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的创业故事

发布时间:2016-12-02 09:24

在国外,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创业故事呢?现在请看小编为您精心推荐的外国人的创业故事,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外国人的创业故事:一个外国人在昆明的创业故事

对到昆明来旅游的客人,或是长期居住在昆明的外国朋友,一提起“哈哈小广场比萨餐厅”,很多人都知道。一个“老外”在中国,把一家西餐厅从一开始49平方米发展到今天的1000多平方米,似乎让人感觉到他应该是一个了不起的商人,但走近这位老板,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没有太多的商业气息,平淡、恬然、开朗的影子,和一种田园式的平静。

餐厅的老板是个地道的荷兰人,名叫马亚力,原来主要从事导游工作。曾立誓要走遍世间的山山水水的他,第一次到中国的云南就被这里美丽的风光和纯朴民风迷住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昆明停留一段时间,这时一位大理的姑娘左维琼走入了他的视线,当他再次来到云南的时候,情不自禁地又来探望这位漂亮的“金花 ”,于是他们的爱情故事开始了……接着马亚力娶了这位漂亮、善良的姑娘,在昆明定居下来,开始细心地经营起他的小家庭。

爱交朋友的马亚力对生动的生活总是情有独钟,1995年他在金龙饭店对面开了一家49平方米的小酒馆,而经营目的仅仅是为了结交五湖四海的朋友。在这里,来自各国的“背包族”可以互相交流、沟通,聊聊旅游的经历,谈谈各地的风土人情。

为了使前来旅游的客人能在云南获得更多的信息,当时在云南的英文书籍还不容易买到的情况下,马亚力通过自己在国外的朋友,为自己的西餐厅购进了500多本旅游书籍和流行小说,给前来用餐的朋友提供最前沿的信息。顾客不仅可以在店内翻看这些资料,而且可以把它们借走,带在身上,随时翻看。

于是,有的客人到香格里拉时带走一本书,回来时又来换一本……如此下来,到他的小店里来用餐就像是回家一样,大家都觉得十分方便和温馨。

到“哈哈小广场”来用餐的顾客越来越多,那时安一部可以拨打国际长途的电话并不容易,但为了让顾客更方便联系他们,马亚力和妻子花了5000多元,用了半年的时间,为餐厅装了一部电话……

现在,在国外的很多旅游杂志上都可以找到关于“哈哈小广场”的介绍,很多外国朋友慕名而来,他们也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慢慢地他们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可是问起他们是如何经营的时候,左女士显得有些茫然:“我也说不大清楚,我们就这样,我管厨房、买菜,他负责接待客人和账务,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发展起来了。”

马亚力说,他很喜欢自己的名字“亚力”──第二,永远都不好胜。对于他的餐厅他没有想过还要壮大,也没有想过要开连锁店,维持现状就好了。生活上马亚力和妻子也平淡而真实地享受着每一天,一对可爱的儿女健康活泼。也许就是这样的平常心态,温馨、友善的经营,让他们店内的人气越来越旺,在遇到国外节日的时候,甚至有人愿意坐在楼梯上进餐。

外国人的创业故事

外国人的创业故事:童梦成真 一个外国人的中国创业故事

身着黑地红花的唐装,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如果不是一头金黄的头发暴露了她的身份,任何人会把她当成一名地道的中国人。

她就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美中互利工业公司的总裁,中国第一家合资医院——和睦家医院的董事长,同时还是3个孩子的母亲。她叫李碧菁。

今年52岁的李碧菁,已经将超过一半的时光留在了中国大陆,这个记录还在延续。如果说得更清楚一点,她已经在中国度过了29个春秋,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所有跌宕起伏。

到中国去

谈到和中国的结缘,这位信奉“没有什么不可能(nothing is impossible)”的犹太女商人认为起因于48年前的一次孩子间的“赌气”。

那时,李碧菁一家每周都会到中国餐馆吃一次美味大餐,但年仅5岁的她并不喜欢吃白米饭。她的姐姐便激她说,“Roberta,你不爱吃米饭,长大后就不能像普尔芭克(Pearl Buck)一样到中国去!”

普尔芭克是上世纪中叶非常著名的美国女作家,这位认为“中国人民非常友好,中国山河非常美丽”的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文学奖获得者曾在中国生活多年。

年幼的李碧菁果然被“激怒”了,“我会让你说的话变成错的!”李碧菁在心里暗暗对自己说。一颗中国的种子便这样悄悄地种到了她的心里。

这一年,大洋彼岸的中国,对美国来说是隔绝的,也是神秘的。很多年后李碧菁才知道这一年,中国刚刚从反右运动扩大化后得到喘息,《毛泽东选集》最后一卷也在这一年面世。

外国人的创业故事:每桶四美元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远行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的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反倒没有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传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这是一件谁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华、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

外国人的创业故事:成功需要一颗快乐的心来支撑

有一位老人,在他72岁时遭受严重的挫折,他奋斗了几十年享誉全国的最大零售集团,在一夜之间破产了。人们看着这位闻名遐迩的世界级企业家迎来如此灾难性的失败,议论纷纷。有人认为他将心随天命,穷困潦倒度过余生;有人认为他将神经受到刺激,过起老年痴呆不谈理想的晚年生活:有人认为他肯定不堪一击,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然而,事业的大厦轰然倒地,并没有使这位老人从此倒下去,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他依然精神十足,匆匆行走在大街小巷上。过了一段时间,老人和几个年轻人携手合作,开办了一家网络咨询公司,向自己陌生的IT产业发起了挑战。面对新的行业,老人并没有显得缩手缩脚,反而脸上始终充满了微笑,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加上他合理地运用了过去经营零售业时积累起来的经验,没多久就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一年后,老人重新堆砌的事业大厦又屹立在人们面前。

当大家采访老人,问他为何能够在一年时间里反败为胜、东山再起时,老人快乐地大笑起来,久久不语。大家等了好久,老人也未给出答案,而是又忙自己的事了。大家疑惑地又重复提起这个话题,老人第二次快乐地大笑起来,他只说了短短一句“其实,我已给出答案!”此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快乐心情是老人反败为胜、东山再起的法宝。

这位老人就是日本曾经最大的零售集团“八百伴”集团的总裁——和田一夫。

在商场的长期拼搏奋斗中,和田一夫悟出了这样一个简明的道理:生活就是一束阳光,你站在阳光中,迎着阳光向前看,满眼光明,身心温暖,倍增力量;转过身,俯视阴影,满目黯然,暗自神伤。面对阳光和阴暗的两种心态,完全由个人的心情来掌握。选择前者,你将积极快乐地向前走;选择后者,则沉沦悲观沮丧,举步不前。

和田一夫反败为胜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成功需要一颗快乐的心来支撑!忽略了这一点,我们将终生与成功失之交臂。如果我们左冲右突难以突围,正心情沮丧之时,何不尝试一下以快乐的心情去走另一条路径呢?

外国人的创业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