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护理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7-02-25 15:4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而女性由于性别、生理、心理与男性的不同,女性冠心病患者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其治疗预后上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冠心病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冠心病护理论文范文一:冠心病的康复护理

【摘要】 冠心病康复是指综合采用主动积极的身体、心理、行为和社会活动的训练与再训练,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心血管功能,在生理、心理、社会、职业和娱乐等方面达到理想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冠心病康复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隐性冠心病、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分流术(CABG)后和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后及其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康复。现代心脏康复的观点强调早期下床和运动训练、早期重复运动实验、健康教育和健康行为建立等方面。冠心病早期康复不仅可明显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天数和提前回归社会,而且还可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复发率、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关键词】 冠心病 整体护理 综合康复护理

1 I期康复护理

1)康复护理目标 保持现有的功能水平和防止“废用”的出现;解除焦虑和忧郁,增强信心;缩短住院天数,使患者能够适应家庭生活,并理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注意事项,在心理上适应疾病的发作和处理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为出院后的康复打好基础。

2)康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早期的心理康复护理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的先导,是成功韵保障。突然的心前区疼痛、胸闷等症状使患者产生濒死感及对死亡的恐惧感,而工作人员紧张的工作氛围,监护仪的提示警铃声,陌生的环境,让其感到压抑、紧张和焦虑,此时应将患者安置在安静、舒适的环境,同时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减少患者的不适感,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2)合理饮食,排便通畅 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进餐时宜采取半卧位,半卧位进餐能减轻心脏负荷并有助于心理及消化功能改善。鼓励患者适量摄人蔬菜、水果等含高纤维素的食物,早期活动可促进肠蠕动,增加食欲,利于排便,必要时遵医嘱适当给予缓泻剂,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而加重病情,甚至猝死。

(3)方案调整与监护 严格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康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康复护理计划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心梗部位、面积、病后心理反应、有无基础疾病、并发症等制订和调整方案。

(4)制订出院计划 当患者能顺利达到训练目标后,在出院前应制订一个完整的家庭康复计划.以实施在家中的Ⅱ期康复。此计划应包括在家中的康复训练处方和训练注意事项,以及必要的急救知识的宣教咨询等。

2 Ⅱ期康复护理

1)康复护理目标 防止心脏功能的退步,保持和进一步改善出院时的心脏功能水平;从日常生活自理逐步过渡到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包括家务劳动、娱乐活动等,提高生活质量;获得心理的恢复,克服忧郁、压抑和消沉的心态,使患者恢复治疗的信心;针对患者自己的危险因素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主动地改变患者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介入所处的环境和社会。 2)康复护理措施

(1)康复活动监测 嘱患者康复活动注意循序渐进,禁止过度用力,活动时不可有气喘和疲劳,所有上肢超过头顶的活动均为高强度活动,应避免或减少。训练时要注意保持一定的活动量,可制订合理的作业和日常活动的程序,但应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和体力消耗。在I期康复宣教的基础上,再次对患者和家属讲解可能发生的疾病恶化和运动造成的严重反应的主要表现以及处理方式。

(2)指导运动训练 要鼓励患者终生运动,定期检查和修正运动处方,避免过度训练和竞技性运动,冠心病病人以低强度和中等强度运动训练较为安全。

(3)门诊随访 患者每周需要门诊随访一次,有任何不适均应暂停活动,及时就诊。

3 Ⅲ期康复护理

1)康复护理目标 在安全的前提下,巩固Ⅱ期康复成果,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提高心血管功能和身体活动能力;休息或运动时心电图无变化或与以前心电图比较有改善;日常活动时不引起心绞痛发作;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控制危险因素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能力。

2)康复护理措施

(1)康复运动方案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个性爱好、疾病诊断和病期、相应的临床表现、治疗目标、心理状态和需求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人而异,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运动方案,循序渐进。根据患者兴趣选择训练项目,兴趣可以提高患者参与并坚持康复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康复活动更具系统性和长期性。

(2)定期检查和修正运动处方 注意周围环境因素对运动康复的影响,如寒冷和炎热气候要相对降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和竞技性运动。只在感觉良好时运动。

参 考 文 献

[1]李树贞,赵曦光.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71-317.

[2]沈宁.病人健康教育指南.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8:392.

[3]华晴岚,梅柳蓉.对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现状与进展.上海护理,2005,2(5):52-54.

[4]黄素英.护理健康教育的动态及尝试.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0):785-798.

[5]王朝晖.两周康复程序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可行性.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0,8(1):5-6.

