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宝告别学步车—行走敏感期

发布时间:2017-03-15 00:59

育儿知识是涵盖孩子各年龄段在育儿时遇到的各方面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是对新生婴儿更好的照顾,更好的呵护所需要学的一种知识。因为每个不同月龄的宝宝的生理及心理都有不同的特点需要不同的呵护及教育方式。从宝宝及母亲双方的角度关注育儿生活,涉及儿科疾病、幼儿保健、孕妇保健、孕期保健、育儿教育等方面。

现象描述

很多一所左右的妈妈关注点都集中宝宝学走路这件事情上。“宝宝走路的早晚”、“要不要用学步车?”、“宝宝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喜欢就自己走,多远都不嫌累”、“放着大路不走,偏喜欢高低不平的小路”、“喜欢爬大坡和上下楼梯”、“本来会走了却又不肯走了,总是让抱着”等等。其实这些都是行走敏感期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基本每个孩子都会有这些情况,只是出现的时间早晚有差异而已。

让宝宝告别学步车—行走敏感期

小七解读

孩子的行走敏感期分为两个阶段:准备期(7-12个月),这个时候的孩子喜欢站在大人腿上,让牵着手或者架着胳膊在大人腿上蹦来跳去;或者拽着他的手臂,尝试在地上用脚尖行走;扶着东西走路。这些都是为行走做准备。

行走期(13-24个月),这个时期的孩子可以自己独立行走,喜欢到处走、到处翻,尤其喜欢走难走和肮脏的小路,比如小水洼,喜欢爬楼梯和上下大坡。一旦孩子学会了走路,一般2岁左右,行走敏感期消失,就会对疲劳特别敏感,今儿想尽一切办法让你抱着。

行走是宝宝可以自由支配的开始,通过自由行走,促使孩子学习更加复杂的技能,拥有更多的认知机会,获得更丰富的感知体验,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蒙台梭利说,“这个时期是孩子的第二次诞生”。

小七支招

孩子学步最初先是脚掌着地,后脚跟感觉无力,因此会磕磕绊绊,会摔倒,在这个过程中,妈妈要耐心鼓励宝宝反复练习,并及时纠正姿势,可以让宝宝光脚踩在地板上,增加腿脚的力量,以及增强脚的行走感受。

在宝宝的行走敏感期,家长不要担心宝宝摔倒,要有耐心和信心,放手让宝宝自由行走。对于宝宝喜欢走难走的路、喜欢踩水洼、喜欢上下大坡等行为要给与支持,摔倒了可以爬起来,衣服脏了可以洗干净,但孩子的成长机会一旦错过了就不会再回来了。

至于学步车,鉴于各方面的意见,对孩子成长,弊大于利,不建议使用。

让宝宝告别学步车—行走敏感期

嘉宾支招

刘德雨:学会独立行走是宝宝对周边环境探索能力的一大飞跃,在这个学习的关键时期,家长需要尽可能地创造适宜宝宝学步的环境。在室内需要注意包好桌脚椅角,撤掉一切桌布,并排查其他安全隐患。在户外时也要尽可能给宝宝自由探索的机会,不要因怕麻烦而频繁地抱着。如果条件允许,尽量让宝宝扶着固定的物体走,即使家长扶着ta,也要让宝宝自己努力保持脚下的平衡,不要让宝宝全身的支撑力都集中在家长的手上。

在心理上,宝宝此时正经历从一切都需要照顾的婴儿,到一名积极探索和挑战生活中复杂和困难的个体的转变。此时的ta非常需要家长的支持,在宝宝取得一点进展时,家长要及时发现并且鼓励。但您需要记住,支持和鼓励不等于揠苗助长,如果宝宝不愿意探索,也不要强迫,如果宝宝没兴趣,您可以试着引导,如果宝宝不耐烦了,就停止。另外,婴幼儿的发展特点之一就是“震荡上升”,例如宝宝昨天还走得很好,今天忽然又不想走了这样的情况,是很正常的,无需惊讶或者慌张。教育是留白的艺术,请您保持耐心,静待花开。

至于学步车,加拿大在2004年起禁止学步车进口和销售;根据权威学术杂志《儿科学》(PEDIATRICS)在2006年的一篇文章估计,在1990到2001这十余年的时间里,美国有近20万15个月以下的孩子因学步车相关的伤害就诊;美国儿童医学会(AAP)在25年里查证有34起和学步车有关的死亡报告,并强烈建议禁用学步车;中国原卫生部发布的《儿童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中也明确指出,不建议婴儿使用学步车。

让宝宝告别学步车—行走敏感期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