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桃姐影评3篇

发布时间:2016-12-02 19:27

《桃姐》,未播先火,获奖无数。一个熟悉名字再度出现大家的眼中——叶德娴,时隔11年了,叶德娴好久没有出现在大屏幕中。下面是有电影桃姐影评,欢迎参阅。

电影桃姐影评篇一:

《桃姐》这部电影讲述了桃姐这位老人为少爷Roger的家族工作了整整六十年,伺候过老少五代人。如今年逾古稀突患中风,少爷Roger突感迷茫,又忙于工作四处奔波无暇顾及,只好把她送去老人院。之后便展现了平凡感人的主仆情……

或许,这部电影的定位是主仆情。的确,桃姐和少爷Roger之间的情感很感人,很震撼人心,由最初的漠然到后来的无微不至,我们能感受到少爷Roger的内心转变,那种关切的眼神,流淌出来的是很少见,很令人动容的主仆情。

主仆间产生深厚的情感,对我们来说,有些不可思议,因为现实生活中有着太多主仆之间的冲突:保姆对老人态度险恶;雇主对保姆呼来唤去、毫无尊重;保姆私卖雇主的东西……所有的雇佣关系、所有的人性都泯灭在利益面前,貌似深重的责任感被金钱呼来唤去。希望与之有关的人们能够学学桃姐和Roger,因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不是虚构,不是改编。

并且,这部电影也向我们揭露了当今社会丑陋的一面——养老院。虽说养老院是老人们乐享天年的地方。但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不到,我们看到的只是破旧的设施,平淡的服务态度,以及从那位女工作人员口中得知的养老院背后的种种猫腻。一条条的利益食物链,将老人们本该拥有的幸福晚年捆在了老人身手之外,看似一触即得,实则遥不可及。我们看到的,我们听到的,只是表象。这部电影带给了我们真实,还原了现实,让我们不禁担忧与顾虑!影片中一位住在养老院中的老人也带给了我们启示,儿女们为了养老费而不和,将孤苦的老人搁置在中间,实在令人心寒……我在想,我们的父母也会有老的那一天,我们自己也有老的那一天,我们都应该明白该怎么做……

电影桃姐影评篇二:

《桃姐》,未播先火,获奖无数。一个熟悉名字再度出现大家的眼中——叶德娴,时隔11年了,叶德娴好久没有出现在大屏幕中。自1999年凭借《笨小孩》拿下金马奖后,又接拍了几部片子,2001后年几乎淡出娱乐圈。这次的复出,叶德娴接连夺下威尼斯影后,金马影后两个大奖,金像影后也是志在必得。

她出身于50年代的香港,以歌手的身份签约,却在电影的舞台上大展拳脚;她演绎过各种角色,几度封后,最后却无奈的淡出娱乐圈,她总是拍摄喜剧,被观众戏称“港味笑妈”,但是现实中她与丈夫离婚,亲子关系疏远,总是孤单一人。她就是叶德娴,一个有着沙哑的爵士音,有着癫狂又悲情的眼神的女人。

再次归来,叶德娴在《桃姐》中饰演一位忠实又固执的女佣人,忠心耿耿的伺候了这个家族的五代人,在年老的一次中风后,被送进了养老院。导演许鞍华说:“没有人觉得叶德娴在演戏,她就是那个人,很真实。”叶德娴自己也说,她不是去演一个老人,不是去演一部别人写好的剧本,而是在体验一位老人真实的内心。或许,桃姐晚年孤独的心态和叶德娴一样,63岁的她,孑然一身,子女常年在国外居住,很少与其来往。她曾自责的觉得自己不是个合格的母亲,因为年轻的时候拼命于工作,与两个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但又常常对他们要求严格。老了,和桃姐一样,会留着孩子小时候的玩具和衣物。这深藏的心酸恐怕只有叶德娴一个人演绎的出。叶德娴表演的是70多岁的老妇人买菜,上楼,生病的细节,各种滋味她也是尝试过的,曾经的她因坐骨神经出问题,主拐杖长达半年之久。整部影片中,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和煽情的对白,只是淡淡的情感流出,让人深思。

不同的是,影片中的桃姐一直是为别人而活,而叶德娴却坚持为自己而活,每次出席都是精致的妆容,得体优雅的衣着,说话字斟句酌。行内人都知道叶德娴很重细节,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剧本不好不拍,对导演对手要求颇高,有“叶皇后”的外号。尽管完美,内心的孤独还是无法抹去,不幸的婚姻给她带来的还是无法弥补的伤害。那个总在舞台唱着赤子落泪的女子,无人陪伴。

这次与华仔的合作并不是第一次,三十多年,他们十多次扮演母子,感情深厚。外界传言,生活中的她脾气乖戾,与世隔绝的叶德娴说,刘德华是唯一可以让她开怀大笑的。获奖当场,叶德娴将奖杯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比儿子还“亲”的刘德华。华仔更是当场单膝跪地地感谢她。

