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创业成功事迹

发布时间:2017-02-21 17:37

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多看看那些在小吃行业创业的事迹,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勇敢的面对困难。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小吃创业成功事迹,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小吃创业成功事迹一:

80后小伙从美国华尔街辞职回国办牛油果餐厅创业

从美国华尔街辞职回国做投行的Sean,在走进他的而立之年时,结婚、工作的同时还开始了创业,与小伙伴办起了“沪上最有情怀的”的牛油果主题餐厅。

从研制菜品到街头发传单、骑助动车送外卖、修理漏水处,很多琐碎的事情都要亲力亲为。而且,工作的精力被分散、与家人相处的时间缩短,但是,Sean觉得收获满满、依旧充满热情。

2014年,Sean走进了而立之年,在这一年里,他一边做着繁忙的投行工作,一边还结了婚,创了业。结婚和创业都是事无巨细的工程,很多事情搅在一起,常常让他有一种“大脑神经元不够用的感觉”,巴不得长出“三头六臂”。

一起牛油果,是Sean和小伙伴们创办的餐厅,我在那里见到了他。白皙、瘦削,说话很柔和,但透露着坚毅。因为是午饭高峰时间,再加上点菜下单的电脑系统出了问题,他们忙里忙外,Sean更是给客人们一个个道歉,被骂得狗血淋头。直到下午两点多,和我坐下来聊天时,才吃上午饭。他还开玩笑说:知道我为什么这么瘦了吧。

这家牛油果主题餐厅位于上海的襄阳北路,不远处就是商场林立的淮海中路。简洁但不失格调的装修风格,和味道清淡但营养丰富的牛油果相得益彰。几把八九十年代的那种可翻转坐垫的铁皮椅子,柜子上摆放的煤油灯、缝纫机,又增添了几分怀旧的味道。餐厅的一面墙都是落地窗,可以毫无保留地看到对面的高大梧桐,和路上的匆匆行人。在餐厅和厨房之间还有一个吧台,晚上,这里可以变身成一个酒吧。

一起牛油果的很多菜品都是自创的,连鸡尾酒也不忘融进牛油果的元素。Sean在向我介绍一个个自制的鸡尾酒系列时,充满了成就感。那是一个个日夜,煞费苦心,得来的成果。

Sean是浙江人,大学毕业后去美国留学,之后去了华尔街一家对冲基金工作。在外人看来,一条多么光鲜亮丽的康庄大道。但是看到周围许多老华人连踢足球都要踢“养生足球”时,他不想被这种注定失去斗志的生活所驯服,于是辞职,打算回国创业。

刚回国,发现对于国内的商业环境完全不熟悉,Sean只得继续工作,同时一直不断地和朋友商讨创业项目。“去年过三十岁生日的时候,刺激就很强,觉得如果现在不做,可能就永远不会再做这个事情了,那种紧迫感挺挠人的。”

在创办餐厅之初,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一个做金融的人要来开一间餐厅,既没有发挥优势,也没那么体面。但是Sean想和朋友办的不只是一间餐厅,更是一个年轻人可以卸下面具,自由发声,相互分享的一个平台。

当然,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从来没发过传单的Sean为了更多人能够知道一起牛油果,硬着头皮,在大街上大声吆喝。人手不够时,自己充当“外卖小哥”,骑着助动车,背着外卖箱。哪个地方漏水了,哪个员工辞职了,虽然只是一间餐厅,但操心的事不少,而这些琐碎的事,也让Sean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收获。

“创业后,有亲近的人会开我玩笑,说我30岁前的人生是个下坡路。从美国的对冲基金到国内投行,再到在街头发传单、骑助动车送外卖。我听到也会大笑。但是睡觉前我会想这些玩笑的话,其实说的没错,从一个客观的第三者的角度我是不求上进的典范,离世人眼里的成功越来越远。但是只有我自己明白,我的每一步都是为了更接近‘自己’,找到能正确向这个世界释放能量的方式。在这点上我不能给自己留退路,因为这是我的人生。”

小吃创业成功事迹二:

伏牛堂米粉的餐饮O2O

伏牛堂的创始人,张天一,湖南人、90后、北大法硕,与之前的三批创业前辈相比(黄太吉煎饼、雕爷牛腩、西少爷肉夹馍),他都更显稚嫩。虽然无法与前两位大神的营销功力相比,但比起西少爷,他却绝对能够碾压。

2014年4月4日,张天一的伏牛堂开业,与西少爷极其相似,张天一也是在开业后不久(有媒体称是4月11日)写了一篇名为《我硕士毕业为什么要去卖米粉》的文章,开始在考研吧,人人网流传,或许是效仿西少爷之意,两篇文章的名字都如此雷同(西少爷的文章名为《我为什么要辞职去卖肉夹馍》),更有趣的是,两篇文章都提到,自己崇拜寿司之神小野二郎。打法一样,路线一样,都是利用名校、高学历的标签结合传统的低端行业来冲击人们的视线。而与其他前辈不同,张天一不屑于承认自己是互联网思维,这种策略更有效,巧妙地迎合了现在对滥用互联网思维反思的风潮,不断刺激人们的眼球。然而,拨开各种言路迷雾,张天一与众不同的点只有一个,就是建立了以乡土情结为核心的湖南人社群,这是他制胜的法宝,也是他唯一与众不同的地方。

至于说产品,他的产品定位其实很尴尬,与雕爷牛腩相比,利润低、逼格低、改进空间小,与西少爷肉夹馍比,制作流程和品类都相对复杂,品质更难保证。即便如此,他比西少爷更加“口是心非”——虽然也口口声声说极致的用户体验,但他的米粉手艺学了才不到两周就自己单飞创业了。黄太吉败在了产品味道,雕爷靠极致的环境和服务体验留住了好名声,但产品味道本身依然没有让人“尖叫”,西少爷踏实专一,用理科生的量化思维来研究肉夹馍,用盐用面都精确到了毫克级别,反观伏牛堂,产品比西少爷复杂,却比西少爷更浮躁,这米粉没有做到位,又开始准备倒腾火锅了。

伏牛堂,玩法花样比几个前辈都多,但是却比前几个更浮躁、根基更浅,好在张天一经营了几万的湖南人建立社群,而且自己有不断引入新技术和新模式的折腾精神,正如张天一所说的“好玩的东西,我都不排斥”。

餐饮的O2O,被这些外行从业者搅得越来越混,但也正如此,给了传统的餐饮人很多启示,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餐饮就被这些外行引领,因为这些跨界新锐都没有解决两个核心问题:第一,过度的营销,导致用户过高的口味期待,这反过来又导致产品本身的口味体验下降,导致口碑变差。第二,当更多的餐饮企业有了互联网营销意识之后,会进入营销红海,那时任何一家企业霸占大众眼球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那么,营销热度下降之后,产品的持续吸引力在哪里?。

虽然可以看到这些企业都在为解决这两个问题努力,但似乎仍然没有给力的药效。雕爷的菜单一月一小换、三月一大换,持续的菜品更新能力可以使得产品有相对持续的吸引力;张天一的社群运营,也能够相对持续地吸引顾客,但依然需要配合产品突破,不断地改变和扩大品类,到时候,产品又是一个关卡。所以,传统餐饮者无需战战兢兢,这些跨界餐饮者也不必自觉优越,餐饮需要的是传统和互联网的融合,而不是颠覆,谁都颠覆不了谁,最容易被颠覆的,其实只是自己。

小吃创业成功事迹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