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食品安全
油炸食品因其酥脆可口、香气扑鼻,能增进食欲,深受许多成人和儿童的喜爱,但经常食用油炸食品对身体健康却有不利影响。主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油炸食品方面的安全问题,供大家参考。
油炸食品安全吗?
反式脂肪酸的根源是植物油
植物油在精炼的过程中和高温烹炸的过程中确实会产生少量的反式脂肪酸。但植物油精炼的目的是去除杂质,提高烟点,减少油烟,相对来讲是利大于弊的。
总体上来讲,我国居民的反式脂肪酸摄入水平还是比较安全的,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反式脂肪酸的“供能比”不超过1%,咱们国家目前的比例大概在0.3-0.4%。不过,和外国人不同,我们的反式脂肪酸摄入主要来自植物油,而不是大家想象的奶油蛋糕、曲奇、咖啡伴侣。关键在于我们植物油是天天吃,还吃得很多。
所以控制反式脂肪酸的关键是控制植物油的摄入量,而不仅仅是油炸食品的问题。
高温处理的食品都易产生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是一种潜在致癌物,在很多油炸食品中都有,不过它在烘焙食品中同样存在。实际上它是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食物在高温下产生的,最典型的就是各种高温处理的面制品、薯类制品,比如油条、面包、薯片等,此外经过焙烤的咖啡、爆炒的蔬菜等很多食品都可以产生丙烯酰胺。
由于炒、烤、烹炸等高温处理几乎是餐厨不可避免的加工方式,因此完全拒绝丙烯酰胺是不可能的,国际上也未对丙烯酰胺做限量管理。如果你很在意这种潜在风险,可以减少油炸薯类食品(比如炸薯条、薯片),因为这一类食品的丙烯酰胺含量是最高的。
丙二醛对人体很难构成危害
脂肪在氧化酸败过程中会产生醛、酮、酸类物质,丙二醛就是其中之一。植物油里一般会添加抗氧化剂(比如TBHQ)防止酸败,但随着煎炸时间延长,抗氧化剂英勇捐躯,丙二醛含量就会逐渐上升。
你肯定希望丙二醛这个东西越少越好,管它有害没害,宁可信其有啊。但是就算你压根不吃油炸食品,体内也会有丙二醛,因为它是人体正常代谢就会产生的。
比如贵州的一项研究中男性血液中丙二醛含量平均是303微克/升,以我为例:我体重65公斤,全身的血液大概是4.5升左右,所以仅血液中就有1363微克丙二醛。而媒体报道中丙二醛的最高含量不过14.6微克/公斤,也就是说我体内血液中的丙二醛相当于93升反复煎炸油里的丙二醛含量,所以这并不构成一个安全问题。
油炸食物致癌的真实面纱
说到致癌,丙二醛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的致癌物列表中归为3类致癌物,也就是在动物身上都没有确凿证据。说它“潜在致癌”其实也没错,但是你知道3类致癌物多不靠谱吗?连铁锈、煤粉、咖啡因、茶都算啊。而且就算你压根不吃油炸食品,体内也会有丙二醛,因为它是人体正常代谢就会产生的。
符合标准的食用油无须担心
在《食用动物油脂卫生标准》中对丙二醛做出了规定,不得超过0.25毫克/100克,《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规定了羰基价指标,这个指标包含酸败产生的醛酮酸类物质,也包括对煎炸过程中的油质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水平已经足以保障食品安全了。
现实生活中,大的食品企业应该问题不大,他们有更加严格的管理体系,会更好的执行操作规范。但小餐馆、路边摊能否做到有效的过程控制,这确实是个问题,也是监管的难点。
油炸食品脂肪含量高,应少吃
油炸食品还是要少吃。从安全性上说,它并无特别高的风险,没必要敬而远之。但是它的脂肪含量必然比较高。中国人的植物油摄入量已经达到平均每天40克左右的水平,远超膳食指南的推荐量(25克),而能量摄入过多,可以增加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风险。
另外,很多人炒菜的时候喜欢等油冒烟了才下锅,这是一种错误习惯。因为现在的油品质量提高了,杂质少、烟点高,等冒烟就已经温度过高。高温下油脂氧化酸败产生的可不只丙二醛哦,还有最近炒的火热的PM2.5。
油炸食品安全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