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桐城的优美散文作品
你在欣赏散文美文的时候,身临其境,就像走在玫瑰园里,芳香扑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桐城的优美散文作品,供大家欣赏。
有关桐城的优美散文作品:歌谣里的桐城
去年,我们教育考察团到桐城考察数日。不仅学习到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同时感受到古老、浓厚的文化底蕴。期间,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桐城歌”,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记并引发我的思索。
查阅有关资料得知:在中国民间文学史上,“桐城歌”占有一席之地。它由山歌、儿歌、民谣、小调等组成,内容丰富,影响深远。明、清时期及当代歌谣选本皆有收录。由于明、清时期桐城文化和“桐城派”的影响,特定的地域文化底蕴的侵润,使之题材更广泛,且节奏明快,音韵优美。
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玉莲在教育工作经验介绍中,引用了这样一句顺口溜“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细细品味,我悟出,桐城之所以自古以来文风昌盛,人文荟萃,与桐城人“耕不忘读”、“谋划长远”的理念,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是桐城人超凡的眼光,真正的精明。
桐城歌谣中,有一首本土的《摇篮曲》:“小小摇篮象只船,妈妈轻摇伴儿眠……轻轻摇啊甜中眠,轻轻摇啊眠中甜;长大不淘气,念书顶状元。”这是桐城人的早期启蒙教育,从婴儿开始就鼓励“念书顶状元”,可见大人们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有儿歌唱道:“月亮白,月亮亮,月亮照我洗衣裳;金盆洗,银盆浆,打扮哥哥把学上。”道出了儿童们上学时的激动心情。“婶子女儿真是乖,日里挑花织缎子,晚上读书把头埋;一读读到三更鼓,不等天亮又起来。”说明女孩子也能读书,打破了“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十分难能可贵。
读书,其实是一件“苦”差事。有一首歌谣唱道:“大公鸡,尾巴翘,一大清早咯咯叫,宝宝起来上学校;太阳快要出山拗,若再绵绵睡懒觉,屁股就得晒起泡。”教育子女,读书贵在“勤”和“早”。“栀子开花枝不直,少年不学到几时?笋子出头渐渐老,光阴宜早不宜迟,有钱难买少年时!”说明读书要“惜时”,不可虚度年华。
读书成才,不只是学生的事,它离不开“先生”(教师)的教导和培养。桐城自古崇尚尊师,因此教风、学风正,人才辈出。“先生教书多辛苦,希望学生成条龙;一点一横加一撇,一竖一捺不放权……我今榜上题名姓,没有先生名不成。”此歌谣描写教师的悉心教育,同时道出了成功学子的感恩之心。
读书需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小小麻将摆四方,又无马来又无枪;万顷良田被夺去,无数钱财被抢光……”告诫学生们,千万不可沾染赌博恶习,否则将一无所有。
值得一提的是,桐城歌谣中还有一些极好的“教材”,比如传统的《对花歌》:“什么子花开白花,结的籽儿能做耙?红杆荞麦开白花,黑籽磨粉做成耙。什么子花开红花,水里生出胖娃娃?六月荷花开红花,节节白耦是胖娃。什么子花开黄花,大喜事儿传万家?八月桂花开黄花,稻子丰收传万家……”这是极好的“植物学”教材。《对谜歌》唱道:“什么走路半人高,什么走路弓着腰,什么走路粉白脸,什么走路一条槽?犁尾走路半人高,犁弯走路弓着腰,犁面走路粉白面,犁底走路一条槽。”教会学生了解地方“农具”常识。
从“我是个大颅头,下雨不用愁;别人要打伞,我有的是个颅头”这首“自嘲式”的儿歌中,我看出读书成才与性格还有一定的关系。诙谐幽默、快乐开朗、心理健康的读书郎,也许更接近于读书人的性格。这样的“阳光少年”,将前途无量,前程似锦。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孤立的。先有“书香桐城”,再有后来的“文都桐城”。正是此理。
有关桐城的优美散文作品:你好 桐城
今年的春晚,赵薇放歌一曲《六尺巷》,于桐城市而言,可谓锦上添花,以前知道的、不知道“六尺巷”的人,现在都扎着堆儿往小城跑,给固守一隅的子民平添出一份嘚瑟与忙碌。就在这个周末,我陪同着外地的同学游览归来,一抬头,就看到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刚换了新招牌的那家文化用品商店。其时阳光刺眼得很,我感到了不适,但淡蓝色招牌晃入眼帘的刹那,心胸立马变得舒畅。步入店堂,同学竟淘得经久不遇的特别书画用纸,一叠连声地“想不到”,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毫不犹豫买下一摞。
我的浮躁得以缓和,同学于偶然里得偿夙愿都是意外之喜,看来,文化的相通性无处不在。这家文化商店,尽管招牌是新做的,但名称没变,和我第一次看到时只字不差。那是十多年前,我刚刚开始练笔,需要那种每页300个方格的规范稿纸,找遍全城,仅此一家有售。后来情形有所改变,先是可以随意买到,再到如今根本用不着了,但那种情结,恰如岁月烙印,日久弥彰,总在心潮起落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走进这家店堂。
与店员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享受着这种独有的市井熟络。尽管同学困惑,我也不去解释,其实也无需解释。他心里装着整个世界,很难有一个具体地标拴得住他,就像“六尺巷”,也只是他人生路上的一处风景。而在我,这个地理名片,恰恰是自己驻守小城三十余载、为一草一木沉醉的情结所倚。“小地方自有小地方的好”,许多时候,是场面上的自我解嘲,但其实更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感觉。
现在,我陪同着同学,不,应该是同学陪同着我,漫步在这条曾经不止一次紧追慢赶的路上,偶然踩踏到松动的板砖,也没有了记忆中的手忙脚乱。脚底下不时有“嘎、嘎”声响传出,这是板砖被脚力怂恿,与大地在做着拼命地挤压。此时晴空朗朗,不用担心有水渍从缝隙里溅出。可我还是设想,这样的挤压,是不是应该有点什么随之溢出才更为合理呢?
