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政治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07 21:29

校园安全与每个师生、家长和社会有着切身的关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校园安全政治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校园安全政治论文篇一

安全校园人性空间

摘 要:汶川地震给当地的学校建筑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很多学校需要改造或重建。如何使学校成为最安全的地方,在紧急情况下成为全社会的避难所,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安全的学校不仅仅是结构专业需要考虑的问题,更是需要从规划选址、校园布局、建筑单体设计等各个层面制定明确的相应措施才能实现。地震对师生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因此新建学校给人的感觉一定要充满安全感和人情味,同时又与当地川西建筑的风格相结合。

关键词:安全;学校建筑:抗震措施:建筑感觉

中图分类号:TU24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2-0084-03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地震。地震发生的时间正是学生们的上课时间,学校的校舍未能给这些未成年人提供保护,也没有为他们的逃生留出更多的时间。甚至在一些地区,唯独学校在地震中轰然倒塌。众多学生在此次大地震中遇难。因此,灾后重建的中小学建筑一定要抵御今后可能发生的严重灾害,要使中小学校真正成为人们所期望的最坚固、最安全的建筑。地震对师生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因此新建的学校给人的感觉一定要充满安全感和人情味。

都江堰市天马镇原天马小学和中学在地震中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在灾后援建工作中将这两所学校合建成“都江堰市天马镇天马九年制学校”。在此,以此项工程为例,浅谈一下灾后学校建筑设计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1 工程概况

四川省都江堰市夭马镇天马九年制学校建设工程,是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建设项目中第二批建造的学校工程。该项目的建成,主要解决天马镇地区适龄青少年的读书问题,确保师生能在2009年9月在新学校开学。

都江堰天马镇天马九年制学校规划位于金堰路以南,玉泉街以西,规划面积66700m2。校园建成后将为2700名学生提供日常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场所。总建筑面积约27580m2,由7座主要建筑单体、体育运动场地、变电、门卫等辅助用房构成。

2 功能布局

新建建筑在地震等灾害发生时甚至在遭遇高于重建设防烈度预期的地震影响下仍然能安全可靠,不是仅仅依赖于结构设计,而是需要从规划选址、校园布局等各个层面制定明确的相应措施才能实现。(见图1)

本学校在规划时选在地势平坦及地质均匀的抗震有利地段,校园周边都为2―3层的低层建筑,没有高耸易倒的建(构)筑物。校园的总体布局上,教学区域内的教学楼、实验楼等建筑均保持一定的间距,房前屋后均有供人集散的空间及疏散通道。活动区域远离教学区域是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聚集的理想场所。作为整个校园各功能区须顺应严谨有序的群体规划肌理。规划校园建筑群为东西向轴线均衡的对称布局。一横一纵一环的道路构架将规划的各功能合理地分为东区、南区、西区三个功能区域,西区作为自主人口开始的景观序列的高潮,以弧形的连廊连接行政、教学、实验各楼,凸现大气。学生宿舍以围合的建筑形式列在南侧,东区为运动区。

对中小学而言,主要功能区基本上为5个区域:行政管理教师区教学区、科技实验区、生活区、活动区。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功能布局中,通常将用地一分为二,行政管理教师区、教学区、科技实验区各自独立,将生活区和运动区资源共享。这种布局方法,不利于节约土地资源,科技实验等资源也不能共享,教学管理也不方便,交通流线也特别长。本工程的功能布局采取中心组织与分别组织相结合的手法,即每个功能区相对集中,但各自设立专用出入口,以达到既便于使用又便于管理的宗旨。规划根据建筑功能性质的不同将建筑和设施划分为行政教学区和生活服务区两大块,通过南北景观大道将两个板块联系起来,共同组合成一个体量简洁又空间丰富、不失细部的建筑空间环境。考虑行政教学区、生活服务区和运动’区的空间序列与整体形象,以严格的轴线关系定义出整体形象的动态平衡,通过一系列开合有序的空间组合完成整个建筑群的起、承、转、和。设计中,通过连廊、走廊将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行政办公楼连为一体。教师和学生只要走进教学区,就能保证风雨无阻。免去淋雨打伞之苦,清洁了教学区域,并方便了教师和学生的联系。行政教学区中心人口大厅和弧形连廊将建筑外部空间东西分为广场与内院两个不同性质的空间。同时行政教学区建筑群体间的几个院落空间与建筑群体形成了有机的拓扑关系。围合性明显的矩形与充满张力的弧形组合,给人强烈的整体形象和视觉震撼。同时以廊道、平台、柱阵、带状绿化等不同界面定义出不同性质的院落空间。形成广场一院落一人口中庭一廊道中庭―教室的空间秩序。

