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当下素质教育已成为国家重大的战略选择,文学教育的意义也被更多的有识之士所重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学论文开,供大家参考。
文学论文开范文一:新闻写作中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摘要: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新闻写作中,在人际交往中,不经意间的引经据典,而且又是那么恰到好处,不仅让人刮目相看,而且使我们的文章和语言更加有神采、有感染力,我们的情操也必将得到更好的陶冶。
关键词:文学素养;新闻写作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提出,翻译作品要做到“信、达、雅”,所谓“信”,就是翻译的内容要忠实于原文;所谓“达”,就是翻译的文辞要通顺、畅达;所谓“雅”,就是翻译要有文采。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这一原则,可以说是评价翻译水平高低的“三字真经”。与此精神实质相通且值得借鉴的是,新闻写作其实也把这一准则作为暗自遵循的重要原则。我们可以把新闻的真实性称之为“信”,这是新闻的生命线;把新闻的让事实本身说话,交代清楚新闻的人、事、时、地、因果、意义等要素称之为“达”;那么,新闻写作中作者扎实的理论功底、驾轻就熟的行文风格和丰富的文学素养则可称之为“雅”了。至于理论功底和行文风格,这和记者本身的资历和水平有关,笔者不便赘述,笔者这里主要谈谈所谓“功夫在诗外”的文学素养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
一、在标题制作中让人耳目一新,起到吸引读者眼球的积极作用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物价暴涨、产品偷工减料,连烧饼、油条也纷纷涨价。《新民报》编辑程大千将一条物价飞涨的新闻,仿宋词佳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拟了一条标题:“物价容易把人抛,薄了烧饼,瘦了油条”。这种出神入化的化用古诗词作为标题,既朗朗上口,又贴切生动,让人心领神会,过目不忘。试想,如果没有扎实的文学素养,这看似明摆着的新闻现象,这看似信手拈来的新闻标题,不知道要用多少字句才能概况准确、才能如此生动形象!2007年,笔者所处的毕节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城市变化日新月异。当年5月,在深圳打工10多年的七星关区市民魏鹏回到家乡,在东客站下了车后,竟不知怎样走才能到相隔两公里外的家。后来经过小小的折腾回到家后,他很有感触地说:“10年前离开家乡时是从老客车站坐车走的,现在有了新客车站,下车的那一刻都不知道该怎么走了,眼前的一切都变样了。”笔者得知这一新鲜事情后,随即找到了魏鹏,并以此为切入点,盘点了毕节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然后很自然地借用宋代大词人姜夔的一句词“算而今重到须惊”作为报道的主标题,受到领导和读者的一致好评。在后来几年盘点毕节城市建设成就的另一篇深度报道中,笔者也很自然地借用毛泽东诗句“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作为标题,也受到好评。近年来,毕节房地产业迅猛发展,不仅为毕节带来可观的物质财富,而且也为当地群众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在首次举行的大型房开展中,一名外单位的记者经过认真采写,以《未来,从这里起步》为题,报道了这次房展的丰硕成果,其中就讲述了美国籍青年和他的中国女友在毕节买房的事。稿件正好遇到笔者当编辑,笔者认为标题不够响亮和全面,配不上报道的内容,于是便借用了辛弃疾的名句“东风夜放花千树”为题刊发。这样改,一是突出了新兴城市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二是反映了在房展中所涌现出来的新鲜事让人耳目一新。果然,报道发出后,作者很惊喜地专门打电话给笔者讲到报道的良好效果,并心悦诚服地认同标题这样改起到的神奇作用。
二、在新闻报道中增强了文章的分量,使文章大气、生动、增色
好的文章,固然有其突出的地方。毛泽东同志的文章总是那么受人欢迎,因为他总是能够恰到好处地对名篇名句信手拈来,而且稍加改动为我所用。1939年7月9日,毛泽东在延安陕北公学送参训人员奔赴抗日前线时,将南朝梁代文学家江淹的《别赋》名句“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改成“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延安,快如之何”,将低沉的离愁别绪转为快乐的送别,为抗日的义士壮行。笔者在2010年10月报道威宁自治县东风镇山体滑坡,因为政府提前安排,使当地老百姓免于灾害,让曾经因打击黑煤窑而使干群关系紧张的局面得到彻底改变。其中有这样一段:“7月23日中午,获救群众自发地在村民许幺仟家院子里宰羊煮酒,以此来感谢党委政府的救助。在简陋而丰盛的‘宴席’上,县长陈波看到几百人争相向镇村领导干部敬酒的动人场面时,禁不住热泪盈眶。他站上条凳激动地说:‘乡亲们,今天我真正认识了东风的各族群众,大家和党委政府是心连着心的!’国之兴也,视民如伤。一个把生命至上、人民为先的理念摆到最高位置的政府,怎能不赢得人民的崇敬和感激?然而,一度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黑乌鸦’镇,到如今的鱼水情深是何等艰难!”文章中引用的“国之兴也,视民如伤”,语出《左传哀公元年》,意思是国家的兴起,是把百姓如同受伤者一样加以抚慰。这样一引用,既增强了文章的分量,又使文章生色。记得2012年毕节各地大旱,灾情突出,笔者在做《大旱之年的反思》系列报道时,在“水利”篇《生命之源的渴与望》中反思水利建设的不足和提出希望时,很自然地引用了“水利兴则天下稳,天下稳则民心安”来作为结尾,既水到渠成地总结全文,又“师出有名”地嫁接权威,受到领导和专家的好评。笔者在新闻写作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引用古代诗文或名家名句,这得益于笔者对古典文学的钟爱,当然,这让笔者受益匪浅。
