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发布时间:2017-06-22 11:09

导语:通过人格教育、创新教育、生死教育,帮助家长重塑科学的家教方法,培养健康、成功教育、民主教育、情感教育、快乐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孩子。以下是科学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欢迎大家前来借鉴查看!

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有哪些?

(一)人格教育——培养自信、独立、合作的孩子

做人教育是家教的核心,孩子人格的最好坏,直接受父母的影响,父母的人格力量是潜移默化地通过模仿、暗示和感染的机制而影响、传递给孩子:

有一个成功的例子:辽宁文科状元黄晓庆说:“我学习上有点失误,父母不大批评、、若在做人方面不行,可就难过关了。 ”浙江文科状元陈春仙说:“我父母没有什么文化,但人格伟大,给我奋斗的精神和力量。 ”甘肃文科状元张瑞采的父亲是人事干部,她说:“我爸爸从来不收任何人的礼物,教育我做无私的人,我就照我父亲说的那样做。 ”

我认为人格教育应从3个方面着手:

①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是一个人个性成长的重要心理储备。 家长最初的客观评价是奠定孩子自我评价的基石。 如果孩子在学校社会遭到不客观评价,他能在家中获得感情呵护和客观修正,他会是很幸运的。 家庭应该为孩子的精神发育建立一个有效的“心理支持系统”。 家庭是孩子成长和学习社会的第一课堂,孩子面对外部世界的勇气和力量及自信心首先来自于家庭。 孩子需要疼爱、接纳和安全感,只有父母的爱、保护和支持,才有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在社会上奋斗的勇气,才能够排除精神上的各种困扰。 儿童少年身上存在的缺点、错误、不完美,是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家长不能苛求和挑剔,应看重孩子的优势和长处。 每个孩子内心全都是一座蕴藏丰富的金矿,聪明的家长应努力去发现、、开采,并合理地保护和利用。 家长的责任是教孩子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尊重长处发扬优势,同时纠正短处。 若是有的短处暂时难以纠正,就要勇敢地承认它们,要鼓励孩子欣然接纳自己,在发展长处的同时,进一步完美自己。

有人对中美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比较,发现中国学生在自信心、独立性、冒险性三方面的品质明显落后于美国学生,这也是中国人在中国领土上从未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之一。 中国的学生普遍自卑,这与中国的父母经常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有关。

我们中国的父母是如何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父母老说其他孩子比自己强!多数家长总喜欢找出孩子的缺点加以批评。 由于中国教育普遍以分数论英雄,只有10%的中国孩子尝试过成功的快乐,而其他孩子普遍缺乏自信,较自卑。

孩子自信心不足的表现:遇到挫折失败,易产生轻生念头、多疑、缺乏自知之明,敏感、各种心理障碍不断增加、压力发生自虐行为:考试焦虑症、因学习、学校恐惧症和人际关系紧张、自卑,自我否定,破罐破摔,或是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盲目乐观而且缺乏勤奋之心。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应该找出孩子的优点加以表扬。 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家长作一个统计,一周内发现了孩子几条优点加以表扬、几条缺点加以批评。 如果你一周内表扬孩子的次数比批评孩子的次数多了。 这样,你的孩子的自信心就会逐渐被培养起来了。

②独立意识的培养。 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应做的事。 学会独立处理与周围人的矛盾。 当孩子碰到一件事情时,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家长在旁加以引导、督促。

③合作意识的培养。 与人合作的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而一个人在童年时期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和感情,待他长大成人后是很难弥补的。

首先,父母要做好表率,一个整天争吵不休的家庭很难造就出一个具有和谐人际关系的孩子。 为此,父母必须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对邻居、对同志、有礼貌,以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尊重、对来客要热情、平、、爱护别人的最好习惯。 其次,要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他们能逐渐意识到要处处考虑别人的意见,做事要与人合作。 在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使之获得与人相处的经验,培养其与人合作的能力。

再次,家长要教育儿童关心别人,遇事为别人着想,因为只有会关心别人的人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 而要使孩子学会关心别人,要教育他们从小关心自己的父母,关心父母的健康,关心家庭中所遇到的困难,知道父母在为自己操劳。