在交通组织上,两条东西向的景观道路与南北向主干道路以及外围环通支路形成规划的基本骨架。车行系统与人行系统做到人车分流。主人口设置在金堰街,次人口设在规划路。主干道与次干道兼作紧急消防车道。主要车辆出入口设在南北交通主干道上,在环通支路远离中心一侧安排地面停车,减少对校园影响,便于管理。步行道结合“视觉走廊”成为景观路,使人体会“移步易景”的生活情致。为适应大规模的集中人流,减轻主人口压力,将入口均质化,有利于大量人流的疏散。在不同的功能区域中都设有出入口,利于分别管理。

3 建筑设计

灾后学校的建筑设计,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上,选择一个合适的结构形式是很重要的。通常所使用的结构形式有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钢结构等。结台四川省当地的实际情况及地震中所破坏建筑的情况来,学校建筑定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及现浇楼板的结构形式是合适的。一个合理的建筑设计对抗震而言在起跑线上就领先了一步。为了提高建筑单体的抗震性和缩短紧急情况下安全疏散所需要的时间。本工程的建筑单体设计严格控制高度和层数,最多不超过4层。高度不超过18m。(见图2)

本工程的建筑单体主要由综合教学楼一、综合教学楼二、综合实验楼、行政办公楼、学生活动中心、宿舍和食堂组成。针对这些单体使用功能的特点,将其分为三类,一是教学楼和宿舍,此类建筑南侧为开敞式走道,北侧为功能性用房。二是实验楼、学生活动中心、行政办公楼,此类建筑为中间走道,两侧为功能性用房。三是食堂,双向均为多跨的两层建筑。

对于教学楼和宿舍楼在建筑设计上其外廊不采用悬挑结构而是设柱支撑,在横向就形成了两跨的框架,对提高抗震性能是极其有利的。房间的进深和开间选择合适的尺寸比例,以提高建筑的整体刚度。在平面布局中适当增加楼梯以减短疏散距离,楼梯的四角均设有柱子。对于实验楼、学生活动中心和行政办公楼,此类建筑在功能上就决定了其横向可设置三跨框架,对抗震是有利的。在建筑设计中可参照教

学楼的设计手法进行布置。食堂为双向多跨的两层建筑,进深和开间的尺寸比较适合,建筑刚度比较大;食堂周边的空地较多;是学校所有单体建筑中对抗震是最有利的。食堂的厨房内留有较大面积的库房,可存放一定数量的食品;食堂内的水、电、煤气及热水全部配齐,在紧急情况下给避难人员的生存提供了保障。在地震中学校的食堂是破坏最少的。因此,食堂可以成为紧急避难所。

综合教学楼一

综合教学楼一为小学部分,主人口位于楼东侧,人们通过人口底层共享大厅即可进入教学楼,也可通过旁边的楼梯到达上面各层。

首层平面的主体部分是两栋由七间轴线距离9mx7.5m大小的普通教室组成的,每班可容纳学生45人。教室的南北窗尽量开大,在争取最大采光、通风的同时也利于师生对室外环境的欣赏。

教室部分的两端布置楼梯间和卫生间,楼梯间与连通教学区的连廊紧密相连,方便师生的上下、水平联系:这样的布置方式也最大程度上地减少了楼梯间和卫生间对教室的干扰。

教室的南面一侧为开敞的走廊,作为连接本层各种功能的水平联系,与庭院仅有一栏之隔。

二~三层平面的布置与一层的布置是基本相同的,一层相应位置的走廊在这些层面除了提供交通功能外还作为教室的遮阳设施,防止阳光的直射,使教室内的光线分布比较均匀、气温适当。楼东侧布置教师休息、办公用房,紧密结合教室布置。

教学楼一层较室外标高高0.45m,层高均为3.9m,两坡屋面,建筑规整,功能合理,使用方便。

综合教学楼二

综合教学楼二为中学部分,主入口位于楼东侧,人们通过与连廊连接的入口底即可进人教学楼,也可通过旁边的楼梯到达上面各层。

首层平面的主体部分南侧由六间轴线距离9m x7.5m大小的普通教室组成的,每班可容纳学生45人。

教室部分的两端布置楼梯间和卫生间,楼梯间与连同教学区的连廊紧密相连,方便师生的上下、水平联系:这样的布置方式也最大程度上地减少了楼梯间和卫生间对教室的干扰。

楼东侧布置教9m休息、办公用房。紧密结合教室布置。

教学楼一层较室外标高高0.45m,层高均为3.9m,两坡屋面,建筑规整,功能合理,使用方便。

综合实验楼

综合实验楼形态与综合教学楼二呈对称布置。内部功能均为实验用房。层高均为3.9m,四层设计。屋面为两坡屋面。

行政办公楼

行政办公楼位于校园西北角。该建筑作为主要建筑序列的端头,平面部分作弧形设计,作为校园建筑的活跃因素。通过在设计中对整个行政办公楼各项功能的整合与分类,建筑体量大体上分成图书阅览和行政办公两个功能分区,从而达到最优化的分布。

