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课心得体会
音乐教育与音乐传承是音乐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其相互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和影响。以下小编为你带来音乐欣赏课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音乐欣赏课心得体会篇1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音乐是一种负担或者无聊的事。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创设使学生轻松愉快、情趣高昂的愉悦氛围,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琅琅上口的歌谣创设情境,可以通过千奇百怪的谜语导出情境,也可以通过歌唱语言和师生之间的对话创设情境。教师用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婉转动听的声音语言,形象生动、得体协调的肢体语言描绘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语言描绘情境是音乐情境教学中最便捷的一种。比如:在学习《青春舞曲》的时候。朗诵一段描写新疆风土人情的文字。就会在意境上将学生们带入到美丽的新疆。
二、开发音乐的感知力,让学生体验音乐的美感
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音乐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和创造的自主发展,有助于积极的社会情感和审美情感的养成。中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不能像一般知识课的教学方法一样,非常严肃地或者单纯使用灌输性方法来讲解注入,也不能像民间艺人一样,只采用口传心授;也不能像专业音乐学校中强调某些技能的训练;更不能像几十年来一直采用的单纯教几首歌就算上音乐课了。它应该开发音乐的感知力,让学生体验音乐的美感。
三、培养学生乐于表现音乐的能力
在新型的课堂模式下,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被引入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多给学生创设多种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信、演唱及表演能力,发展学生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与他人沟通配合。在音乐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四、丰富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生活中充满着创造的机会,要在课堂中设法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的热情,千方百计地去挖掘孩子们自由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学会幻想,学会好奇。学生有创造的天性,利用学生发展的规律,启发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展示自己的创作及作品,在交流中共同分享创造的愉快,使学生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课堂教学,音乐教师首先要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基本特性和基本要求,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做好教学工作。不断加强我们音乐教师自身素养的修炼,这,也许是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所应努力的目标。
音乐欣赏课心得体会篇2
这一学年我担任的是初中部七年级(133—136)和八年级(129—132)八个班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 ,音乐教育教学每年都反反复复,但在每年反复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却有着不同的收获。现将这一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音乐是最擅长表现情感、以情动人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给人自由驰骋想象的空间。一首好的乐曲,或许几分钟之内使你获得几星期苦思冥想的东西;或是衬托出一个美好的幻想;或是寄予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片灼灼的情感……这种立意与意境之美对人有着深刻的感染力 ,会在心灵深处留下美的烙印 .音乐课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懂得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二、在教学过程中,本着让学生从“要我学----我想学----我要学”这一过程进行转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对教材的目标进行了设定。并根据初中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而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安排了本学年的教学计划,精心编写了各个年级各个课时的教案和导学案,配合学校强势推进教学改革。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我一方面在教学模式上采用一些适时有效的设问,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实物展示与课件相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在课堂活动中,我会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环境,能够在课堂中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
三、本学年除第一单元是唱歌课外,其他单元不是创作就是器乐或欣赏,比较枯燥难上,学生的兴趣也不太高,教学比较难开展。我就大胆的在教学中加入适当的表演,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有了提高,课堂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如:复习四分音符时让学生用“走”来感知;八分音符让学生用“跑” 来感知,这一下学生很快就记住了。
四、配合学校政教处,成功的举办我校第二届“花样年华”艺术节,并成功出演节目——吉他独奏《爱的浪漫史》。此次艺术节的文艺演出活动给学生充分发挥自我潜能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使他们懂得团结协作的巨大力量和重要性,同时也得到广大师生及各界社会人士的好评,还向社会各界大力宣传了我校的形象。
五、努力学习,加强修养。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要是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适当地接触一下电脑音乐。此外,我还很注意自身的学习。如:练习专业技能;阅读一些音乐、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报刊、杂志;上网查找有关教育工作站,并精心创建了自己的音乐博客与各地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很好的学习和交流。
当然,我在教学工作中也存在这样和那样的不足,主要表现为:
1、课堂教学不能针对8个班学生实际,缺乏“备学生”这一必要环节。
2、忽视与个别班级学生的交流,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但我会尽最大的能力和努力改正不足的地方,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关注第二课堂。
音乐欣赏课心得体会篇3
(一)引趣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
在实际教学中逐渐发现不管课堂教学内容多精彩,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始终不好,甚至会出现正常教学无法进行的情况。新课标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于是我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研究酝酿合适的导入方法,由于方法得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被调动起来,学习效果越来越好。例如在《雪绒花》这一课中学生进教室时给他们放录音《哆唻咪》,用音像图画式和提问描述式引导学生:同学们刚刚听到的是什么歌曲?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想看这部电影吗?随即给学生播放电影《音乐之上声》片段,学生聚精会神的观看后,不仅对此歌的创作背景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对片中的音乐也逐渐熟悉了,因此,再学习这首二部合唱歌曲就比较容易而且也学的很投入。因为在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段时,已经三次出现所要学的《雪绒花》的旋律部分了,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基本上都记住了主题旋律,都听会了,那教师只要在解决第二声部的难点部分和歌曲处理上进行启发和引导就可以了。
