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思维对教师的好处
“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我们政治教师的神圣职责应该让学生树立“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那么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特别是在这个创新的时代,我们在唯物辩证法教学中更应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思维对教师的好处有什么?在教学中怎么运用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对教师的好处
一、正确树立矛盾的观点,让学生理解矛盾是事物创新的动力源泉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客观存在具有的特点,任何事物内部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动力。我们政治教师要培养学生树立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又是变化发展的观点,矛盾双方首先存在着对立性,但它们又相互依存,离开了一方,另一方也不存在,比如阴与阳、正数与负数等。在讲授“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时,可运用学生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加以讨论,然后引导学生认识矛盾双方经过斗争,力量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推动了事物的变化。所以我们引导学生考虑问题时要先从两方面分析,弄清楚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我们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在主要矛盾中又要弄清楚什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什么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我们解决问题时,必须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时,次要矛盾也不可忽视,要树立全面的观点。这才能认识事物,形成辩证思维的习惯,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
二、正确树立否定的观点,让学生理解否定是事物创新的必然结果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矛盾运动过程具有的特点,它告诉人们,矛盾运动是生命力的表现,其特点是自我否定、向对立面的转化,因此否定之否定规律构成了辩证运动的实质。要突破传统,拓宽思路,挑战权威,进行批判性思考。如,科学家的发明就是对前人知识的否定之后的进步;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是这些哲学家在不断否定对立学派的观点的过程中发展了自己的哲学体系。我们有些学生之所以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强,其中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敢怀疑权威、不敢怀疑书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正确树立否定的观点,懂得书本上的东西和权威们的说法都是在当时当地的客观条件下得出的结论,当客观实际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按照新的情况得出新的结论。
辩证思维方法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指是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辩证法规律进行的思维,能运用唯物辩证法观点来观察、分析事物——尊重客观规律;能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对立,也要看到事物之间的统一和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反面,能从有利因素中看到不利因素,也能从不利因素中看到有利因素。总之,是两点论而不是一点论。它是思维能力的核心。
三、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是时代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其中一个目标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科技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康和医疗卫生体系。”国民素质的提高与教育有着密切关系。为此,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应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首要目的。
现代教育以思维为首要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学校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作为素质教育主渠道的学科教学就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法都要相应有个转变、更新。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校教育中对于学生发展智力,传播知识的过程应该是以思维能力培养为首要目的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教育工作的最终机理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
3、培养思维能力是思想政治课课程本身的要求。
首先,思想政治课本身设立了思维能力目标。高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设立了如下目标:(1)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包括抽象概括能力、归纳和演绎的推理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比较的能力、克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学习辩证的思维方式。(2)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增强政治课内在吸引力的关键所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把教学活动变成全体学生的“思维体操”,把大部分课都上成“思维训练课”,是增强思想政治课内在吸引力的有效途径。
四、在政治教学中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培养才能获得。因此,政治老师应把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习惯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总结我个人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运用博引趣例法,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兴趣作向导。根据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教师应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运用事例、故事、音像,乃至名言、谜语等教学媒介展示出来,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在浓厚兴趣的基础上,积极展开思维,把教师讲的材料与课文中的原理联系起来思考,触类旁通便很自然地理解了相关的原理,并且能够运用这个原理来说明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如,在讲授哲学《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一课时,我们可以从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遗产中选取事例,就拿“曹冲称象”来说,就是对青少年进行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的极好范例。 “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故事的梗概是,有一天曹操得到一头大象,曹操想称一下这个庞然大物到底有多重,问手下大臣有什么办法。一位大臣说,可以砍倒一棵大树来制作一杆大秤,曹操摇摇头——即使能造出可以承受大象重量的大秤,谁能把它提起来呢?另一位大臣说,把大象宰了,切成一块块,就很容易称出来了。曹操更不同意了——他希望看到的是活着的大象。这时候年方7 岁的小曹冲出了好主意:把大象牵到船上,记下船边的吃水线,再把象牵下船,换成石块装上去,等石块装船达到同一吃水线时再把石块卸下来,分别称出石块的重量再加起来,就得到了大象的重量。曹冲在7岁时是否真有这样的智慧, 难以考证,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故事中所包含的辩证逻辑思维:能从错误意见中吸纳合理的因素。第一位大臣出的主意看似不切实际,因为没有人能提起如此重的大秤,但是它却包含着一个合理的因素——需要有能承受住大象重量的大秤才能解决问题;第二位大臣的主意更是荒谬,怎么能把活生生的一头大象拉去宰了呢!但在这个意见中却包含着一个非常可贵的思想——化整为零。曹冲正是吸纳了两位大臣错误意见中的合理因素——设法找一个能承受大象重量又不用人手去提的大秤,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船正好能满足这种要求;然后他又想到利用石块代替大象可以实现“化整为零”。
正是这种辩证思维加上生活经验积累和敏锐的观察,使曹冲创造性地解决了他所处时代一般人所不能解决的难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辩证思维不仅在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关键性突破这一环节中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且在整个创造性思维过程中都有不容忽视的指导作用。
2、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相互激励中得以强化。
市场的激烈竞争能使经济发展迅猛,而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强化刺激认知手段,设置辩论、课堂讨论等适度紧张的课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大脑的思维活跃而敏捷,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锻炼和强化。辩论能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在辩论课上,教师完全给予学生平等、信任、尊重,学生就会在这样的氛围中大胆探索、畅所欲言。使学生的思维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比如:在学习文化生活中《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时,让学生先自主预习,然后针对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的现象,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一次辩论赛,正方主张“抵制洋节”,反方主张“引进洋节”。首先根据观点立场确定两方的组员,在学生的推荐下,选出两方的组长,由组长组织组员分工查找知识点作为论据。然后通过辩论赛双方各陈述其论据。这样,学生不仅能理清这几个知识点:(1)文化是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民族传统节日是本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2)洋节日是西方文化的集中表达。大规模集体过洋节,会影响本民族文化传承,不利于形成和保持中华民族的凝聚力。(3)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包括西方的洋节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引进洋节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4)引进西方洋节,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合理内核,发展本民族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而且在辩论中改变了学生“非此即被”的思维方式,要学会从两点去看问题,从而使自己的辨证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3、设置高质量的疑问,扩展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疑问是思维的先导,当有了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时,大脑才能活跃起来。当然,高难度并不等于高质量,关键在于设计的巧妙。一个精心设计的巧妙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能使课堂气氛迅速活跃起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相互争论和启发中得以拓展。如:在讲授量变和质变时,我选用了如下一个《分粥》的故事: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不够。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轮流分粥,分粥的先拿出自己的那一份。后来他们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讲完故事,我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1、应该如何分,大家才会没有意见同时自己又不会吃得最少?2、用今天所学知识应怎么解释?学生经过充分讨论得出结论:1、分粥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2、量变引起质变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基本形式有两种:第一,由于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引起质变;第二,数量不变,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方式和结构上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分粥》故事中,同是七人分一桶粥,有抓阄分粥、轮流分粥、推选分粥、委员会分粥四种分粥方案。谁分粥,谁先拿粥,这些方案是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没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每周饱一次、腐败粥、凉粥。只有一种方案,虽然只是改变了分粥者拿粥次序,就是改变了拿粥的排列方式,分粥者不是先拿粥,而是最后拿粥,各个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终于实现了完全公平公正公开,达到了良好的意愿,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这正是量变引起质变的第二种方式的体现,这种质变,也是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可见,运用材料设问,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
我们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具体的内容,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克服错误的思维方式过程中,逐步提高思维能力。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辩证思维能力,这既是教学实践本身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找更多更好的方法。
辩证思维对教师的好处相关文章:
1.辩证思维对科研的意义
2.辩证思维的意义
3.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看法
4.辩证的思维
5.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发展
6.运用“四种形态”要强化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对教师的好处的评论条评论