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心理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20 02:06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发展密不可分,探讨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有利于促进教育心理学健康快速地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大学教育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一:关于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问题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面临着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每一所高校必须都关注的问题,也是中国教育心理学发展密切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浅析教育心理学——关于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问题

随着世界教育水平的飞速提升,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脚步不断向前迈进, 来自不同学科的先进理论在教学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其中心理学更是与大学教育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再加之,中国一直把发展教育置于重要地位,其中尤为重视高等教育领域。因而,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大学始终是教育心理学者持续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对象。大学生群体既是大学一部分,更是社会一部分,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好坏,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社会的健康与否。由于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颇受我国教育心理学者的关注。

一、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其动因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一项关于当代大学生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也有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

下面,我们来看则关于一位抑郁症大学生患者求助心理治疗的真实案例:

求助者资料

(1)个人资料:常XX,男,22岁,某大学三年级学生,汉族。

(2)家庭状况:父亲常XX,46岁,高中文化,农民。母亲李XX,48岁,初中文化,农民。父母双双进城作小本生意,在城市没有住房,家庭经济状况很一般。兄妹二人,求助者排行老二。

(3)学习记录: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在班内拔尖。高中进入县重点高中,学习成绩不再名列前茅,在班内排名中等偏上。

(4)社会交际:仅限于亲戚同学。亲戚节假日偶有走动,与同学和睦相处,对学校活动能主动参加。

(5)兴趣爱好:看书,打篮球。

(6)自我描述:相貌帅气,性格内向腼腆,是个乖学生,从不惹是生非。小时候性格活泼,爱动爱玩。认为是这些心理问题使自己变得内向了。

(7)其他特点:想象力、表达力良好。

2 、 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是足月顺产生育,自小因长相漂亮,学习成绩好,行为乖巧,常常受人夸奖,有一定优越感。在学校遵纪守规,认真响应教师指导,是名好学生。自小学到县重点高中都是凭自己努力考上去的,没有让父母操过心,很为此自豪。家庭虽不很富裕,也是衣食无忧。家庭从无任何重大变故,虽说父母常外出打工,和姐姐一起接受叔叔的照顾,叔叔婶婶对自己很好,自觉内心没有什么缺失阴影。

3、 精神状态

感知觉正常,注意力正常,记忆力良好,思维完整,语言表达清晰流畅。情绪表现与内心体验一致,(脸色赤红,低头不敢看咨询师,明显紧张)意志力完整,人格完整,具有相对稳定性。

4、 身体状况

从1998年下半年至今,先是头痛,后来头昏,胃痛。一见人就脸红。

5、 社会功能

不敢与人交往,人际交往受到很大影响,学习没有效率,社会功能受到影响,内心十分痛苦。

6、 求助者问题自述:

情绪焦虑抑郁,苦闷烦躁,感觉很痛苦,头痛胃痛。

从初三起,不敢面对女性,一见女性就脸红,控制不住去想女性的隐私部位,感觉对方不注意自己时才敢偷看,觉得自己已经和她发生过性关系了,可又明明知道自己什么都没作,就是控制不住就那样想,最难堪的是对母亲和姐姐也是这样想。觉得自己是个极其肮脏、道德败坏的人,简直禽兽不如,心里恨得把自己杀了无数次。可一见女性还是那样,到后来一提到女性就那样想,平常看书吃饭写作业都控制不住去想,每天上床睡觉时也想,有很强的性冲动,常常忍不住偷偷手淫,过后更觉得自己肮脏无耻,无脸见人,觉得别人一定能看出自己的行为与想法。一开始只怕女性,后来连男性也怕见。可自己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啥也没作,强迫自己好好学习,初中升高中还算顺利考上了,觉得很侥幸。进入高中,学习压力很大,第一学期成绩就不理想。后来无论多么用功学,成绩就是上不去。这时候就想是自己这种心理问题影响了学习效率,痛苦得不得了,又不能和人说。内心感到又孤独又苦闷,很多次想到死,又怕死了别人说闲话,怕对不起父母。到高二时又开始头痛了,我知道是我脑子想事想的。过一段,胃也痛起来,就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胃癌,一想到胃癌,有时高兴,有时悲哀。高兴的是,如果是胃癌死了,别人不说我是个肮脏的坏家伙,不丢人了。悲哀的是我还小着呢,我还什么事都没作。这时不知怎的脾气也变坏了,常常在家发火。也不多说话,一发火就想毁东西。家里人带我到医院去看,作了一堆检查,医生说我没病。后来去了精神病院,大夫说我是精神病,要住院。我又怕又气。死活不住院,药也不吃,我说我没病。为了不去精神病院,我老实起来了,强忍着不再乱发火。但头痛得历害,胃也胀痛得历害,就又想是不是要死了。想到死,觉得很可怕。父母就我一个儿子,把希望全都寄托在我身上,我还什么都没作,还没有真正报答他们、孝敬他们,就死了。感觉很对不住父母。就想,我怎么会生病要死了呢,上天太不公平,这时就恨命运,恨上天。我觉得我不是个一般的人,上天不应该这样对我。

