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艰难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7-06-03 17:28

为了向别人、向世界证明自己而努力拼搏,而一旦你真的取得了成绩,才会明白:人无须向别人证明什么,只要你能超越自己。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不畏艰难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不畏艰难的故事篇一:杨丽萍的“苦”与“不苦”

现在说起杨丽萍,都知道她是我国著名的舞蹈艺术家,她的《雀之灵》《孔雀公主》《两棵树》《云南映象》《云南的响声》等享誉世界,成为舞蹈经典之作,是中国第一个举办个人舞蹈晚会的舞蹈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杨丽萍成名背后所经历的辛苦,而她对自己的辛苦又另有一番认识。在一次电视采访节目中,杨丽萍为观众展示了她独特的辛苦观。

上世纪70年代,杨丽萍被招入一家歌舞团,成了一名舞蹈演员,开始了她美丽的舞蹈事业。从小没有经过任何正规训练的杨丽萍,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她的舞蹈基础很薄弱,而一个舞蹈演员,需要身体的软度,压腿、练把杆,这都是最基础,也是最艰苦的训练。杨丽萍每天坚持练功到深夜。当时,生活条件很差,每个月只有7元钱伙食补助,经常吃水煮白菜,上面浮着几滴油星。主持人问杨丽萍,生活条件那么差,练功又那么累,一定觉得很苦吧?杨丽萍笑着回答说,不苦啊,你所做的事情,都是你喜欢做的,是为你的舞蹈事业打基础,这是一个美好的过程,怎么能叫苦呢?

为了原生态歌舞《藏谜》的创作,杨丽萍带着她的舞蹈演员们,整整磨合排练了一年,在成都,她们终于第一次将这台大型歌舞搬上舞台。到达成都后,距离正式演出只有一个星期了,而节目的整合和走台还没有完成,时间太紧了。为了不让期待已久的观众失望,杨丽萍和她的舞蹈演员们抓紧时间进行走台练习,整整一个星期,杨丽萍全身心地投入最后的排练,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听到这里,主持人忍不住又问她,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啊,那段日子一定很苦吧?杨丽萍笑着回答,不苦啊,这都是为了自己的作品嘛,你看到了这个事实真相,就不觉得它是一件苦差事了……

主持人三问苦不苦,杨丽萍都说不苦,并且给出的理由各不相同,但实质都是一样,那就是苦的背后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上山砍柴不苦,是因为可以把饭做熟;练功不苦,那是为事业打基础;每天只睡一个小时不苦,那是成功前夜的付出。这些认识足见杨丽萍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一个目光长远的人,一个理智又富有激情的人。

杨丽萍的苦是实在的、有目共睹的,也是她切身体会的;她的不苦是观念中的、经过升华的,也是被自己的意志改变了的。她将苦差事转变成不苦的经历,是源于她认清了事情的面目,要想成功,就必须辛苦,辛苦过后,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实则融入了大胸怀大智慧,令人钦佩。

不畏艰难的故事篇二:濮存昕的故事

他从小在表演方面很有天赋。在他3岁的时候,父亲为了培养他,让他师从人民艺术剧院的叶子老师,学习话剧。然而,此时他已感到身体的严重不适,为了不中断求学之路,父亲给他送来很多药,并吩咐他,每当身体疼痛的时候,就吃药。

6岁时,他参加了南京市举办的一场少儿话剧大赛,以6个评委全部满分的骄人成绩摘得桂冠。下台的那一刻,父亲抱着他激动地哭了。

就在大家都以为他从此会在艺术的道路上一帆风顺时,他却倒下了。因为严重的小儿麻痹症,他已经站不起来了,上学,也只能用4条腿的板凳当拐杖。那段时间,他心情抑郁到了极点。他一度对父亲说,他不想读书了,觉得太累了,光是从家到学校那段并不遥远的路程,他就需要花上比常人多两倍的时间来完成。一次,父亲来接他,却意外地发现他颓废地坐在地上,怎么问都不吱声。坚强的父亲看着孩子被疾病折磨成这样,也忍不住泪流满面。

为了让他像别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父母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寻医问药。一年夏天,父亲终于在北京联系到了一家医院。得知儿子有望康复,心急的母亲连夜带着他赶到了北京。

他如愿地躺到了病床上。医生说,由于他的病情非常严峻,需要做脚弓展开手术,一根脚趾就要做一次手术。由于要把每根脚趾上的筋全部展开,手术异常复杂,难度非常大,痛苦的程度也可想而知。第一次手术在住院后一周进行,虽然打了麻醉剂,但他还是痛得死去活来,更要命的是,术后的疼痛一直伴随着他,尤其是晚上,他几乎彻夜难眠。但为了自己的表演梦想,他咬牙坚持着。

两个月后,他和父亲再一次来到医院,进行第二次手术。疼痛依旧钻心透骨,他在手术台上几次昏死过去。两次手术后,他已整整瘦了一圈,当医生把他从手术室里推出来时,父亲再一次忍不住哭了,心疼地说:“昕儿,我们回去吧,不做手术了!不管你今后变成什么样子,爸爸都会陪伴着你,以你为傲!”而他却坚定地说:“爸爸,做!做了,至少我还可以做明星梦;不做,我什么希望都没有。”

接下来的手术,难度和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但他一直忍着,咬穿了几床棉被,却始终一声不吭。

手术完成后的第二个月,他被告知,7月,有一个大型诗歌朗诵比赛,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而这个时候,他还需要拄着双拐行走。为了尽快使自己康复,他给自己制订了一系列残酷的训练计划:早上上学,他故意把重心放到有病的脚上,用做过手术的脚,使劲往前蹦;中午,别人休息,他就带着篮球去球场。他咬着牙一次次地练习,汗珠顺着额头一滴滴往下淌,他全然不顾。虽然每坚持一分钟都那么吃力,他却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丢掉拐杖。

比赛如期而至,当他扔掉拐杖,自信地站在台上时,他立即成为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他朗诵完毕,台下掌声如雷——他虽然没有夺得名次,却成了大家心目中的真英雄。

他就是中国着名话剧、电影演员濮存昕,在回顾成长之路时,他百感交集地说:“当我在成长中遇到困难最想放弃的时候,梦想点燃了我的希望,让我明白,如果我好了,至少还有做梦的机会。我一步步地坚持,一步步地生活着,我坚持下来了,所以我成功了。”

不畏艰难的故事篇三:战胜残疾的巴雷尼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不畏艰难的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