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说思维训练法的介绍

发布时间:2016-12-01 20:20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假说思维训练法的介绍,欢迎大家参考和学习。

思考题训练:

甲、乙、丙、丁4个孩子赛跑,一共赛了4次,其中甲比乙快的有3次,乙比丙快的有3次,丙比丁快的也有3次。大家可能很容易想到丁一定跑得最慢。但事实却是,在这4次比赛中,丁比甲快的也有3次。请问,你能说出这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吗?

原理

假说思维法是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一定的事实材料对事物存在的原因、普遍规律或因果性作出有根据的假定、说明以及科学解释的方法。

建立假说是人们初步认识某些真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也是科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人们一般的实践活动中有着重要意义。

建立假说法是以已有事实和科学知识以及观察实验为依据的,因而,假说不同于无知妄说;另一方面,人们为了一定目的而建立的假说只是对事物的存在原因和规律性初步的假定说明,因此,它具有推测的性质。它提供给人们的知识并不确凿可靠,还需要科学的论证和实践的检验,因此,它又区别于科学理论。假说的建立离不开实践,所以假说的建立过程也是来源于实践的各种逻辑方法和推理形式的综合运用的过程。

人类不少发明创造来源于科学的假设、假想、假说,不少科学家、发明家总是把假设、假想、假说作为自己创造发明的第一个逻辑起点,一开始几乎是在模糊中起步。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牛顿也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赫胥黎说:“一切科学都始于假说,……”如果把理论比做一项“成品”,那么,假说就好比“半成品”或“预制品”,没有对“半成品”“预制品”的不断加工,成品是不会出现的。如天文学中的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地质学中的大陆漂移说、板块结构说、海底扩张说,医学中的克山病因假说、癌症病因假说,数学中的“哥德巴赫猜想”,等等。所以说,假设、假想、假说是科学进步不可缺少的理论思维形式之一,是认识未来的桥梁,是攀登科学高峰的阶梯。

假说思维训练法的介绍

作为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假说思维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具体表现:

1.假说可以使我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实质上是一种探索性的活动。人们不可能等到事物的本质完全暴露在面前之后再去认识和改造,但也不可能没有目标和方向地进行认识和改造。前者是消极被动的方式,永远只会随着事物走,不会有新的发现,是直观的、机械的活动;后者是盲目的方式,游离于事物之外,随心所欲地进行,只会招致失败。那么,此时此刻就需要人们在已知的情况下进行假设和预测,并根据这些假说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实验和谨慎的行动,在行动中不断充实假说,修正假说,逼近事物的本质。

2.假说为我们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提供了一座桥梁

尽管人的思维本质是想全面地、正确地把握事物,并希望穷尽对事物的认识。然而,人的思维是通过有限的具体的个人进行的。种种主客观条件必然限制认识的进行,使得真理的获得须经过多次的反复。此时,能够帮助我们的就是假说,即假说可使我们从已知的科学理论和事实去探索未知的规律,去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增加假说中的科学性成分,减少假说中的非科学性成分,逐步建立起正确的理论。假说成了科学理论的先声,以及通向成功行动的桥梁。

例如,任何一项决策的出台和实施之前,必先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实地取证,然后从所获取的材料出发进行假说,并进行实验、试点、修改,几经反复才能最后形成。如果离开了假说阶段,直接从收集的有限材料中就一次性作出决策并加以实施,那么,实践就会给决策人带来很多麻烦,甚至是彻底的失败。

3.假说可以促使我们相互探讨,提高行动的成功率

由于假说是在已有的有限知识、经验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那么,大家尽可能依据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提出自己的看法,在相互交流中修正各自的假说,并使多种关于同一事物的假说趋于一致而形成共识。在这种假说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其转化为行动后的成功率就相当大。

假设思考它不同于一切脱离现实可能的幻想、神话、呓语、主观臆造。它是起步于现实的但又是有科学根据的,虽难度很大,通过努力又是可以实现的。一切假设、假想、假说都应该是经得起生产实践、科学实验与时间的严格检验的,至少要经历下面三方面的检验:

①理论验证;

②实践验证;

③能否定对立的假说(能推翻同一论题中的其他对立的假说,因为一个事物的假说有时不止一个),否则,新的假说不能成立,不能上升为科学的理论与定律。

任何人都可以提出假设,但要经过验证,验证是假设的试金石。

假说方法从其名称上可以看出,它的运用和操作有一定的步骤:假设和论证。

训练1:建立假设

这就是说在预定制定假说之前,研究者、行为者为了回答特定的问题,就要围绕问题,收集相关的、为数不多的事实材料和已有的科学原理,调动自己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及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对要求回答的问题的规律和本质提出初步的推测和假定,即提出假设。没有假设,就不可能有科学假说。

例如,“罗斯福新政”出台之前,罗斯福及其智囊团必须先分析现有经济政策存在的问题、带来的消极后果,然后,根据已有情况推测经济发展的趋势,提出自己的经济政策假设,即如此这般的经济政策也许能拯救美国经济萧条的局面。

只有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上,才能再一步步地去充实、论证它,从而形成科学假说——“新政”的基本轮廓。所以说,“假设”是假说的胚胎,也是它的最初的努力方向。