(二)创新教育——营造宽舒、、自由的心理环境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家长给孩子自己的空间,就体现了创新教育。 家长不要在一道题上去具体指导什么,而要从大方面去鼓励孩子,让孩子树立大学习观,课内、课外、社会活动、全都是学习的范畴。 我们鼓励孩子学习奋斗,不是要他读一个名牌学校,找一份好工作就行了,而是要他将来对社会做出贡献。 走自己的路,别重复别人,按照自己的情况去学习,去生活,去发展。 不仅父母与他平、、对话,开展讨论,甚至家中来了客人,谈起社会的事,也允许孩子与客人争论,允许孩子发表不同意见,使孩子敢于质疑。

创新教育要求家长要有开放的心态,营造轻松自由的家庭心理环境。 家庭成员在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形式上要“直白”,即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心平气和地来展现自己的心理情绪。 家长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错误的也不必顾虑,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出现两代人之间的“代沟”。 家长对孩子有所创造的期待如能渗透于整个环境和教育过程中,孩子将会逐渐体现到创造气氛的激励,产生创造的愿望和动力。

现代的最好孩子不再只是听话的孩子,而是有独立见解、、有创意的孩子。 对孩子要尽量让他自己安排生活,少陪读。 鼓励孩子多创新。 孩子有创新就会拥有信心。

(三)民主教育——让亲子平、、交流

传统文化要求孩子一定听父母的,父母全都是用自己的眼光要求孩子,与孩子缺乏交流,也不听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更不喜欢让孩子自己出主意。 现代教育应是家长能蹲下来和孩子平、、交流。 现代家庭要求成员之间建立真正平、的关系,道德与心理上的平、关系。

缺乏平、积极、精神的家庭则有利于养成孩子自信、盲从、而富于平、不健康心理、自卑和自私、自尊、开朗、精神的家庭,孩子容易养成怯懦、乐观的性格。

家长要有民主平、的观念和态度,尊重孩子,平、对待自己的子女。 家长与子女是父子、、母子关系,除了生存的依赖关系外,还有最可依赖的朋友关系。 应有长幼之分,也同样应讲求理解和沟通。

对子女的要求必须合情合理。 合情,符合子女的意愿:合理,符合身心发展规律。 反之,提出子女根本办不到的要求,也是不尊重子女人格的一种表现。 家长不能任意剥夺子女正当的兴趣和爱好,必须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积极鼓励子女的独立自主,激励他们全心全意去做喜爱而又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直言不讳,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幼稚的错误的意见,也不要急于训斥或奚落。 鲁迅先生提出应理解儿童,指导儿童,解放儿童,正是家长与子女民主平、、态度的概括。

(四)情感教育——培育充满爱心、、好学乐群的孩子

中国人的情感很细腻,但不喜欢表达自己的情感。 亲子交流也很枯燥,无情趣,孩子也很少和父母交流情感,孩子也不了解父母为什么会这样或那样考虑问题。

情感教育的首要方面是培养孩子的爱心。 学会爱世界,爱属于世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 学会感受爱、表达爱、体会爱。 家长应让孩子大胆表露自己的情感,用平常心来看待成败,这样也会减弱孩子的嫉妒心,不至于无法容忍别人的成功。

刘海洋学识超群却独缺爱心,人格严重缺陷。 “伤熊事件”应引起中国教育界和所有家庭对“人才”标准的深刻反思。 应试教育使众多的青少年在最富于理想的学生时代把丰富多彩的追求化为单一的成绩追求。 仁爱之心是健全人格的基本要求,而片面的过度的知识教育却导致部分青少年严重偏科和情感的荒漠化,注意力只集中在知识的某一极狭窄的领域,而忽略了丰富的情感世界的培育,造成情感冷漠、、缺乏爱心,为实现个人欲望很少考虑后果。