又如在欣赏《忆秦娥●娄山关》这一课,以往的教学当中我采用的教学模式一般是:导入——作品简介——作品欣赏——谈体会或唱奏主题音乐,这种教学方式只重教师讲授,忽视学生参与体验的过程,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感到茫然,久而久之就对欣赏课失去兴趣,甚至讨厌欣赏课。于是我根据新授内容认真研究,精心构思,采用提问和吸引学生最好方法之一的讲故事法逐渐导入:谁知道毛泽东诗词?基本上每个班都有几个同学知道其中几首,然后请朗诵好的同学给大家朗诵,接着放录音欣赏并向学生展示毛泽东诗词,既有视觉欣赏诗词效果又有配乐朗诵诗词效果,先让学生感受音乐与姊妹艺术间的联系,又为下面的学习做个铺垫,然后给学生讲娄山关战役故事及这首诗词来历。再提问:想听这首诗词和音乐是怎样结合的吗?通过这种互相联通、互相迁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
导入的目的是教师有意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十分巧妙地把学生带进新的教学内容中去,所以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设计的内容一定要与主题内容联系紧密,具有关联性,因此,在备课时首先必须认真分析课题内容,然后再去酝酿合适的导入内容,因为在音乐教学中,“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起着诱导、铺垫和衔接的作用。一个精彩的导入能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专注地参与课堂学习,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归纳,定会总结出更加完善的设计,为每一节音乐课设计出一个优秀的导入。
(二)恰当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现在的学生知识来源非常丰富,各领域的知识有可能比老师懂的多。要将新的精神和思想渗透到音乐教学中,不断地更新课堂教学方式。一定不要再一成不变的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学生厌学,使一堂生动的音乐课变得枯燥乏味。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启用情感教学模式,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多寻求些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的结合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要以情感人,这对中学生来说较为恰当。
在这几年的教学摸索中我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在欣赏京剧时,我拿一些脸谱和服饰,采用分组抢答的形式,让学生们每组选一个人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教师:“现在问题开始,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脸谱哪个是生、旦、净、丑?”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问答形式很平常,但若教师变换形式来进行,就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没被选中的其他学生兴趣也都很浓厚,甚至都站起来举手,大家在一片热烈而有序的气氛中回答完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仅学到课外知识,而且对音乐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学生来说,老师采用一些接近生活、接近社会的形式以及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并且对音乐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产生了,而学生的情感也是发自内心的。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较容易进入状态,也较容易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角色。通过对角色的体验,将学生的内心情感转换到外在情感,而且对其他同学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而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将情感进一步陶冶与升华。再次是气氛渲染,让会唱京剧的学生演唱熟悉曲目,虽然水平不高,可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听”、“看”、“唱”、“想”、“动”、“说”的参与,从而更好地体验到音乐的美妙之处,这就激发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及热爱。这节课不仅使学生了解了京剧的基本知识,还通过学生演唱激起了其他学生的演唱欲望,激发了学生热爱京剧并将我国国粹发扬光大的热情。
又如在欣赏《忆秦娥●娄山关》时我采用对比形式请同学们聆听全山石《娄山关》的独唱与合唱《忆秦娥●娄山关》,让他们体验用不同形式演唱毛主席诗词有什麽不同的艺术效果?并感受音乐风格是什么(悲状美)?音乐中心意境是什么(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成学生轻松体验音乐情感。我认为音乐其实就是体验,音乐欣赏就是一种审美活动,通过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并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走进音乐中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既培养并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创造意识,又为学生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灵活、多变是解决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法宝。
1.如何避免器乐教学枯燥的问题。
在器乐教学的基本练习中,反复的音阶练习学生掌握得很快,但是显得枯燥,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和声形式及不同节奏训练:
︱X X︱X X︱X --:︱ ︱X.X X.X ︱X.X X.X:︱ 这样运用多种形势新颖的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教学中我自始至终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目的,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的喜悦和乐趣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创新热情,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
2.调整唱歌教学的发声练习。
过去唱歌教学程序中首先是发声练习:mimimimamama……有的学生不是笑就是做鬼脸,虽然有几分钟的发声练习,可到了演唱歌曲时声音质量却没有提高,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唱歌教学前的发声练习还有必要吗?这些音乐标准对于学生来讲是不是太“专业”?怎样解决发声练习与演唱歌曲相结合?于是我思索并大胆在唱歌教学过程中摸索不再单一做发声练习,而是在演唱过程中随时随地引导学生,例如学唱《十送红军》时用lu母音随琴演唱歌曲旋律,提醒学生的坐姿、背挺直、鼻腔打开,嘴撅起来,体会歌曲意境以情带声,并随时给学生做歌曲演唱示范,加上灵活多变的伴奏,整个教学过程把演唱方法融入其中。学生演唱声音经过调整后非常好,效果是单一的发声练习所不可比拟的。经过大量实践,事实证明音乐的基本技能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强调的“关注音乐——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技能技巧”的内涵。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大众教育。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识谱教学还要不要教、如何教?
咨询好多同行众说纷纭。我在教学过程中确实体会到有的学生基础差,根本对识谱没有兴趣。不教识谱吧,的确降低了知识难度,唱会歌曲也一样能体验音乐情感;教识谱吧,学生兴趣不大也很枯燥。对于音乐教学来说,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因为有了一定知识和技能后,学生才有可能对音乐产生进一步的兴趣,才有可能真正地提高音乐素养。例如:中小学的竖笛教学如果没有识谱简直就无法吹奏,反过来也因有了器乐教学才加快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同样在歌曲教学中,识谱也起着更重要作用。那麽如何解决教学过程识谱枯燥的问题呢?一般我采用分段练唱降底难度及抢答形式,这样能使会识谱的同学带动不会识谱的同学。仅经过一年时间就基本消灭了不会识谱的现象。
以上这些都是在实施课改后我的一些教学体会及感受,写出来和同仁们一起探讨和学习。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要用一切美的手段来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轻松、活泼的音乐中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和塑造美。让我们共同努力,使音乐如磁铁般吸引学生,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爱好吧!
音乐欣赏课心得体会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