是的,人生需要成长,而成长就是不断地打破原有秩序,并很快适应新秩序的过程么?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螺旋渐进,永葆着人生勇往直前的锐气,这么些年,看来是随遇而安屏蔽掉了锐气、阻隔着自己的成长了。有位大师说,什么都没经历过,什么都没认真努力过,也没有为了梦想不顾一切的奋斗过,根本没有资格妄谈“淡泊人生,随遇而安”,充其量不过是懒散和不求上进的遮羞布。反复扪心,觉得似是而非,内心一度迷惘。
直到有一天再爬城北的凤凰山,站在山巅俯瞰,以老城区为中心,建筑颜色渐次递变,由深灰而浅白再至赭红,龙眠河及其两岸景观带宛若赤练,自西北往东南穿城而过,共同谱写出小城的灵秀。纵横有致的街道上,小如蚂蚁的汽车优雅有序,平添城市魅力。原来,阳光普照下的桐城,山水相依,人文荟萃,竟也是如此的生机勃勃,诗意盎然,堪比一部鸿篇巨著,百看不厌,常看常新,恰如见到新朋友的喜不自禁,急迫地要送出问候:你好,桐城!
世界上的美无处不在,生活中的发现偶有欠缺,无论行走天下亦或固守一隅,胸怀热爱,美满,终将是生活的必然归宿和槽臼。我没有迷失和逃离,在小城的司空见惯中,有幸看到更多更好的景致,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幸福。很多时候,人生的幸运并不玄乎,那就是每到关键时刻,不忘记选择登高望远——脚步上,思想上,至少得其一,可矣。
有关桐城的优美散文作品:桐城大石板水库
今年夏天的假期我觉得特别的漫长和单调,书架上照例是那些书,翻多了哪一本也看不进去。外面照样是那样的酷热,太阳照例强烈而灼热地照着地面上的一切。从大学毕业以来我总是在制定很有雄心的写作计划,每次计划列好后,写上几个字后就写不下去了。我总是想为中国写一部史无前例的反映鸦片战争以来伟大史诗般的小说,从谭嗣同写到孙中山,写到毛泽东,写到文化大革命,可是我全部的知识仅来源于中学和大学的课本,生活阅历仍为零。想象着英雄激烈的言论,生死离别的悲伤,感人爱情的哀怨,除了重复看过的电影中的几个镜头外,想不出有任何新意的内容和故事。很少有人像我青年时代这样做着大而空不着边际的梦了。那浮夸的梦想象儿童吹出的彩色气泡在空气中存在几秒中就破灭了,可我总是在不断地吹。写不出宏伟著作使我在假期中心生郁闷,对一切都感到百无聊赖了。
天空是那样的晴朗,现在正是江淮地区盛夏最热的时间。虽是中午时分,四弟却提议我们到十几里外的大石板水库去游览。这真是一个少年人疯狂的想法。大石板水库我只是在小学四年级野营拉练曾路过,已记不起它是什么模样了。弟弟们倒是已跑了不少次。现在有的只是对那次童年时代艰苦的长途拉练模糊不清的印象。那是我童年时代一次精疲力竭的经历,我仍记得当时自己走不动路时的情景。
拿了两把折叠伞,我们从学校后门的小山上出发了。从这里望去,山下有一片谷地,左边有一个山峦,一条黄色的沙石马路从山凹处延伸出来,越过葱郁的田野一直伸向远方的黄甲山区,最后消失在远山之中;右边是长满白杨树的河堤和露出部分沙石的河滩,正前方是看得十分清晰的金举庙水库。天空蓝极了,不时有一两片白云悬在空中,使你不由想起了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诗句来。你无法不敬佩李白,我们也看着这令人感动的盛夏的景色,不知该怎么描写,而大师仅用了的几句白话,就为后人勾画出千古不朽的意境来。
我们走在黄色沙土筑成的公路上,路边几乎没有一颗树,整条路完全裸露在灼目的阳光之下。路两侧是色彩浓烈得甚至让人感到抑郁的葱绿稻田。
