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四《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期末练习试题

发布时间:2017-06-19 12:44

在学生们复习政治的过程中,往往要做好哪些试题的复习准备呢?让我们来看看这套试题卷能不能帮助到你!以下是由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期末练习试题,欢迎阅读!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期末练习试题

单选题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 )

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

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腾空而起,为中华民族的飞天征程再续新篇。三年前,“嫦娥一号”成功发射。随着我国深空测控网的建设和探测技术进展,未来3到5年内,我国将具备全太阳系内深空探测能力。这说明( )

A.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C.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公布的《关于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决定》中有这样三句口号:“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时间作结论。”这是在强调( )

A.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B.要尊重客观规律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在改革发展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

A.社会性 B.历史性

C.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场重大考验中,我们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果,又积累了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经验。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2010年,美国科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收集的数据,发现并证实了暗能量的强度以及它对宇宙膨胀的加速作用,并进一步测算出宇宙的实际年龄为137.5亿年。人类在科学解释宇宙大爆炸,揭示生命、宇宙、万物形成的奥秘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说明( )

A.实践是按照人的意志改造世界的活动

B.实践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

C.实践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010年11月1日,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标准时间。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准确的统计信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体现了(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从应对“非典”、禽流感、台风、矿难、雪灾到地震的挑战,我国公共危机应急体系由创建到发展,在一次次考验中得到磨炼,在一次次教训总结中不断完善。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聪明的民族,在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这说明( )

A.人们不能认识客观事物

B.认识是实践的来源

C.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推动认识的发展

D.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

约翰·洛克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外部经验和内省的经验。他的观点否认了(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 )

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中国两位科学家朱熹平和曹小东,在美、俄数学家取得关键突破的基础上,解决了数学界百年未破的庞加莱猜想问题。庞加莱猜想从提出到被确认为真理,检验它的标准是( )

A.实践

B.科学理论

C.科学实验

D.多数人的认可

综合题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通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低碳世博”。

请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你对这一探究活动的认识。

月色的朦胧、娇美曾引发历代文人雅士的无限遐想,从“嫦娥奔月”的美妙传说到“万户飞天”的壮烈实践,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月球的探索。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此次“嫦娥二号”拍摄的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与“嫦娥一号”相比,掀起了月亮的红盖头,看得见石头,看得见坑。“飞得更快,离月球更近,‘看’得更精细”的“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作为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嫦娥系列卫星探月工程将更好地满足国家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需求。

结合材料,阐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高二政治必修四《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期末练习试题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