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宗教信仰的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14 15:11

不同的宗教信仰成为水上与陆地族群的边界。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族群的人们对各自信仰的包容性增大,宗教因素已经模糊,水上居民与陆地居民的族群区分将成为历史。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关于有关宗教信仰的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有关宗教信仰的论文篇一

宗教信仰与族群边界的变迁

[摘 要]近代以来,由于水上居民的所于弱势地位,他们为寻求庇护而选择信仰天主教。建国后,水上居民陆续上岸定居,不同的宗教信仰成为水上与陆地族群的边界。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族群的人们对各自信仰的包容性增大,宗教因素已经模糊,水上居民与陆地居民的族群区分将成为历史。

[关键词]族群边界;宗教信仰;水上居民;天主教

现在一般研究者对于族群所下的定义:族群是指一群因为拥有共同的来源,或者是共同的祖先、共同的文化或语言,而自认为、或是被其他的人认为,构成一个独特社群的一群人。[1]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宗教、文化、心理、人文生态等因素上把L村及周围村落村民划分为水上居民和陆上居民两个族群,通过参与观察、深入访谈的方式来了解水上居民族群的宗教信仰,进而探讨宗教信仰与族群边界之间的关系。

一、 L村及水上居民的概况

L村是Q村下的一个自然村,位于闽江支流沿江边,与闽江大概有2千米的距离。L村是建国后水上居民从水上搬迁到陆上组建的单姓自然村,有580多人,其中信仰天主教的就有300多人,其他人有信仰基督教、道教、佛教等。1996年3月L村开始修建若瑟天主堂,之前该村天主教教徒只有家庭聚会点,信教村民做礼拜都是去隔壁村R村的百禄天主堂。

L村位于福州大学城西侧,与大学城的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大学、闽江学院相邻。由于大学城建设L村的大部分土地都被征用出去,周围的学校有向村民招工,但是在学校工作的待遇不是很好,很多失去土地的村民都外出打工。因此,信教村民不可能参加教堂的早课、晚课、礼拜活动,但是在重大的节日信教村民是会回来参加的,如圣诞节以及该村每年3月19号的活动。①L村的天主教徒家门口的大门都有十字架的标志,由于他们信仰天主教,他们都不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所以可以看到他们家门口要不没有贴春联,要不贴的都是赞美天主的对联,如上联“一生专心爱上主”、下联“百世子孙享安康”、横联“主赐平安”。

二、水上居民的天主教信仰

天主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为什么她在闽江下游地区的主要传播对象是水上居民,而不是陆地居民?天主教的传入与人们的接收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可能脱离任何一项而延续。天主教能够在水上居民中传播说明她对这个人群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信徒们则是要通过信仰天主教来实现他们的利益,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算是天主教和水上居民的一种交换,双方各取所需。

(一)天主教对信徒选择的受限

闽江下游的福州地区是佛教徒占多数的地区,而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主张“补儒易佛”是一种宗教对另一种宗教的排斥。鸦片战争后,天主教重新传入中国,由于传教士借助国外势力霸占公产,强买民田,硬立契约,并引发了很多教案。还有传教士袒护教民,干预地方政治和司法权力,加深了教徒和平民间的隔阂与怨恨,也会引发教案。这样导致天主教传播过程中的教徒扩展范围受限,使天主教与水上居民的关系得到更加强化。天主教教义与长期受儒家思想影响的陆上居民的思想分歧较大,如祭祀祖先,是陆上居民不可能接受天主教的主要原因。此外,天主教在传教过程中,只重视教内的节日,而反对信徒过传统的宗教节日,也是天主教不能在陆上居民广泛传播的原因。

(二)水上居民的天主教信仰

在没有天主教信仰前,闽江下游的水上居民的民间信仰融合了道教的福建本土宗教,其崇拜的神祗包括了闽越王无诸、蛇神、蛙神、龙神,还信仰崇拜妈祖、拿公、白马王、螺女、五灵公、临水夫人、陈文龙、戚奶和各种地头神等本地神祗或历史人物。由于水上居民常年行船的缘故,妈祖在他们的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并随着他们的迁徙而兴盛于闽江上游的内陆地区。福州的水上居民还将白马王传播到了马祖列岛,将拿公传播到了琉球。此外,由于水上居民长期生活在水上,他们形成一些迷信和禁忌,如吃鱼不能把鱼翻过来,认为那样会翻船;不能救落水者,认为落水者是水鬼的替身,救他会使自己受到水鬼的报复等。

从信仰天主教后,水上居民放弃以前的民间信仰,遵循着天主教教规。在天主教信仰的村子里可以发现他们在门上贴有红色纸上印着的十字架,不贴春联,这是与非天主教家庭的重要区别。L村信仰天主教的一位老爷爷说:“我们信仰天主教的,都不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像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没过,那些节日和平常一样,也没有祭拜祖先、扫墓,我们过的是圣诞节、复活节、圣神降临节、圣母蒙召升天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在老爷爷家门上、窗上贴有赞美天主的对联,他说那是他儿子结婚时贴的,都好些年了。虽然大部分L村村民的祖先是水上居民,他们擅长于划船,但是他们与陆上居民的族群差异,他们并不参加镇里一年一度的端午赛龙舟。

三、宗教信仰与族群边界的变迁

随着时间的推移,陆地居民和水上居民的后代也许将逐渐忘记闽江流域的水上居民这个族群。虽然大部分水上居民仍然信仰天主教,但天主教只是代表他们祖先在艰难历史的一种选择,那曾是他们区别于其他族群的一个标志。

(一)宗教信仰与族群边界

水上居民与陆地居民的族群边界其实在天主教传入之前就已经存在,只是后期由于水上居民的不同宗教信仰在使其与陆上居民的族群界限更加明晰。

建国前,生活在水深火热的闽江流域中的水上居民通过信仰天主教得到天主教的庇护,精神上可以得到安慰,希望死后可以摆脱生前的困苦进入无忧无虑的天堂。据《侯官县乡土志》记载,尾村,“杂姓三十余户,皆渔民登岸者,业农”;沙墩村,“卞江两姓,四五十户,皆渔民陆居者”;小桥村,“又有渔户附居者,多杂姓,约三十余户,力田,兼习操舟”等。而建国后,由于得到国家政策的帮助,大部分的水上居民才得以陆续搬上岸居住。在这个群体中虽然有很多人转变了生产、生活方式,但是他们依然信仰天主教。虽然过去只能生活在自己船上的苦日子已经结束,但天主教信仰则成为他们与原来陆地居民的区别。天主教成为他们对水上居民的自我认同和他人对他们过去的一种认同。因此,把水上居民作为一个族群研究,是因为过去水上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都在水上,形成不同于陆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习俗,尤其是在宗教信仰上水上居民与陆地居民存在很大的区别。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有关宗教信仰的论文

有关宗教信仰的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