情感教育的第二方面是让孩子学会交往。 当孩子遇到苦恼时,通常会向谁倾诉呢?学生首选妈妈、其次选择朋友、再次选择爸爸。 还有的选择老师或选择对谁都不说。 可见朋友在孩子心中的分量仅次于妈妈。 可父母们总喜欢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孩子的朋友,甚至武断地限制孩子交友。 父母们在允许孩子选择朋友的问题上的基本标准是“能对孩子的学习有益”,选择与孩子志趣相投的父母仅有少数(有人选择了两项)。 父母们的这种择友标准,会使孩子们中间出现一个交友怪圈,谁与比自己学习差的孩子交朋友?而当孩子需要认同的时候,需要依赖的时候,需要肯定、、帮助或批评的时候,他们却不知道该找谁。

孩子不知道怎样学习时,父母肯定会着急。 但是如果孩子不知道该怎样和朋友及其它人交往时,父母还会着急吗?还会给他们一些引导和方法吗?近几年来,教育专家们提出一个新概念:同伴教育。 就是说同伴在交往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更容易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交往能力。

(五)成功教育——调整恰当的期望值

一个成功的人是什么?答案是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一个成功的孩子是什么?不是实现父母的理想,而是孩子自身的身心健康的成长

当今中国独生子女教育中出现的“翘翘板原理”。 中国孩子的自下而上状态犹如一个华丽的翘翘板:一边是物质生活的“小皇帝”、一边是精神上不能自主、得不到新生的“小奴隶”,简单地在生活上强加给孩子各种各样的挫折教育,父母两头施压的结果只能是翘翘板折断,孩子人格分裂,体验到深深的挫败感。 如果生活上是父母惯坏了孩子的话,那么在学习上,恰恰是孩子惯坏了父母。 孩子对父母的各种要求都尽力满足,使望子成龙的父母贪得无厌。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会让孩子经常体验到失败,家长高期望导致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压力大,怕成绩不好对不起父母、产生逆反心理,对父母的话,不分是非一概反对、由于达不到父母提出的高期望目标而丧失信心,自卑自责、心跳加快、因持续的失败感和内疚而形成紧张不安、伴以恐惧的焦虑情绪状态,甚至出现考前失眠,考试时胸闷、神经系统反应、为父母被动学习,学习动力不足。 为此,家长应对孩子寄予恰当的期望,根据孩子的现有条件实事求是地制定出适当的期望值,不能盲目攀比,更不能拔苗助长。

(六)生死教育——让孩子对生命负责

让孩子了解什么是生命,生命来之不易,了解什么是死亡,死亡对周围人意味什么,以避免孩子遇到挫折就轻生。 例如:武汉一位五年级的小学生因作业没做好被老师批评而上吊自杀。 万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检测得出结论显示:我国三分之一的中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表现。 对于屡见不鲜的中小学生自杀现象,一些心理教育工作者呼吁:应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卫生教育,开展生死观教育

与尚未成年的孩子谈论生死似乎过于沉重,长期以来,成人对孩子的生死教育大多是采取回避的态度和闪烁其词的说法。 这样的结果,会不断地传达给孩子关于死亡的一些不正确的信息,让他们觉得死是一件很好玩、、很容易的事,还带着一点儿神秘。 孩子在小学阶段的重点是学习习惯和生活心理的培养,所以在这个阶段实施生死观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十分重要。 在国外和港台地区小学生会被老师带到医院太平间接受死亡教育,老师会让学生摸着死者冰凉的手感知死亡,还会用通俗的语言告诉孩子们:再也看不到爸爸妈妈、看不到好看的动画片、吃不到好吃的冰淇淋,这就叫做死。 与此同时,也辅之以生的教育,老师也会让孩子们摸着孕妇的肚子给他们讲人的出生。 这些全都是在告诉孩子们,生与死全都是很自然的事情,只有认识了生的可贵,才能珍惜生命。 在我们的“生死教育”中一定要告诉孩子:不仅要爱党、爱祖国、爱亲人,还要爱自己。

科学教育孩子有哪些方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现在的青少 年无论思想、心理、智力发展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为了适应这些特点,家长要学习教育知识,转变家教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家长和教师可以人为地设置一些场景,让孩子去体会,去认识。当你的孩子学习退步或偶尔一次考试不理想时,千万不要因此否定他的努力。这时,他需要的是关爱和理解。哪怕是一句赞美的话语,一束关注的目光,这些表扬和激励会给孩子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孩子的成长,除了需要物质上的给予外, 更需要您的宽容、安抚、理解、激励和耐心的教诲。

