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安稳的睡床阅读题答案

发布时间:2017-03-17 10:06

《一张安稳的睡床》这篇阅读题会告诉你这么一个答案:一张安稳的床,会让我们拥有一个甜美的梦。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一张安稳的睡床》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供大家学习,希望这些文字可以给您带来一些有用的帮助!

一张安稳的睡床阅读题答案

《一张安稳的睡床》阅读原文

①他们或许是这个城市最先感到天气转冷的一群人。霜降过后的某个中午,在北京城铁知春路站附近小路边,一对年轻男女对坐于路沿两侧。他们把头深埋进膝盖,乍一看,仿佛刚结束了一场争吵的情侣。

②然而当你悄悄走近,你会听到匀净的呼吸和轻微的鼻鼾。她身上,还穿着附近餐馆的白色工作服。他手边,还放着隔壁工地的黄色安全帽。劳作了整个上午,他们在北方深秋一天里最温暖的时刻,疲惫睡去。

③与路人偶然见到的这个场景相似,近日,一组由专业摄影师拍摄的照片引起热议。这组照片被命名为“中国睡美人”,发布照片的网站编辑写道:“中国正试图通过辛勤工作来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只是有的时候,他们似乎需要休息一下。”

④在这组照片中,你会看到水果贩子睡在堆积如山的柚子里,菜农在冬瓜垒成的“墙”边小憩,修路工人在冰冷的铁轨旁小憩,而一位养鸭人则直接睡倒在水塘边的空地上——鸭群以他为圆心围成一圈,好像给他“站岗”。

⑤有的人看完了或许会发笑,为那些奇异的卧榻和古怪的睡姿;有的人却泛起一阵心酸,为那些暴露在烈日下、浸透在汗水中的睡眠;更多的人则会油然而生感动;这些疲惫的人,正欲乘上一列奔驰的列车,朝着梦想而去,不知停歇。

⑥事实上,早在2002年到2009年,德国人贝尔恩德•哈格曼就曾拍过“睡觉的中国人”。在华工作的七年间,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速度”。他把镜头对准保安、司机、建筑工人等普通劳动者,为他们“每周7天、一天24小时”的干劲而激动。

⑦当人们惊叹于中国高速的发展变化时,那些随意发生在街道边、小摊上、板车里的梦境被轻易地遗忘了。它们本该是构成这个国家宏大梦想的一个个具体表达,它们的主人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造梦者”。

⑧然而许多时候,这些人因为疲劳,来不及找个安稳的睡床,就已沉沉睡去。拍摄者从未觉得这种“哪儿都能睡”的行为有什么不体面,即使在公共场合打呼噜,即使睡眠条件再恶劣。在他看来,疲劳的时候就会打瞌睡,人们都一样。况且,照片中随意睡着的人不是无家可归、无榻可栖者,而是醒来就要马上投入工作的劳动者。他甚至欣赏这一点,认为“处事灵活”是中国社会的一种文化。

⑨这当然并不仅仅事关“灵活”。如果睡觉不再是必需品,而只是一种消遣,那么试想,这群人中会有多少人放弃睡眠,宁愿夜以继日地奔忙?在那些古怪的睡姿和奇异的卧榻背后,是为改变命运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全部辛劳。

⑩在照片中,建筑工人的卧榻——砖块、水泥、钢筋,也许马上就要撑起高楼大厦,但其建造者却往往只能是仰望着,而非分享着。用自己的奋斗努力活着,这充满尊严。然而象征工人身份的安全帽,只能为他们遮挡阳光,却难以为他们带来足够的体面和尊严。

⑾一觉醒来,现实照进梦想,他们看到的只有远去的冒着浓烟的列车。

⑿这些疲惫的身躯仅仅需要在这趟列车上拥有一张安静的卧榻——让启程者不必胆怯,让跋涉者得以休憩,让漂流者梦见未来。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一张安稳的睡床》阅读题目

1.文章开头写道:“他们或许是这个城市最先感到天气转冷的一群人。”从“这个城市最先感到天气转冷”来看,本文所写的“这群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4分)

2.下面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普通劳动者深深的同情,结合句中加点字部分说说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4分)

一觉醒来,现实照进梦想,他们看到的只有远去的冒着滚滚浓烟的列车。

3.文中写道:“拍摄者从未觉得这种‘哪儿都能睡’的行为有什么不体面。”为什么普通劳动者这种行为没有什么不体面?请依据文本内容分条概括。(6分)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以“一张安稳的睡床”为题表达了什么愿望。(4分)

《一张安稳的睡床》阅读答案

1、①生活在社会底层。②有着繁重的劳动。③ 为梦想而努力奋斗。④ 醒来后马上投入工作。

2、用“冒着浓烟的列车”比喻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列车“远去”而劳动者还在原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普通劳动者虽然付出了艰辛劳动却未能分享到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依然处境艰难,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普通劳动者的同情。