有人问过叶德娴对进养老院的看法,她表示不想去养老院,也不需要子女的照顾,她选择安乐死。“因为生命是自己的,不是我生了他们,他们就帮我做主,我是个独立的人。或许,选择安乐死,叶德娴会觉得有尊严。

电影桃姐影评篇三:

其实每次在国际电影节上看华语片都有些提心吊胆,经常要面对半场空座和记者提前离场的尴尬。所以当《桃姐》在本届威尼斯主竞赛单元收获了长久的掌声、赚足苛刻影评人的泪水,那一刻,是纯粹的、作为中国记者的幸福。国内的“大片”们,不要再说外国人不懂中国文化内涵了,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东西是相通的,不需要欲盖弥彰的强调、不需要刻意讨好,踏实的讲故事,讲有价值的故事就可以。

香港导演许鞍华向来是会讲故事的人,最擅长的是把不那么具有情节性的故事讲的好看,《桃姐》自然是能作代表的。这个由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讲述了在一个大家庭四代为佣的女人“桃姐”(叶德娴饰演)和她自小看着长大的少爷Roger(刘德华饰演)之间简单而厚重感人的亲情。影片甚至谈不上情节,镜头里贯穿的是导演对生活的精确观察和把握。能让很多影评人从头哭到尾的电影,语言上其实一点都不煽情,其特点就是让观众不是被某句台词或者某个情节感动,而是自始至终用细节营造那种温暖的让人想哭的氛围,不急不躁,情绪积累达到了,一句“桃姐我们想您”这类就成了情感的宣泄口。化简为繁易,化繁为简难。在国内电影市场充斥着两页台本就能拍90分钟电影的烂片今天,难得还有这样细腻的力量和踏实的表达。

作为女性导演,许鞍华近来作品中爱情的比重越来越少,《桃姐》中几乎决口不提。几度以为养老院的女护理秦海璐会跟华仔发生点什么,好在没有。否则便看不到这样一个纯粹的故事,这样干净的情感。影片中除了“桃姐”与“Roger”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亲情,更关注了“空巢老人”的社会现象。大部分戏份在“养老院”完成,那些真实捕捉的老人面部细节、呆滞的眼神和不便的行动,让人忍不住辛酸,胜过千言万语去描白。

“桃姐”在年老中风后,就来到了这个养老院,与形形色色有故事的老人住到了一起,见证了这个小小团体中的冷暖悲凉。相比那些有不孝儿女的老人,“桃姐”无疑是幸福的,失去了伺候几十年的“少爷”,多了一个“干儿子”,刘德华饰演的Roger发自内心的“反哺”深情,让人感叹“有子如斯,夫复何求”。尽管是这样,包括桃姐在内养老院里的老人们仍将走向衰老死亡,在浓浓的幸福下,这种不可抵抗的无奈和哀伤更令人唏嘘。

片中“桃姐”扮演者,香港著名影星叶德娴(Deanie)实在太出彩,可以说这部电影一半都是她的表演撑起来的。形体的模拟还好,心里揣摩最难,桃姐那种带着自卑又发自内心的恭敬、对Roger浓烈却从不逾越的感情、天生的纯朴善良和倔强,仿佛人物原型的灵魂附体在角色上,已经不需要用表演去让人相信。用“人戏合一”这种境界来褒奖都不为过。

华仔经岁月的打磨演技也更加圆润成熟,尽管大家还是会或多或少关注他帅气的外表,但近几部艺术电影的经历已经让华仔渐渐了些洗尽铅华的趋向。可惜在Deanie前辈的光芒下,Roger的角色仍显得不够饱满。其实两人早在八十年代《法内情》中就合作饰演母子,事隔多年再次合作算是一桩美谈。

这部应算作文艺电影的作品,也相当顾及到了商业市场。各种影视界大腕儿们客串捧场,照顾了大多数国内观众的看片欲望。虽然有影评人认为这种刻意的添加显得不伦不类,破坏了影片整体风格,但蛮有喜剧效果,无伤大雅。

若说这部电影的缺点,那么唯一就是少许部分节奏缓慢,音乐的表意色彩太浓,稍显华而不实。又或一种可能,这种很明显的女性导演表现手法并不能打动所有的人。但是让那些天天泡在电影里,几经变得神经大条泪点颇高的中外电影媒体记者。硬伤目前只发现一处,便是华仔扮演的Roger与美国归来的姐姐在车中,剖析为什么要对桃姐好。这段实在画蛇添足,将原本自然而然流露的情感生硬的解释,反而破坏了那份不可言传的感动。与整部影片及其不协调。乐观的猜测这是许鞍华导演怕国外观众不能理解中国人内秀含蓄的情感而特意加的解释,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国内公映的版本,请把这段剪掉吧。

电影桃姐影评3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