训练2:论证是假说的第二步

假设的提出不等于假说的形成,况且假设是初步的猜测和假定。研究者、行为者还必须利用有关理论和尽可能多的经验事实材料,进行广泛的论证。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实假设;另一方面可以修正假设,使其趋于合理。

比如,我们在研究社会发展时,根据已有资料和知识,可以提出“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这一假设。但在此后,我们就要搜集大量的事实和理论,以支持或修正我们的假设。然而,论证离不开演绎。

论证就是运用类比、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演绎方法,把握被研究对象的特点、结构、发展的动力和具体方式以丰富假设,从而,假设就变为科学假说。

假说的形成和运用具有很大的创造性,显示了思维主体的自觉能动性,这里不存在机械性规则。但是,却有一些必须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1.解释原则

这是指假说同已知事实的关系。假说是依据已知事实提出的,它必须同这些事实相符合,并能够说明和解释这些事实,不得与事实相冲突。如果假说同事实相悖,就要修正假说。

2.科学原则

这是指假说同已知的科学理论和观点的关系。假说或是对已有理论的反叛,或是对已有理论的修正、创新。但是,假说不等于无原则地抛弃已有理论,对已有理论中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并在现实中仍然有效的部分应当保留,作为它的内容的一部分。

3.简单性原则

这是指假说与逻辑的关系。一个好的假说要尽可能地在逻辑上简洁明了,尽可能地解释和符合更多的事实和客观对象,即假说要有很大的内存量。这样,假说的科学性才大。

4.可检验原则

这是假说具有科学性的一个基本条件。假说本身就是一种推测性解释,它必须接受事实和经验材料、科学理论的检验,在检验中或证实或证伪。不可检验或无法检验的假说永远是一个谜,无法成为科学理论,因而是不可取的。

应用:“大陆漂移”理论源于假说思维

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并创造了“大陆漂移”的理论,运用的就是假设思维。1910年的一天,德国年轻的气象学家魏格纳正在看世界地图,他惊异地发现,南美洲巴西的一块突出部分和非洲的喀麦隆海岸凹进去部分,形状非常相似,如果把它们拼合在一起,就正好吻合。为什么这样凑巧?莫非太古的时候,这两块大陆本来是一个,后来裂开、漂移,形成现在的样子?魏格纳在产生这一想法时曾指出:“但我也就随即丢开,并不认为有什么重要意义。”

事隔一年后的秋天,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魏格纳从一个论文集中看到了这样的话:根据古生物所提供的证据,巴西与非洲间曾经有过陆地相连接。魏格纳说:这是我过去不知道的,这段文字记载促使我对这个问题在大地测量学与古生物学的范围内,围绕上述目标从事仓促的研究,并得出重要的肯定的论证,由此就深信我的想法是基本正确的。”

在此基础上,1912年,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这种学说认为,在距今2亿年的中生代之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庞大的原始陆地,叫做“泛大陆”,周围是一片汪洋。到后来,由于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的作用,泛大陆开始分崩离析,犹如浮在水上的冰块,不断漂流,越漂越远。从此,美洲脱离了亚洲和欧洲,中间留下的空隙就是大西洋;非洲的一部分和亚洲告别,在漂离的过程中,它的南端有偏转,渐渐与印巴次大陆脱开,诞生了印度洋。

为了使上述假设能成立,必须进行验证。魏格纳通过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和生物学、古气候学以及大地测量学五个方面进行验证,最后确立“大陆漂移”的学说。

此外,通过假说,人们可以基于已有事实,又超出已有事实。对问题进行大胆设想,并深入实践中有目的地取证。这样,容易触及相关问题和相关领域,并有可能在这些地方获得新的发现,实现认识和行动的新突破。例如,历史上关于“以太”的假说,曾推动众多的科学家去发现这种神奇的物质。“以太”虽未被找到,但是,在探索过程中却发现了相对论。

总之,假说思维方法是科学思维方法之一。它能够较大程度地调节思维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使思维主体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能够使思维主体面对已经陈旧或日渐失效的理论,敢于和能够修正。假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正确地掌握和运用,对我们的工作、科研都具有创造意义。

在某城市的使馆区,一天晚上,一位卷曲着头发的黑皮肤的人来到一个使馆门口,哨兵要求其出示证件。那人向哨兵摊了摊手,表示他听不懂哨兵的话。

于是,哨兵从自己的上衣兜里取出一个证件,又用英语说了一遍。那个人用英语说:“我的工作证落在办公室了,而现在必须赶快去参加一个会晤,必须马上进入S国使馆。”

哨兵冷静地打量了对方,略加思索说:“是这样,那请你进去吧!”

来人高兴地给哨兵鞠了一个躬,便迈步准备进入使馆。这时,哨兵突然大吼一声:“站住!”伸手在对方的脸上一抹,原来是一个想混进使馆的人。

想想看哨兵是从哪儿看出破绽来的。

答案:来人对哨兵的第一次中文会话表示听不懂,而对第三次中文会话却是立即作出了领会的反应,表明他不懂中文是伪装的。

假说思维训练法的介绍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