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的故事读后感
《象棋的故事》是斯蒂芬•茨威格所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既然你没时间读原著,那就来看看读后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象棋的故事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象棋的故事读后感篇一
斯蒂芬•茨威格一直是我在心中默默喜欢的作家,我常对人说,我最喜欢博尔赫斯和卡夫卡,其实,在我心里面还装着斯蒂芬•茨威格,这个犹太人,这个“灵魂的猎者”,这个把目光转移到人的内部,去探讨人生之困惑或价值的人。他的小说描写生活琐事和心灵世界居多,虽然我们看不到宏伟的历史场面,也看不出什么特别的技巧,但我认为他的小说已完全超越了技巧,他娓娓道来的故事,以及张弛有度的描写,总让我们无法摆脱,他小说中的每一个形象,几乎都在挣扎,理性与非理性,爱情与背叛,虚无与焦灼,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我是在2005年前后读到茨威格的,自此以后,我就再也没放下,《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热带癫狂症患者》,等等,还有就是我马上就要重读的他那篇并不算出名的《象棋的故事》,这篇小说给我带来的震颤绝不亚于我读纪德和博尔赫斯。
小说中的人物有三个,象棋世界冠军、象棋迷麦克柯诺尔及因“象棋中毒”而得过精神分裂症的律师B博士。其实,在这三个人物中,第一个是陪衬,第二个是过渡,第三才个是真正的主人公。我还是像往常一样,不去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我们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的存在状况,以及小说中的一些带给我们震撼力量的细节就够了,这也是我读小说的方法,故事可以没完没了地阐述,但细节就那么几个,对人存在状况的思考也属于小说中主要要表达的一个点,有了思想之点和细节之点,这个小说的面貌是应该能搞清楚的。
我看过不少有关《象棋的故事》的评论,一些评论家大多是二战中的对人性的摧残这个角度去阐释的,我不否认这一点,但我们还能不能从更多的角度去阐释呢?让我们来看看B博士被囚时的处境:“在大旅馆里独自住单间——这话听起来极为人道,不是吗?不过,请您相信我,他们没有把我们这些‘要人’塞到二十个人挤在一起的寒冷的木棚里,而是让我们住在大旅馆还算暖和的单间里,这并不是什么更加人道的待遇,而是更为阴险的手段。他们想从我们这里获得需要的‘材料’,不是采用粗暴的拷打或者肉体的折磨,而是采用更加精致、更加险恶的酷刑,这是想得出来的最恶毒的酷刑——把一个人完全孤立起来。他们并没有把我们怎么样——他们只是把我们安置在完完全全的虚无之中,因为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像虚无那样对人的心灵产生这样一种压力。他们把我们每一个人分别关进一个完完全全的真空之中,关进一间和外界严密隔绝的空房间里,不是通过鞭笞和严寒从外部对我们施加压力,而是从内部产生压力,最后迫使我们开口。乍一看来,分给我的房间似乎并没有什么使人不舒服的地方:房里有门,有床,有张小沙发,有个洗脸盆和一个带栅格的窗户。不过房门日夜都是锁着的;桌上不得有书报,不得有铅笔和纸张;窗外是一堵隔火的砖墙;我周围和我身上全都空空如也。我所有的东西都被拿走了:表给拿走了,免得我知道时间:铅笔拿走了,使我不能写字;小刀拿走了,怕我切断动脉;甚至像香烟这样极小的慰藉也拒绝给我。除了看守,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任何一张人的脸,就是看守也不许同我说话,不许回答我的问题。我从来没有听见过任何人的声音。从早晨到夜晚,从夜晚到黎明,我的眼睛、耳朵以及其他感官都得不到丝毫滋养。