[6]王玉玲,秦力君.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早期阶梯心理康复护理程序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73-375

冠心病护理论文范文二:冠心病的临床护理要点论文

【摘要】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病变,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而造成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该病的死亡率于1985年已占各种疾病死亡率的首位。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该病的护理,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我将自己对本病的护理体会,并结合学习到的知识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 冠心病;护理

冠心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影响人民健康和长寿的主要疾病。据调查,我国人民疾病死亡的原因,占首位的是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而且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有逐年上升趋势,这是值得注意的严重问题。例如北京1973年统计,冠心病死亡率每十万人中为21.7人,到了1986年上升为62人;上海1974年每十万人中为15.7人,到了1984年则上升为37.4人;就全国来说,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1957年为12.07%,占疾病死因的第五位,而1985年则上升为44.4%,上升到首位。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病变,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而造成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临术上分为无症状型,心绞痛型、心肌梗塞型,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型及原发性心脏骤停五类。

对于冠心病的护理过程我认为应当从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两方面进行,方可有效缓解、稳定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心绞痛不稳定状态的护理要点

如果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持续存在,应用扩血管药物不能缓解,ST段抬高或有酶学变化,表明其有心肌梗死的趋势,这时,部分心肌处于损伤及缺血状态,这也造成心绞痛的反复发作,这种情况为病情不稳定状态,积极治疗不稳定状态可以预防心梗的发作,降低病死率。不稳定状态患者的护理除必要的心电、血压监护外,还应注意扩血管药物的使用方法,如使用硝酸甘油制剂时,应根据患者症状,每5~10min调节静脉滴注剂量,如果要加大硝酸甘油制剂剂量,应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以收缩压不低于90mmHg,或用药前有高血压者,血压降低不超过原平均血压的30%为宜。如果连续使用硝酸甘油制剂24h,中间应停药6~10h。心绞痛缓解24h后,可改为口服硝酸甘油制剂。因此,护理上要求严密监测血压,准确记录药物使用的时间,以配合医生用药。

2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护理要点

静脉溶栓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掌握溶栓后护理规律,对提高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及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严密心电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24h内可以并发各种心律失常,3h内以室性早搏多见。前、侧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警惕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生,应用利多卡因等药物治疗频发早搏及短阵室速,发生室速、室颤时立即给予电复律。

下、后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注意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发生,尤其夜间睡眠时,防止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的心率减慢,必要时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等药物,床旁备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当血压降低而同时伴有周围循环灌注不足时,则要积极处理,防止进一步发展为心源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对于无Q性心梗,急性心肌缺血反复发作,常在原来部位转为透壁性心梗,病情观察中应注意鉴别。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伴有心衰的患者,心输出量减少是主要的护理问题,应注意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为患者选择适当的体位,观察心衰的症状。当疼痛剧烈时,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护士也应注意这种非心脏症状。 3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已成为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和减少PTCA后再狭窄的有效方法。此方法应用于临床的人数正在迅猛增长。但由于该项技术为创伤性治疗,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死亡。 3.1 急性血管闭塞的护理:急性血管闭塞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中或术后短时间内。约60%~80%的患者发生在导管室内,18%的患者发生在术后30min至6h,24%的患者发生在术后24h内。PTCA后患者应进行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血压、心律以及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表现,发现异常变化应及时记录心电图,同时给予止痛、镇静治疗。

3.2 低血压的预防与护理:冠状动脉支架术前4h禁食禁水,术中失血,造影剂的高渗性利尿,补液又不够,术后易发生低血压。术前禁食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血容量不足及低血糖反应。尤其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更要掌握术前禁食时间。对于上午进行手术的病人,早餐可进半流食达70%~80%饱;对于手术危险性极大或极有可能发生误吸的病人可适当延长禁食水的时间,但也要采用静脉补液的方法来弥补禁食引起的血容量不足的问题。术后3h血压明显降低,主要为造影剂的影响。由于造影剂的高渗性作用使血容量增加,从而扩张肾小球动脉而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使尿量增加导致脱水。术后一般都通过大量饮水,促进造影剂的尽快排出,但正常体液量的维持不能单纯依靠饮水,适当的输液是必须的。24h总量应根据患者心功能状况与术中造影剂用量而定,一般造影剂200~300ml,输液1500~2000ml,而且血容量不足常在术后4h之内,因此,建议在术后4h内输液量达到24h输液总量的1/3。

3.3 拔管护理:拔管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说明拔管的方法,拔管时护士陪伴身边,分散精力,解除思想顾虑与恐惧心理,特别是女性患者更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取得理解与配合。保留静脉通路,备好升压、解痉、扩血管及抗心律失常等急救药品,保证急救器材到位。拔管前补充血容量,调整心率,必要时应用2%普鲁卡因局部镇痛。拔管时采用分段减压方法压迫止血;按压伤口力度以能触摸到足背动脉波动为准;两侧股动脉有伤口时,严禁同时拔管按压。拔管后30min内,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变化,患者的面色及表情,询问患者有无头晕及恶心的感觉,以减少或避免拔管综合征的发生。

3.4 出血和血肿的观察与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伤口敷料、足背动脉搏动至术后24h。24h后去除敷料判断有无血肿及大小。按Christens改良法判断出血,包扎敷料上无可见血性渗出物为正常。局部未触及血肿或血肿直径<5cm判为出血无明显意义;包扎敷料上的血量较多,估计血液丢失超过100ml,必要时需手法加压、砂袋压迫或再次加压包扎以及血肿压迫影响足背动脉搏动,则有重要意义。当发现或怀疑穿刺部位有血肿形成时,需仔细触摸伤口周围有无细震颤,听诊有无收缩期血管杂音,若有即是假性动脉瘤形成,证明出血仍在进行,应立即用手指压迫止血,直到杂音消失为止。

冠心病护理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冠心病的护理论文

2.冠心病心理护理论文

3.心脏病护理论文

4.临床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5.免费护理论文范文

6.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精选

冠心病护理论文范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