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创业事迹
近两年来新疆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不断出台多项鼓励大众创业创新的惠利政策,各地州和兵团建立了多个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园,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新疆地区经济发展。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开校园创业事迹,希望能帮到你。
校园创业事迹篇一
5人公司小老板
郑震,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2010届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他虽然不是班里的学习尖子,但也是班里的活跃分子,总是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怀着毕业后自主创业的梦想,他对学校的职业生涯课和职业指导课尤其感兴趣,在课堂中努力地汲取创业知识,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创业能力。
2009年9月,一直想自主创业的郑震在家人的帮助和支持下,在学校和老师的关心下,向银行贷款成立了无锡本佳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成为一家小规模公司的法人代表,专门从事钢材批发和销售,最初的公司人员只有5名。
创业初期,自认为从小耳濡目染生意环境、有一点生意头脑的郑震,雄心勃勃,但却屡屡受挫,很多事情想得很好,实施起来却很难,公司有货但接不到订单,好不容易接到订单,又找不到货源。郑震深深地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几乎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但他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经过不断地反思和总结,郑震选择了坚持,公司业务逐渐走上正轨……目前公司已有10名员工,钢材销售和批发的经营区域由原来的无锡市拓展到江苏省各城市,业务量不断增加,公司也开始赢利。
眼下,郑震又为公司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他的目标是:在五年内将经营区域由原来的江苏省延伸到浙江省和上海市,业务量增加两倍,经营利润翻番,同时进军汽车维修和装潢领域。
网上开店来卖菜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中职生张昕毕业没几年,开了家农产品店,继而又开办“绿悠悠”电子商务网站,称得上是首批蔬菜农作物“网上超市”之一。近日,“绿悠悠”网站引进风险投资,创业前景看好。
张昕在中职校学的是计算机专业。2004年毕业那年,他集结同学中的“电脑高手”组建了学校第一间“设计工作室”,当时接洽了几宗“大生意”,帮索尼等企业制作官方网站。毕业后,他开了家IT公司,从事广告设计。
2007年10月,和朋友思想“碰撞”后,张昕想在“网上超市”进行尝试。张昕做了小型的市场调查,发现当时淘宝等电子商务网站上农产品还是个空白点,因为它的网上购物人群还没形成。家庭买菜的多以老人为主,他们不是网络购物的主力消费者。于是,张昕把创业范围缩小在“有机蔬菜”领域,定位于白领家庭。2008年初,张昕投资30万元,在安远路开了间180平方米的“绿悠悠”农产品店。
因为年轻,张昕的想法与众不同。一次市场考察中,江西农业局一位负责人向他介绍:他们那儿的鸡蛋是绿色的壳,蛋清和蛋白更有营养。民间有一种说法更吸引人:土鸡中极少有产绿壳蛋的,母亲都留给最疼爱的孩子和最尊敬的老人食用,因为它能提高小孩免疫力,治疗老人头晕、目眩等疾病。张昕听后顿受启发——现在卖东西都是卖商品,我能不能“卖故事”?
回上海后,张昕将店里几十种商品一一归类,从网上搜集了从产地到用途等的各种信息,编成一个个“产品故事”,教消费者怎样从颜色、大小、形状等细节分辨农产品的好坏,并把一些有机农作物和各项身体健康指标“对号”,比如东北某个品牌的黑木耳吃了可以软化血管等。
赋予商品故事和文化后,消费者的认可度马上提高了不少,两个月后销售额就突破了40万元。在张昕的店里,商品旁边不再是单一的价格标签,还有五颜六色的“故事牌”,方便消费者挑选适合自己的种类。
校园创业事迹篇二
从中职毕业走向社会,职校学生用历练和技能找准定位。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经过多年的就业经验积累,不少优秀的中职学生或已踏上了管理阶层,或是成功创业。从本期开始,本报将在《教育风》职教版块陆续推出优秀职校生的成功故事,为读者带来“十万俱乐部”里的中职成功者。
