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工商管理专业论文
工商管理是顺应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学科,同时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维持经济发展高速稳定的有效工具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商管理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范文一: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的现行问题
1.缺乏系统性思考
目前,许多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成果多是集中于实践教学形式的研究,并没有从专业人才方案的制订、教学管理的创新等角度进行系统性思考和研究,因此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
2.缺乏特色定位
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特色仅体现在文案上,而在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等方面与学术型高校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培养的学生能力趋同。
3.参与实践教学积极性不高
一方面,许多一线教师为了增加收入,将主要精力投入在研究课题、撰写论文等方面,而对实践教学缺乏热情和动力。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大多缺乏对企业营运过程的深入了解,加之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流于形式,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意愿不高。
4.缺乏全面系统的校外实践教学资源
目前,许多高校通过校企实习协议建立实习教学基地、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鼓励青年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锻炼来构建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但是,由于管理规范的企业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协助学校进行实习教学、企业人员对该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缺乏了解、青年教师的工资收入水平偏低等原因导致了实践教学资源的匮乏。同时,各个高校对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的考核评价虽有相关标准,但在执行过程中多流于形式。基于上述问题,必须重新构建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二、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全面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其目的应该是为学生提供相对全面、持续的实践能力培养平台,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以“专业实践应用能力”为中心的评价理念,不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创业意识,为用人单位选择毕业学生提供基本素质与专业技能的评价结果。为此,高等院校在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体系构建于实施过程中,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1.转变观念,提高实践教学的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学校各级部门和人员应充分意识到: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对培养特色鲜明、实践应用能力突出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至关重要。从社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信息反馈来看,学校对该专业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与社会要求相去甚远,导致了毕业生岗位技能不突出。要改变这种局面,学校领导必须在对待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面进行观念更新。
(1)将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置于专业培养方案的中心位置。长期以来,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一直处于边缘位置,许多学校领导也仅仅将该专业的实训实践教学视为“机房+软件”、“企业参观+外发传单”的教学模式,势必造成对该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建设工作的漠视。因此,只有从观念上切实认识到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对该专业特色建设的重要地位,将其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中心位置,才能改变这种困局。
(2)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方案的实行者,其质量如何关系到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质量。许多学校都在积极出台措施鼓励一线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和深造,但如果学校不转变对一线教师现有的以“科研成果、学术论文”中心的考核机制,不构建以“基本素质+实践应用能力”为基础的学生评价体系,则难以从根本上起到激励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作用。
(3)将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的构建当作“一把手”工作。从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的框架设计中可以看出,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的构建涉及教务处、招生就业处、院系部门、教辅部门、一线教教师等,其是一庞大的系统工程,如仅仅依靠目前的院系部门进行实践教学方案的制定,显然是力量有限,效果欠佳。为此,必须由学校领导牵头,组织各级部门和人员进行协同工作,才能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重视课程后评价系统建设,全面持续监控教学质量
目前,对该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中的实践教学方案执行情况的评价大多以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单独一次性评价,形式多为教师对学生评价、教师自我总结、院系象征性检查等。这种方式不利于对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必须建立全面、持续性的评价体系。课程后评价系统以校内外评价体系为基础,对教师实施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相关实践教学的协助部门和人员,以及实践教学方案的整体协调性进行全面监控,并将其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考核、学生素质能力评价等方面的依据,为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如年度教师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等,提供直接依据。其要点如下:
(1)增加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专业培养方案中涉及的各门课程,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将这些课程纳入课程后评价系统,并构建以“实践应用能力”为基础的教学考核体系,重点在于加强教师重视自身实践应用技能的培养和锻炼,积极投身与社会实践,有效避免教学与实际的脱节。
(2)建立后续课程对前续课程的评价机制。对前续课程实践环节进行教学质量后评价,彻底改变过去一次性评价教学质量的方式。如对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考查,在毕业论文撰写以及电子板报设计竞赛中,就可以对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以及学生学习效果有较为全面的评价结果,以此形成对该课程教师教学能力和效果的评价。其目的是要转变部分教师教学态度,提高自身教学素养,并形成学生持续性学习的机制。
(3)重视课程后评价结果的应用。课程后评价结果,只有实际运用,才会对相关主体产生约束力,并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如对教师所授课程的后评价,才会激励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学生课程后学习的后评价,并将其评价结果进行输出成为就业单位选择依据,才会使其产生持续性学习的动力;课程协调性的后评价,才会不断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内容;相关部门协作人员后评价,才会促使其工作作风的转变,切实履行其岗位职责。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创建校际网络竞赛平台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的构建,需要各类实践教学资源的投入,尤其是学校应围绕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同时,本着“学校为主,企业为辅,校际共建”原则,积极创建校际网络竞赛平台。
(1)在资金投入上,重点是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除必要的物质基础设施外,还应配置各类相关教学软件。同时,应提高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待遇,从经济上保证优秀的一线实践教学人员能勤奋、踏实工作。
(2)创建校际网络竞赛平台。校际网络竞赛平台将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实战锻炼提供有力支撑。目前来看,全国高校要构建一个统一的、开放的平台,难度较大。为此,学校可以利用自身条件,联合省内外高校组建一个小范围校际网络竞赛平台,并借用相关企业的资料,即时发布相关竞赛题目,让学生在实践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网络经营实战,并聘请相关企业人员对竞赛经过进行考评。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企业选择人才提供直接依据。
