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的饲养方法

发布时间:2017-05-12 08:40

鸡,鸟纲鸡形目雉科。是人类饲养最普遍的家禽。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鸡的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鸡的饲养方法

1、育雏:育雏的成败主要是看成活率,重点抓住以下几点:

①温度:雏鸡出壳买回后,第一周的温度应控制在34-35℃以内,从第二周起,每周降低2℃,直到第六周脱温为止。保温的方法视鸡的多少而定,鸡少可用纸箱和灯泡,即将雏鸡放在箱内,挂上一个60W左右的灯泡,同时放上水瓶、食槽;鸡多可用育雏室,室内用煤炉等加温,但煤烟应用铁管排出室外。为保证温度的准确性,除观察雏鸡的状态外,均应挂温度计,同时勤除粪便。

②光照:育雏第一周要求24小时光照,以保证雏鸡昼夜都能采食和饮水,促进生长发育,以后每周减少2小时,直到夜间不开灯。光照和保温可以结合起来进行,纸箱育雏,如遇温度不够,可加开水在容器内用布包起来,置于箱内加热。

③饲养密度:1-14日龄,50-60只/m2,15-21日龄35-40只/ m2,21-44日龄25只/m2,60日龄以后12只/m2。脱温后的小鸡可笼养、平养或放养,只要密度不超过上述标准均可。

④喂料与饮水:雏鸡出壳24小时后即可饮水喂食,将育雏料放在料桶内让其自由采食,同时在水杯内放入清水。育雏头20天饮用冷开水,以后可饮用井水或自来水。由于雏鸡采食量少,新陈代谢旺盛,为防止营养不足,头10天必须在饮水中加入8-10%浓度的葡萄糖和水溶性多种维生素。

2、脱温后的饲养:

雏鸡育重40日龄,即可不再加温,但温度不可变化太大。冬季及下雨、大风天气、室温仍应保持在15℃以上,光照为自然光照,饲养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笼养:将脱温后的小鸡转至成鸡笼内饲养,其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空间,鸡不接触粪便,发病少,同时便于抓鸡,减轻饲养员的劳动强度;缺点是饲养时间较长的鸡群,应激反应较大,鸡的胸部和腿部容易出现病变。

②平养:平养又可分为网上平养和地上平养。网上平养同于笼养,但鸡的活动量加大,不易发病,当然成本较高;地上平养就是在水泥地上垫上麦草、谷壳、菜籽壳等垫料,将小鸡放在上面饲养,其好处是节约成本,鸡的胸部和腿部不易发生病变,由于土杂鸡活动量大,垫料也不需更换,不足之处是小鸡直接排粪在垫料上,容易诱发某些疾病。

③放养:即早上将鸡放到室外,让其接受阳光照射,接触土壤,同时可找食一些矿物饲料和昆虫,中午和晚上将鸡赶回舍内补喂饲料。这种饲养方法的好处是让鸡回归自然,鸡的肉质特好,售价高,不足之处是需要的场地较大,所以饲养规模有限,此方法适合农户少量散养。

鸡的品种分类

鸡是人类饲养最普遍的家禽。家鸡源出于野生的原鸡,其驯化历史至少约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后鸡肉和鸡蛋才成为大量生产的商品。原鸡是鸡形目雉科原鸡属的1种。又名茶花鸡。为家鸡的始祖,现产于中国的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海南省。东南亚、印度、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等也有分布。原鸡体型近似家鸡。头具肉冠,喉侧有一对肉垂,是本属独具的特征。雌雄异色。雄性羽色很像家养的公鸡,最显著的差别是头和颈的羽毛狭长而尖,前面的为深红色,向后转为金黄色。这些狭尖的长羽,从颈向后延伸,覆于背的前部,比家鸡更为华丽。尾羽和尾上覆羽均黑,并具金属绿色反光,羽基白色,飞时特别明显。雌性与家养的母鸡相似,体形较雄性小,尾亦较短。头和颈项黑褐缀红;颈羽亦特长,轴部黑褐而具金黄色羽缘

。栖于热带和亚热带山区的密林中,常至林缘的田野间觅食植物种子、嫩芽、谷物等,兼吃虫类及其他小形动物。巢营于地面稍凹隐处,铺以落叶和杂草等。在云南南部2月开始产卵,3~5月为高潮期,有的持续到10月。雉鸡是鸡形目雉科雉属的1种。又名野鸡,山鸡,雉,环颈雉,项圈野鸡。在中国,除青藏高原的大部分以外,分布遍于全国。体长90~100厘米米。雄鸟羽色华丽。在华东所见的雉鸡,头顶黄铜色,两侧有白色眉纹。颏、喉、后颈均黑,有金属反光。颈下有一显著的白圈,所以通称为环颈雉。背部前为金黄色,向后转栗红,再后为橄榄绿,均具斑杂。尾羽甚长,主为黄褐色,而横贯以一系列的黑斑。胸呈金属带紫的铜红色,羽端具锚状黑斑;下体余部亦多斑杂。平时栖息于有草丛和树木的丘陵,严冬迁至田野间,觅食昆虫、植物种子、浆果和谷物。脚强善走,翅短,不能高飞和久飞。叫声单调而低沉。繁殖时期,在丘陵的草丛间随地营巢,把枯草、落叶等铺在地面凹处。每窝产卵6~14枚,通常1年孵2窝。雉鸡在中国有19个亚种。

鸡的饲养方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