二、做人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许多家长往往注重的是做“有用”的人,在知识和技能上下功夫,忽视了对孩子品质和性格的培养。其实,正直、善良、诚信,才是“有用”的基础。只有具有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家长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爱心和自强自主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三、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孩子们不但需要知识技能,更需要健全的人格、健壮的体魄、积极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许多有识的家长正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全面培养孩子,铺就一条宽广的成长之路。他们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不断激发求知欲。他们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尊重孩子自身的成长规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以慈母的爱心温暖孩子,以严师的教诲要求孩子,以朋友的姿态帮助孩子,重视与孩子的心灵沟通,注重心理健康培养。

四、重视诚实、守信教育

学生犯错误很正常,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也没什么了不起,只要能正确认识,正确对待,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培养孩子诚实、守信最好的方法是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一项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心中理想的父亲应该是勇敢、坚定、大度、和蔼可亲,有责任感,有现代意识,是孩子最好的朋友。心中理想的母亲应该是温柔、贤慧、理解、宽容,是孩子最好的朋友,是心灵的港湾……

五、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鼓励他展翅高飞

孩子在身心发育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兴趣和求知欲,这是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要保护这种求知欲并培养其创造力,给孩子一个自己探索和选择的空间。对孩子行为的不当干预,不仅会束缚孩子的求知欲,而且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对他的智力发展和人格形成都有不利影响。保护孩子的兴趣就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并注意帮助和引导,要激发他们的热情,使之不断努力,有所成就。

六、用智慧与耐心寻求孩子成才之道

每个孩子都有与别人不同的天赋、兴趣与个性。只有根据孩子的特点扬长避短、因材施教,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这种教育需要父母的耐心和智慧,需要了解孩子、认识孩子,发现其特长和短处,根据孩子的个性、兴趣、爱好和特点,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

七、把痛苦和难堪留给自己,把快乐与自信留给孩子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快乐、痛苦,苦也罢、痛也罢,能扛的都该由大人去扛,不该把不幸的阴影留给孩子,造成孩子感情创伤和性格缺陷。父母双方的言行,都要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彼此都需要大度和责任心。要努力把快乐和自信送给孩子,给孩子一个坚强的精神支撑和正常的生活空间,使孩子的智力和情感都得到正常的发展。

八、家教中最忌讳的几个问题

1、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按自己想象的方式学习、生活。

2、期望过高,逼子成龙,望女成凤;

3、粗暴施教,孩子心灵受摧残;

4、不重素质重分数;

5、有爱无教,过于溺爱;

6、忽视青春期,该导航时未导航;

7、外界污染——疏于防范引导。

浅谈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是指家长对子女实施教育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手段。通常有下列数种:

一、树立榜样: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二、环境熏陶: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三、说服教育:说服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勇于承认。

四、实际锻炼:实际锻炼的内容相当广泛,如适应周围环境,锻炼身体,生活自理,家务劳动,独立作业,文明礼貌,社会交际等等。进行实际锻炼,首先要孩子明确目的意义(为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怎样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到底。锻炼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从他们的实际能力出发,交给的任务和提出的要求必须适当。要允许孩子在实践中有失误,不可过分苛求。家长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锻炼。

五、表扬奖励:表扬奖励是对子女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和好评。通过肯定和好评,以加强子女进取心和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表扬奖励要实事求是,要及时,要说明原因,并且应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

六、批评惩罚: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子女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严重不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惩罚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而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残身心。

七、指导安排生活秩序: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养子女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指导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环境,教给子女学习安排和利用时间,使之有条不紊。要让孩子自己安排,家长可以在旁指点。

八、指导课外阅读:指导子女阅读书报杂志,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家长要掌握子女阅读的内容,和子女一起讨论,引导子女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扩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九、利用家庭电视:电视进入家庭,子女可以从看电视中得到许多知识,增长见识,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没有选择,不要时间过长。看完电视最好和子女谈论,讨论电视内容。

十、带领子女外出接触社会:带领孩子到公园、风景区、商店、工厂、农村去,或者去访问同学、亲友,进行社会交往,使之开扩眼界,接触社会,认识社会。

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