成功感言:
“一个人的成功绝不是偶然,当然付出一定是必然。中职学生绝不能养成浮躁心态,必须厚积薄发,规划好职场生涯,在就业过程中去找准定位和契机,这样才能志在成功。”
——谢展鹏
不断尝试
在过程中发现商机
“现在年薪十万比起一些其他领域的成功者,我们只能说是刚起步而已。”第一次采访到谢展鹏时,他的谦虚给记者留下了特别的印象。 谢展鹏,今年32岁,2002年毕业于峨眉山市职业技术学校(原名为峨眉一职中)电子专业。他告诉记者,当初选择中职是因为自己的文化成绩在初中班上并不出色。而想学一门出色的技能,却成为当时自己的另一种奢望。“我的父亲告诉我,既然成绩不好读不了大学,不如趁早学一门技能。有技术在手,很快就能在就业中找到定位。”谢展鹏说,自己当时并不理解父亲的这一番话,但当自己从峨眉山市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他才懂得,原来每天枯燥的专业课是为他今后的就业打好了基础。
“刚毕业,那时我们只能在一些私人企业做用电设备的安装、维护等。其实就是电工工种,我毕业后就来到了犍为县某电器设备厂工作。”2003年初,谢展鹏带着憧憬从峨眉山市来到了犍为县。作为电子专业的技能好手,刚到这家电器设备厂不到半年时间,他就成为了这群年轻人中的技术尖子。当时谢展鹏的工资只有900多元/月。
“作为一名电工,我感觉自己对于电子仪器的判断嗅觉是与生俱来的,可能是天生就喜欢的原因。”谢展鹏谈到。大概在2005年5月,谢展鹏决定离开这家电器设备厂,去外省开拓下眼界。他支身一人前往浙江义乌的某电子产业基地试水。“那年去浙江的决定对我今后的创业带来很大帮助。”谢展鹏说,当他带着满腔热情前往浙江时,他在义乌找到了一家负责承接农村太阳能电器安装、仪器电工应用与维护的公司,这家公司当时特别需要谢展鹏这类有经验的电工人才,也给谢展鹏开出了3200元/每月的工资,每年还有两万多块的年终奖金。当时这样的待遇着实让谢展鹏感到惊讶。
校园创业事迹篇三
三战“挑战杯”
去年末,阿凯在武汉捧起华理历史上第一座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挑战杯”的金奖。领奖台上,阿凯将奖杯举过头顶,努力想在台下黑压压的人群中找到自己的小伙伴,谁料一时百感交集,视线已随热泪模糊。
3年前,正念大三的阿凯,揣着创业计划首度参加“挑战杯”,市赛夺银、进军全国,最终收获全国银奖。第二年,阿凯三赴北京,考察37个地级市,走遍180个县市,获得580份调查样本,以水资源保护项目再次参赛,却还是银奖。
第三次挑战“挑战杯”,阿凯组织了一支“复仇者联盟”,团队中除了他还有1位博士后、1位留学生、6位本科生。他们的科技项目——全金属封装耐高温光纤光栅传感器,用于测量高温高压仪器的工况,“相当于给脾气暴躁的汉子安上了监视器”。项目克服了市面上普通传感器不耐高温的缺点,在600℃下仍能正常工作,部分测定效率是普通传感器60倍。
阿凯不仅为项目本身下足功夫,对商业推广策划也是铆足气力。金奖梦终成真,同学送他一个绰号——“周三年”。
当创客“双企”创业
“为什么不把这个创业策划书落到实处呢?”赛后,阿凯暗自思忖。经与“复仇者联盟”商议,大家心中的“创客”萌芽。
今年3月,上海徒维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主打产品就是“挑战杯”摘金的传感器。一经推向市场,就获专业好评,目前徒维公司的承诺订单额已达300万元。
“双企”模式中的第二家公司,也是“挑战杯”的副产品。原来,阿凯在首度“挑战杯”获奖后就成了校内“挑战杯”赛事小导师,负责指导学弟学妹们参赛创业。半年前,阿凯应邀帮助朋友的项目与投资方面谈。万万没想到,由于他在多项赛事中积累的演讲经验,给投资方留下深刻印象。最后,项目因故没谈成,投资方却来“挖墙脚”,希望阿凯加入他们的团队。
又一番洽谈,阿凯以联合创始人身份,加入杭州控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任首席社交媒体官。控客公司主打一款带有远程控制功能的智能插座,只需用手机APP操作,就能通过插座控制家中电器运行。“这样,在回家地铁上,就能打开家中电热水器或空调。”
39元插座众筹2115万
轻创业,众筹资。最近,阿凯正和控客公司工作人员一起,忙着为全国各地35万个客户发货。就在4月底,这个售价仅39元的智能插座,刷新了国内网络众筹人数最多、金额最大的纪录。今年3月12日,小插座众筹首秀的上线首日,便超额完成原定的100万元目标,达到300万元。上线46天内,累计筹得近 2115万元意向资金。根据众筹网站的后台数据,参与众筹的“80后”、“90后”占到七成。
那天创客沙龙结束,已近10点。阿凯却还要“赶场子”,找他的小伙伴开会商讨公司事宜。“我有两个偶像,一个是曹操,一个是乔布斯,分别代表胜利的野心和完美的产品。”他笑中带着自信。
校园创业事迹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