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外名人的小故事
人生最要紧的不是你站在什么地方,而是你朝什么方向走。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中外名人的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中外名人的小故事篇一:草根小人物成就人生大奇迹
如果说《帝企鹅日记》是关于鸟的史诗,《迁徙的鸟》是关于飞翔的赞美诗,那么《天赐》就是鸟类世界中的小说《活着》。
在第四届德国科隆电影节上,中国第一部以鸟为“演员”的电影《天赐》,一举夺得“最受观众喜爱的电影”大奖,成为最耀眼的一匹黑马,其制作团队也成了颁奖典礼上最惹人注目的焦点。然而却没有人相信这部参加国际电影节并最终赢得大奖的影片竟然出自三位非专业电影科班出身的年轻人之手。
《天赐》讲述了一只孤独的小黑尾鸥与命运抗争的感人故事。这部关于一只海鸥成长经历的故事片,画面唯美、情节曲折、震撼。国际著名纪录片大师、科隆电影节评委沃尔克·诺瓦克先生对《天赐》给予极高的评价:“用纪录片的拍摄方式完成了故事片的创作,这是对电影的贡献。《天赐》是本届电影节最棒的电影!”
对!这部最棒的电影正是由他们完成,他们被朋友们称为三脚架组合,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平均年龄只有36岁,却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然而影片的背后他们的付出又是巨大的,整整七年,三个人把生命中最年富力强的七年都给了故事中的主角“天赐”,熟悉他们的人说他们“疯了”。可是在他们心中这不是疯,是执著、是坚持,因为他们都被“天赐”打动了,从破壳而出,到失去父亲、哥哥、母亲……一只孤鸟,在海驴岛滔天大浪和滚滚惊雷中颤巍巍地成长。生存很残酷,生命很脆弱,生命很顽强,生命还很美好……这几乎就是一部生命勇气和力量的再现。
曾经他们的想法很简单,自幼喜欢鸟的导演孙宪,每当从电视里看完外国人拍摄的《动物世界》,他总有一点疑惑:中国的“动物世界”在哪里?终于他们发现了一个离威海市60多公里的海驴岛,小岛离陆地只有几海里,坐船二十分钟左右的路程,海岛周围食物充足,是海鸟很好的繁殖地。每年春夏之际这里聚集着近万只海鸥和白鹭,这里可以说就是中国的动物世界的外景地。也就是从那时起,孙宪有了拍摄一部纯野生鸟类纪录片的灵感。2002年5月2日。孙宪在这“无粮”“无水”“无电”的“三无”海岛上与志同道合的两位好友,开始了艰苦拍摄与创作,只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拍的时间越来越长。计划也从拍一部纪录片转变成一部鸟的电影:没想到拍摄的过程是如此的惊心动魄:更没想到影片是如此的成功……
孙宪高中毕业参加工作两年后,考入曲阜师范大学学了几年油画:王建涛当过农民、司机、修理工。后来到济南广播电视学院学习两年摄影。于辉高中毕业后直接跟着孙宪学徒当美工。三人都不是电影科班出身,但身为电影院里的工作人员,放电影多年的经历,看过的数千部电影是唯一也是最好的营养来源。
拍摄鸟的电影,鸟儿却不是称职的演员,从不听从导演的安排。鸟的故事必须细心去观察,并用镜头语言去表达。这种在原生态下拍摄的片子,拍摄难度不可想象。一个在影片中几秒钟的镜头,有时需要三个机位拍上半个月的时间。整部片子剪辑完80分钟,却拍摄400多个小时,耗了7年的拍摄时间。
拍摄是艰难的,可更困难的是资金的短缺。最初的启动资金是他们拿出了自己的积蓄。三人先后投入了300多万元,最困难时连顿热饭都吃不上。2004年冬,拍摄几乎使三个人陷入了绝境。此时三位“草根”电影制作人,拍摄了几百个小时的素材,但是如何成为一部作品?他们陷入了迷茫。
电影剧作家袁学强在看了他们的素材后,建议拍一部关于鸟的电影。要出一部电影仅仅是第一步,编剧本、做剪辑、配音、配音乐、制作、发行,每一个环节对孙宪和他的团队来说都是难以逾越的高山。在屡屡碰壁后,从没有学过电影制作的孙宪平生第一次当起了导演,和同伴们边摸索边制作,长达400多个小时的素材每天翻来覆去地看,根据素材,剧本有了,一个小黑尾鸥的成长之路渐渐成型。影片最终定名为《天赐》,有人说《天赐》名字太平凡,但孙宪最终没有改。因为在拍摄过程中。大家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这种幸运是天赐的:拍摄的黑尾鸥也是天赐:还有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这些都是天赐的。所以“天赐”这个名字最能传达出他所要表达的主题。
2008年1月24日。这部电影获得了国家电影局的摄制许可证,有着影视圈才女美誉的徐静蕾友情为《天赐》配音,青年歌唱家谭晶为影片演唱了主题曲。2009年10月13日,国家广电总局给《天赐》颁发了公映许可证。