6、 心理障碍产生时间:一九九七年求助者初中三年级下学期。

7、 心理障碍持续时间:七年。

8、 心理咨询师第一印象

衣着整齐,低头不敢面对咨询师。一直眨眼,满面通红,举止局促不安,神态委靡,但言语表达清晰流畅。思维判断正常,自知力完整。

这则案例的后半部分内容是心理医师针对这位求助者,陈述自己的一系列咨询程序和治疗方法,在此不予以全部列出。我们通过分析这则案例所给出的内容,可以很直观地看到一位抑郁症大学生患者的症状和具体表现(当然,每一位抑郁症患者的表现并不完全相似)。如果我们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去审视,进一步深究其原因,这其实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密切的关系。 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竞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二、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

在此,我们将上则案例与前文所提出的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结合起来,总结出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不成熟

大学生在追求知识增长的同时,自我意识也在随之不断增强,但还不能很好的给自己定位。当他们理想中的“自我”与现实中的“自我”出现偏差时,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我同一性出现问题时, 往往会迷失掉自我的所在。

(2)从认知过程来看, 抽象思维的能力得到了发展,但带有片面性

大学生在自身学习生涯过程中受到过系统的思维训练, 所以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成为了他们的主要思维方式。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创造力都随之增长。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 伴随着独立思考问题而出现的是, 他们喜欢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能够熟练地运用唯物辩证法观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指导自己的认识活动和观察社会现象之前, 他们的观点大多都很偏激。

(3)从情感过程来看, 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较大

现代大学生充满青春活力, 随着校园生活的深入展开, 社会需要增多, 情感也日益强烈, 日益发展完善。但是如果受到内心需要和外界环境影响的强烈刺激, 他们的情绪又容易产生较大波动而表现出两极性, 既可能在短时间内从高度的振奋变得十分消沉, 又可能从冷漠突然转为狂热, 乃至造成消极的后果。

(4)从意志过程来看, 意志水平明显提高但不平衡, 不稳定

当代中国的大学生都是经历过高考洗礼的, 所以多数已能逐步自觉地确定奋斗目标, 并根据目标制定实施计划, 排除内外障碍和困难去努力实现奋斗目标。在不同的学生中, 大学生意志水平的表现也不一样, 如在专业学习活动中, 有的往往意志水平的表现较高, 而有的则意志水平就相对比较低。在同一种活动中, 大学生的意志水平表现也有较大差异, 心境好时意志水平较高, 心境差时则显得意志水平较低。情绪波动对于他们意志活动水平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三、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实施方略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以德育为目的,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在学校中,教育是有目的或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的精神影响。但是,有目的或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的精神影响,却未必是教育。所谓教育,其影响不但是有目的的,这种目的还必须是道德的目的。德育及教育的道德目的,是学校教学、管理和辅助性服务等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归宿。因此,在大学校园中,不应当受社会风气影响而将自身教学目的变质为一种追求功益、追逐名利的手段,它必须使得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构成稳定的综合体。

(2)人性化管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学校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以人为本”。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并且要使之与整个学校文化融为一体。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只有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才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及注释

(1)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2) 案例出处:《抑郁症大学生咨询案例》,中国心理学家网;2007年7月30日发表

(3) 贺建 刘毅敏 杨旭 季卫刚;《当代中国教育与心理学》,2009年

大学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二: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摘要】大学生时代是人生中一段既美好又特殊的时期。现在的社会给我们提供了充分施展自我才能的舞台和多方面的发展机遇,而他们可凭借的竞争优势已不单单是智力和体力,更重要的是健康和健全的人格。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由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重要时段,也是自我意识不断完善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尤其重要,大学生们应加强认识,掌握技巧,积极训练,不断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促使自我健康成长。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培养,大学生恋爱心理,大学生自我认识,心理教育。

【引言】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一个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交往、自我角色等方面的改变。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正文】

一、大学生的时代主题

心理健康是时代的主题,是现在社会进步与人类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全方位开放的新局面为其提供了成才得广阔舞台和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同时,激烈的竞争也带来更多严峻的挑战,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多、更新、更强的要求。提高个人的修养,保持心理的健康,增强人格的魅力,优化心理素质是每一个立志成才的大学生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新世纪的挑战。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系统中的基础,同时又渗透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素质之中。由于21世纪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当代大学生更需要心理健康的指导和锻炼。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大学生人格的培养与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

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三,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

步入大学,许多的同学都步入了大学恋爱这一人生事业当中。大学恋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现象,而是已经从现象转变成了潮流,就像许多同学说的那样,在大学恋爱是正常,不恋爱才是不正常,因此,大学生恋爱是个值得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大学生恋爱,除具有一般青年恋爱的特性外,还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1) 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2) 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3) 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

4) 失恋态度宽容,承受能力较弱。

大学生恋爱的利弊并不是恋爱与生俱来的东西,而关键取决于我们对待恋爱问题的态度,以及是否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否正确选择恋爱时机,是否能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等因素。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都是因人而异的。处理的当,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努力学习,成绩上升。而处理不当,则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滑。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关键取决于自己,而学校则应当加以正确的引导。

四,大学生自我认识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五、对大学生心理教育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未来的建设添砖加瓦。

大学教育心理学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