十多分钟,才让她明白,65岁的大儿子因盗窃罪入狱了。

这是大儿子第三次入狱,她并不太吃惊。“彪儿(大儿子乳名)打小就不学好。可好儿子,赖儿子,都是俺儿子。”她这样对村里人说。

因为不知道儿子在监狱过得怎么样,能不能吃饱穿暖,她决定去看望她的“彪儿”。她一点儿不清楚,从她家到周口监狱到底有多远,究竟要过几座桥,穿几个村,经几个县。她只知道,她得去看“彪儿”。

等两只母鸡下了8个鸡蛋,她决定上路。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她要出远门,包括住在附近的小儿子。临走前一天,她亲手蒸了十多个馒头,又拿麦子换了两个西瓜,还用手团了4个酱豆饼,统统装进一只编织袋。

7月10日,天刚麻麻亮,赵巧云就准备出发。她揣上几乎所有的积蓄,总共85元,把那只编织袋扛在背后,然后动身了。她打算走着去监狱,因为舍不得一出门就花钱。“老了,赚不来钱,一分钱看得跟磨盘一样大。”她总这样唠叨。

写母爱的感人的文章

方圆数十里地,她很熟。年轻时,她在周围讨过饭。但走出这片地后,她就迷路了,只好拿着监狱的来信四处问路,问路边开小店的,问豆子地里正在干活儿的农人,还不时拦下骑自行车的汉子。她不停地走,饿了,就从编织袋里掏出馒头,边啃边赶路。渴了,就去路边人家讨水。尽管两个小西瓜在背上滚来滚去,可她舍不得吃,“那是给儿子的”。

天越来越热,衣服湿透了,湿裤脚裹在腿上,害得她好几次都险些摔跤。脚上没有穿袜子,鞋浸着汗,一走就“咯吱咯吱”响。编织袋像雨布一样贴在背上,越来越沉。她不得不一次次歇下来,找一棵树,贴着树干蹲下,再脱下鞋,塞在屁股下,最后坐踏实。不过她很克制,歇不了一会儿,就又站起来走,因为怕“歇久了,腿软了,站不起来”。身上经常汗津津地发痒,她就在树上蹭蹭。

她要去看望的“彪儿”,是她10个孩子中活下来的4个孩子之一。最让她操心,也没少挨她打。村里人总能见到80多岁的母亲举着棍子、拿着鞋子追着60多岁的儿子打。前些年大儿子常年不回家,回一次,就往母亲手里塞钱塞礼物,但做母亲的拿着钱就往地上摔,说这钱不干净。“我啥也不要,我只要你好!”母亲苦口婆心地嚷嚷着说。

她又上路了。走得时间长了,腿肚子越来越硬,“突突跳得疼”。终于一步一挪地挨到了西华营,她有些支撑不住了。眼看着一趟趟从西华营到西华县城的长途中巴打身边过,她犹豫了好一会儿,终于上了一辆。为此她花了5块钱。

这5块钱让她少走了近40里地。但西华县城到监狱还有好一段路,揽活儿的摩托车开价10元。“贵得吓人。”她嘟囔着。又开始闷头往前走。

终于,在离监狱不太远的地方,两个好心的姑娘用摩托车把她送到了目的地。从她家到监狱大约110里地,她步行了足足有70里。

当赵巧云踉跄着来到监狱时,下午探监的时间还没到。她就坐在门口等。她似乎一辈子都在等这个儿子。他总是在外流浪,很少回家,一到春节,她就苦苦地等他。她还记得自己吃的最后一餐肉,是去年春节年三十,跟大儿子一起包的饺子。

这回,她又等来了自己的儿子。当她被领进探视间,隔着双层玻璃,她一眼就看到了她的彪儿。

不等开口,眼泪就顺着满是褶子的脸颊滚落下来。亲属和犯人只能通过玻璃两边的电话通话。她耳朵背,听不清电话里说什么,只是一口一个“彪儿”地叫,边喊边比画,急得哇哇大哭。

儿子知道母亲走了近百里路看他,他号啕大哭。儿子紧紧地把脸和手贴在玻璃上,赵巧云就隔着玻璃,不停地摩挲着,一遍遍“摸”儿子。

但时间很快到了。按照规定,探监不得超过半小时。又有规定,监狱不能接收外面带来的食物。于是赵巧云把身上所有的钱都留给儿子,自己又扛起那只装着西瓜、馒头和鸡蛋的编织袋,走上了回家的路。