行政办公楼主人口设在建筑北侧,邻近风雨连廊。这样可以很好地处理来自南、北两侧的人流。主入口处除踏步和无障碍坡道外,更设置一处扇形型室外小广场,既可以作为人流的缓冲区,也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驻留的场所。底层主要功能为图书阅览。二层平面功能设置与底层基本相同。三、四层平面为内廊式办公区。设置办公、会议等功能房间。楼梯间、卫生间在建筑两端。

整个行政办公造型较活泼,内部空间层次有序,均体现在剖面的设计当中。图书阅览区主要为大空间布置,行政办公则就功能需要做标准办公室设计。

学生活动中心 学生活动中心在建筑形态上与行政办公楼呈南北对称。位于主要建筑序列的最南端。功能主要设置多功能阶梯教室及相关活动室。

由于通过连廊与教学楼、实验楼相连,所以层高与其取得一致:3.9m。多功能阶梯教室部分的层高为5.2m。

宿舍

宿舍平面南北呈梳状,共三排。为单排外廊式布置。中、小学分开,方便管理。

每单栋学生宿舍均在端头设计两个封闭楼梯间,保证尽端房间到楼梯间最远距离不超过22m,两楼梯间之间的房间至最近楼梯间距离小于35m的疏散要求。宿舍主要出入口设在宿舍连接处,公共水房也安排在此处。楼梯间在底层设直接对外出口。宿舍层高均为3.6m,共四层。屋面结构起坡丰富造型,檐口标高14.4m。

食堂

食堂共2层,层高均为4.2m。食堂设计主要需满足各功能间的流线关系,符合卫生防疫等规范、规定的要求,并考虑使用惯有的管理模式。还应该就学校食堂的就餐特性,以及学生安全等方面加以考虑。餐厅主要出人口面向教学区及宿舍区。

根据整体规划设计需要,除餐厅、厨房外,需在食堂内设计水泵房、锅炉房、维修管理、总务仓库、体育器材库等辅助、服务功能用房。合理地安排好这些功能,是本建筑单体设计的难点所在。

建筑从功能入手,局部设计形体的穿插和空间的雕琢,增加建筑使用的趣味性和外观美感,减少庞大体量的压迫感。建筑风格简洁明快,在材料和建筑细部符号上,与校区内其他建筑呼应・方案采用坡屋顶的形式,建筑外墙材料选择面砖与涂料的结合构成墙面的基本元素,配合校园整体建筑基调,做到使用便捷,建筑美观。

4 建筑形象

学校的使用者老师和学生都背负着一定的心理创伤,建筑的安定感对创伤的平复,将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建筑立面设计遵循了四川当地的地方建筑特色,运用了当地建筑的元素加以提炼,体现了新川西建筑的特点。

在建筑群的布局上。采用单一的南北向空间轴网,各建筑相互关系清晰明了,避免缺乏安定感的异样空间。在教学、后勤等各功能区内,均以连廊将各单体建筑成组联系,连廊和建筑单体共同围合了多个建筑院落,体现了川西建筑的风格又给人以水平舒展的建筑群落形象,给使用者以稳定安定的心理提示。并且在各建筑主出入处,均设置足够的疏散空间,此空间又设计成川西风格的门头,在心理上和使用上均形成有路可退的安全感,并与川西风格相结合。

在造型上,采用坡屋顶造型,在内外部空间形态上符合人类传统上对安定感的潜意识认知。在体块关系上,满足常人对稳定体系的一般认知。坡顶的形式吸取了川西建筑的精华,是建筑的点睛之处。安静幽雅的川西印象与稳定的造型相结合,在心理上对建筑造型形成足够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在建筑细部处理上,适当地加大受力构件的外观尺度,如连廊支撑柱、阳台支柱、坡屋顶檐口等,形成坚固的心理暗示。本工程不采用大悬挑的构件,以消除使用者在这类构件附近产生的危险感。在立面方面,各建筑单体立面用不同颜色的涂料形成三段式设计,具有稳固的基座和轻巧的顶部,形成扎实的建筑外观。在内部空间方面,加大疏散走廊与门厅的平面与竖向尺寸,形成宽裕的疏散空间系列,避免在疏散流线上产生压迫感。

在当地的文化基础上加以现代的元素,建筑表现出色调淡雅,注重细部,极具地方特色。并且把当地建筑的屋顶及外墙装饰加以改进运用到建筑中,和本土建筑风格相呼应,体现了新川西建筑的特点,同时又给人以安全感和人情味。

5 结束语

灾后重建的学校,无论是从结构形式、功能布局上,还是从建筑给人的心理上考虑都应该给学生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学校是当地最安全的地方之一。学校设施要能够承担起防灾据点和储备基地的功能。学校一方面为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作出贡献,另一方面正快速将自己变成所在社区的一员,不断为融入社区进行整合。

我们真诚期望的目标如某位日本专家所说:“我们不能避免地震灾害,但是,我们可以减少地震带来的灾难。”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校园安全政治论文

校园安全政治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