我真是形影柑吊,成天孤零零地、一筹莫展地守着我自己的身体以及四五件不会说话的东西,如桌子、床、窗户、洗脸盆;我就像潜水球里的潜水员一样,置身于寂静无声的漆黑大海里,甚至模糊地意识到,通向外界的救生缆索已经扯断,再也不会被人从这无声的深处拉回水面了。我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没有什么可听,没有什么可看。我身边是一片虚无,一个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虚无之境,处处如此,一直如此。你在房里踱来踱去,你的思想也跟着你走过来走过去,走过来走过去,一直不停。然而,即使看上去无实无形的思想,也需要一个支撑点,不然它们就开始毫无意义地围着自己转圈子,便是思想也忍受不了这空无一物的虚无之境。从早到晚你老是在期待着什么,可是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就这样等着等着,什么也没有发生。等啊等啊,想啊想啊,一直想到脑袋发痛。什么也没有发生,你仍然是独自一人,独自一人,独自一人。”这样的处境难道不就是人存在的真实处境吗?在B博士被关前,还有另一些人被关在纳粹集中营,这一对比就更能说明问题了,“纳粹集中营”和“人生集中营”,哪一个更为残酷?“希特勒分子用尽一切办法折磨他们的心灵和肉体,把积聚起来的愤懑都发泄在他们身上。”这是被关在纳粹集中营者的真实写照,这些被关的人受到的摧残是“希特勒分子”的施加,而B博士呢?他没有受到这样的摧残,他受到的是另一种摧残,是纯精神的摧残,是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摧残,是自己折磨自己的摧残,这样的摧残虽然“文明”,但受摧残的程度不亚于前一种。这就不免让我想起了人生,其实,茨威格所描述的外部环境都是铺垫,也可以看成是人存在的外部环境,而真正要表达的是“人”这个核心主题。
虚无,到处都是虚无,这是20世纪的一大核心思想,我们承认了虚无,但我们该如何面对虚无,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我把B博士看成是和虚无作战的“斗士”,正是从这个角度去思考的。我有过B博士这样的经历,当我独自关在房子里,一天不出门时,总感觉无所事事,没有时间,没有空间,只有焦虑,焦虑就像一把钢刀,直插我心脏。这是我一天的境遇,如果让我把这样的生活连续地过上一个星期或是一个月或是小说中的“四个月”呢?我不敢想象,我估计我会疯,或是自杀。但是B博士没有,他在忍受,尽管孤独的折磨和被审讯的紧张心理长久持续,他的精神也饥谨到了极点,几乎都要崩溃,但这时出现了转机,这个转机就是那本“象棋棋谱”,这仿佛是大海中的一条舢板。最开始得到那本书时,B博士还以为是“歌德或者荷马的作品”呢,可令他失望的是,那只是一本“一百五十盘名家棋局的集锦”,仿佛命运和他开了个玩笑。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在这样的虚无环境里,即使是一只蚂蚁从你身边经过,你也会仔细凝视半天,因为你想从蚂蚁身上找到自己生命的出口,更别说一本书了。一个四个月里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人,得到了那本书时的情形该是多么震撼啊。这些细节在小说中都有描述,我不做赘述,我只想说说那本象棋棋谱意味着什么。象棋棋谱其实是个虚拟的世界,棋谱中有搏杀,有另一个世界,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把自己完全融合进去,我们完全能从中得到拯救。人生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我们一直都在追问,都在寻找,其实,人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那本象棋棋谱,他就像基督教人信仰的上帝,也像我们时时刻刻追寻的艺术,当我们找到了它时,也就找到了被拯救的可能。这大概就是我在《象棋的故事》中所找到的。虽然我们看不出B博士任何的“斗士”特征,但我还是愿意把他当成是一位斗士,他在绝望的时候并没有丢弃信念,而是在精神饥谨到极点时,他依然在清醒寻找被拯救的办法,他在绝望中找到种子,并种了下去,于是,他才幸福地活了下来。
