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佣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
我们在找到工作后会签署合同,那我们到底用签什么样的合同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自身的权益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雇佣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
一、雇佣合同与劳动合同从定义主体上的区别
雇佣合同是雇工提供劳务,雇主给付报酬的合同。其特征是以雇工为雇主提供劳务为标的。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雇佣合同适用民法的规定,而劳动合同由劳动法调整。在审判实践中两种法律关系极易混淆,主要是在两者的主体上不易区分。实际上,二者在主体上有严格的区别。
劳动合同中的用人单位是严格界定在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组织、社会团体,而雇佣合同的雇主则是劳动法第二条规定之外的主体,主要是指个人等。
从主体范围来看雇佣关系主体范围相应广泛些,凡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均可以形成雇佣关系。如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家庭雇佣保姆、请家教、农忙雇人抢收庄稼等雇佣劳动,均属于雇佣关系。而劳动关系主体具有单一性,即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只能是用人单位。
如厨师高某给利民饭店业主李某打工,李某说:你先干吧,我不会亏待你的。四个月过去了,李某分文未付给高某工资,在高某向李某索要时双方为月工资标准发生争议。对高某与李某之间法律关系的性质是属于雇佣合同关系或是属于劳动合同关系,小编认为,最关键的就是看李某所在的利民饭店是否经过工商核准登记,若登记,则利民饭店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个体经济组织,那么业主李某与高某之间的争议应属于劳动合同纠纷,属于劳动法调整范围。如果李某的饭店未经工商登记,则应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之外的主体,高某与利民饭店形成雇佣关系,则由民法调整。
二、雇佣合同与劳动合同从合同的订立上区别
雇佣合同是由雇主与雇工通过双方自愿协商确立雇佣关系签订合同,合同形式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决定,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属不要式合同。
雇主与雇工之间有组织领导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雇主支配雇工,雇佣合同具有短期性、临时性的特点;而劳动合同则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或者是由工会代表职工签订或者由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劳动力使用者签订,劳动合同须以国家法定的工资、劳动时间、劳动保护等条款为内容。
劳动合同中的劳动者要参加到用人单位中去,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员,承担一定种类的工作,并且遵守该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劳动的过程中他们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劳动合同是要式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未签定书面合同而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仍应认定劳动关系的存在。
三、雇佣合同与劳动合同从纠纷处理的程序和实效上区别
因雇佣合同发生纠纷,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先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雇佣合同纠纷中仲裁不是必经程序,适用的时效是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一百三十六条之规定;一般时效期间为二年,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时效为一年。
因劳动合同纠纷引起的劳动争议案件,劳动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可见在劳动关系中,仲裁是提起民事诉讼的前置条件,不经过仲裁,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出,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60日内做出。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1、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争议;
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争议;
4、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由人民法院受理的其他劳动争议。
在此需要说明,仲裁作为诉前的必经程序,只要当事人把程序做到了,不论仲裁委员会作了实体裁决、还是依申请裁决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为由、或者以仲裁申请超过60日期限为由做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3条之规定,人民法院均应受理。
雇佣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