三、有意识地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的名家名篇中,有写景抒情的,有托物言志的;有论述做人做事的,有论述做学问的。这些好词佳句,不仅能陶冶情操,让人爽心悦目,而且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脉。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自觉地提升对古典文化的修养,汲取古典文化的营养精髓,不仅能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更好地从事本职工作,而且也是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对中华文明责无旁贷的传承。那么,怎样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呢?首先,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平时和一些记者闲聊时,有的对古文化古诗词等知之甚少,更有甚者认为与己无关,文学素养一片空白。这看似很平常的事,其实是很不正常的。希特勒曾经叫嚣过:“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要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要消灭承载它的语言。”因此,对于一名新闻工作者,继承和捍卫好自己的民族文化,必须要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要培养对古典文学的良好兴趣。兴趣都是靠培养的,只要持之以恒,当我们在“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而无法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感受时,我们不妨查查相同背景或意境下古人是怎样来表达的。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如“明日望乡处,秋山又几重”……等等。时日久了,自然就成了习惯,自然就培养起兴趣来。当然,这种高雅的兴趣无疑会让人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新闻写作中,在人际交往中,不经意间的引经据典,而且又是那么恰到好处,不仅让人刮目相看,而且使我们的文章和语言更加有神采、有感染力,我们的情操也必将得到更好的陶冶。
参考文献
1、中国当代文学视域中的新移民文学洪治纲中国社会科学2012-11-10
2、英语文学体验阅读READ教学模式建构研究黄远振; 兰春寿; 黄睿外语界2013-02-25
文学论文开范文二: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与古代文学资源传承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在华夏民族内部沧海桑田巨变的过程中应运而生。中国现代文学利用了具有时代特征的语言形式阐明现代化的科学民主思想,在艺术形式上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中国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是一脉相承的,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继承。本文以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为研究视角,针对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与古代文学资源之间的联系展开讨论。旨在为进一步挖掘和传承民族文化贡献力量,推动现代文学迈向新的发展高度。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语境;古代文学资源;传承
前言
伴随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提高。文学作为人们修身养性的重要文化产品,在陶冶情操、愉悦精神方面甚至精神文明建设层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文学的消费者数量不断攀升,使得文学市场欣欣向荣。现代文学面临如此发展环境,必须进一步挖掘古代文学资源,提高现代文协的发展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笔者针对“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与古代文学资源”一题的研究谈论具有现实意义。
一、中国现代文学语境概述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被打破,中国的国门从此打开,中华儿女开始漫长的屈辱与斗争的历程。广大知识分析不堪接受侵略的屈辱,文学界开始觉醒,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产生。那么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哪些岁月如斯?现阶段中国现代文学面临何种语境上的危机呢?笔者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娓娓道来: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华民族面临内忧外患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有社会上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自发革新的一种文学发展形式。现代文学倡导通过直白的语言文字表达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政治生活的期待、对民族兴亡的认知。现代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科学民主思想,在艺术表达形式上创新、多样,话剧、新诗、现代小说、杂文、散文、散文诗都是现代文学的体裁。在抒情方式、叙述方式、描写手段以及结构特征上,无不体现新时代的创造思维。从鲁迅的小说《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到郭沫若的新诗《女神》《屈原》都是现代文学的轨迹1。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十年”,1917年到1927年之间,是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期,“打倒孔家店”“反对文言文”成为这一阶段的基本思潮与核心思想,虽然在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但是也埋下了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资源衔接不当的伏笔;1927年到1937年之间,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第二个十年”,是现代文学发展历程中的丰收期,有伤痕文学、乡土小说等文学形式在这一阶段发展开来,正式拉开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序幕;1937年到1949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转折期,受到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现代文学具有了一定的政治色彩2。新中国成立之后,文化产业得到迅速的发展,穿越小说、科幻小说、都市言情小说等进入人们的视野,虽然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但是也使得中国先到文学的发展与古代文学资源的轨迹出现偏离,而且偏离的越来越远,所以现阶段中国现代文学进入了“瓶颈期”。