至此,被朋友认为是“疯了”的孙宪带着他的摄制组在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梦想。7年艰苦的拍摄,并不都是困难和苦涩。长期的拍摄,使他们渐渐走进了鸟的生活。那些感人的画面,震撼着他们的心灵,给他们带来无比的快乐!被鸟儿的顽强生命鼓舞着,一下子所有的烦躁都不复存在了。最后撤离海岛的时候于辉对孙宪说:“下辈子如果你还要拍鸟,那我就做只鸟,你想怎么拍我就怎么飞……”
影片获奖的消息传到国内,让很多并不看好这部电影的人很吃惊,毕竟这是一个有些远离社会热点题材的故事。而拍摄《天赐》的三个人,也绝非艺术家或科学家,他们仅仅是一群普通人,几个电影院的美工。可是他们做到了。可能越是从普通人身上,我们越能感觉到这股来自内心的力量,尤其是在它被海驴岛上的黑尾鸥唤醒后。
关于拍摄片子的初衷,孙宪说:“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出自对鸟类单纯的喜爱。七年零距离地融入黑尾鸥的世界,让我们找回了对生灵应有的尊重和对自然应有的敬畏。生命是平等的,生命都有尊严,哪怕一草一木都应该尊重,我只是想讲述一个关于生命成长的故事,把看到的鸟世界里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2011年1月21日,《天赐》在全国公映。坚强的小天赐打动了太多人的心。
带着一个飞翔的梦想,顶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凭着超过常人的毅力。七年磨一剑,一部温暖生命的电影最终诞生在了三个小人物的手中,创造了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他们的故事如同《天赐》一般,同样让人感动、让人敬佩、让人羡慕、更让人尊重。只要坚持,小人物同样也会成就人生大奇迹。
关于中外名人的小故事篇二:你不会永远比别人差
那一年,她还在农村里插队,瘦弱的身子承受着繁重的农活。一天,她正在西瓜地里忙着,有人把她叫了过去,说工宣队来招生,去试试。
这一试,她就去了北京外语学院,成了英语系的一名工农兵学员。不过,还来不及欢喜,阴霾就笼罩了心头。在班里,她居然有两个“最”:一个是年龄最大——老姑娘了;一个是成绩最差——基础太弱。
一天上课,老师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第一遍没有听懂,第二遍听懂了却不知怎么回答,于是,僵在了课堂上。课后,她一口气跑到后院的山坡上,大哭了一场。
“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比别人差,我努力还不行吗?”终于想通了,她给自己许下诺言:“我一定要成为最好的学生!”她很勤奋,每天晚上学到深夜,凌晨四五点时又掀开了被窝。不管天热天冷,在校园一角的那棵大树下,常能见到她的身影。大声地念,大声地背,把头一天学的东西翻来覆去,不记得滚瓜烂熟不罢休。
一晃,四年过去。毕业的时候,她的确成了全年级出类拔萃的学生。那一代人,和今天完全不同,因为根本没有择业自主权,从英语系出来的她,被分到英国大使馆做接线生。这份工作单调、乏味,很麻烦。在外人眼里,还是一份很没出息的活。起初,她能够老老实实地干,时间一长,心里就越发郁闷,越不平衡——一个堂堂外院的尖子生怎能这样憋屈呢?终于,在和母亲的一次见面中,她大吐苦水。
慈祥的母亲没说什么,而是叫她去洗卫生间、刷马桶,她怏怏不乐地听命。可是,她使劲地扫地板、费力地刷马桶,反复几次,感觉还是很不干净。她不由抱怨:“我没办法了,就这样子了!”母亲不说话,而是弄来一碗干灰,然后将干灰洒在又脏又湿的地方,让干灰将水吸干,再扫,效果果然好了很多。不多久,马桶里的黄色污垢全不见了,犹如做了一次增白面膜。
她没做到的,母亲做到了。她不禁夸奖母亲,母亲却告诉她:“一件事情,你可以不去做;如果做了,就要动脑筋做好,就要全力以赴。你不能挑你的工作,但你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啊,那就是把工作做好。”站在一旁的她听了母亲的话,久久无语。
回到单位后,她仿佛变了一个人。她把使馆里所有人的名字、电话、工作范围,甚至他们家属的名字都牢记在心。不仅如此,使馆里有很多公事、私事都委托她通知、传达和转告。逐渐地,她成了一个留言台、大秘书。工作之余,她就读外文报纸、小说,不断提高自己的读、译能力。由于为人热情,水平出众,她在使馆里成了很受欢迎的人。
一天,英国大使来到电话间,靠在门口,笑眯眯地对她说:“你知道吗,最近和我联络的人都恭喜我,说我有了一位英国姑娘做接线生?当他们知道接线生是个中国姑娘时,都惊讶万分!”英国大使亲自到电话间来表扬一个接线生,这在大使馆可是件破天荒的事!
