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苗期病虫害防治方法
小麦苗期的虫害会严重影响到小麦的生长的,那么小麦苗期的虫害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小麦苗期病虫害防治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麦苗期病虫害防治方法
一般情况下小麦播种后15天左右,麦苗就基本长齐了,那么在以后的时间里,如何对麦苗进行管护则极为关键,笔者推荐几种防治小麦苗期病虫害的方法。
小麦锈病 小麦出苗后15~20天,选择具有发病条件的麦田进行调查,当病叶率达到10%,且秋季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时,立即喷洒禾果利或三唑酮进行防治,即每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克对水50公斤进行喷雾,发现一株防一片,发现一片防一块。
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从小麦苗期至抽穗期均能发生。苗期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地下部分,出苗后危害小麦的地下茎,出现褐色病斑或椭圆形病斑,并向上发展,每亩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或20%井冈霉素40克对水50公斤顺垄喷施即可。
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病原菌在小麦苗期即能浸染,出苗后20~30天是浸染高峰期。对于过去发生过小麦全蚀病的地块,每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20%粉锈宁乳油120~200毫升对水40~50公斤,顺垄喷洒幼苗,能显著降低小麦穗期的发病率。
麦蚜 麦蚜除能直接危害造成小麦减产外,还能传播小麦黄矮病等。当蚜株率超过5%,百株蚜量10头左右时,应进行药剂防治。每亩用蚜虱净25毫升或大功臣20克或吡虫啉20克对水40~50公斤,顺垄喷雾即可,并能兼治小麦红蜘蛛。
地下害虫 苗期危害小麦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3种。据观察,蝼蛄危害时,将麦苗嫩茎咬成乱麻状,断口不整齐;蛴螬危害时,将麦苗根茎处咬断,断口整齐;金针虫则钻食麦茎嫩心,被害部呈乱麻状,但外皮仍连在一起。仔细观察麦苗的这些被害状,就可以确定麦田出现的是哪种地下害虫。小麦出苗后30天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调查,当死苗率达3%时,立即进行施药防治。穿施敌百虫毒饼:每亩用90%晶体敌百虫75克,先用温水将其化开,再加水至1.5公斤配成药液,喷拌在10公斤已粉碎炒香的芝麻饼或菜子饼上,闷4~6小时,即成毒饼。用耧将毒饵穿施于麦田。此法灭虫保苗效果可达95%。撒施毒土:每亩用2%甲基异柳磷粉剂2公斤拌细土30~40公斤,拌匀后开沟施入麦垄内,可有效防治蛴螬、金针虫的危害。喷灌药水:对出现点片危害的地块,可每亩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0.5公斤对水60~75公斤,顺垄喷浇麦根处,对蛴螬和金针虫有特效。
蝗虫和蟋蟀 近年来,这两类害虫发生量很大,常危害早播麦苗,可每亩用90%晶体敌百虫75克,先用热水化开再加水至1.5公斤,喷拌已粉碎炒香的麦麸5~7公斤,配成毒饵,顺垄撒施诱杀,效果很好。
小麦赤霉病防治
小麦赤霉病的危害:
小麦赤霉病俗称“烂头麦”,赤霉病可以引起小麦苗枯、茎腐和穗腐等病害,小麦赤霉病一旦流行会至小麦病穗率常达50%以上,不仅产量大减,品质变劣,而且病粒还含有毒素,食后可引起人畜发生中毒症状。
赤霉病从小麦幼苗至抽穗都可以发生,引起苗枯、茎腐和穗腐,尤以穗腐发生普遍和严重。小麦穗腐始于开花后,表现为小穗和颖壳初变褐色后转灰白色,潮湿时颖壳缝和小穗基部先现粉红色霉层,后现针头大蓝黑色小粒,而后导致小麦病穗籽粒干瘪。
气温在25~30℃之间、湿度在80%左右是小麦赤霉病高发期。如早春气温回升快,雨水足,稻桩中病菌子囊壳形成早而多,菌源数量大,加之小麦抽穗扬花期又遇上连续阴雨天气,在菌源、天气、寄主生育期三者相吻合的条件下,则病害(穗腐)会大流行。
小麦赤霉病的预防方法 :
方法一、消灭越冬菌源 清除田间稻麦桩、玉米秸杆等病残体;并结合防治黑穗病等进行播前种子消毒。
方法二、选用抗(耐)病高产良种 苏麦2号、3号,湘麦1号,西农88、881,新宝丰,皖麦27号,郑引1号、红芒22,粤麦6号,万年2号,宁8026、8017等表现较抗(耐)病,各地可因地制宜引种、试种。
方法三、加强栽培管理 因地制宜调整播期;配方施肥,增施磷钾,勿偏施氮肥;整治排灌系统,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根系早衰。
方法四、在关键时期对小麦进么喷药保护,可以按照当地小麦抽穗前后的天气、苗情和病情进行药剂预防。首次施药应掌握在齐穗开花期,喷药2~3次,隔7天一次。可选用50%多菌灵,70%托布津,45%三唑酮福美双或40%三唑酮多菌灵1000~1500倍液喷雾。
小麦苗期病虫害防治方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