同时,在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上,还应重视基本素质实践平台、专业技能实践平台和综合技能实践平台的建设。在基本素质实践平台方面,主要围绕学生的思品课程、外语、计算机、数学、公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等进行课内外实训与实践;在专业技能实践平台方面,主要以专业基础课程、选修课程、专业课为中心进行实训环节与实践环节的设计,如增加商务沟通与谈判的对抗演练、国际贸易跟单实训、市场营销模拟实训等;在综合技能实践平台方面,除一般性的专业认识实习、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外,还可以围绕ERP软件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综合实习实训。同时,为保证毕业学生快速适应就业岗位的工作,也可设置专门的岗前培训(视学校实践教学资源而定)。关于校际网络竞赛平台建设,前面已经论及。至于在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建设中,还需完善对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改变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等,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限于篇幅有限,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范文二:工商管理的法律素质教育
一、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在法律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开设法律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逐渐强化学生法律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为社会工商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专项的实用型人才。然而,在目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法律素质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法律教育的正常发展,不能够使高职院校的法律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具体问题如下:
1.在法律教育的课程安排上,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大。
在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中,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不高,或存在着学习方法不对的问题。目前情况显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十分主动地学习,此类学生出于自己的爱好,并可以在以后的就业中多一项优势,因此对法律学习很是主动积极,但由于教材设置不尽合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同时很多学生学习方法欠缺,导致学习效果不好。另一种就是对法律教学不感兴趣,只是迫于考试的压力,勉强学习,学习效果不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与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法律层面上基础薄弱,学习中会有较大的困难有关外,最重要的就是高职院校在法律教育的课程安排上存在问题。课程开设的内容是关于经济法,并且学生是在对法律不懂的前提下学习的,有对高职院校会出现法律基础和经济法在同一学期出现,这样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不是很合理,对学生在法律上的学习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由于法律不是专业课程,因此,课时较少,教师只能根据教材蜻蜓点水地教授,一带而过,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模糊和盲目。并且大多高职院校开设的法律教学课程与学生日后工作联系不够紧密,造成学生的热情不够,动力不足。
2.法律教学内容比较随意,与专业联系不够紧密。
目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所使用的教科书,大多是源于经管类专业的教材,不能够凸显出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和水平。并且目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对法律的要求因学校不同,需求有很大的差异。但在高职院校中,法律教学内容多为经济法,经济法概论、商务法律实务、商务法律基础等。选择的教材内容随意性较大,不能有效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且这些教材内容类似,即使稍有改变也是大同小异,内容混乱,章节不清,教材中重理论轻实践。教材中与现实接近的案例少,与生活工作有很大的距离。
3.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实效性,跟不上教育的发展。
目前,高职院校的法律教育多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行课堂教学,学生几乎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缺少实践和训练。这样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缺乏积极的主动意识,导致法律教学的实效性不高。在工商专业法律教学中,没有专业的法律教学模式,也没有务实的实践和培训,教学方法落后、传统,给法律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对学生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的形成起不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法律教育属于素质教育,并且具有其特殊性,应用性比较强,工商管理专业在进行教学中,应该做到工学结合,有效地运用和提高。
二、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法律素质教育实施的途径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进行法律素质教育应该实现其基本目标,其实施途径要以实现基本目标为方向。法律教育在工商管理专业中的目标可以分为两个:首先,培养学生在法治社会中的法治观念,以及正确合理的维权意识。具备该专业学习的基本法律素养,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大多从事的是此专业的基层工作,所以法律观念和相关的维权意识十分重要,因为工商管理基层工作中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其次,通过法律专业的学习,完善和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达到工商管理专业的要求,做一个实用型的人才,逐渐养成现代社会的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工商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地运用法律知识,成为有用的复合型人才。
1.法律教学的科学化,课程设置的合理化
在法律知识教育学习中,科学的教学计划和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很有必要的,在法律教学中起着基础和指导作用。因此,工商专业在法律素质教育的学习中,应该按照法律教育的目标来安排具体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要体现出其合理性和科学性,最重要的是法律教学应该符合工商管理专业具体的情况,符合该专业学生的习惯和特点,有利于其学习需要。具体的教学计划应该考虑到法律课程的衔接和前后的联系,能够循序渐进,逐步提升。这样才会使学生的知识水平过度和提高。首先开设的课程应该是有关法律的基础课程,让学生具备法律的基础知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并且法律基础课要着重地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不能脱离了实际,法律基础知识应该和工商管理具有一定的联系,不能没有丝毫的关联。法律专业课程在开始的时间上,要有明确的计划和安排,不能过早,只能在学生接触到基本法律知识后,才能有效地学生专业知识。也不能过晚,太晚的话就会与专业知识结合不到位,使预期的效果受到影响,学生考取的资格证很多都涉及到法律知识的考试。因此,应该适时地安排,减少学生的负担。总之,法律课程设置要合理化,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科学计划,合理安排。最后要确保法律教学的课时,课时不能过少,如果过少法律教学就成为了形式,不能发挥其作用。
2.有效地与工商管理相结合,改革传统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涉及的课程较多,范围广、知识面多。这就要求法律学习也要具备这些特征,此外还应该具备实用的特点。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改变简单地使用经济法教学的现状,应该降低法律知识的专业度,提高与工商管理的衔接,注重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综合人才的培养。在教材的选择上要注重实效和实用。法律教学内容不能按照专业的法律、专业的标准,而应该立足于工商管理专业的需求,将法律课程和专业课程有效地结合。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在法律教学的课程选择上,应具备以下三点:(1)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特色来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要表现出实用性。摒弃千篇一律的经济法模式,制定符合具体需要的法律内容,最好是结合企业工作实务来确定,这样不仅增加了实用性,还会对学生的工作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法律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和学生相关资格证考试等职业发展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功用。(3)法学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是为社会培养此行业的基层人才,注重的是应用能力,所以法学理论不能太专业,要浅显明了,在工作中切实可用。
电大工商管理专业论文相关文章:
1.电大工商管理论文范文精选
2.电大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3.电大工商毕业论文范文
4.电大企业管理论文
5.电大计算机专业论文
电大工商管理专业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