没多久,她因工作出色被破格调去英国《每日电讯》记者处当翻译。报社的首席记者是个名气颇大的老太太,得过战地勋章,被授过勋爵,本事大,脾气也大,还把前任翻译给赶跑了。当她调过去时,老太太不相信她的实力,明确表示不要,后来才勉强同意一试。没想到,一年后,老太太经常不无得意地对别人说:“我的翻译比你的好上十倍。”再后来,她被派往英国留学,在伦敦经济学院攻读国际关系,在里兹大学攻读语言学硕士,在伦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回国后,她到外交学院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还当上了副院长,并多次荣获外交部的嘉奖。
她就是任小萍。最近十年里,她先后担任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新闻参赞和发言人,外交部翻译室副主任,中国驻安提瓜和巴布达大使。目前,她是中国驻纳米比亚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从一个黄毛丫头到一个全权大使,任小萍的职业生涯中,每一步都是组织上安排的。但是,无论被派到哪里,她都在积极地适应,都在努力地把工作做好,做得最好。任小萍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工作时,总有一样可以选——好好干!无论何时何地,把工作做好,成功也就不远了。
关于中外名人的小故事篇三:是蝴蝶,就不怕翅膀上的雨水
3岁那年,她的父母离婚了。因为家庭的贫困,加上血统的原因,一家人备受歧视。母亲带着她过着四处漂泊的生活,她们因无法支付租金而寄宿在朋友家的地板上。
即使是这样,她却从未掉过眼泪。因为母亲曾是一名歌剧演唱家,小小年纪的她受母亲影响,4岁时,就迷恋上了音乐,常常跟在母亲身后学唱歌。
上学后的她,学习成绩并不优秀。一次测试,她的数学得了6分,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责备了她,但她却理直气壮地站起来,说:“数学对于我没用,以后我要当歌星。”此语一出,立刻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在同学的嘲笑声中,她紧紧地握紧了拳头。
13岁起,她开始了音乐创作,14岁,她找到了几个录音棚,担任他们的后备试音歌手。高中毕业,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带着稚嫩的梦想,到了纽约。
刚到纽约时,她只能在酒吧里做招待,与人合租狭小的房子,自己常常在客厅地板上铺一张床垫过夜;她每周常常只能靠一包干酪通心粉艰难度日,在经济极为拮据的几个月,她甚至只能靠附近熟食店老板施舍的硬面包和冰水填饱肚子。
然而她没屈服,在昏暗的灯光下,她不停地写歌,写到手发麻,累得趴在桌上睡着了。她热切地盼望着有一份合约,出一张唱片。然而她跑遍了纽约街头所有的唱片公司,都被拒绝在门外。
18岁时,她终于在一家热门的俱乐部获得了登台表演的机会,她的完美的嗓音和创作才华渐渐为人注意,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以35万美元的合约成功将她揽入旗下。35万美元,对于她是一个天价,那一刻,她热泪盈眶。
她很快在公司崭露头角,为公司创下排行榜的十大热门歌曲。她的歌曲也越来越成熟,而形象也变得性感自信,她频频出现在各大杂志的封面。这些杂志认为她在音乐和形象上的转变带动了整个乐坛的潮流,并将此种潮流命名为“蝴蝶效应”。20岁,她就获得了格莱美音乐大奖最佳女歌手,此后的10年间,她在世界音乐大奖、全美音乐奖、灵魂列车音乐奖、美国作曲家协会奖、欧洲音乐白金奖等大奖上收获颇丰。
然而,就在她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30岁时,她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分道扬镳,只得寻找新的公司,但不幸的是,两年后,新公司也决定终止她的合约。原因是他们认为她失恋后,精神上出现了问题。
那时的她备受争议,然而在低谷中的她没有放弃音乐,她坚信,是蝴蝶,就不怕翅膀上的雨水。
一年后,她与环球唱片公司旗下的Island唱片签下合约。在新公司,她很受赏识,两年后,她凭借新专辑重新回归到乐坛的巅峰。这张专辑的销售量位居当年全球销量第二位,国内冠军。此后她的歌曲一直在各大音乐榜单上排名第一,她的歌曲受到全世界各地乐迷的喜爱,她因此被称为流行乐坛天后。
蝴蝶有一个特点,它的翅膀上布满了鳞片,鳞片中含有大量的脂肪,仿佛给蝴蝶穿上了一件“防水雨衣”。她一直相信自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雨再大都不会打湿为梦想而飞的翅膀。终于,她成功了,迎来了自己绚丽的春天,她就是玛丽亚·凯莉。
关于中外名人的小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