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诗经两首预习提示和鉴赏
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学《诗经》两首诗:《氓》《采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诗经两首预习提示和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诗经两首预习提示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共收录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反映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们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共160篇,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大多数是民歌,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共105篇,又分“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族宴享。“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又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诗经》表现手法“赋、比、兴”,“赋”,铺陈叙事。“比”,借物托情。“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诗经“六义”。
《氓》选自《诗经·国风·卫风》,是一首春秋时期卫国(国都在今河南淇县)的民歌,通过女主人公对自己不幸婚姻的诉说,揭露了负心汉子的丑恶灵魂,控诉了夫权制对妇女的戕害。
《采薇》选自《诗经·小雅》,是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作的诗,诗中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学习这两首诗,可采用的方法是:
1.背诵默写,这是学习古典诗歌的传统方法。背诵时,可以有意识地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来记诵;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即先背一些容易背下来的诗句或段落,然后再贯穿起来背整首诗。
2.了解《诗经》六义。《诗经》六义包括风雅颂赋比兴,前三点指《诗经》的体裁,后三点指《诗经》的表现手法。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诗歌的鉴赏。
3.学会“披文入情”。对于诗中人物情感的把握及人物形象的分析,要注意从具体的诗句入手,要重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不要人云亦云,不要急于下结论,更不能死搬套语,硬贴标签。
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诗经两首鉴赏
《氓》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对比手法的运用。全诗为我们展示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一个是卑鄙的男子“氓”,表面老实,实际无感情、无信义、自私自利。他以虚假的热情欺骗了淳朴的少女,用谎誓空咒赢得了女子的信任,一旦骗取到手,满足了私欲,便露出卑劣、凶暴的本相。而女主人公是一位善良、热情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勤劳、淳朴、不畏贫苦,忠于爱情。但婚后丈夫对她日甚一日的暴虐和欺侮,使她“及尔偕老”的愿望完全破灭,她由忍耐、不平而转为怨恨,终于发出痛楚的呼喊。诗通过两个人物形象的对比,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中妇女所受的压迫和欺凌,暴露了夫权社会对妇女的摧残。二是叙事与抒情的巧妙结合。全诗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形式写成的,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边叙事边抒情的手法,在叙事中抒情,又在感情的抒发中将人物的身世、遭遇徐徐道出,两者有机融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弃妇又怨又恨、又要完全忘却,又无法摆脱的复杂、矛盾的心理。这一手法不仅为后代许多类似题材的诗歌创作所继承,并对我国叙事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采薇》也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侧面描写的方法。这是一首以战争为主题的诗歌,但是通篇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场面,第一、二、三章通过描写士卒采集野草充饥的场面,从侧面反映战事的艰苦,第四、五章通过描写战车和战马,从侧面反映战斗的频繁和紧张,最后描写士卒在归乡途中的忧戚,从侧面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二是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写法。重章叠句,就是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种手法,既使得抒发的情感在回旋中有递进,又突出了主题。《采薇》前三章,“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中关键词语“作”“柔”“刚”的变化,“岁亦莫止”“岁亦阳止”中“莫(暮)”“阳”的变化,都表现了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抒情主人公的焦虑、痛苦的心情则随着服役期的无限延长越来越重,从“心亦忧止”到“忧心烈烈,载渴载饥”,再到“忧心孔疚”,他的痛苦似乎到了承受的极限。
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诗经两首预习提示和鉴赏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