后来,1942年的2月23日,茨威格自杀了,是和他第二位夫人一起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寓所服毒自杀的,作为他故事中的主人公B博士,用了本“象棋棋谱”就找到了生命的意义,而他,这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犹太人,他的“象棋棋谱”又在哪里?对于他的自杀,我不安了很久,我想,他只是为我们找到了一本“象棋棋谱”,而自己却始终在怀疑棋谱的真实存在,于是他就埋葬了它,回到了属于他的永恒的世界。好了,又说得过多了,对于这样一篇带给我震撼的小说,我总觉得没怎么说够,但有什么办法呢?我必须尽快结束,然后进入他的另一篇小说中去。
象棋的故事读后感篇二
《象棋的故事》是茨威格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小说。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是一名四处漂泊的和平主义者。茨威格本性乐观,却于二战中的一九四二年自杀身亡。
这篇小说是一部反法西斯作品,讲述了一个“象棋中毒”的人的故事。我们称他为“B博士。”他原本在奥地利管理着一个律师事务所,还处理一些皇室的财产问题。后来,B博士被纳粹抓走,关进了一个大旅馆中,有自己的房间。条件看似不错,但这却是纳粹的心理酷刑。B博士被关了一年多,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独处一室,与外界没有丝毫的交流。偶然的一个机会,使他得以研究象棋,由于平常时间的无事可做,使他棋艺精进。但当他背熟了一本书中的全部棋局后,寂寞与空虚又向他袭来,最终导致了他的一次神经错乱,并就此留下了心理阴影,即使他后来被释放了。
故事围绕着“象棋”展开,从“我”与B博士的相遇,引起了一段倒述。文章的情节并不复杂,只是在一艘轮船上的几局象棋博弈。而作者大部分的笔墨,实际上都在描写B博士的经历,讲述了他由一个正常人变为偏执狂患者的经历。
这可怜人身上的一切不幸和扭曲,都应“归功”于纳粹。刚被抓走的时候,B博士以为自己要被关入集中营,可谁知对方把他送入了一家大旅馆,让他免费拥有一个单间住着,一切看似人道,却是比进集中营还要难熬的阴险的酷刑,这是一种心灵上的折磨——每个房间都与外界严密隔绝,桌上不得有书报、铅笔、纸张,手表、香烟甚至小刀都被没收,窗外是隔火的墙。总之,一切的环境都令你压抑、空虚,正如文中所说:“不是通过鞭笞和严寒从外部对我们施加压力,而是从内部产生压力,最后迫使我们开口。”人类是群居动物,总是害怕孤单时的孤独。纳粹就是要利用这个手段击垮被关押者的内心,让他们说出一切对他们自己来说很有价值的机密。
就在B博士面临崩溃的边缘时,由于一次审讯的机会使他“偷”到了一本象棋棋谱,这给了他心灵上的慰藉,这本棋谱使他每天不在寂寞。他潜心研究象棋,甚至将整本书都背得滚瓜烂熟。没有旗子,他就在自己的脑海中模拟着怎么下棋。有一段时间,他的脑子非常灵活,精神状态也很好,对棋艺的研究也大有长进。不过,当他将整本书烂熟于心时,空虚与不安又再度涌来。他开始尝试自己与自己下棋,在自己的脑中,可这却令他精神轻微的分裂,出现了危机。终于,在他的自相矛盾中崩溃。庆幸的是,他后来又恢复了神智,而且因这件事被释放。纳粹警告他:不许回国。他只好离开,然而,在轮船上同世界象棋冠军的博弈,又令他差点旧病复发,从此他不再碰棋。
这个B博士的不幸,是特殊的,又是典型的,在纳粹的精神暴力之下,有多少人精神崩溃,多少英才就此陨落,甚至有多少人自杀来解脱一切?这是一篇反法西斯题材的小说,它控诉着战争,它渴望和平。
从某方面看,这篇小说也有遗嘱的意味,对于作者本人茨威格。茨威格死于自杀,而且他也是奥地利人,同样的境遇被纳粹驱逐。小说中B博士的的苦闷仿佛就是作者他本人的苦闷,他们一样空虚、敏感,遭受精神压迫。茨威格常年漂泊在外,远离故土,置身陌生的人群中,陌生的环境里,感受着故园乃至世界的战乱与不安。因此,他渐渐难以忍受,而《象棋的故事》也成了一部绝唱。即使,茨威格坚信和平迟早都会来到。
象棋的故事读后感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