3、(1)他们承受着繁重的劳动,人疲劳的时候就会打瞌睡,况且他们醒来马上就要投入工作,这也是他们处事灵活的体现,没有什么不体面。

(2)他们在为改变命运和追求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没有什么不体面。

(3)他们在辛苦劳动后没有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只能如此,没有什么不体面。

4、作者希望能让普通劳动者更多地分享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让他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谁来叫小草起床》阅读原文

①春天的清晨,我很不情愿地压下叮叮作响的闹钟,一天的工作生活就此展开。窗外,枝头的绿芽探出了头,小草也钻出了被春雨润湿的土层,迎春花早就迫不及待地用黄色的花瓣来迎接春天了,自然界全然没有了冬日的萧索。那又是谁把这些花花草草们唤醒,来参加这春日的聚会呢?

②都说春风吹绿了小麦,细雨唤醒了桃花,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春风细雨敲门之前,西北风和雪花已经去叫它们起床了。西北风叫早?对,没错,是西北风。

③对于像小麦、桃树这些生长在温带的植物来说,春天开花的好处显而易见:可以延长果实和种子的发育时间,在严寒到来之前,完成繁育下一代的任务。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大量进行光合作用的绿叶为其提供营养保障。试想一下,如果苹果树在秋天开花,幼小的果子恐怕会被霜冻赶下枝头。

④为此,这些植物“设计”出了一个特别的开关—— FLC基因,这一基因及其表达的蛋白质的任务就是阻止赤霉素的积累,而赤霉素正是促进花芽发育的关键物质。这样,基因就可以限制植物开花了。

⑤当温度降低时,植物中的某些特殊的基因苏醒过来(注意,并不是编码赤霉素基因,它们平常因为结合着甲基基团而处于休眠状态),这些基因的表达产物会“束缚”FLC基因的手脚,使FLC基因暂时失去对赤霉素合成途径的掌控能力,这样,赤霉素工厂开始生产了。当然,这个关闭过程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生产出足够量的赤霉素以及其他促进开花的物质,比如,冬小麦要在0~3℃的环境里,忍受40~45天的冰冻,才能抽穗开花。这之后,冬天最严寒的时间也过去了,做好准备的花朵就可以在春风中绽放了。因为跟春暖花开有关,这个过程被安上了“春化作用”的名头。

⑥有读者可能会想,在漫长的冬季中,只有一个月左右的保险时间,如果在这段低温之后,突然出现“小阳春”,这些植物还不得顶着西北风开花啊,这个问题植物也想到了。

⑦除了气温一天天上升,春天的日照时间也在一天天加长。聪明的植物也懂得在白天足够长的时候才开花。对于小麦来说,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游荡超过14个小时的天数超过20天,它们才会启动开花程序。

⑧更有意思的是,“感觉”光照时间变化的并不是花芽本身,而是那些绿油油的叶片。在叶片中有一种被称为FT的基因,只有叶片每天享受足够时长的“日光浴”,这个基因才会开始工作,产生作为催促花芽发育信号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这些信使核糖核酸会被运送至茎尖部位,与掌管发育的API基因(掌控花萼和花瓣形成的基因)共同作用,进而分化出美丽的花朵。

⑨顺便说一下,信使核糖核酸通常是细胞内的通讯工具,但是很容易被降解。所以,在叶片中由FT基因指导合成的mRNA是如何被搬运到花芽中去的,一直是困扰科学家的一大难题。根据最新的研究,这些信使核糖核酸从叶片进入复合体,进而在蛋白质的护卫下,顺利前往茎尖。

⑩花花草草们经历了春日的成长和开花,夏日果实的孕育,秋日的硕果累累,寒风吹起之时,它们也要结束一年的工作休息了。

(作者:史军,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第10期,有删改)

《谁来叫小草起床》阅读题目

18、开头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19、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4分)

2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试想一下,如果苹果树在秋天开花,幼小的果子恐怕会被霜冻赶下枝头。

21、根据第⑧段内容,写出下面说法的科学依据。(4分)

在漫长的冬季中,如果突然出现“小阳春”,植物不会顶着西北风开花。

22、本文说明语言有什么特色,试举例分析。(4分)

《谁来叫小草起床》阅读答案

18、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点题。

19、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FLC基因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20、不能删去,因为“恐怕”表现不肯定的意思,如果去掉,表示肯定的意思,表达就不准确了。

21、只有叶片每天享受足够时长的“日光浴”,这个FT的基因才会开始工作,产生作为催促花芽发育信号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这些信使核糖核酸会被运送至茎尖部位,与掌管发育的API基因(掌控花萼和花瓣形成的基因)共同作用,进而分化出美丽的花朵。

22、生动说明,拟人的修辞手法。例句略。

一张安稳的睡床阅读题答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