8年前,一场大雨摧毁了她住了30年的土夯的房屋,3间屋塌了一大半,她只能住到没有窗子烟熏火燎的厨房。墙像熟透裂开了的老甜瓜,一下雨就漏。

她把空玉米棒子塞满床底,因为那是屋里唯一不漏雨的地方,这些可都是做饭用的柴火。本应吊电灯的地方,吊着竹篮,篮子里装着馒头,那是唯一不跑老鼠的地方。

她习惯了黑暗。8年里她没用过电灯,一只比铅笔略粗的蜡烛能点上半个月。屋里最值钱的一笔财产,要算是床头一桶5升的大豆油,她已经吃了8个月,还剩下小半桶。她没有牙膏,没有香皂,没有抽屉,也没有一件新衣服。家里来了外人,她甚至拿不出第二个小板凳,只能搬出一块砖头来让客人坐。

因为感动,周口监狱特批给赵巧云一个机会,让她可以不再隔着冰冷的玻璃,而是面对面地看到儿子。

这次,他们紧紧贴着坐在一起。因为愧疚,儿子用手捧着脸哭。而做母亲的则哽咽着:“为了你,我的眼泪都流干了,你要好好改造,可不能再做那事了。

“彪儿,我回去了,给你改名,要让全村人叫你‘改净’、‘改净’。”风烛残年的母亲发誓般恨恨地说,“你要不改净,我死都不会再看你一眼。

但其实她知道,下次也许她还会再走上百里地来看他,只要她还有力气,只要永远离开的那一天还没有到来。

写母爱的感人的文章:母亲用爱撑起的信念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丈夫和亲朋都劝她把孩子抛弃掉.原因很简单:这个孩子得了先天脆骨病,是一个易碎的玻璃孩.而做为母亲的张秀英却没有这样做,一直坚信着儿子终有一天会站起来.就这样丈夫不辞而别舍她而去,只留她一个女人家操持家务照顾孩子.

一转眼几年过去了,而在过去的几年里丈夫一直没有音信.背地里张秀英也不知哭过了多少回,痛心过多少回.

看着儿子浩天的腿,可能没有机会再站起来的腿,她知道只有靠自己才能度过难关,他拭去了眼角的泪水教会了儿子不可以轻易的流泪.一日,浩天见其他的同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便忍不住的问妈妈:"妈妈为什么别的孩子都去上学而我却不能呢?"一句话问的张秀英揪心的疼,见儿子羡慕那些上学的孩子,张秀英决定用爱给儿子撑起一条求学的路.可是去了很多的学校都没有敢收的.因为他是一个玻璃孩,如若不小心这孩子的生命将会受到损落.为此张秀英也不知奔走了多少地方,终于有一所学校给这位母亲的行动感动了,决定收留浩天;还特意为他做了一套特殊的桌椅.

从那以后,张秀英抱着儿子上学.在学校的走廊里,几乎无论什么时候都能见到张秀英的身影.她怕其他的孩子不肯接受他,便不时的向教室了张望,看儿子的表情.结果还是情感人间,其他的孩子不但没有排斥他,还主动接近他,帮助他,和他一起做游戏.看见儿子露出笑容张秀英也就长长的叹了口气,如释重负.每次下课铃声响过,其他孩子都出去玩的时候,张秀英才走进教室,把儿子从座位上抱起来,走至窗前看其他的孩子嬉戏.放学后,张秀英不得不抱着儿子走上几里多石的路.

虽然处处小心,但意外还是时有发生.一次班主任看浩天没有来,出乎意料的是作业却让同学给带来了,老师批改着作业见浩天工工整整的作业不觉心里一酸,流下泪来.

浩天渐渐的长大了,而张秀英的头发也花白了许多.抱不动就用夜里打工赚来的钱买了一台旧自行车,每天推着儿子上学.每天喘着粗气把儿子放在自行车上,还得摇摇晃晃的去锁门,几次都弄伤了手.由于家里日子只靠低保,张秀英只得和儿子啃馒头吃咸菜.匆匆饭后,还得赶时间送儿子上学,重复着不变的动作.晴天还好,若是雨天坡上坡下的,若走不稳就得滑倒,摔了儿子,因此她十分小心.而儿子也很争气,成绩优秀名列前茅令同学百般羡慕.

一次老师问他:"浩天你的理想是什么?"浩天没有迟疑的回答道:"帮助妈妈做家务,一辈子照顾妈妈,就像妈妈照顾我一样!"听了浩天的回答,老师又是一阵的感动.也有问过张秀英:"为什么总不肯舍弃这个孩子?"张秀应答道:"他也是一个人也是一条生命,我没有理由舍弃他."就是这样的一句回答,一直让张秀英坚信了十多年.终于有一天,天津一家骨科医院传来消息,说是浩天的脆骨病有可能治好.为此张秀英更加坚信,更加拼命,为自己的儿子将来有一天能站立起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看完这个纪实故事后,我的眼睛已经湿润,不由得感慨万分,心生敬意.我想其实每一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没有任何人可以剥得他活着的权利.但愿浩天和他的母亲在以后漫长路上过的开心过的快乐。

写母爱的感人的文章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