这是盛夏阳光最强烈也是白天最热的时间,公路上除了我们俩外空无一人,这是一段典型丘林地区的原野。水田中的稻苗正处在最旺盛的生长时期。掩盖村庄的树木和不远处山上的树林,色彩都是那样葱浓。中午万籁俱寂,四周恬静安谧,连小鸟也躲起来了,没有一点声息。天空瓦蓝,像纯净透明的布帘。空气透明,远山显得特别清晰,像被望远镜拉近到了眼前。天空不时地漂过一两小片极白的云朵,它们悠然地在青浅的蓝色天空中飘过。天空下方则是绿得几乎发黑的夏日的稻田树林。难怪古人用阴阴绿色来描述夏日树林山野。万物都处在灼灼暑气之中,没有一丝清风吹拂过树木和田野,但周围景色是那样清晰,让人心静。整个原野像是被人遗弃在强烈的阳光之中。
公路到了山边,在不高的小山脚下前行。此时公路两旁已有了部分树荫,不时有小的村庄出现在公路边,但你仍见不到一个人,使你感到仿佛整个世界都已睡了过去,你变成了路上一个白日的梦游者。
我们不时在路边村庄水塘的石阶上停下,将双脚浸入水中,以减少身上的热气,同时享受着山村中的宁静和水塘旁的清幽。
是的,这大多数人难以忍受的烈日和酷热使人们躲进了房子之时,却为大自然的爱好者们创造了尘嚣暂去恬静的气息和环境,它宁静而不沉闷,充满着人间气息但却十分静谧……
转过一个山角,翻过一个有些闷热的小堤坝,我们来到了一个小型水库边。令我有些失望的是,所谓的水库水面实在太小,与其说是一个水库不如说是一个水塘,不过水库堤坝对面有一条小溪,据说上端还有瀑布。
一个微型的峡谷出现在我们面前,峡谷底部是各种形状表面平坦的黄色大石板,清澈透凉的溪水在石板间流淌着。阳光灿烂,西方天空一片光华令人难以正视,空气极为新鲜。微微的山风吹来,峡谷西边的灌木丛中绿色枝叶发出哗哗的声响,使人顿觉全身凉爽,我不由想起了古希腊女诗人萨弗的诗句:“凉爽清流边,煦风簌簌苹果枝头,绿叶片片微微颤抖,泻下睡意催人困倦……”
我们脱去鞋子,赤脚走在底部有十分粗糙沙粒的清凉的溪水中,一种透彻清爽的快意传遍了全身。我们孩子气般地在溪水中奔跑着,将水溅到凸在水面上的大石板上。当脚底踏在溪水中石板上,石板粗糙表面令人十分惬意舒服,而在溪水表面凸出的石板上,脚踏在上面会被烫得让人蹦跳起来,这些石板表面即使被泼上水后,脚踏上去仍十分滚烫。
我们沿着溪流在石板上蹦跑着,我们已忘记了这是炎热的夏日。峡谷中十分清凉,山风不时吹动灌木丛发出嘤嘤声。峡谷两边的山崖不高,但几乎像两幅垂直的墙。整个峡谷向西前进着,所以溪谷中总是阳光灿烂,十分舒展。天依然是那样的蓝,峡谷崖顶上的草丛在阳光照耀下枝叶婆娑,清翠鲜艳,有的还闪着光亮;不时一小片白云在草丛上空探出头来,它是那样令人难以置信的洁白;有时溪谷转变了一个方向,形成半谷阳光,半谷阴影。谷顶上方不时地传来不知名的小鸟婉转清脆的鸣叫声,它像银色的细雨般撒下,使空气显得十分空灵。在幽邃的山谷中走着,聆听树叶草丛在微风中的瑟瑟声,你会有一种全身清凉和短暂的物我皆忘的轻松。
不知走了多长时间,我们终于来到了峡谷的尽头。一泓清流从几丈高的断崖上飘落下来,四弟说,下大雨的时候,他曾来过这里,在这儿见到了很大水量的瀑布。水流下端,有一个较浅的水潭。仰天望去,瀑布边上溅落的水珠在阳光中闪闪发亮,这泓清水源头一片平坦,上面是一片光亮的天空。是啊,水是山中的精灵:山因水而生灵秀之气,因水使人类产生对山的亲近和认同感,因水而产生清澈的溪流,因水产生不带尘土清爽的沙石,因水而生长兰花之类散发着幽香的涧边野草……
呵,这故乡盛夏之中清幽的峡谷。
走在这样的小山谷中,一种寂寞又回到了我的心中。是先有这样山谷的美,还是因我到来它才美呢?这片土地曾出了成千上万的读书人,不少人亦来此地观看过,但竟无一首名诗流传下来,人人都觉得云雀鸣叫好听,但只有雪莱写了《云雀颂》后云雀歌声的美妙才真正地深入人心。,好山水似乎有赖于天才们的文字才能再现在千百万人心中。如果李白来过此地,此地会不会成为千古吟诵之地?
猜你感兴趣:
1.有关花的散文
2.古代散文名篇朗诵稿
3.散文写作与教学
4.眼中的风景名胜随笔
5.茅盾描写学生时代的散文
有关桐城的优美散文作品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