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会考历史复习资料:封建邦国
封建制度的发展,为后来的历史走向奠定了基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会考历史《封建邦国》的复习资料以供大家学习。
高中会考历史复习资料:封建邦国
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后,建立了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目的:达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功效
内容:为了对新征服的地区进行有效统治,周朝建立后创立了封邦建国体制。1)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2)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成为地方的政治中心。
意义: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也提高了王权的地位,周王成为“天下”的共主。
西周的经济:周朝的经济较商代进步,青铜铸造、制陶、制玉和纺织业都有一定的发展。井田制是西周的主要土地制度。
周公的政绩:1)辅佐武王幼子成王;2)平定三监之乱;3)征服殷商在东方的残余势力,周的国土和影响也随之向东拓展;4)制定礼乐制度(影响最大的)。
礼乐文化的内容:礼起源于原始先民的习俗仪式,后逐渐演变为人们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与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以显示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间的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周公又创作舞乐、史诗,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礼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高中会考历史复习资料: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东周的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社会大变革
背景:连年征战、社会动荡
涉及领域:政治,经济(最深刻变革),文化
结果:这次社会大转型,经春秋战国500余年的逐渐积累,到秦朝终告完成。奴隶制社会转变为封建制社会。
百家争鸣:
背景:社会转型之时
内容:
1)儒家:孔子(核心“仁”,倡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以造就理想人格为最高目标)、孟子(由“仁”发展出“仁政”)、荀子(重新解释“礼”,熔礼、法于一炉);
2)法家:韩非子、李斯(正面肯定社会变革,提倡“法治”、激进的功利主义、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受到当政者欢迎);
3)道家:老子(绝对否定现实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时代,鄙视世俗物质享受,鄙薄财富权力的追逐,事物恒变、矛盾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影响:先秦诸子的思想是我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法、道三家。
高中会考历史复习资料: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从列国纷争到秦统一
背景: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韩、魏)完成了区域性的统一,为秦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秦孝公任用商鞅,以富国强兵、兼并天下为目标,实行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农耕、建县制和什伍连坐等一系列法规,与其他各国改革的“人亡政息”不同,商鞅改革的制度得以继续,秦国因此由弱变强,后来居上。
秦的统一: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皇帝与中央集权制
目的:为了有效控制大一统的新局面,秦朝统治者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国家机器。
内容: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
中央集权制:1)中央政府的最高官职为丞相(百官之长)、御史大夫、太尉,下设廷尉、治粟内史等九卿,分工负责司法、财政等政务;2)地方设郡、县;3)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4)建造驰道和直道,保证政令畅通;5)建筑长城,抵御匈奴侵扰;6)开边移民,充实边地实力;7)焚书坑儒,统一思想。
影响: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
高中会考历史复习资料:封建邦国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