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结构初探
论文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教学 知识结构
论文摘要:环境艺术设计是现代科技与美学高度统一的学科,它的主要的职责和任务是研究人在环境中的行为和需求。本文分析了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在初期的知识结构体系,并指出其必然适应时代的发展向多元性的转变,从而形成一个在科学、技术、艺术,以及经济等领域相互关联的新的体系。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在这样的发展机遇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结构亟待适应行业和社会的需求。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者必须对本行业的工作性质深入分析和研究,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结构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本专业培养的环境艺术设计师既不是单纯的艺术家,也不是单纯的工程师。这是因为环境艺术设计是融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为一体,为人类创造新的、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一方面,设计师既要研究人在环境中的行为和需求,即人与物的关系,又要了解当代科学技术,还要熟悉施工工序,并且能判断市场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效果是以产品的形式展现给人们的,它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在教学中除了专业必备的知识体系外,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市场价值观念,这是当前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进行知识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要素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的产品以个性化、标准化的形式出现,但又必须体现出产品所具有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它是实用、美观、经济的三大要素的综合。因此教学中知识结构也必须是双重的、多元的。
1、实用性要素的分析
设计首先是满足人对物质的需求,它是第一性的。精神需求是建立在物质需求基础上的更上一个层次的需求,也就是感官的需求,它是第二性的。
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可使学生掌握解决设计适用性的基本方法。基础知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制图知识,主要掌握设计施工语言;材料知识,掌握材料的性能、加工方法;加工工艺知识,各种机械的使用方法、加工工艺的程序和特点;人机工程学知识,研究人的生理特征,诸如人体尺度、动作分析、感觉分析等;计算机辅助设计知识,帮助分析、研究设计。除了要熟知上述的知识外,还需具备一定的数理化基础。
当然,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人们的注意力向形式感方面倾斜。人们更习惯用个人在行为、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经验去衡量一件设计作品的优劣,从而加重了艺术设计的含量。这在客观上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师具有良好文化素养、学科常识和丰富的生活体验,并能把握一定的民族特点、经济、地域文化和社会意识,去更好的统一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从中获取创作灵感。
2、文化性要素的分析
任何设计在满足了物质功能基础上,还必须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才具有生命力。单纯追求物质功能的产品,只能是工作原理的物化而谈不上美。由于环境艺术设计受到当地文化和环境的制约,所服务的对象不同,各民族各地区的宗教文化信仰不同,还需要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历史知识和人文常识,了解各民族的传统,才能设计出符合特定环境要求的优秀作品。
因此教学中相关的美学知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相关知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绘画基础知识,提高素描、速写、默写能力;色彩知识,色彩的构成和色彩的运用能力;构成设计基础,二维和三维空间构成的能力等。
3、经济性要素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最终以产品的形式出现,它通过市场和经济规律体现其价值。因而要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设计前期针对诸如现状、需求、材质工艺等方面进行的市场调研,并研究产品价值和成本的关系,选择最合适的材料、结构和施工形式等。因此教学中还必须让学生具备市场营销学、设计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另外,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健全,社会也要求设计与国际接轨,因此依法制定合同、依法设计和施工等是保障主雇双方合法利益的关键因素,这也要求学生必须了解合同、建设安全以及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结构初探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