(二)中国现代文学语境面临的困境
迄今为止,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历程,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了苦难艰辛、走过了战争屈辱、走向了发展和平。但是纵观现代文学作品中,却没有一部小说能够与“四大名著”相媲美,没有一位诗人能够与李白相提并论,没有一首情诗能够与《无题》相抗衡。文学是一种感性的社会人文科学,本应该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理应根据时代特征反应时下百姓的真实境遇和心声,但是又不能过分的脱离历史的母体。在历经风霜雨雪之后,岁月如斯带来了“大浪淘沙”般的洗礼,然而中国现代文学的真正优秀作品却鲜少出现,中国现代文学语境只是机械的伴随光阴荏苒,却不知“回首往事”。因此,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与古代文学资源出现了严重的“断裂”局面,使得文学发展呈现“物是人非”的本源缺失现象3。
二、古代文学资源分析
(一)古代文学资源阐述
中国古代文学是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学资源是丰富的。从百家争鸣时代的《论语》《孟子》到汉代的《史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安风骨”到唐代诗词歌赋的振兴,从宋词的唯美到元曲的大气,从明史上的《水浒传》到清朝的《红楼梦》,无不展现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绚丽多姿、旖旎多彩。古代文学资源当然不仅仅局限在一本书、一行字上,里面包含的智慧、涵盖的生活热情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和追逐的实质。或许是时代索然、或许是社会使然,亦或是生活造就,每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都饱含了人民群众无尽的情思、历史的苍凉、社会的兴衰4。
(二)古代文学资源传承
人类文明伴随时光任然不断发展,但是灿烂的人类文明不应被淹没在洪流中,我们既需要时代创新又要回首往事。所以在发展现代文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古代文学资源进行挖掘和传承。但是现阶段,我国现代文学对于古代文学资源的传承明显捉襟见肘,所以在日后的发展历程中首先需要在理念上进行转变,再现古代文学的辉煌和真实。同时,对古代文学资料进行研究和梳理的过程中,要在多角度、多维度的视野上进行评价,对历史文学的评价要建立在科学客观的角度上进行,切记不可将现代化的主观思维过分的应用到其中,更不能对古代文学资源进行刻意、肆意的褒贬。
三、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与古代文学资源的关系
中国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本是同宗同源、同气连枝的,具有一脉相承特征。没有古代文学资源中的“天人合一”何来今日的“以人为本”?没有古典诗词的寓意深刻何来散文诗的诗情画意?现阶段,物欲横流、生活节奏加快,返璞归真势在必行,使得人们在嘈杂生活之间感受到心灵的净化。所以,在中国现代文学语境的发展中,不能摒弃古代文学资源,应当在充分挖掘古人思想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特征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保证二者没有冲突、一脉相承,共同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结语
希通过文章的讨论分析,全面激发文学创作工作者对古代文学资源的关注力度,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通过有私下的方式方法对古代文学资源充分挖掘、并在其基础上实现创新,为我国文学辉煌的明天注入显现的血液,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
注释:
1.徐汉晖.现代文学中的古代文学资源[J].文艺评论,2015,02(01):79-82.
2.吴承学.建设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文体学[J].文学评论,2015,01(02):208-218.
3.吕双伟.关于“古代文论现代转换”命题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06(03):131-136.
4.吴晓东.古典语境在现代文学中的移植——何其芳对中国古代志异文本的改写[J].名作欣赏,2011,10(07):35-42.
参考文献
1、明末清初的文学嬗变吴琼上海师范大学2012-03-15
2、国内外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及展望李宏顺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09-20
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汉语言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关于汉语言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3.有关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5.汉语言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6.当代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